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良鄉

開封市祥符區轄鄉

杜良鄉位於開封市東15公里處,該鄉西與順河回族區土柏崗鄉相鄰,東與曲興鎮接壤,南接八里灣、興隆,北靠黃河故道袁坊鄉劉店鄉相鄰。截止2009該鄉年總面積103.7平方公里,有30個行政村,76個自然村,總人口6萬餘人,其中少數民族有6000多人,耕地8.3萬畝。

歷史沿革


1955年設杜良中心鄉,1958年屬黃河公社,1965年析建杜良公社,1984年改鄉。1997年,面積103.7平方千米,人口5.3萬,轄杜良、巒庄、鄢陵府、招討營、黃庄、崔樓、金寨、國都里、劉景寨、掃東、掃西、大康寨、大門寨、小門寨、家莊、楊寨、馬尾、米寨、祁寨、大陳庄、馬店、陳寨、李寨、小崗、三里寨、尚砦、治台、尚寨、三郭寨等29個行政村,76個自然村。
杜良鄉
杜良鄉

簡介

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條件便利,國道310東西貫通,省道213南北穿過並交匯於杜良經濟開發區,並由於此被開封市政府於1993年確定為開封市遠期經濟發展組團,農業是全鄉的主導產業,主要種植小麥、水稻、棉花等農作物,畜牧養殖及運輸業也比較發達。

地理環境


杜良鄉地理位置十分優越,交通條件得天獨厚。連霍高速和大廣高速在境內交匯,在境內有杜良和開封東兩個下路口,310國道橫貫全境,被稱為亞歐大陸橋的隴海鐵路從南部貫串東西,鄭徐高鐵從西向東斜穿而過,新修的開封市東外環公路也從境內通過。除此之外,地方公路、鄉村公路相互交織,四通八達。鑒於上述優勢,杜良鄉被納入開封市2010年總體規劃之中,列為城市外圍三大組團之一。

自然資源


杜良鄉物華天寶,資源豐富。這裡屬黃河柳園口灌區,引黃河道縱橫交錯,素有開封縣“小江南”和“魚米之鄉”美譽。農作物以水稻和小麥為主,尤其水稻遠近聞名,是開封大米的主產地。所產大米顆粒飽滿,色澤光亮,性粘質筋,香甜可口,遠銷山東、天津、山西、陝西、河北、甘肅等十多個省市。黃河水無污染,適宜種藕養魚。
全鄉村村有荷塘魚池,所產蓮藕節粗、嫩白、脆甜,營養價值極高,為藕中極品。魚的種類除鱅魚、鰱魚、草魚、青魚、鯽魚之外還盛產黃河鯉魚、黃鱔、黑魚等,均肉質細膩鮮美,一直為市場所青睞。杜良鄉還盛產葡萄,主要品種有巨峰、藤稔、高墨、黑奧林等,每到盛果期,田野里芳香四溢,沁人心脾,串串葡萄晶瑩透亮,質嫩皮薄令人唾涎欲滴。暢銷鄭州、河北、山東、廣州等地。

人口民族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56829
28947
27882
家庭戶戶數13553
家庭戶總人口(總)56448
家庭戶男28671
家庭戶女27777
0-14歲(總)16237
0-14歲男8555
0-14歲女7682
15-64歲(總)36185
15-64歲男18473
15-64歲女17712
65歲及以上(總)4407
65歲及以上男1919
65歲及以上女2488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55950
總人口68972人(2017)。

經濟


1994年鄉黨委、政府緊緊抓住杜良成為開封市三大組團之一的歷史機遇,以鄉政府新址搬遷為龍頭,加快小城鎮建設的步伐,大力發展以沿路開發為主線的餐飲、服務、加油、修理、貿易等第三產業,大力發展以綠色農業莊園建設的農業開發建設,著力於新品種、新科技的引進與開發,增強農業的主導地位,增加農民收入,大力發展以少數民族為主的養殖與屠宰業,依託產業優勢,增加農民收入,大力發展以招商引資和勞務輸出為主導的外向型經濟,使廣大群眾能夠走出去,引進來,大力抓好水、電、通訊、文化、有線電視等配套設施的建設。2009年,程式控制電話和寬頻進村入戶,大大提高了廣大幹部的生活質量。歷屆杜良鄉黨委、政府都能以強鄉富民,以農民增收、農業增為主要目標,狠抓各項目標任務的落實。截止2006年全鄉共有外出務工人員15000多人,各類企業1000多家,各類養殖種植專業戶2000多家,為杜良鄉經濟的發展,社會的穩定奠定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