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702研究所

中國以水下工程研究設計為主業的公司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又稱為: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位於無錫市濱湖區太湖新城科教產業園,前身為1951年建立於的船舶模型試驗研究所,1961年,國家成立了中國艦船研究院(七院),研究所改稱702研究所。

研究所主要從事船舶及海洋工程領域的水動力學、結構力學及振動、雜訊、抗衝擊等相關技術的應用基礎研究,以及高性能船舶與水下工程的研究設計與開發。

根據2016年7月官網信息顯示,研究所有職工1500餘人,其中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2名;有2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級檢測中心,1個國家能源海洋工程裝備研發中心和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有2個博士學科點,4個碩士學科點和1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2017年11月,獲第五屆全國文明單位榮譽。

歷史沿革


1951年,船舶模型試驗研究所(Ship Model Experiment Institute)建立於上海黃浦江畔。
1965年,船舶模型試驗研究所總部搬遷至無錫,在上海設有分部。
1954年,船舶模型試驗研究所建成中國國內第一座拖曳水池。
1957年,船舶模型試驗研究所(Ship Model Experiment Institute)改名為船舶科學研究所(Ship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1961年,國家大力加強海軍建設,成立了中國艦船研究院(七院),研究所隸屬之,起稱為702所。
1978年,研究所對外開放,稱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China Ship Scientific Research Center,CSSRC),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承擔起招收一級學科“船舶與海洋工程”流體力學和結構力學兩大專業的研究生教育和培養任務。
1997年,研究所獲得江蘇省文明單位稱號。
2013年12月,中國石油大學與中船重工集團第702研究所(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共建“海洋能源聯合研究院”成立。
2014年7月,研究所獲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聯合國工發組織授予的“中國工業行業履行社會責任五星級企業”榮譽。
2015年1月,研究所與武漢理工大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圍繞海洋強國的國家戰略,以高性能船舶、海洋工程及水運安全工程裝備研發為目標,在船舶與海洋工程水動力學、結構性能以及新材料、人才培養等領域開展合作,推動技術創新,實現共同發展。
蛟龍號
蛟龍號
2015年10月14日,國家科技部正式公布第三批獲批立項的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所深海載人裝備國家重點實驗室名列其中。
2015年11月,由上海分部工程開發室牽頭研製的消防用淺水域水下搜救機器人通過了科技部組織的驗收。
2016年6月,研究所研發的“海翔”號水下滑翔器海試圓滿成功。
2016年7月,研究所研製的蛟龍號圓滿完成2016年試驗性應用航次(中國大洋第37航次)科考任務,開始返航。

科研條件


人員編製

根據2016年7月官網信息顯示,研究所有職工1500餘人,其中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2名,國家1人,國家“萬人計劃”1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重點培養對象2人,國防科技工業511人才工程學術帶頭人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家42名,省部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9名。
中國工程院院士:吳有生、徐芑南
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家:沈泓萃、萬正權、劉建湖、司馬燦、胡震、惠昌年、葉聰等
江蘇省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翁震平、顏開、萬正權、劉建湖、顧學康、唐登海、惠昌年等

科研平台

根據2016年7月官網信息顯示,研究所總部在無錫,設有上海分部和青島分部,設有2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級檢測中心,1個國家能源海洋工程裝備研發中心和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
國家級重點實驗室:深海載人裝備國家重點實驗室、國防水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
國家級檢測中心:中國船舶工業艦船總體性能試驗檢測中心、中國船舶工業金屬結構試驗檢測中心
國家工程裝備研發中心:國家能源海洋工程裝備研發中心
省級重點實驗室:船舶振動雜訊重點實驗室

設施資源

•科研設備
根據2016年7月官網信息顯示,研究所主要科研設備如下表所示:
實驗室設備
深水拖曳水池拖車;阻力儀、敞水動力儀,自航儀,四自由度適航儀;伴流測試系統、水下攝象系統;拖車及槳速計算機控制系統;數據採集和分析處理系統
船用低速風洞實驗室轉盤及鏡象支撐系統,塔式六分力機械天平,壓力、應變測量系統,熱線風速儀測速系統、電子掃描壓力測試系統等
操縱性旋臂水池實驗室水池主體、旋臂、全自動轉盤機構、全自動拖車、多分力測力感測器、數據採集與處理自動化系統
自航模露天水池三自由度壓電式角速率陀螺、小型高精度壓電式壓力感測器、遙測系統、測跡儀·舵機、自動定深、穩向儀·數據採集分析系統
耐波性水池實驗室浪高儀、6自由度非接觸式運動測量系統、浪高儀、陀螺儀、加速度感測器、壓力感測器等
循環水槽實驗室螺旋槳動力儀、激光測速儀、空泡觀測及脈動壓力測量系統、雜訊測量系統,包括大型水聽器聲基陣
空泡水筒實驗室長軸支架、水流驅動系統、螺旋槳轉速系統、螺旋槳動力儀、斜流測功儀、激光測速系統、雜訊測量系統、脈動壓力數據採集系統
減壓拖曳水池實驗室基於無線網路與虛擬儀器技術的減壓條件下運動物體控制、測試數據採集及遠程無線傳輸與控制系統、減壓條件下運動物體流動圖像遠程實時觀察及圖像傳輸系統、隨車式PIV流場測試系統、螺旋槳敞水動力儀
水面艦船結構強度實驗室5000噸級試驗平台、1000噸疲勞試驗機、500噸疲勞試驗機、50噸高頻疲勞試驗機、500噸萬能試驗機、100噸萬能試驗機、1500噸試驗機、800噸壓縮試驗機、400噸材料試驗機、30噸材料試驗機、250噸疲勞試驗機、100噸疲勞試驗機、50噸疲勞試驗機、洛氏硬度計、布氏硬度計、半自動衝擊試驗機
水下工程結構實驗室試驗壓力筒、壓力試驗坑、雙通道疲勞載入系統、動靜態數據採集設備
管道雜訊實驗室管路流雜訊測試裝置、綜合管路測試裝置、安靜型管道測試裝置、隔振降噪元件阻抗測試裝置
水下聲學材料聲管實驗室5810型測量放大器、D-1016信號發生器、YE-3790組合濾波器、2971型相位計、SWT-208低頻水聲駐波管壓力表設施
機電設備振動環境試驗台機電設備、結構件、隔振元件
半消聲室測功器、聲學試驗系統
空氣隔聲室全套空氣聲學試驗系統
其餘船用設備強碰撞中型衝擊機、系列落錘式衝擊試驗機、標準浮動衝擊平台

合作交流

根據2016年7月官網信息顯示,研究所分別於1978年和1979年成為ITTC(國際船模試驗池會議)和ISSC(國際船舶和近岸工程結構會議)的成員單位。與美國泰勒水池、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賓州州立大學、愛荷華大學明尼蘇達大學、俄羅斯克雷洛夫研究院、英國國家物理實驗室(NPL)、荷蘭水池(MARIN)、德國漢堡水池(HSVA)、挪威船舶研究所(MARINTEC)、羅馬水池(INSEAN)等單位在技術交流、項目合作和人員培訓等方面建立了長期友好的合作關係。
派出學習和進修的國家和地區
地區國家
美洲國家和地區美國、加拿大等
歐洲國家和地區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俄羅斯、烏克蘭、波蘭、挪威、丹麥、荷蘭、西班牙、瑞典、希臘等
亞洲的國家和地區日本、韓國、伊朗、泰國、新加坡等
大洋洲的國家和地區澳大利亞等
組織的國際學術會議
時間會議名稱
1986年國際推進器和空泡學術會議('86ISPC)
1989年國際空化空蝕學術討論會('89ISC)
1991年第十一屆國際船舶和近岸工程結構會議(ISSC)
1992年國際推進器和空泡學術會議('92ISPC)
1994年94' ICHD國際水動力學學術會
1999年第22屆國際船模試驗池會議(ITTC)大會
2001年PRADS2001國際會議暨所慶50周年國際學術會議
2007年第九屆國際高速船舶會議(FAST2007)
2009年第六屆國際水下技術會議(UT2009)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獲獎概況
根據2016年7月官網信息顯示,研究所1978年以來共獲國家級等各級科技成果獎600餘項。
部分獲獎概況
項目類別時間
海地效翼船“902”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989年
海地效翼船“XTW-1”第38屆尤里卡國際發明博覽會大獎---
人工神經網路技術在船舶動力定位的應用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船舶綜合航行性能預報與優化設計系統SHIDS3.0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002年
海地效翼船“XTW-4”國防科技進步二等獎2002年
大中型地效翼船流體動力性能研究國防科技進步二等獎2007年
海地效翼船“XTW-5”國防科技進步二等獎2009年
雙軌自走行B掃描鋼軌探傷小車上海鐵路局科技進步一等獎2013年
蛟龍號中國工業大獎2014年
•研究成果
根據2016年7月官網信息顯示,研究所主要研究成果如下表所示:
類別研究成果
船舶流體性能研究吊艙推進技術研究波浪中的操縱性研究
動力定位技術研究船型優化技術研究
精細流場測試技術研究新能源利用技術研究
肥大型船和集裝箱船系列船型操縱性研究渦激振動試驗技術研究
系泊系統模型試驗技術研究多船靠綁系統模擬測試技術研究
液艙晃蕩及試驗測試技術研究海洋環境模擬技術研究
起重(鋪管)船預報技術研究新型水下航行體水動力性能研究
流聲耦合技術研究CFD應用及數值水池技術研究
水下滑翔器波浪能滑翔器
減搖水艙開發及效能評估船舶第二代穩性技術
新船型概念研究船舶EEDI預驗證試驗測試
液艙晃蕩試驗動力定位試驗
CFD計算評估---
船舶結構性能研究理論研究測試技術
模型試驗研究實船試驗檢測
船舶推進技術研究推進器設計方法研究面元法的研究與進展
推進器及艇體計算流體力學研究推進器雜訊的研究與進展
半浸式螺旋槳驅動裝置設計與開發推進器模型綜合性能試驗技術
水動力試驗設施設計---
船舶抗爆抗衝擊研究理論研究試驗技術
測試技術---
新型船舶研究和設計掠海地效翼船研究水翼船研究
小水線面雙體船研究特種船舶研究
水下工程研究與開發蛟龍號載人潛水器(HOV)遙控潛水器(ROV)
自治潛水器(AUV)單人常壓潛水裝具(ADS)
潛艇救生鍾耐壓容器設計以及技術評估
水下工程操作駕駛人員培訓水下勘探作業
一體化推力器水下液壓源
水下LED燈--
信息技術----

學術期刊

《船舶力學》
《船舶力學》(月刊)是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和中國造船工程學會聯合主辦的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專業性學術期刊。主要欄目有:流體力學、結構力學、流體與結構聲學、研究綜述。《船舶力學》於2010年更改為月刊。
《船舶力學》是國家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美國《工程索引》Ei核心期刊,同時被國內外多家著名資料庫收錄:俄羅斯《文摘雜誌》(Abstract Journals,AJ)刊源;英國海事技術《文摘雜誌》(BMT Abstracts)的刊源;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收錄期刊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全文收錄期刊;《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刊)》全文收錄期刊;《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來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收錄期刊。
《中國造船》
《中國造船》1948年創刊,是中國出版的第一種船舶類科技期刊,中國造船工程學會主辦,是中國造船工程學會學報。
《中國造船》是中國核心期刊和中國科技核心期刊,收錄於《中國核心期刊資料庫》(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萬方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中國知識網)、《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維普網)、《中國科技期刊精品資料庫》(2004年全國首批500種精品期刊)等。在《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等引證報中,影響因子等連續多年名列全國水路運輸類期刊綜合第一位。2013年起,被檢索機構EI收錄。
2005年以來,《中國造船》每年以船舶節能減排或海洋工程為專題、以增刊的形式出版節能減排專集或海洋工程論文集。
•《水動力學研究與進展》
《水動力學研究與進展》是由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聯合中國國內外70多個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以聯合體辦刊方式主辦的,期刊為全國性學報類學術刊物,國家核心期刊,國內外公開發行。
2012年A輯的影響因子為0.762,在中國力學類刊物居第二位,水利類刊物居第三位。《水動力學研究與進展》英文版長期以來得到Elsevies出版公司和《EI》資料庫的關心和支持。英文版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以來就是EI Compendex資料庫核心期刊。2006年由Elsevier出版公司向全球發行印刷版和電子版,2008年起由SCIE收錄,2010年SCI影響因子為1.475。《水動力學研究與進展》B輯和A輯2012年和2013年連續兩年分別被評為“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和“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

人才培養


學科建設

根據2016年7月官網信息顯示,研究所是國家首批博士、碩士培養點之一,有2個博士學科點,4個碩士學科點和1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博士后科研流動站:船舶與海洋工程
一級博士學科點:船舶與海洋工程、流體力學
二級學科碩士學科點: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製造、兵器發射理論與技術、流體力學、計算機應用技術(與江南大學聯招聯培)

教學建設

根據2016年7月官網信息顯示,研究所共招收培養博士、碩士400餘名。十餘位研究生分別成為國防科技工業百名優秀博士或全國、江蘇省、中國艦船研究院優秀碩博士學位論文獲得者。研究所萬正權榮獲“國防科技工業百名優秀博士、碩士”稱號。劉建湖榮獲“國防科技工業百名優秀博士、碩士學位獲得者”稱號。
部分學生獲獎
姓名類別獲獎類別
劉建湖博士學位論文2004年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張楠碩士學位論文2005年江蘇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
汪俊碩士學位論文2006年江蘇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
朱穌驥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江蘇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
俞孟薩博士學位論文2008年江蘇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鍾榮碩士學位論文2009年江蘇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

文化傳統


所徽

徽標由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的英文縮寫“CS SRC”、船體剖面及海洋造型組成。以藍、白兩色作為基本色調。藍色象徵海洋,徽圖的棱形象徵現代化的水池。整個圖案顯示研究所立足船舶試驗基地,發展船舶高科技,走向世界的雄心壯志和乘風破浪,不畏艱難,勇於開拓的創業精神。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702研究所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702研究所

所旗

由徽標和一面白色的旗幟組成。寓意研究所擁有的科學技術、試驗設施,研究出的科學成果將填補國內外空白,成為世界一流的船舶與海洋工程科學研究中心。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702研究所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702研究所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名譽所長吳有生
所長何春榮
副所長葉聰、周偉新

獲得榮譽


2021年5月3日,榮獲第25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
2021年7月,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四室黨支部被無錫市委授予“無錫市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2021年8月16日,入選第四屆中國質量獎提名獎候選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