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犯罪學

經濟犯罪學

第二編,經濟犯罪表現論。第三編,經濟犯罪原因論。第五編,經濟犯罪防控論。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01年8月1日)
平裝: 629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ISBN: 9787810597081
條形碼: 9787810597081
尺寸: 20 x 13.6 x 2.6 cm
重量: 558 g

作者簡介


李曉明,男,1959年6月生,河北人,法學碩士。現任蘇州大學王健法學院刑法教研室主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兼任國際刑法學協會會員,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理事,中國犯罪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預防犯罪專業委員會委員副主任,中國青少年犯罪研究會犯罪學基礎理論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江蘇省刑法、刑訴法研究會副會長等學術職務。發表論文100餘篇,著作30餘部。先後兩次承擔國家“九五”規劃重點社科研究項目,正在主持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研究,獲獎成果25項。1995年11月赴美國波士頓參加國際犯罪學會議,1997年被評為河北省社科“優秀青年專家”,同年被中共河北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管優秀專家”稱號,享受政府津貼,2000年被評為江蘇省十大“中青年法學家”,2001年人選江蘇省“333工程”重點培養對象,2002年獲蘇州大學“北美校友會傑出成就獎”,2004年2月至10月在英國伯明翰大學法學院作訪問學者。

內容簡介


《經濟犯罪學》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出版,19世紀中葉隨著歐洲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迅速發展,一些不法商人“見利忘義”,大肆從事破壞經濟秩序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在這種背景下,1872年英國學者希爾倫敦舉行的“預防與控制犯罪”國際會議上,以“犯罪的資本家”為題作了演講,首次使用了“經濟犯罪”的概念,由此為西方犯罪學家們開闢了一個新的犯罪學研究領域——經濟犯罪學。可見,經濟犯罪學是隨著一個國家或社會經濟犯罪問題的泛濫而產生和形成的。在我
國,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80年代初,經濟領域犯罪突出,為了穩定經濟秩序,保障改革開放的順利進行,1982年3月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頒布了《關於嚴懲嚴重破壞經濟的罪犯的決定》,該《決定》首次使用了“經濟犯罪”的術語。從此,學界開始關注對經濟犯罪的研究,並很快得到理論界和實際工作部門的認可,從而掀起了我國研究“經濟犯罪”的熱潮,然而毋庸置疑,這種“熱潮”卻多局限於從刑法學角度對經濟犯罪進行詮釋,缺乏從犯罪學角度作更為深人的探究。顯然,這是由我國的特定歷史環境背景和整個經濟犯罪學學科發展水平的特點所決定的,正是在這種情況下,青年學者李曉明教授主筆撰寫了呈現在讀者面前的這部《經濟犯罪學》著作。通覽全書可以發現其有如下一些特點:
第一,學科意義十分重大。在我國學術界,尤其是新刑法頒布以後,尚未見到以新刑法為內容的經濟犯罪學著作問世。因此,我們認為,該書的出版對經濟犯罪學的學科建設,乃至整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中經濟犯罪的研究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科學價值。她有助於人們深刻認識經濟犯罪本質,為國家科學決策提供理論依據;有助於科學揭示經濟犯罪原因和為經濟犯罪預防提供有針對性的對策;有助於掌握和研究經濟犯罪規律,為制定控制經濟犯罪方略提供依據等等。經濟犯罪研究越深入、成果越卓著,就越能為國家制定有效的刑事政策和刑事立法提供可靠的數據和資料,使它建立在更加科學的基礎之上。還有,通過對經濟犯罪人的深入研究,不僅能更好地幫教和改造經濟犯罪人;而且對穩定社會和促進祖國的現代化建設意義也十分重大。
第二,結構體系科學合理。該書一改我國犯罪學犯罪現象、犯罪原因犯罪對策的傳統模式,將全書分為五編。第一編,緒論。主要介紹經濟犯罪學概念、經濟犯罪學基礎理論、經濟犯罪學研究方法、國內外經濟犯罪學研究狀況等經濟犯罪學的一般理論。第二編,經濟犯罪表現論。主要介紹經濟犯罪的概念、經濟犯罪的產生與發展、大陸及港澳台地區的經濟犯罪等的特點、表現、規律等問題。第三編,經濟犯罪原因論。主要論述經濟犯罪產生的各種社會綜合原因。第四編,經濟犯罪類型論。著重結合現行刑法規定和犯罪學的相關理論,對若干重要類型的經濟犯罪進行全方位的分析。第五編,經濟犯罪防控論。主要闡述了經濟犯罪類罪及具體犯罪方面的預防與控制。且在經濟犯罪的類型劃分及罪名使用上,不受刑法學的限制。完全從經濟犯罪學的需要
出發來確定和設置。全書結構合理,邏輯嚴密。作者真正融刑法學與犯罪學理論於一體,基本揚棄了刑法學對經濟犯罪研究的束縛,建立起一種嶄新的經濟犯罪學理論體系。這一體系的建立,無論對於經濟犯罪學的理論研究,還是對經濟犯罪刑事立法、司法的實用研究均具有重大價值。
第三,學術觀點甚為鮮明。通觀全書,作者提出了不少有創造性的理論觀點和見解,並進行了較為充分的闡述和論證。如對經濟犯罪學定義的研究,作者認為經濟犯罪學是研究經濟犯罪表現(包括經濟犯罪的特徵、活動特點和類型)與經濟犯罪原因及其發展變化規律,經濟犯罪人與被害人及其互動作用,經濟犯罪預防和控制及其最終效果的一門犯罪對策學科;對經濟犯罪原因的研究,作者把經濟犯罪的原因分為四部分,即經濟犯罪的國際原因、經濟犯罪的國內原因、經濟犯罪的群體原因及經濟犯罪的個體原因;對經濟犯罪類型論的研究,作者從微觀角度對各類經濟犯罪的表現、原因、防控進行了開創性的研究等。所有這些分析,作者都提出了甚為鮮明和創造性的理論觀點。
當然同任何事物一樣,本書也不是說就完美無缺了,如對經濟犯罪學基礎理論的研究還有待深入;對個別類罪原因及防控對策的研究還有待進一步加強等。但是“理不掩瑜”,總體而言,我認為該書是一本有獨特觀點、體系新穎,且具有創新性和可操作性的學術著作,她必將為我國的經濟犯罪學研究事業作出自己的應有貢獻。

目錄


第一編 緒 論
第一章 經濟犯罪學概述
第二章 經濟犯罪學基礎理論
第三章 經濟犯罪學研究方法
第四章 國外經濟犯罪學研究狀況
第五章 我國經濟犯罪學研究狀況
第二編 經濟犯罪表現論
第六章 經濟犯罪概述
第七章 經濟犯罪的產生與發展
第八章 我國區域內的經濟犯罪
第九章 現階段我國的經濟犯罪
第三編 經濟犯罪原因論
第十章 經濟犯罪原因概述
第十一章 經濟犯罪的國際原因
第十二章 經濟犯罪的國內原因
第十三章 經濟犯罪的群體原因
第十四章 經濟犯罪的個體原因
第四編 經濟犯罪類型論
第十五章 經濟犯罪類型概述
第十六章 金融方面犯罪
第十七章 走私方面犯罪
第十八章 產品質量方面犯罪
第十九章 市場秩序方面犯罪
第二十章 公司管理方面犯罪
第二十一章 稅收征管方面犯罪
第二十二章 知識產權方面犯罪
第五編 經濟犯罪防控論
第二十三章 經濟犯罪防控概述
第二十四章 經濟犯罪的發展趨勢
第二十五章 經濟犯罪的預防
第二十六章 經濟犯罪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