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數字經濟的結果 展開

數字經濟

新的經濟形態

數字經濟,作為經濟學概念的數字經濟是人類通過大數據(數字化的知識與信息)的識別—選擇—過濾—存儲—使用,引導、實現資源的快速優化配置與再生、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經濟形態。數字經濟,作為一個內涵比較寬泛的概念,凡是直接或間接利用數據來引導資源發揮作用,推動生產力發展的經濟形態都可以納入其範疇。在技術層面,包括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慧、5G通信等新興技術。在應用層面,“新零售”、“新製造”等都是其典型代表。

概述


現階段,數字化的技術、商品與服務不僅在向傳統產業進行多方向、多層面與多鏈條的加速滲透,即產業數字化;而且在推動諸如網際網路數據中心(InternetDataCenter,IDC)建設與服務等數字產業鏈和產業集群的不斷發展壯大,即數字產業化。我國重點推進建設的5G網路、數據中心、工業網際網路等新型基礎設施,本質上就是圍繞科技新產業的數字經濟基礎設施,數字經濟已成為驅動我國經濟實現又好又快增長的新引擎,數字經濟所催生出的各種新業態,也將成為我國經濟新的重要增長點。
釋義1
數字經濟通過不斷升級的網路基礎設施與智能機等信息工具,網際網路—雲計算—區塊鏈—物聯網等信息技術,人類處理大數據的數量、質量和速度的能力不斷增強,推動人類經濟形態由工業經濟向信息經濟—知識經濟—智慧經濟形態轉化,極大地降低社會交易成本,提高資源優化配置效率,提高產品、企業、產業附加值,推動社會生產力快速發展,同時為落後國家後來居上實現超越性發展提供了技術基礎。數字經濟也稱智能經濟,是工業4.0或后工業經濟的本質特徵,是信息經濟—知識經濟—智慧經濟的核心要素。正是得益於數字經濟提供的歷史機遇,使我國得以在許多領域實現超越性發展。
釋義2
數字經濟指一個經濟系統,在這個系統中,數字技術被廣泛使用並由此帶來了整個經濟環境和經濟活動的根本變化。數字經濟也是一個信息和商務活動都數字化的全新的社會政治和經濟系統。企業、消費者和政府之間通過網路進行的交易迅速增長。數字經濟主要研究生產、分銷和銷售都依賴數字技術的商品和服務。數字經濟的商業模式本身運轉良好,因為它創建了一個企業和消費者雙贏的環境。
截至2016年底,全球市值最高的10家公司中,有5家數字經濟企業;市值前20強的企業中有9家屬於數字經濟企業。

背景介紹


信息經濟的另一種稱謂。旨在突出支撐信息經濟的信息技術二進位的數字特徵。是一種網際網路經濟。正如美國複合技術聯盟主席D.塔帕斯科特1995年出版的《數字經濟——聯網智力時代的承諾和風險》一書所說明的那樣,信息技術的數字革命,使數字經濟成了基於人類智力聯網的新經濟。1998年4月15日,美國商務部公布了以《浮現中的數字經濟》命名的第一份研究報告,著重分析信息這一核心資源對宏觀經濟和微觀經濟的決定性作用。嗣後,這樣的研究報告又按年連續出了多本。這些報告均以分析信息產業、電子商務、網路經濟等有關信息經濟的發展為內容。數字經濟的概念被越來越多的人士所接受。數字經濟的發展是同信息技術尤其是網際網路技術的廣泛應用分不開的,也是同傳統經濟的逐步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發展分不開的。
數字經濟
數字經濟

詞語介紹


數字經濟的發展給包括競爭戰略、組織結構和文化在內的管理實踐帶來了巨大的衝擊。隨著先進的網路技術被應用於實踐,我們原來的關於時間和空間的觀念受到了真正的挑戰。企業組織正在努力想辦法整合與顧客、供應商、合作夥伴在數據、信息系統、工作流程和工作實務等方面的業務,而他們又都有各自不同的標準、協議、傳統、需要、激勵和工作流程。

基本特徵


數字經濟受到三大定律的支配。
第一個定律是梅特卡夫法則:網路的價值等於其節點數的平方。所以網路上聯網的計算機越多,每台電腦的價值就越大,“增值”以指數關係不斷變大。
第二個定律是摩爾定律:計算機硅晶元的處理能力每18個月就翻一翻,而價格以減半數下降。
第三個定律是達維多定律:進入市場的第一代產品能夠自動獲得50%的市場份額,所以任何企業在本產業中必須第一個淘汰自己的產品。實際上達維多定律體現的是網路經濟中的馬太效應。這三大定律決定了數字經濟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徵。
快捷性
首先,網際網路突破了傳統的國家、地區界限,被網路連為一體,使整個世界緊密聯繫起來,把地球變成為一個“村落”。
其次,突破了時間的約束,使人們的信息傳輸、經濟往來可以在更小的時間跨度上進行。
再次,數字經濟是一種速度型經濟。現代信息網路可用光速傳輸信息,數字經濟以接近於實時的速度收集、處理和應用信息,節奏大大加快了。
高滲透性
迅速發展的信息技術、網路技術,具有極高的滲透性功能,使得信息服務業迅速地向第一、第二產業擴張,使三大產業之間的界限模糊,出現了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相互融合的趨勢。
自我膨脹性
數字經濟的價值等於網路節點數的平方,這說明網路產生和帶來的效益將隨著網路用戶的增加而呈指數形式增長。在數字經濟中,由於人們的心理反應和行為慣性,在一定條件下,優勢或劣勢一旦出現並達到一定程度,就會導致不斷加劇而自行強化,出現“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贏家通吃”的壟斷局面。
邊際效益遞增性
主要表現為:一是數字經濟邊際成本遞減;二是數字經濟具有累積增值性。
外部經濟性
網路的外部性是指,每個用戶從使用某產品中得到的效用與用戶的總數量有關。用戶人數越多,每個用戶得到的效用就越高。
可持續性
數字經濟在很大程度上能有效杜絕傳統工業生產對有形資源、能源的過度消耗,造成環境污染、生態惡化等危害,實現了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直接性
由於網路的發展,經濟組織結構趨向扁平化,處於網路端點的生產者與消費者可直接聯繫,而降低了傳統的中間商層次存在的必要性,從而顯著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經濟效益。

本質


數字經濟的本質在於信息化。信息化是由計算機與網際網路等生產工具的革命所引起的工業經濟轉向信息經濟的一種社會經濟過程。具體說來,信息化包括信息技術的產業化、傳統產業的信息化、基礎設施的信息化、生活方式的信息化等內容。信息產業化與產業信息化,即信息的生產和應用兩大方面是其中的關鍵。信息生產要求發展一系列高新信息技術及產業,既涉及微電子產品、通信器材和設施、計算機軟硬體、網路設備的製造等領域,又涉及信息和數據的採集、處理、存儲等領域;信息技術在經濟領域的應用主要表現在用信息技術改造和提升農業、工業、服務業等傳統產業上。
當今世界正發生著人類有史以來最為迅速、廣泛、深刻的變化。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突飛猛進,以信息化和信息產業發展水平為主要特徵的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信息化對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帶來的深刻影響,引起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十分重視信息化,把加快推進信息化作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任務。數字革命創造的信息產業是一種戰略性產業。
它既可進行製造業活動,又可提供服務性業務,或者同時從事兩種活動,成為製造業與服務業的混合物而被稱為“液態混合體”。20世紀90年代後期,世界經濟的年均增長率在3%左右,而信息技術及相關產業的增長速度是經濟增長速度的2-3倍。在許多發達國家中,信息產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第一大產業。有研究成果表明:1998年信息技術和信息產業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14.7%,考慮到產品和服務價值下降因素,實際貢獻率超過25%;1999年全球信息產業的併購交易總額達到了1萬億美元,年增長率達到200%。這也表明,對於信息技術和信息化的投入,是數字經濟的重要動力。

發展趨勢


● 趨勢一:速度成為關鍵競爭要素
隨著消費者的需求不斷變化和競爭對手不斷出現,產品與服務的更新周期越來越快。這要求企業以最快的速度對市場做出反應、以最快的速度制定新的戰略並加以實施、以最快的速度對戰略進行調整。
迅速反應和迅速調整都要求企業建設自身的“數字神經”平台,未來幾年中,百分之七十的中國企業將建設自己的信息共享平台。
● 趨勢二:跨企業的合作成為必然選擇
速度的壓力使得企業必須通過合作進行資源整合和發揮自己的核心優勢。規模經濟的要求、新產品研發等巨額投入的風險也迫使企業必須以合作的方式來分擔成本,甚至是與競爭對手進行合作,形成合作競爭的關係。
信息技術手段特別是網際網路技術極大地降低了合作溝通的信息成本,使得廣泛的、低成本的合作成為可能。通過信息平台而不是組織整合平台,夥伴間形成了虛擬企業。這樣的虛擬企業既具有大企業的資源優勢,又具有小企業的靈活性,為合作的各方帶來極大的競爭優勢。未來中國企業百分之六十的網路應用是用於內部業務和夥伴的業務溝通。
● 趨勢三:行業斷層、價值鏈重構和供應鏈管理
在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的衝擊之下,許多行業出現了大的斷層,產業的遊戲規則在變化、新的對手來自四面八方、新的供應商隨時產生。這種斷層既對行業中的現存者提出了挑戰,又為新生者提供了機會,各個行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行業重新洗牌的機會。許多中間環節面臨消除的危險,他們被迫提供新的、更大的價值;許多企業進入價值鏈的其他環節(上游或下游);製造業向服務業轉型或在價值鏈中重新定位(如從品牌製造商轉為OEM製造商)等;供應鏈。中國金融(招商銀行平安保險)和家電行業(海爾及美的)已經開始了行動。
企業主動或被動地利用數字化手段以對應價值鏈重構:或重新抓住自己的客戶;或重組優化自己的供應商隊伍。
● 趨勢四:大規模量身定製成為可能
傳統經濟中,商品或服務的多樣性(richness)與到達的範圍(reach)是一對矛盾。大眾化的商品總是千篇一律,而量身定製的商品只有少數人能夠享用。
但數字技術的發展改變了這一切。企業現在能夠以極低的成本收集、分析不同客戶的資料和需求,通過靈活、柔性的生產系統分別定製。國外汽車和服裝行業提供了許多成功的例子。大規模量身定製生產方式將給每個客戶帶來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同時要求企業具備極高的敏捷反應能力。

影響要素


軟體
IDC(國際數據公司)的一份研究說服務軟體將以每年90%的速度往上漲,到2004年,該軟體市場價值將達到78億美元。在未來12個月里,應用軟體將從個人機向網路伺服器和網上應用服務轉變。
信息
它對於網路內容提供商來說簡直就是最大的財富,但它們必須把生活真實的一面告訴讀者。代表許多提供網際網路內容服務提供商(簡稱ISP),現大多數網上信息是免費的,這對ISP是一個嚴峻挑戰。為了應付這一挑戰,ISP必須將網際網路產業和傳統產業綜合起來,並且必須同科技專家共同努力以保護自己的產品。
教育
對孩子和成人都一樣,是數字世界一個迅速增長的因素,教育科技手段將在未來幾年裡產生重大變化。SIIA說:“ISP和網際網路公司正將它們的商業模式轉向B2B(在這裡當然指ISP或其它網際網路公司提供學校教育和公司培訓)和B2C(指ISP等提供業餘培訓和遠程函授等方式)。”
顧客權利
SIIA稱顧客權利在過去的幾年裡也成為影響數字經濟並推動其發展的重要因素,現這種權利還必須擴展,必須保護用戶信息和地址等私有問題,必須發現顧客的真正需要。電子商務銷售商必須在未來的12個月里詳細了解提供嚴格的個人隱私保護政策。
商業數字化
在過去10年裡,美國幾乎所有的行業都數字化了。從會計到倉儲,從人事到日程安排,數字技術無處不在,通過這種數字化進程,美國的企業也都嘗到了甜頭。在未來12個月里美國企業的數字化進程還將繼續,並且B2B將獨領風騷。
數字經濟政策
當然,這麼多公司湧入數字經濟,它們必須要有一個明確的行業法規,尤其在個人隱私和電子商務收稅這幾個問題上。沒有明確的評估和建議,數字經濟的未來只能停滯在政策制定者手中,而絕不是那些將數字經濟變為可能的創新者和企業家手裡。

發展優勢


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抓住了數字革命的機遇,創造了10多年的經濟繁榮。歐洲、日本等地區和國家,也緊緊追隨著美國,積極推進數字革命,產生了巨大的成效。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數字革命更是“千載難逢”的良機。在數字時代中,發展中國家可以充分利用數字經濟中的后發性優勢,縮小與發達國家的數字鴻溝。印度就是利用數字經濟的后發性優勢,使其信息技術在世界範圍內具有強大競爭力,從而推動本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典型案例。
● 邊際報酬遞增的后發性優勢
數字經濟的特徵表明,在知識的創新階段,知識應用的範圍越廣泛,涉及到的客戶越多,就能創造越多的價值。在知識的普及階段和模仿階段,由於時效性問題,知識在發達國家的邊際報酬下降。在發展中國家卻能維持很高的邊際報酬。因為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這些知識仍然是最新的、最具時間價值的。信息技術進入21世紀以來正處於普及和模仿階段,向發展中國家擴散符合發達國家的最高利益,這可以大大提高發展中國家的信息化速度。
● 工業化方面的后發性優勢
西方國家經歷了漫長的工業化過程之後,才進入信息化發展階段。21世紀以後,向發展中國家轉移製造業生產,已成為很多發達國家提升產業結構、重點發展數字經濟主導產業的重大戰略舉措。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這會帶來三重利益:
一是發展中國家可以充分利用發達國家的工業化成就。包括技術上的成就和制度上的成就,大大縮短工業化進程,加速本國的經濟發展;
二是發展中國家可以將工業化與信息化結合起來,以信息化和高科技促進工業化發展,徹底改造傳統產業,重塑自己的比較優勢與競爭優勢;
三是發展中國家可以通過大規模利用信息技術,在全社會範圍內降低生產成本和交易成本,加速培育市場關係,逐步形成強大的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推動市場經濟走向繁榮。
客戶資源方面的后發性優勢
一些發展中國家人口眾多、經濟增長迅速,有著豐富的客戶資源,其市場潛力遠非發達國家所能比擬,這就形成了發展中國家第一層次的網路比較優勢。如果考慮到發展趨勢,幾乎所有的發展中國家都是一個有待開發的市場。
發展中國家豐富的客戶資源與發達國家豐富的知識、網路資源相結合,將會大大推動世界經濟的發展。發展中國家市場潛力的強大吸引力,會促使發達國家的技術、資本源源不斷地流入,促使發展中國家的產業結構、技術水平和人力資源都出現根本性的變化,從而縮小數字鴻溝,提高發展中國家的收入水平和生產力水平。
● 知識能力方面的后發性優勢
一些發展中國家大力推進教育和科學技術,使得知識要素的稟賦在增加,尤其是獲取知識、傳遞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提高得格外迅速,這就形成了發展中國家第二層次的網路比較優勢,使之在國際分工中佔據了一個比較有利的地位,帶動本國的數字經濟出現跨躍式的發展。例如,印度軟體業的“離岸開發”,已經成為帶動全國經濟轉型的重要手段。
● 信息技術方面的后發性優勢
一是信息化的特點:
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信息化比工業化更容易追趕,這是由於信息化有一些非常顯著的特點:與製造業相比較,設備投資成本較小;技術已經標準化,學習成本很低;知識的共享性和外溢性等等。
二是信息技術的潛力:
信息技術本身的巨大潛力和無窮無盡的機會,也為發展中國家數字經濟的發展開闢了廣闊的道路。信息技術和信息基礎設施較落後,意味著發展中國家的轉換成本較小,就有可能瞄準技術前沿實現跨越式發展。由於有大量現成的技術可以利用,發展中國家可以把研究與開發的重點轉向有原創性、突破性的技術上,如塑料晶元技術、生物晶元技術等。一旦出現突破,技術、經濟和產業格局就有可能出現重大改觀,就有可能帶動一國經濟走向興旺發達,甚至萌生出一場新的產業革命。在數字經濟時代,網路和信息技術是一種工具,是能夠提高一切領域工作效率的強有力的工具。只要發展中國家善於學習、善於利用這個工具,就能使之成為縮短數字鴻溝和貧富差距、提高生產力水平和綜合國力的強有力手段。

發展機遇


在2020年4月全球化智庫(CCG)線上研討會上,翟山鷹老師曾提出,實現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和新基建的建設,首先就必須讓國內廣大企業家先認識到,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最核心的就是要轉變企業數字化的管理和運營方式。唯有企業核心管理者真正認可數字化,並清晰地意識到數字化轉型在未來可能帶給企業的潛在價值,才有可能將注意力以及資源投入到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之中,只有大部分國內企業都實現了數字化轉型,中國新基建和數字經濟的發展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
翟山鷹老師認為,隨著疫情的不斷蔓延,世界經濟的衰退期可能會非常長,而這正是我們的機遇期。在此期間,我們應該更多關注數字經濟。數字經濟的核心是通過將一切商業元素數字化、信息化的方式(從思維到技術,再到應用全部數字化),改變原有社會生產方式和商業模式,提高企業商業活動(包括企業內部)的運行效率,並儘可能讓數字生產力能和傳統的生產關係形成和諧共存的“關係”,進而整體提升經濟活動對人類社會的綜合價值。
數字經濟很美好,做起來卻一點都不簡單,如果大家真的希望跟隨數字經濟時代獲得超級紅利,就要認認真真、踏踏實實的努力學習、堅定實踐。

發展問題


2020年9月8日,全球化智庫(CCG)與北京商務局在國家會議中心聯合主辦2020服貿會“服務業擴大開放暨企業全球化論壇”。普華商業集團董事長翟山鷹在論壇圓桌討論時發表以下觀點:
在目前全世界的環境下,服務貿易領域和整個中國對外開放的腳步一定會越來越大,一定會走得越來越寬,不會往前收。因為類似的虧中國人在300年前吃過,在農業文明的時候,中國是世界最強大的國家之一,但是因為我們的封閉、不開放,所以在距現在300年的時候,被工業文明時期開放的西方完全地超越了,我們變成了很落後的第三世界國家。也就是我們在300年前自己深刻地吃過封閉的虧,所以我們作為一個吃過虧的國家,不可能因為現在國際上產生任何的問題而停止開放的腳步。
翟山鷹相信這個經驗可能在世界中是特別寶貴的,因為除了中國其他國家都沒吃過這麼大的虧。我認為中國在面臨一個工業文明向網際網路文明轉化的階段。我們在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轉化的時候,因為不開放、封閉吃了虧,所以在工業文明向網際網路文明轉化的時候,中國一定會做得更加開放。
網際網路文明中裡面有特別核心的本質,在我們自己的研究中認為,這種網際網路文明的本質,就是這個文明是人類第一次面對的碳基文明和硅基文明的融合。“碳”就是“碳水化合物”的“碳”,“硅”就是“二氧化硅”的“硅”,也就是我們認為在農業和工業文明的時候,人類經歷的都是純粹的碳基文明,人作為碳水化合物的核心,我們有想象力,有創造力,有很多很棒的優勢,但我們的世界是定性的,不是定量的。我們做的很多決策找不到精準的數據和決策的原由。所以那個時候流行一句話:“世界是英雄來寫成的”,但英雄帶領世界向哪兒走世界就向哪兒走,整個社會大眾在評價他是不是英雄的時候,缺乏數據的依據,所以在歷史上人類有前進,也有災難。

高峰論壇


2021年,“數字經濟”在“十四五”規劃中明確認定為未來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數字經濟一詞也成為多地規劃文件中的關鍵詞。保定市委關於制定“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指出,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推進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4月29日,由保定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保定市工商業聯合會、保定民營經濟研究院、普華商業集團聯合舉辦的“民營經濟數字化轉型示範市暨保定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高峰論壇”在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盛大開幕。
翟山鷹先生也出席了本次論壇活動,圍繞數字經濟與保定民營經濟發展,發表了主題演講。他表示,在“數字經濟”明確成為中國未來經濟發展最重要方向的前景下,也為保定民營經濟轉型創新帶來了重要機遇,普華集團很高興能夠與保定市政府共同啟動‘民營經濟數字化轉型示範市’的打造工作。“數字經濟”是把一切經濟元素都數字化進而精準表述、高效應用的經濟體系。由於一切經濟元素都由數字呈現,且這些數字的產生來源、變化過程和應用方向都會被精準的記錄,所有經濟行為就可以得到直接且實時的分析、評價和優化,最終引導全社會資源重新進行配置與再生,進而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全新經濟形態。但由於缺乏統一的數字經濟基礎理論體系的研究,導致在數字經濟發展過程中,各地對數字經濟本質和應用方式產生了認知誤差,從而形成對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建設的理解誤差,在缺乏數字化企業全面解決方案的情況下,各地數字經濟發展呈現出“無支持、高風險、低效益”的局面。
翟山鷹表示,很多企業即使擁有了某個先進的數字化技術(晶元、新能源),但其本身在內部管理和外部運營中仍處在“刀耕火種”時代,核心技術以外到處都是短板。這樣的企業自身根本不具備可持續化發展的實力!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技術型“獨角獸”企業即使上市,卻依舊繼續虧損,甚至快速退市的原因。企業作為國家基礎建設的最基本組成單位,其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情況將直接決定數字經濟發展情況。可以說,只有讓中國絕大部分企業快速實施數字化,才能真正構築起中國經濟未來高速發展必須的堅定基石。
樓蓋的越高,地基必須越深!在目前的“十四五”規劃“數字經濟”落地工作的進行中,如果不能快速推進“數字化企業”的實施,就難以為“數字經濟”未來的高效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作為面向未來的數字經濟標誌性企業,自2017年率先布局數字經濟領域開始,普華商業集團始終圍繞“數字經濟”全面重新構建自身的研發和實踐體系,已經構建出了包含企業管理人員思想意識的“數字化”、企業“數字化”運營構架設計和“數字化”軟、硬體提供三方面在內成熟的中國“數字化企業”全面解決方案。
強強聯手、共贏未來。此次普華與保定全面開展合作,依託於普華“啟測雲”的“華北大數據中心”,構築輻射中國華北地區的“數字化企業”城市示範系統,幫助保定市乃至於整個華北地區完成“數字經濟”基礎設施——“數字化企業”的建設工作,為中國未來通過“數字經濟”實現整體經濟滕飛創建可複製、可推廣的樣板工程。
數字經濟
數字經濟

解決方案


由中國人民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主辦的2021中國經濟發展秩序論壇,在中國人民大學逸夫樓順利圓滿落下帷幕。普華集團受邀出席,創始人翟山鷹作為數字經濟領域領軍人物發表精彩演講,共享普華集團“數字化”心得,部分要點如下:
數字化企業是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建設
企業是國家經濟的最基本組成單位。所以,“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建設核心就是“數字化企業”,全力發展數字化企業是構建中國數字經濟底層的最關鍵步驟。傳統企業完成數字化轉型才可能形成中國經濟發展的內核力。如果不能讓中國大部分企業快速的實施數字化,仍舊採用傳統的低效運營、管理、市場、銷售方式,即使擁有了再先進的數字化技術,這樣的企業仍舊不具備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中國的數字經濟,只有大部分國內企業都實現了數字化轉型,中國數字經濟的發展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快速、高效的進行中國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進而形成中國數字化企業的產業集群,是未來中國用數字經濟構建核心競爭力的重要保障。
數字化企業的全面解決方案構成
“數字化企業”三大組成部分:企業管理人員形成“數字化”思維意識,具體涉及管理人員要具有“數字經濟”知識和技能學習系統;企業“數字化”改造關聯的規章制度和獎懲機制;管理人員“數字化”思維落地的監督和考核系統項。企業構建圍繞“數字化”的運營、管理模式,具體包含圍繞“數字化”修訂的企業發展戰略和商業模式;根據自身情況制定的“數字化”落地方案和實施計劃;構建起企業的數字資產、數字信用和數字商業積分體系三部分內容。企業具備全面“數字化”的高效軟、硬體體系,具體涉及企業內部管理增效的“數字化”軟、硬體體系;企業外部市場、銷售增效的“數字化”軟、硬體體系;企業通過數字化技術(網際網路、大數據、雲技術、人工智慧、區塊鏈、虛擬和增強現實、底層技術、周邊技術、綜合應用技術等某些方面)研發、設計、生產、運營的新產品、服務綜合體系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