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裕和村的結果 展開
- 貴州省錦屏縣河口鄉裕和村
- 雲南省普洱寧洱縣寧洱鎮裕和村民委員會
裕和村
貴州省錦屏縣河口鄉裕和村
裕和村,舊名苗吼,苗語稱“raeg,IeiI”,里人嫌之不雅,民國前期改為今名。位於河口鄉西南,距鄉政府駐地15公里。東鄰培尾村,南隔深溪與美蒙村相望,西鄰培隴村並延伸至青山界大山深處十數里、與劍河縣培由村交界,北面翻青山界大山抵劍河南加鎮。
清雍正時屬黎平府開泰縣轄,民國時歸瑤光鄉。1953年在此設裕和鄉,轄裕和、培尾、培隴、美蒙4個村, 1992年裁鄉併入河口鄉。民國丙寅年(1926)大旱,農作物絕收,次年飢荒,村人死近三成,民國23年(1934)和1985年兩次大火,全寨均被殃及。
裕和村梯田圖由裕和村苗寨網提供
裕和地處青山界半腰,海拔830米。全村土地總面積16680畝,田1234畝,有林地7872畝,草場6000餘畝,多在海拔1000米高山之上,現全村有5戶在界上專業飼養牛羊。三板溪電站水庫淹沒山林94.91畝,田8.39畝,旱地2.45畝。
裕和村有331戶,1475人。苗、漢、侗族雜居,苗族佔65%。苗、漢互不通婚。有胡、龍、宋、歐、楊、彭、王、潘、朱、石、隆、吳、劉13姓。龍姓為最先遷入者,以前的“牯臟頭”和“活路頭”均由龍姓人擔當。1970年代以前,每年大年初一“活路頭”得舉行“起活路”儀式,否則其他人不能上山做各種農活。跳蘆笙舞時,龍姓人跳圈心,其他姓氏跳圈外;胡、宋姓系清咸同時期從隆里所逃難而來。
2000年後,青山界資源開始引起省州領導和專家的關注,不斷有人前去考察,有的提議建高爾夫球場為主要項目的夏季休閑度假場,有的建議建大型牧場,不一而是。2003年後,在上級部門的支持下,縣政府組織對青山界天然草場進行開發,發展養殖業,2005年從裕和續修公路至青山界頂
並通達固本。2006年縣有關部門斥資用挖掘機將山丘沿等高線挖成帶狀,種植牧草。近年,附近村寨村試著試著在街上養殖牛羊。然而夏季尤可,冬季因過於寒冷而需將牛羊趕下山
裕和小學新面貌
裕和寨后青山界頂是青山界四十八寨傳統歌場,每年農曆四月頭戊,鄰近的錦屏、黎平、劍河3縣歌迷及商貿者齊聚於此,憑歌會友,以歌傳情,用歌招貿;裕和及固本鄉屬宰格、東庄、務翁、扣文等寨歌腔主要流行十二詩腔、高腔、四朵腔和平腔;民國之前,裕和盛行吃牯臟。因耗費巨大,民國中期被政府禁止。1957年還吃一回牯臟,鬥牛、吹蘆笙、踩堂、掛苗綉,不殺牛。裕和還保存四十八寨傳統蘆笙舞蹈。
村裡人有稻田養魚的傳統,秋收之後,家家開田捉魚,多者得數百斤。腌魚是裕和傳統特產,其色澤鮮,味道醇,一家煎炒,滿寨飄香,頗受市場歡迎。1980年代以來,該產品即成為縣裡招待禮賓珍禮賓和贈送客人的首選禮品,供不應求。現已有人工業養殖加工腌制魚。
秋後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