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關夜市
北關夜市
北關夜市 錢塘十景之一,系舊時武林門北運河兩岸街市夜景。當時外地游西湖者,晚間返歸多集於此,因而成景。
清雍正《西湖志》卷三:“蓋水陸輻輳之所,商賈雲集。每至夕陽在山,則檣帆卸泊,百貨登市,故市不於日中而常至夜分,且在城闉之外,無金吾之禁,篝火燭照如同白日,凡自西湖歸者,多集於此,熙熙攘攘,人影雜沓,不減元宵燈市。”關夜市,實在已經是一個歷史名字了。因為杭州北關一帶的城門城牆皆已拆除,而沿大運河兩岸由於主要交通從水路改為鐵路、公路,古代繁華的集市也早已消失,而代之以居民的高樓了。
北關,即杭州城的北城門。清代《西湖志》:“凡郭門之外皆曰關。”這種說法不怎麼確切。我國從古以來皆有潼關、雁門關、昱嶺關等等,在險要處設城以守,後來就關城連用為一詞了。有“關”當然要有門,所以城門有南關北關之稱。
杭州的北門吳越國時稱餘杭門,后改為武林門(今地名仍在,城門早無),俗稱“百官門”。有人以為“百官”是“北關”的訛稱。不過我信另有外一說:古時杭州的新州官皆沿運河從北門入城,文武百官均要去迎接,並設有候官亭。百姓戲稱為“百官門”了。北關本還有“天宗”、“餘杭”兩座水門,可以通航。大運河來的船隻直接可以進入城裡。杭州城原是個水城,城中河道縱橫,航行便利。至今尚有鹽橋、菜市橋等地名。說明物資可以直接進城。可惜很多已湮塞或填埋,這兩座水門連遺址都不容易找到了。
自隋朝大業六年疏鑿完成江南運河直通杭州,已經有一千三百餘年歷史了。在公路、鐵路交通發展以前,千餘年來各種農副產品、絲綢百貨的運輸和商旅人員往來,都依賴於這條南北孔道,對我國經濟的發展實在是功不可沒。而唐以後的史家們卻總是批評楊廣開鑿運河勞民傷財。唐末詩人皮日休就不同意這種說法,他有一首詩這樣寫道:“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對歷史的功過,作了切合實際的評說。
這條京杭大運河的南端就在武林門外,自然就形成“人煙輻輳,商賈雲集”的繁華商業區。所以元朝時增題“錢塘十景”就有一景名“北關夜市”。《西湖志》中有這麼一段十分生動的描寫:“每至夕陽在山,則檣帆卸泊,百貨登市,故市不於日中,而常至夜分。且在城之外,無金吾之禁,篝火燭照,如同白日。凡自西湖歸者,多集於此。熙熙攘攘,人影雜沓,不減元宵燈市,洵熙時之景象也。”
明代詩人也有詩寫北關夜市,形象而生動:“北城晚集市如林,上國流傳直至今。青薴受風搖月影,絳紗籠火照青陰。樓后飲伴聯游袂,湖上歸人散醉襟。------”可以看到在這裡已形成了獨特的運河文化.
北關一帶不僅夜市的景色迷人,白天的風光也很有特色。據《西湖遊覽志》載,這裡還有“半道春紅”、“江橋暮雨”、“陡門春漲”、“白盪煙村”等美麗的風景。王洪有寫半道紅詞:“宿雨漲春流,曉日紅千樹。幾度尋芳載酒來,自與春風遇。弱水與桃源,有路從教去。不見西湖柳萬絲,滿地風飄絮。”現在還存半道紅的地名,可以想見當年花紅滿路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