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種子庫

國際種子庫

全球種子庫坐落於距離北極點1000多公里的挪威斯瓦爾巴特群島上。種子庫旨在把世界各地各種的植物種子保存在地下倉庫里,以防因全球物種迅速縮減而造成物種滅絕。

2018年2月26日,全球種子庫迎來啟用10周年慶典,其儲存的種子樣本已超過100萬份。

建設背景


國際種子庫
國際種子庫
“世界末日”這個詞近來似乎很時髦。天文學家預言2036年小行星撞地球,本月,美國航空航天局將舉辦“行星防禦大會”;美國核科學家在1月中旬調快了“末日之鐘”,稱人類距離發生全球毀滅性災難的“午夜”只剩下5分鐘了;電影導演們則爭拍“末日電影”,從以前的《後天》、《地心末日》到《太陽危機》,講述的都是類似故事。與此相對,現實社會中確實有不少人在為“世界末日”做準備,他們將動植物的“種子”或藏於北極或藏於城市,並把相關設施比喻為《聖經》故事中拯救人類的“諾亞方舟”。

建設規模


國際種子庫
國際種子庫
國際種子庫
國際種子庫
國際種子庫
國際種子庫
3月晚些時候,位於挪威斯瓦爾巴德群島上的國際種子庫將正式動工修建,挪威人給它取了個響亮的名字——“末日穹頂”。由於這個種子庫設備先進、位置偏僻、人跡罕至,建設者自豪地將其稱為“地球上最安全的諾亞方舟”。人類只有遇到核戰爭、小行星撞擊、氣候劇變、海平面上升等末日危機,且外界沒有其他種子可用的情況下才能打開“末日穹頂”。用相關組織負責人的話說:“即使最壞的事情發生,它也能夠讓人類在這個星球上重新建立農業生產。”
挪威斯瓦爾巴德群島位於北極圈以內的北冰洋上,60%以上的土地被冰川覆蓋,植被覆蓋率還不足8%,多數地方不適合人類生存。即使是在人煙“稠密”地區,也僅居住著3000多人。不過,這裡的北極熊倒有5000多頭,數量比人還多,另外還有為數眾多的海象、海豹、北極狐等。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挪威政府率先提議在該地區建設國際種子庫。
根據挪威政府公布的種子庫建設方案,工人們將在一座山上,向內開鑿出120米長的隧道,這樣就到達了永久凍土帶。然後,他們將按照美國國家黃金儲備庫諾克斯堡的安全設計模式,在隧道的盡頭修建種子庫,並在隧道和種子庫的外圍築一層1米厚的混凝土石板,隧道外面則是一個可抵抗數噸炸藥爆炸威力的密封門。種子庫長45米,寬、高各4米,相當於半個足球場大小,內部還建有空氣交換和製冷設備。而種子將放在一個個特製
的鋁盒內,每顆種子外還包有防水錫箔。今年9月種子庫建成后,每年只會打開一到兩次,用來進行內部檢查和增加新的種子品種。此外,挪威政府還計劃開發附近的一座煤礦,並建設一個小型發電廠,以保證種子庫的能源供應。按照設計者的構想,如果有一天人類面臨災難,無論是氣候變暖、傳染病還是核戰爭等,人跡稀少的北極地區都將是受災最少的地方。那樣,人們就可以來到這裡,打開種子庫,尋找合適的種子重新開始生活,至少可以解決人類的吃飯問題。
由挪威人設計的這個種子庫可以說是安全到家了。正常年份,種子庫內的自動溫控系統將使空氣交換機和製冷設備交替工作,把溫度常年控制在零下18攝氏度;如果遇到停電,凍土層內的天然低溫也可抵抗熱浪,用當地工作人員的話說,“在凍土層里,猛獁象的屍骨能完好保存幾萬年,再加上個密封的種子庫,熱浪真的進來也不那麼容易”;因為種子庫比海平面高130米,所以就算是南北極的冰山都融化,海水也淹不著。
另外,如果有人想對種子庫進行蓄意破壞,也不是件容易事。首先,種子庫所在的島嶼至今都沒有商業航班,即使以後開通了,在“見人比見北極熊還難”的斯瓦爾巴德群島,陌生人的到來總是很容易被發現的;其次,種子庫所在的地區經常有北極熊出沒,這些北極熊可以說是種子庫天然的“保安”,因為所有進入它們領地的外來者,都被北極熊看作是“不受歡迎的人”。就連現在種子庫的建設者,也是對北極熊恩威並施,又是餵食,又是持槍保衛,才和它們暫時相安無事。
據估計,種子庫的建設費用共需300萬美元左右,這筆資金由挪威政府支出。而種子庫建成后,維護運轉費用還需要每年約10萬—20萬美元,由挪威發起成立的全球農作物多樣性託管基金會進行籌集。挪威政府已經宣布,這個種子庫可以為世界各國保存種子,種子的所有權可以歸委託國所有,也可以根據互相簽署的條約確定。而按照設計規模,這個種子庫總共可儲存300萬種作物的種子。那麼,生活安逸的北歐人又是怎麼想起要建這麼一座種子庫呢?挪威農業和食品部的專家布雷達爾博士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說,挪威人給這個種子庫命名為“末日穹頂”。其實挪威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提出該計劃了,真正使挪威人下決心儘快推動這一計劃的,是這幾年全球持續出現的暖冬。這使他們擔心因為氣候變化及海平面升高,會使一些物種徹底消失,所以他們決定以最快的速度、建設全球最先進的種子庫。布雷達爾還告訴記者,之所以用“末日”來命名這個計劃,就是因為人類如果還不節制自己的行為,那麼地球的末日可能真的會到來。到時候,怎樣解決人類的吃飯問題就成了頭等大事,這也是他們建種子庫的原因。而用“穹頂”一詞則有三層含義:一是這個種子庫位於北極,那裡是可以稱得上地球“穹頂”的地方;二是人類如果真的有一天面臨大災難,只有“穹頂”才是人們最後可以生存與呼吸的地方;三是希望這個種子庫里的物品,可以像人們擱置在“穹頂”上的東西一樣,永遠也不會使用。
2018年2月26日,全球種子庫迎來啟用10周年慶典,其儲存的種子樣本已超過100萬份。

建設意義


英國:既有種子銀行,也有“冷凍方舟”
在北極的“末日穹頂”建成前,英國的“威克赫斯特千年種子銀行”無疑是“方舟”中最有名的一個。這個種子銀行與很多國家和地區進行合作,派出成千上萬經過嚴格培訓的種子採集者,專門在各地尋找採集瀕臨滅絕、地方獨有和有經濟價值的植物種子。採集到的種子最後被送到英國南部的“威克赫斯特千年種子銀行”。在那裡,這些種子經過脫水、篩選、X光照射和發芽檢查等多道工序,然後分別裝入大玻璃瓶中。最後被送進零下20攝氏度、能抵禦炸彈襲擊和輻射侵害的地下儲藏室內。目前,這家種子銀行已存放了大約3億粒植物種子,每隔10年,工作人員就會對庫存種子進行徹底檢查和處理。為防萬一,一套同樣的種子被保存在蘇格蘭
負責在美洲地區採集種子的國際協調員邁克稱,收集種子是保存大量物種最好、最可行的辦法,因為這些收集起來的種子在保存幾百年後仍能發芽生長。科學家認為,目前世界人口的快速膨脹造成了許多植物的原生地被破壞,從而導致物種滅絕速度比正常速度高70倍。萬一有些物種遇到了滅頂之災,希望這些保存下來的種子可以起到“植物安全帶”的作用,從而避免這些物種的消亡。“威克赫斯特千年種子銀行”和中國也有合作,它於2004年與中國科學院及雲南植物園簽署了10年的合作協議。中國的植物物種數量排世界第三,擁有3萬多種維管植物,其中50%都是中國特有物種。去年8月,中國科學家在雲南西南部發現了“絕跡”100多年的彌勒苣苔,它的種子就被送到英國的千年種子銀行進行保存。
除了植物,動物也在“末日保護”之列。如英國有一個名為“冷凍方舟”的瀕危動物基因庫工程。該工程由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諾丁漢大學基因研究所和倫敦動物協會共同發起,以收集、保存哺乳動物、鳥類和爬行動物的DNA樣本為主。在這裡不保存活體動物,動物的DNA被放在零下80攝氏度的環境中。兩套相同的樣品被分別存放於瀕危物種繁殖中心和動物基因存儲中心。而動物們進入“冷凍方舟”必須排隊,高危物種往前排,如北非彎角劍羚、黃海馬、英國蟋蟀等。排名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的瀕危動物名單為序。目前,這一名單中的30多種動物已經滅絕,1000多種動物處於極度危險的滅絕邊緣。
保存物種有不少困難
與歐洲相比,美國物種保護機構的名氣並不大。它主要由大型國家級儲藏所,和眾多由大學、植物園、研究機構管理的小型儲藏室組成。如今,美國最大的種子庫是由美國農業部下屬的農業研究服務機構管理的,現在保存著超過46萬份種子樣本。種子被收集來后,一般的程序是乾燥、清洗、清點、包裝,以便在低溫下長期保存。此外還得搞清楚種子的培育程序以便在需要的時候讓它們發芽。這些種子的活性必須在不同的階段進行測試,而不僅僅是估計。
種子能否保存以及保持活性的長短主要取決於種子的水分含量和儲存溫度。適合長期保存的水分含量最佳值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比如說種子的化學成分。大多數種子可以分成兩類。傳統種子可以被乾燥到很低的水分含量使得水在低溫保存時不會結晶(這會破壞種子)。但也有一些種子不能被乾燥得太厲害。除了濕度溫度之外,還有其他令人頭疼的問題,比如說香蕉這個被聯合國糧農組織評估為第四重要(僅次於小麥,水稻、玉米)的物種,作為4億熱帶人口口糧的香蕉沒有種子。它只能以枝條保存,而且每隔幾個月還得種回土壤里。因為一些種子有自然的休眠特徵,如果將它們保存在乾冷的環境中,即使時間很長也不會破壞DNA,這樣的種子可以在種子庫里存幾十年。還有一類種子被稱為“頑抗性種子”,在低濕度和零度以下的溫度里儲存這類種子會傷及它們的種漿,必須不斷耕種才能保存。
目前,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清單里共有1400座種子庫。根據全球農作物保護基金會主席福勒估計,由於資金等問題,只有不到25個種子庫達到了國際標準。而且動植物資源豐富的往往是不發達國家,這就涉及到跨國保護和“生物盜版”問題。毫無疑問,隨著人類危機的加劇,類似種子庫這樣的“諾亞方舟”對人類來說已從神話走入現實

種子庫


中國

2006年8月22日,英國千年種子庫項目技術培訓部主任RobinProbert在中國植物園生物多樣性保護研討會表示,“年內即將在昆明落成的種子庫,將是中國最大的種子庫,同時也是一個世界級的種子庫。”
作為中國保護植物多樣性的中堅力量之一,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和植物園保護國際聯合主辦了今次研討會。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長李德銖介紹,即將於建成的“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是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的重要創新平台之一。
該庫以收集保存野生植物為主,重點收集保存珍稀瀕危、特有和有重要經濟價值和科學價值的物種。種子庫以雲南為立足點,覆蓋西南(包括青藏高原),同時向全國輻射,要建成一個國際野生生物種質資源的收集保護平台。
RobinProbert評價,種子庫的建成將為中國生物技術產業的發展和生命科學的研究不斷提供所需的種質資源材料及相關信息和人才,促進中國生物技術產業和社會經濟的發展,為中國履行國際公約、實現生物多樣性的有效保護作出貢獻。
為期三天的研討會於2006年8月21日在昆明開幕,來自英國、澳大利亞、以色列和中國的十三名專家學者和中科院植物所北京植物園、上海植物園、中國香港和澳門等三十三個植物園、研究機構、大學的六十多位代表出席了會議。

千年

千年種子庫是英國千年委員會投資3000萬英鎊,總共花費了8000萬英鎊建成的千年工程之一,故稱為“千年種子庫”。英國建立千年種子庫的目的是除了儲藏英國所有1400多種野生植物種子外,另一主要目的是保護世界野生植物中的10%免於滅絕。千年種子庫計劃到2010年能儲藏2.4萬種各種野生植物的種子,這一數字約佔世界野生植物群的十分之一。據科學家估計,到2050年,英國有300多種、全球有1/4的野生植物瀕臨滅絕的危險。
建立千年種子庫是一項直接支持世界各國1992年簽署的聯合國植物多樣化協議的舉措,也是環境保護的一項重要措施之一。從英國各地或世界一些地方採集的種子在這裡烘乾、清潔后存放在普通玻璃瓶中,儲藏在3座地下倉庫里,在溫度為零下20攝氏度的環境中保存。
英國皇家植物園發言人說,絕大多數的植物種子看上去並不令人激動,但它們包含了下一代植物的基因信息,與人類生息的環境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