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溪鎮

四川省內江市威遠縣轄鎮

越溪鎮,四川省內江市威遠縣轄鎮,位於威遠縣西北部,1935年建越溪鄉,1958年由仁壽縣划入威遠縣,同年改建越溪公社,1984年復置鄉,1992年建鎮。距縣城45公里,海拔高度:578m。東鄰新場鎮、連界鎮,南連榮縣東興鄉,西與碗廠鎮接壤,北同兩河鎮交界。

幅員面積77.59平方千米。轄17個村、1個場鎮社區,總人口22170人。全鎮屬低山地貌,海拔高度430-851m,相對高度150-300m,土壤主要為酸性冷沙黃泥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日平均氣溫16.6℃,平均降雨量1175mm左右,無霜期可達328天。

2019年12月4日,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內江市調整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複(川府民政[2019]11號):撤銷碗廠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越溪鎮管轄,越溪鎮人民政府駐中心街94號。

歷史沿革


2019年12月,經四川省政府批複,撤銷碗廠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越溪鎮管轄,越溪鎮人民政府駐中心街94號。

地理環境


越溪鎮幅員面積77.79k㎡,作為威遠縣幅員面積第六大鎮(次於新場鎮、連界鎮、鎮西鎮、觀英灘鎮、小河鎮)、內江市幅員面積第十大街道(鎮、鄉)(次於新場鎮、連界鎮、鎮西鎮、觀英灘鎮、孟塘鎮、龍江鎮、小河鎮、順河鎮、銀山鎮)。

自然資源


越溪鎮
越溪鎮
鎮域經濟以資源型工業為主。鎮境內蘊含豐富的煤、鐵、石灰石石英砂、白雲石、粘土、天然氣越溪為天然氣富集帶,由省開發輸往成都、樂山、重慶、攀枝花等地。等。已探明儲量煤炭500萬噸、石灰石5000萬噸、石英沙1000萬噸、粘土200萬噸以上。鎮黨委、政府按照“全黨抓經濟、重點抓工業、突出抓項目、關鍵抓落實”的要求,立足越溪實際,突出“加快發展”和推進“工業強鎮、項目建設”兩大戰略,堅持以“背靠川威,穩定能源,做強建材,開發化工,抓大扶小,持續發展”的工業發展思路,重點抓好能源、建材、化工三大支柱產業,強力實施工業強鎮戰略。狠抓了“項目建設、招商引資、技改投入、規模企業、安全生產、優化環境”六個方面的工作。鎮內已形成年產煤炭40萬噸、水泥30萬噸、石灰石及石灰50萬噸、硫化鹼4萬噸、還原鈦0.5萬噸的生產規模。現有規模工業企業7戶,年銷售收入近2億元。

行政區劃


越溪鎮轄17個村委會和越溪場居委會。有採煤、耐火材料、建築施工等鄉鎮企業。
村委會龍洞平安新橋插旗互相瑞林楠木吉祥海潮八一倆母山二河前進黃桷水源發展金堂
行政村龍洞村平安村新橋村發展村前進村金堂村八一村倆母山村二河村黃桷村水源村吉祥村楠木村瑞林村海潮村互相村插旗村

人口民族


越溪鎮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21375
11234
10141
家庭戶戶數6230
家庭戶總人口(總)21109
家庭戶男10972
家庭戶女10137
0-14歲(總)5096
0-14歲男2580
0-14歲女2516
15-64歲(總)14474
15-64歲男7792
15-64歲女6682
65歲及以上(總)1805
65歲及以上男862
65歲及以上女943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20258
總人口15815人(2017)。

經濟


農業生產

越溪鎮
越溪鎮
全鎮現有耕地11301畝,森林覆蓋率36.3%。
主產水稻、油菜。
農戶小規模種植玉米、小麥、紅薯。
常年糧食產量在9000噸左右。養殖業以生豬為主,位於新翻修的鳳凰古寨中有鳳凰豬業養殖公司,較大規模化養殖生豬。小家禽32.9萬隻。實現退耕還林5522畝,產原茶10噸以上。已形成生豬養殖、茶葉等產業基地3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個。
境內有小二型水庫3座,可實現灌面2000餘畝。

社會


存在問題

鎮境內交通基礎設施有待完善,四級水泥公路穿山洞到復立路全為碎石爛路,多年未開工新建。

教育狀況

全鎮有中心學校(初中)1所、完小3所、村小6所,獨立幼兒園6所,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名列全縣。

通訊設施建設

中國電信100M寬頻入戶,中國移動寬頻入戶,聯通2G、3G網路較大範圍覆蓋,移動2G、3G網路覆蓋。

公共衛生建設

醫療衛生事業健康發展,有中心衛生院(一級甲等醫院)一所,微型村衛生站20個,衛生防疫和傳染病疫情控制體系健全。

公共安全

全年公共安全事件10件以下,社會治安較為良好。

旅遊


越溪場鎮依山傍水,環境較為原生態,場鎮建成面積32公頃,常住人口3000餘人,城鎮化率11%。
有基本文化、旅遊、娛樂設施,倆母山自然生態風景區溝壑縱橫,風光奇特,環境幽靜,集宗教、觀光、休閑為一體的自然生態休閑旅遊正在開發。

鳳凰古寨

越溪鎮
越溪鎮
威遠鳳凰古寨地處穹窿地貌的核心區——四川省威遠縣越溪鎮平安村。距威遠縣城44公里,交通方便,佔地面積3000畝,平均海拔650米,最高海拔740米,四面絕壁,地勢險要,林木繁茂,形似“鳳凰展翅”。南宋未年為抗擊蒙軍侵襲,當地民眾在鳳凰山上修築城堡,居山為寨,“鳳凰寨”由此得名。距今770多年的“鳳凰寨”已成為名副其實的“鳳凰古寨”。古寨建有七個寨門,均由條石依山築成,有一夫把關萬夫莫開之陣。寨的最高處建有寺廟,名為“鳳凰寺”,挺拔於深溝台地的威遠穹窿地貌之中。
在徠900餘平方公里的穹窿地貌奇觀中,有300多座秀美的方山台地、80多處軍事古寨、50多條幽深峽谷、20多個寧靜湖泊、60多萬畝森林,組成的一道道麗質佳景,滌人心扉,撩人心魄。因其特殊的氣候、繁茂的森林,被稱為“紅盆中之綠島、熱盆中之涼台”。
由於時代變遷,鳳凰古寨上的古寺已經風蝕破廢,但鳳凰古寨的雄、險、秀、奇風貌尚存。
鳳凰古寨是越溪鎮的標誌性的建築物之一。被稱為威遠縣“旅遊勝地”。

倆母山

倆母山地處威遠縣西北山區,距縣城56千米。海拔高度834米,是古代陵州地域(今仁壽)最高的山峰,也是流向沱江水系的清溪河和流向岷江水系的越溪河的分水嶺。倆母山雙尖挺秀,因眾山如兒女列兩峰之下,兩峰猶如“母引子”而得名。自唐宋以來便為川南佛教名山,也是文人騷客燕遊吟詠的聚會勝地。“百里來龍兩母分,蜿蜒飛架半天雲”;“壓盡陵州百萬峰,巋然兩母在雲中”,即是古代詩人對倆母山的形象說明。
倆母山周邊自然風光奇特,是有名的集佛教與自然生態、古寨風光於一體的風景區。景區幅員面積三十餘平方千米,景區高山聳立,溝壑縱橫,景點甚多,其“天池甘露、向寨春風、雞冠煙雨、五梅奇峰、半邊古剎、香爐殘月”等八景秀甲一方,俗有“西蜀二峨嵋”之譽。

高頂寨

高頂寨位於越溪鎮境內,面積1.5平方千米,為威遠第三大古寨,建有大、腰、尾三道寨門。因地處幽僻,所以寨門保存得相當完好,清朝咸豐年間鐫刻的“古高頂寨”四字清晰可見。寨頂植被繁茂,古樹參天。寨中留有練兵場、點將台等遺址。
高頂寨緊鄰向家寨,兩寨相距最近處不到100米,中間是深達150米的疑似天坑,從天坑望兩寨,雄、奇、險、峻、幽盡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