夏服
夏服
夏服,良箭名。夏天的服裝。
夏服
拼音:xià fú
注音:ㄒㄧㄚˋ ㄈㄨˊ
[引證解釋]
良箭名。《文選·司馬相如〈子虛賦〉》:“左烏號之雕弓,右夏服之勁箭。”郭璞 注引 服虔 曰:“服,盛箭器也。夏后氏 之良弓,名繁弱;其矢亦良,即繁弱箭服,故曰夏服也。”一說指古之善射者 夏羿 的箭囊。見《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司馬貞 索隱。亦泛指箭或箭囊。唐 許敬宗 《奉和九月九日應制》詩:“鷲嶺飛夏服,娥魄亂雕弓。”唐 李益 《從軍有苦樂行》:“一矢弢夏服,我弓不再張。”
夏天的服裝。《韓非子·顯學》:“墨者之葬也,冬日冬服,夏日夏服,桐棺三寸,服喪三月,世以為儉。”唐 白居易《秋霽》詩:“冬衣殊未制,夏服行將綻。”
凡薴皮剝取后,喜日燥干,見水即爛。破析時則以水浸之,然只耐二十刻,久而不析則亦爛。薴質本淡黃,漂工化成至白色(先取稻灰、石灰水煮過,入長流水再漂,再曬,以成至白)。紡薴紗能者用腳車,一女工並敵三工,惟破析時窮日之力只得三五銖重。織薴機具與織棉者同。凡布衣縫線、革履串繩,其質必用薴糾合。
凡葛蔓生,質長於薴數尺。破析至細者,成布貴重。又有苘麻一種,成布甚粗,最粗者以充喪服。即薴布有極粗者,漆家以盛布灰(3),大內以充火炬。又有蕉紗,乃閩中取芭蕉皮析緝為之,輕細之甚,值賤而質枵(4),不可為衣也。選自《天工開物·乃服·夏服》
(1)分頭:分株。
(2)池郡:今安徽貴池。
(3)漆家以盛布灰:漆匠用以蘸灰,磨拭漆器使光。
(4)質枵(xiāo):質地松虛。
薴麻沒有哪個地方不能生長,種植的方法有撒播種子和分根種植兩種(安徽貴池地區每年都用草糞堆在薴麻根上,麻根隨著壓土而長高,廣東的青麻是播撒種子在田裡而種植的,生長得非常茂盛)。薴麻顏色有青色和黃色兩種顏色。每年有收割兩次的,也有收割三次的,紡織成布后可以用來做夏天的衣服和帳幕。
薴麻皮剝下來后,最好在太陽下曬乾,浸水后就會腐爛。撕破成纖維時要先用水浸泡,但是也只能浸泡四五個小時左右,時間久了不撕破就會爛掉。薴麻本來是淡黃色的,但經過漂洗後會變成白色(先用稻草灰、石灰水煮過,然後放到流水中漂洗曬乾,就會變得特別白)。一個熟練的紡薴紗能手使用腳踏紡車,能達到三個普通紡工的效率;但是將麻皮撕破成纖維時,一個人干一整天,也只能得麻三五銖重。織麻布的機具與織棉布的相同。縫布衣的線,緔皮鞋的串繩,都是用薴麻搓成的。
葛則是蔓生的,它的纖維比薴麻的要長幾尺,撕破的纖維非常細,織成布就很貴重。另外,還有一種苘麻,織成的布很粗,最粗的用來做喪服用。即使是薴麻布也有極粗的,供油漆工包油灰,皇宮裡用它來製作火炬。還有一種蕉紗,是福建地區人用芭蕉皮破析后紡成的,非常輕盈纖弱,價值低微而絲縷質地稀薄,不能用來做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