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

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

《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教社科〔2014〕3號)是國家教育部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進一步加強新形勢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於2014年3月26日制定併發布的指導綱要。

文件概述


《綱要》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為核心,從愛國、處世、修身三個層次概括凝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主要內容。一是開展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為重點的家國情懷教育。二是開展以仁愛共濟、立己達人為重點的社會關愛教育。三是開展以正心篤志、崇德弘毅為重點的人格修養教育。
《綱要》強調,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和中國夢宣傳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推動文化傳承創新的重要途徑,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基礎。
《綱要》提出,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必須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弘揚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為主線,以推進大中小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一體化為重點,整體規劃、分層設計、有機銜接、系統推進,促進青少年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富有民族自信心和愛國主義精神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綱要》指出,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要堅持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結合,堅持與時代精神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相結合,堅持與學習借鑒國外優秀文化成果相結合,堅持課堂教育與實踐教育相結合,堅持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堅持針對性與系統性相結合。
《綱要》強調,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要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為核心,以家國情懷教育、社會關愛教育和人格修養教育為重點,著力完善青少年學生的道德品質,培育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養。強調分學段有序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系統融入課程和教材體系,全面提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師資隊伍水平,著力增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多元支撐。
《綱要》要求,各級黨委教育工作部門和教育行政部門要把加強對青少年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作為一項戰略任務,與宣傳、文化、新聞出版廣電等部門以及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密切配合,建立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群齊抓共管、有關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工作機制,形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合力。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評價和督導機制,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教學研究,為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提供堅強保證和良好條件。

教育部通知


教育部關於印發《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的通知
教社科[2014]3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有關部門(單位)教育司(局),部屬各高等學校:
經國家教育體制改革領導小組審議同意,現將《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教育部
2014年3月26日

綱要正文


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進一步加強新形勢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制定本指導綱要。
一、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1.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和中國夢宣傳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對於引導青少年學生更加全面準確地認識中華民族的歷史傳統、文化積澱、基本國情,認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歷史意義。
2.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推動文化傳承創新的重要途徑。當今世界,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青少年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加強對青少年學生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對於培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和弘揚者,推動文化傳承創新,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具有基礎作用。
3.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基礎。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國內經濟社會轉型,深刻變革,現代傳播技術迅猛發展,世界範圍內各種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社會思想觀念日益活躍。青少年學生思想意識更加自主,價值追求更加多樣,個性特點更加鮮明,社會上一些不良思想傾向和道德行為,對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產生了不容忽視的影響。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對於引導青少年學生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重要作用。
4.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必須正視面臨的一系列困難和挑戰。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世紀以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不斷加強,取得了顯著成效,對於培養學生良好的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培育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增強文化自覺自信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面對新形勢、新要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還存在不少突出問題,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有待進一步提高,教育內容的系統性、整體性還明顯不足,重知識講授、輕精神內涵闡釋的現象還比較普遍,課程和教材體系有待完善,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有待提升,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教育合力有待加強等,有效解決這些問題,迫切需要進一步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二、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內容
5.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指導思想。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
6.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基本原則。
——堅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結合。要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和辨證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要處理好繼承和創新的關係,重點做好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堅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時代精神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相結合。既要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積極弘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繼承和弘揚革命傳統文化。
——堅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學習借鑒國外優秀文化成果相結合。既要高度重視培育學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又要注重引導學生樹立世界眼光,博採眾長。
——堅持課堂教育與實踐教育相結合。既要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又要注重發揮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的重要作用。
——堅持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既要發揮學校主陣地作用,又要加強家庭、社會與學校之間的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堅持針對性與系統性相結合。既要根據不同學段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區分層次,突出重點,又要加強各學段的有機銜接,逐步推進。
7.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主要內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語言習慣、文化傳統、思想觀念、情感認同的集中體現,凝聚著中華民族普遍認同和廣泛接受的道德規範、思想品格和價值取向,具有極為豐富的思想內涵。加強對青少年學生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開展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為重點的家國情懷教育。
——開展以仁愛共濟、立己達人為重點的社會關愛教育。
——開展以正心篤志、崇德弘毅為重點的人格修養教育。
三、分學段有序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8.小學低年級,以培育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親切感為重點,開展啟蒙教育,培養學生熱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感情。認識常用漢字,學習獨立識字,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誦讀淺近的古詩,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了解一些愛國志士的故事,知道中華民族重要傳統節日,了解家鄉的生活習俗,明白自己是中華民族的一員;初步了解傳統禮儀,學會待人接物的基本禮節;初步感受經典的民間藝術。引導學生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友愛同學、禮貌待人,養成勤儉節約、吃苦耐勞、言行一致的生活習慣和行為規範,培育熱愛家鄉、熱愛生活、親近自然的情感。
9.小學高年級,以提高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感受力為重點,開展認知教育,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多彩。熟練書寫正楷字,理解漢字的文化含義,體會漢字優美的結構藝術;誦讀古代詩文經典篇目,理解作品大意,體會其意境和情感;了解中華民族歷代仁人志士為國家富強、民族團結作出的犧牲和貢獻;知道重要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和家鄉生活習俗變遷;感受各民族藝術的豐富表現形式和特點,嘗試運用喜愛的藝術形式表達情感;培養學生對傳統體育活動的興趣愛好。引導學生學會理解他人,懂得感恩,逐步提高辨別是非、善惡、美醜的能力,開始樹立人生理想和遠大志向,熱愛祖國河山、悠久歷史和寶貴文化。
10.初中階段,以增強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力為重點,提高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度,引導學生認識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文化傳統和基本國情。臨摹名家書法,體會書法的美感與意境;誦讀古代詩詞,初步了解古詩詞格律,閱讀淺易文言文,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欣賞品位;知道中國歷史的重要史實和發展的基本線索,理解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重要性,認識中華文明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欣賞傳統音樂、戲劇、美術等藝術作品,感受其中表達的情感和思想;參加傳統禮儀和節慶活動,了解傳統習俗的文化內涵。引導學生尊重各民族傳統文化習俗,珍視各民族共同創造的中華優秀文明成果,培養作為中華民族一員的歸屬感和自豪感。
11.高中階段,以增強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性認識為重點,引導學生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增強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心。閱讀篇幅較長的傳統文化經典作品,提高古典文學和傳統藝術鑒賞能力;認識中華文明形成的悠久歷史進程,感悟中華文明在世界歷史中的重要地位;認識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決定作用和傑出人物的貢獻,吸取前人經驗和智慧,培養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和抵抗困難挫折的能力;感悟傳統美德與時俱進的品質,自覺以中華傳統美德律己修身;了解傳統藝術的豐富表現形式和特點,感受不同時代、地域、民族特色的藝術風格,接觸和體驗祖國各地的風土人情、民俗風尚,了解中華民族豐富的文化遺產。引導學生深入理解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更加全面客觀地認識當代中國,看待外部世界,認識國家前途命運與個人價值實現的統一關係,自覺維護國家的尊嚴、安全和利益。
12.大學階段,以提高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為重點,培養學生的文化創新意識,增強學生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深入學習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典籍,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強化學生文化主體意識和文化創新意識;深刻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沃土,辯證看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正確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係。引導學生完善人格修養,關心國家命運,自覺把個人理想和國家夢想、個人價值與國家發展結合起來,堅定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的理想信念。
四、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系統融入課程和教材體系
13.在課程建設和課程標準修訂中強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圍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主要任務,適時啟動課程標準修訂和課程開發的研究論證、試點探索和推廣評估工作。在中小學德育、語文、歷史、藝術、體育等課程標準修訂中,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的種類。地理、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課程,應結合教學環節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關內容。鼓勵各地各學校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資源,開設專題的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開展職業院校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示範專業點建設。鼓勵有條件的高等學校統一開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修課,拓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選修課覆蓋面。面向各級各類學校重點建設一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品視頻公開課。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關學科建設。
14.修訂相關教材和組織編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普及讀物。根據修訂后的中小學課程標準,修訂相關教材。製作內容精、形式活、受歡迎的數字化課件。在高等學校統一推廣使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中國文化概論》。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結合地方課程需要編寫具有地域特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讀本。組織知名專家編寫多層次、成系列的普及讀物。
15.充分發揮中小學德育課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作用。促進思想政治教育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緊密結合,以愛國主義教育為核心,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豐富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進一步豐富中小學德育課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提升教學效果。
五、全面提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師資隊伍水平
16.打造一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骨幹隊伍。在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內容中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比重。在師範院校開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鼓勵民間藝人、技藝大師、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參與職業教育教學。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雙向進入”機制,設立技藝指導大師特設崗位,鼓勵有條件的職業院校成立大師工作室。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高等學校青年教師培養計劃等各類人才計劃,以及“萬人計劃”教學名師評選中,增加傳統文化教學和研究人才比重,培養和造就一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學名師和學科領軍人才。
17.加強面向全體教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培訓。在哲學社會科學教學科研骨幹研修、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骨幹教師研修、高校輔導員骨幹培訓中加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比重。在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義務教育學校校長和農村幼兒園園長研修培訓計劃、職業學校教師和校長素質提高計劃中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訓內容,提高各級各類學校教師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能力。
六、著力增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多元支撐
18.建設不斷適應時代需要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網路教育平台。利用好現有全國文化資源共享工程、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工程、數字圖書館推廣計劃等數字文化惠民工程的數據資源成果,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網路傳播,製作適合網際網路、手機等新興媒體傳播的傳統文化精品佳作。重點打造一批有廣泛影響的傳統文化特色網站,支持和鼓勵學校網站開設傳統文化專欄。加強校園網路建設,依託高校網路文化示範中心、大學生網路文化工作室等,拓寬適合青少年學生學習特點的線上教育平台。選取一批有代表性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詩文,建設“中華經典資源庫”。在中國大學生在線、易班網等設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專欄,進行形式活潑、內容豐富的在線學習。
19.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校園教育活動。利用學校博物館、校史館、圖書館、檔案館等,結合校史、院史、學科史和人物史的挖掘、整理和研究,發揮其獨特的文化育人作用。深入開展創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藝術傳承學校活動,邀請傳統文化名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等進校園、進課堂。依託少先隊、共青團、學生黨支部、學生會、學生社團等,開展主題教育、理論研討、社會實踐、志願服務、文藝體育等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活動。
20.構建互為補充、相互協作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格局。充分利用博物館、紀念館、文化館(站)、圖書館、美術館、音樂廳、劇院、故居舊址、名勝古迹、文化遺產、具有歷史文化風貌的街區等,組織學生進行實地考察和現場教學,建立中小學生定期參觀博物館、紀念館、遺址等公共文化機構的長效機制。積極配合文化、新聞出版廣電等部門,提倡和扶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各類文藝作品創作,在評獎、宣傳等方面加強引導,辦好青少年電視頻道,做好圖書出版規劃,創作、出版一批青少年喜愛的影視片、音像製品和文學藝術作品,為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提供豐富、生動的教育資源。
21、充分發揮家庭在中華傳統文化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要重視發揮中小學家長委員會以及各級各類家長學校、家庭教育指導機構、校外活動場所的作用,把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緊密結合起來,積極組織開展學生和家長共同參與的傳統文化體驗、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志願者服務和公益性活動,踐行中華優秀傳統美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倡導家長通過言傳身教,形成愛國守法、遵守公德、珍視親情、勤儉持家、鄰里和睦的良好家風,營造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家庭教育氛圍。
七、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組織實施和條件保障
22.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組織領導。教育部統籌規劃和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課程、教材、師資等建設,明確具體任務和政策措施。充分發揮專家諮詢作用,為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提供智力支持。要不斷完善社會力量和市場力量參與的傳統文化教育投入機制,鼓勵和引導多途徑增加傳統文化教育投入。
23.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評價和督導機制。研究制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評價標準,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作為教育現代化監測評價指標體系的重要內容。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在中考、高考升學考試中的比重。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納入課程實施和教材使用的督導範圍,定期開展評估和督導工作。
24.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教學研究。充分利用傳統文化優勢學科、重點研究基地和相關科研力量,深入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教學研究,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教學提供理論基礎和學理支撐。鼓勵各地各校組織專門力量,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機構建設,為學校和教師提供專業服務和指導。

權威解讀


加強傳統文化教育 增強青少年學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
——教育部社會科學司負責人就《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答記者問
教育部印發《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之後,教育部社會科學司負責人就有關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1.問:請簡單介紹一下《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出台的背景和起草過程。
答:在全球化時代背景下,文化軟實力日益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悠久文明和燦爛文化正是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集中體現。當前,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對於引導青少年學生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歷史意義。這是教育系統持續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重要和關鍵環節。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要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十八大對這一問題進一步做出了戰略部署,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要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習近平總書記就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多次作出重要指示,為新形勢下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強大動力。
自去年六月以來,教育部成立了文件起草組,就如何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進行了深入調研,先後有100餘位專家、教師、教育管理人員參與了文件研製或提出建議意見。經過將近一年時間的修改完善,起草小組認真研究、充分吸收了中宣部、文化部、科技部、工信部、財政部、人社部、民政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體育總局、國家旅遊局、共青團中央、全國總工會全國婦聯等部門的意見,經國家教育體制改革領導小組審議同意,印發了《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
2.問:當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現狀如何?還存在哪些不足?
答:改革開放以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得到了大力的發展與弘揚,中央和各級政府為推進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1993年,中共中央印發《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要重視對學生進行中國優秀文化傳統教育。199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明確規定,教育應當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歷史和文化傳統,吸收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切優秀成果。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要有針對性地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和革命傳統教育,理想、倫理道德以及文明習慣養成教育。2006年,中央印發《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對加強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作出了具體部署。
教育部多次下發相關文件。2004年,與中宣部聯合發布《中小學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實施綱要》。2010年,下發《關於在中小學開展創建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活動的通知》。2013年,印發《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等等。
此外,上海制定了《上海市學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導綱要》,對學校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提出了明確要求和任務目標;山東出台《義務教育地方課程傳統文化課程實施指導意見》並編寫《傳統文化》教材,在全省中小學投入使用;江蘇在全省小學中開展“中華經典誦讀”系列活動,舉辦經典誦讀比賽,讓學生通過誦讀經典感受傳統文化教育魅力。這些探索都為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從調研情況看,當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現狀還不盡令人滿意,仍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一是重知識講授、輕精神內涵闡釋的現象比較普遍。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有些學校以應試教育為導向,偏重對學生進行知識點的灌輸,單純地讓學生記憶一定的傳統文化知識,相對缺少對傳統文化蘊含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人文涵養的深入挖掘和宣講。這是當前最為核心的問題之一。二是教育內容的系統性、整體性不足。很多地方和學校對傳統文化的教育理念認識不到位,對教育內容缺少系統規劃,對教學環節缺乏整體設計。往往是眾多課程各自為戰,課內課外無法銜接,導致課程門類孤立化、教育內容碎片化、教學設計隨意化現象的出現,大大降低了教學效果。三是教育教學中的技術性問題突出。主要表現為從事傳統文化教育教學的師資力量不足,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有待提升。教育教學的感染力不強,教學方法和手段相對滯后。課程體系和教材編寫相對缺少統一的技術規範指導。四是全社會關心支持的合力有待形成。目前,部分地區和學校開展傳統文化教育的主體還是教師、場所還局限在校園、手段還主要依賴於課本,還沒有完全形成全社會參與、多元化支撐的良好態勢。
3.問: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答: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如何提煉適用於教育教學的核心內容,是文件起草的重點,也是難點。對此,起草小組系統梳理了目前正在使用的教材中有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內容,認真聽取多方意見建議。堅持將傳統文化教育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結合,與時代精神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相結合,與學習借鑒國外優秀文化成果相結合,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避免複雜深奧的學理之爭。在反覆論證基礎上,最終形成了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為核心,從愛國、處世、修身三個層次概括凝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主要內容。第一次開展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為重點的家國情懷教育。引導青少年學生深刻認識中國夢是每個人的夢,以祖國的繁榮為最大的光榮,以國家的衰落為最大的恥辱,增強國家認同,培養愛國情感,樹立民族自信,形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努力的共同理想追求。二是開展以仁愛共濟、立己達人為重點的社會關愛教育。引導青少年學生正確處理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個人與自然的關係,學會心存善念、理解他人、尊老愛幼、扶殘濟困、關心社會、尊重自然,培育集體主義精神和生態文明意識,形成樂於奉獻、熱心公益慈善的良好風尚。三是開展以正心篤志、崇德弘毅為重點的人格修養教育。引導青少年學生明辨是非、遵紀守法、堅韌豁達、奮發向上,自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道德思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通過家國情懷、社會關愛和人格修養三個層面的教育,培養青少年學生做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強,高素養、講文明、有愛心,知榮辱、守誠信、敢創新的中國人。
4.問:各學段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目標和主要任務是什麼?
答:文件的這一部分需要解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在各學段“教什麼、怎麼教”的問題。起草小組力求根據各學段學生的認知特點,設計教育要點,使之相互銜接、層層深入,螺旋上升,形成一體。在小學低年級,以培育親切感為重點,開展啟蒙教育,培養熱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感情。在小學高年級,以提高感受力為重點,開展認知教育,引導學生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多彩。在初中階段,以增強理解力為重點,提高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度,引導學生認識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文化傳統和基本國情。在高中階段,以增強理性認識為重點,引導學生感悟精神內涵,增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心。在大學階段,以提高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為重點,培養文化創新意識,增強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同時,在各學段的教學要點和教學任務中,力求做到三個“全覆蓋”:一是學科課程全覆蓋,將教育內容體現到德育、語文、歷史、體育、藝術等主要課程中去。二是教學環節全覆蓋,包括課堂教學、課堂外教學、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三是教育人群全覆蓋,從小學一直到大學,整體貫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兼具指導性和可操作性,但更為強調指導性。考慮到地域文化差異,既要為各地各學校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提供指導和遵循,還要為未來的課標修訂、課程開發以及各學校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教學活動留有一定空間。
5.問:教育系統在落實《指導綱要》方面將採取哪些重點舉措?
答:教育部將圍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主要任務,逐步落實課標修訂和課程開發工作。目前,正在啟動的高中階段課標修訂將把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列入修訂內容,小學至初中階段的課標修訂工作,也會按照時間進度安排適時啟動。此外,還將在全國高校推廣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中國文化概論》。在職業院校教育中,將建立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示範專業點,制定傳統手工技藝、民間美術工藝、民族表演藝術等民族文化相關專業教學標準,出台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編寫相關專業校本特色教材。
要培養和造就一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學名師和學科領軍人才,推動師範院校開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在“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示範性項目中專設“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骨幹教師培訓項目”,建設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特色學校和基地,完成“中華經典資源庫”建設,出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普及讀物。
同時,還要進一步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發掘和研究,動員組織傳統文化名家、一線教師共同研究如何改進和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教學,加強傳統文化研究機構的建設,以便更好的為學校和教師提供專業化的服務指導。
6.問:除教育系統外,社會其他領域還將有哪些舉措?
答: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離不開全社會的關心支持。我們既要發揮學校的主陣地作用,又加強家庭、社會與學校之間的配合,形成互為補充、相互協作的傳統文化教育合力。具體來講,學校應充分依託校內文化資源和主題活動,發揮獨特的校園文化育人功能。有關部門應發揮其職責功能,促進傳統文化的教育。建立中小學生定期參觀博物館、紀念館、遺址等公共文化機構的長效機制;文化、新聞出版廣電等部門應積極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各類文藝作品創作,著力提供豐富、生動的教育資源;中小學家長委員會以及家長學校、家庭教育指導機構應積極組織學生和家長共同參與的傳統文化體驗、實踐活動,營造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家庭教育氛圍。此外,還要加強網路教育平台建設,打造一批有廣泛影響的傳統文化特色網站,製作適合網際網路、手機等新興媒體傳播的傳統文化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