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茨·阿爾帕德
根茨·阿爾帕德
根茨·阿爾帕德(匈牙利語:Göncz árpád,1922年2月10日—2015年10月6日),匈牙利政治家,自由民主主義者聯盟成員。1990年5月2日至2000年8月4日期間擔任匈牙利總統。
2015年10月6日去世,享年93歲。
根茨·阿爾帕德
1947年小農黨失勢后,根茨失去編輯工作,在鄉間務農,併當過電焊工和金屬製造工。50年代曾在農業大學學習4年,後任過農業工程師。由於參與1956年匈牙利事件,在1958年作為“比博(納吉政府的國務部長)的政治同案犯”,以“企圖推翻人民民主國家制度”被判處終生監禁。
1963年大赦獲釋后,根茨靠在監獄中學會的英語開始搞翻譯工作。
1965年起他成為專業文學翻譯和自由職業作家,先後發表了多部劇本、短篇小說,翻譯過大量英、美文學作品,並於1983年獲匈牙利的約熱夫·奧蒂洛文學獎,1989年因翻譯英國文學作品獲英國惠特蘭獎。根茨較著名的作品有《穿木屐者》(曾被改編成話劇)、《相會》、《柵欄》、《還鄉》以及《天平》等。
70年代,根茨與一些持不同政見者共同出版地下文學刊物,要求共產黨實行民主和尊重人權,並於1988年參與創建匈牙利第二個反對黨—自由民主主義者聯盟,並從此成為“反對派的象徵”。他曾是專門負責對1956年事件作出“歷史性裁決”的“歷史公正委員會”成員。
1981年至1989年根茨任匈作協翻譯家分會負責人,1988年至1989年任匈作家工會主席,1989年12月至1990年9月任匈作協主席。
1990年3月,在匈政局變化后舉行的首次大選中,根茨作為自民盟代表當選為國會議員,並於5月當選為國會主席,同時兼任共和國臨時總統,8月3日正式出任總統兼軍隊總司令,同時辭去國會主席職務。
1995年6月19日在匈國會舉行的總統選舉中,根茨又以259票對76票擊敗另一位總統候選人,當選為匈牙利共和國第二任總統。2000年8月4離任。
2015年10月6日去世,享年93歲。
根茨性格溫和,人稱“忠厚長者”。他興趣廣泛,話題多,所到之處總是談笑風生。根茨思想開明,主張站在歷史的高度,面對現實處理問題,他的思想和主張與現政府基本一致。此次連選連任后,根茨表示他將同政府以及反對黨保持一種平衡的關係。
東歐劇變后,根茨曾表示:“我不稱自己為職業政治家。我是集政治家與作家於一身。現今匈牙利所發生的事情是實現了我的政治夢想”。根茨重視民族團結,他曾反覆強調民族團結的重要意義,並認為1956年事件是“民族團結的樣板”。就任總統后根茨表示“我要為國家獨立、思想自由、言論自由、理想自由和社會公正服務,為匈牙利民主服務"。
經濟上,根茨極力主張走私有化道路,使匈牙利實行以私有制為主體的市場經濟。為鼓勵私有經濟的發展,他主張實行對外開放政策,放寬對外貿的限制,實行進出口自由,私人企業也可以從事外貿活動。除發展私人企業外,他還主張對大中型國營企業實行私有化。強調在向市場經濟過渡時加強立法的保障和監督作用。根茨指出,儘管匈牙利現今仍有許多困難,但他堅信匈牙利仍將在市場經濟道路上走下去,強調匈今後經濟工作的重點是繼續私有化進程,平衡預算赤字,深入改革經濟結構。
根茨認為,無論從地緣或歷史的角度看,“匈牙利這條船都只能停泊在歐洲海濱,向歐洲聯盟靠攏”。強調匈對外政策的中心是“重返歐洲”,使匈成為歐共體成員國,贊成匈牙利加人歐盟和北約,但同時強調保持本民族特色。與此同時表示,匈“重返歐洲”決不意味著忽視歐洲以外的其他地區,“歐洲化並不排斥大西洋思想,歐洲和北美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他指出,匈重視與美國的關係,因為匈的經濟需要美國的大量援助。
主張與獨聯體和其他鄰國發展睦鄰關係。認為獨聯體各國是匈的“天然夥伴”,屬於“朋友之列”,指出這些國家是匈農產品和許多製成品的第一大市場。為發展與鄰國的關係,匈專門制定了“鄰國戰略”,強調建立正常的睦鄰關係符合所有鄰國的長遠利益,有助於這一地區的安全和穩定。力主相鄰各國本著合作原則進行有成果的經濟合作和解決人權問題,包括少數民族問題,同時聲稱必須遵守邊界不可侵犯的赫爾辛基條約。
根茨於1994年9月中旬對中國進行了為期4天的友好訪問,對我改革開放的成就十分欽佩和讚賞。他十分感謝中國對匈獨立自主政策的理解和支持,認為發展匈中關係符合兩國的根本利益,主張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與中國發展各方面的關係。根茨表示,匈在發展對華關係時將繼續遵循“一個中國”的原則,指出亞太地區尤其是中國對匈牙利來說十分重要,對近幾年來雙方頻繁的高層往來表示高興,並希望雙方在不同級別都建立聯繫,使匈中關係更加活躍。根茨強調,中國在世界政治中是一個巨大的穩定因素,起,舉足輕重的作用,相信中國在下個世紀作用會更大。他希望中方能考慮匈牙利企業家今與中國大型項目的建設,共同探討兩國中小企業和地方及鄉鎮企業在農產品加工、車輛生產等方面加強合作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