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良親王

日本南北朝時代皇族成員

懷良親王(1329年-1383年4月30日),日本南北朝時代皇族成員,也是南朝的重要政治人物。他是后醍醐天皇之子,其母親二條藤子是歌人二條為道的女兒、權大納言二條為定的妹妹。

因擔任征西將軍,亦被尊稱為征西將軍宮。

人物經歷


據守九州

1336年,后醍醐天皇為壓制足利尊氏的勢力,懷良親王被任命為征西大將軍,由五條賴元輔佐,前往四國伊予國的忽那島(即今愛媛縣松山市)。在當地人宇都宮貞泰和熊野水軍、瀨戶內海海盜的幫助下據守該地。
1341年,懷良親王在薩摩國坊津登陸,與北朝和室町幕府島津氏勢力對峙。在肥后國菊池武光、阿蘇惟直的協助下,懷良親王於1348年在肥后國隈府(熊本縣菊池市)建立征西府,開始了對九州經營。與此同時,室町幕府亦在博多設立鎮西總大將一職,與南朝對峙。
1350年,室町幕府發生內亂,足利尊氏與足利直義爭奪權力。直義的養子足利直冬進入九州,為筑前國的少貳賴尚所擁立,九州形成三足鼎立的狀態。1352年,足利直義被殺害后,直冬離開九州前往中國地方。足利尊氏的部將一色范氏趁機進攻少貳氏,少貳氏向菊池武光求援。在針折原之戰中,菊池大破一色軍。懷良親王趁機率菊池、少貳軍擊破豐后國的大友氏泰,一色范氏逃出九州。
一色勢力退出九州后,少貳賴尚轉而支持室町幕府。懷良親王率部將菊池武光、赤星武貫、宇都宮貞久、草野永幸等人迎擊少貳氏。1359年,發生筑後川之戰。南朝軍大破幕府軍,幕府勢力退往大宰府,南朝贏得了十年的九州統治權。室町幕府則任命斯波氏經、涉川義行為九州探題,以對抗懷良親王的勢力。1367年,輔佐足利義滿的管領細川賴之任命今川貞世為九州探題。

與明朝的關係

明朝建立以後,因倭寇騷擾沿海一帶,明太祖於1369年遣行人楊載出使日本,要求“日本國王良懷”取締倭寇並向明朝朝貢。懷良親王拘禁了使者楊載、吳文華二人,殺死其他五人,而倭寇依然橫行於山東、浙江、福建一帶。次年,明朝又遣萊州府同知趙秩出使日本,懷良親王遣僧祖出使明朝,送還被倭寇掠奪的沿海人口。
然而倭寇勢力依然很大,並不斷騷擾明朝沿海一帶。因此明太祖在1381年遣使責備“日本國王良懷”,威脅將要出征日本。“日本國王良懷”則復書表示若明朝征討日本,自己將積極備戰:
“臣聞三皇立極,五帝禪宗,惟中華之有主,豈夷狄而無君。乾坤浩蕩,非一主之獨權,宇宙寬洪,作諸邦以分守。蓋天下者,乃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臣居遠弱之倭,褊小之國,城池不滿六十,封疆不足三千,尚存知足之心。陛下作中華之主,為萬乘之君,城池數千餘,封疆百萬里,猶有不足之心,常起滅絕之意。
夫天發殺機,移星換宿。地發殺機,龍蛇走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昔堯、舜有德,四海來賓。湯、武施仁,八方奉貢。
臣聞天朝有興戰之策,小邦亦有禦敵之圖。論文有孔孟道德之文章,論武有孫吳韜略之兵法。又聞陛下選股肱之將,起精銳之師,來侵臣境。水澤之地,山海之洲,自有其備,豈肯跪途而奉之乎?順之未必其生,逆之未必其死。相逢賀蘭山前,聊以博戲,臣何懼哉。倘君勝臣負,且滿上國之意。設臣勝君負,反作小邦之差。
自古講和為上,罷戰為強,免生靈之塗炭,拯黎庶之艱辛。特遣使臣,敬叩丹陛,惟上國圖之。”
這個表文令明太祖十分生氣,但鑒於元朝征討日本的覆轍,決定暫不出兵日本。
1387年,明太祖得知了日本使者如瑤曾支持胡惟庸造反,暗藏火藥、刀劍等兵器,試圖刺殺自己時,大為光火,立即斷絕了明朝與日本的關係。
事實上,懷良親王於1372年即以退隱。而當時的九州大名在對明朝的交往中,多假借“日本國王良懷”的名義,因此後來的“日本國王良懷”不是懷良親王本人。

戰敗和退隱

在室町幕府的九州探題今川貞世的征討下,足利直冬的餘黨被鎮壓,支持南朝的九州大名豐后守大友親世、薩摩守島津氏久也紛紛轉向支持幕府。
1372年,今川貞世在筑後國的高良山(今福岡縣久留米市)擊敗了由菊池武光率領的南朝軍,奪回了大宰府。懷良親王見大勢已去,將征西將軍一職讓給了后村上天皇的兒子良成親王,自己退隱到了筑後的矢部。
1383年,懷良親王病死於自己的隱居地。相傳懷良親王的墳墓在熊本縣八代市。明治年間,日本政府在該市建立八代宮,對其進行祭祀。
1928年(昭和三年),又在鹿兒島縣谷山市建立谷山神社,對他進行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