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羊鎮

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下轄鎮

大羊鎮隸屬於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位於縣境東北部,地處東平、平陰、肥城三縣市交界處,北靠濟南,東臨泰安,南接縣經濟開發區。全鎮面積82.86平方公里,轄37個行政村,33398人(2017)。

地理環境


大羊鎮位於東平縣北部,與平陰縣肥城市交接。全鎮總面積86.51平方公里,轄37個行政村,人口3.46萬人(2020)。全鎮基礎設施比較齊全,道路鋪設率95%以上,享受自來水人口3.2萬人,實現村村通自來水,村村通公路。有中學1處,小學6所,義務教育普及率100%,衛生院1處,病床24張,敬老院1處,實現了五保供養老人集中居住,電信服務網點1處,郵政網點1處,實現了固定行動電話網路全覆蓋。2009年,全鎮經濟發展迅速,區域特色經濟增長明顯,林果、畜牧、蔬菜種植是支柱產業,現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86億元,完成財政收入839萬元,二、三產業所佔比重達到78.2%,農民人均純收入6000元。 
大羊鎮全圖
大羊鎮全圖

地理位置

鎮機關駐地東南村,距縣城13公里,105國道、250省道、濟荷高速等主要交通幹線從鄉境內穿越而過,交通條件十分便利。2001年10月,大羊鎮獲得了國家林業局授予的“中國核桃之鄉”榮譽稱號。2011年9月,在河北省邢台市舉辦的首屆中國核桃節上,大羊鎮銀豐核桃研究所選送的元豐核桃獲金獎,南留屯核桃產銷合作社選送的香玲獲銀獎。2012年,大羊鎮成功申請了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大羊薄皮核桃”。
大羊鎮
大羊鎮

自然資源


大羊鎮境內地勢南高北低,西高東低;東南部、西北部為山區丘陵,中部、北部、東部為平原。海拔58.2-246米。年平均降水量522.4毫米。土壤以褐土為主,次為黃土和粘土等。礦產資源主要以石灰岩居多,另有大理石、紫砂頁岩等。主要河流有匯河、東金線河、西金線河。旅遊景點有匯河倒影、摩崖石刻等。

行政區劃


轄:
序號名稱
1東北村
2東南村
3西北村
4西南村
5前楊村
6后楊村
7魏樓村
8東王村
9前鄭庄村
10后鄭庄村
11丁塢村
12馮大羊村
13李大羊村
14東三旺村
15西三旺村
16西王村
17北侯村
18馬樓村
19杜村村
20張村村
21南留屯村
22展庄村
23郭山村
24馬寨村
25前魏雪村
26後魏雪村
27裴窪村
28清水坦村
29土安村
30辛庄村
31許村村
32泉溝村
33苑庄村
34響場村
35畢庄村
36李庄村
37王莊村

經濟


綜述

2012年全鎮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11億元,比上年增長25.53%;完成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入3.8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9.82%;完成財政收入1940.3萬元;稅收收入完成819.57萬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6880元。

社會


項目建設

(一)重點項目快速推進。培育發展優勢明顯的特色產業,是實現強鎮富民的關鍵所在。鎮黨委、政府緊緊圍繞“工業興鎮”戰略,把培育特色生態產業擺上區域競爭的重要位置,形成了以泰安文元農業科技開發公司生態園建設為首,鑫茂源畜牧科技、鳳凰山生態莊園、南留屯生態山莊、泰龍食品、天晉泰銀食品等組成的特色產業集群。在250省道兩側規劃建設工業園區,以引進新型環保、節能、高新企業為主,逐步完善多元化發展格局。2012年有東平縣交通運輸維修檢測中心、東平綠野食品有限公司、濟南阿科普生物技術開發有限公司、中信管業、麥達斯電子、巨峰機械、鑫裕豐傢具城等多家新型企業落戶。經過鍥而不捨的爭取,中節能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投資40億、佔地1萬畝的中節能光伏農業科技大棚項目已簽訂了整體框架協議;河北滄州的凱越集團在該鎮南留屯村開發的一億元生態山莊項目,以入住該村,一期建設300棟小康樓,二期依託秀美的山水、豐富的核桃資源開發休閑度假山莊。真正打造“美麗大羊,生態大羊”。我們堅持引進企業必須是零污染的要求。在談的2000萬連雲港汽車用橡膠項目、5000萬泰安汽車4S店零部件加工和銷售項目、3000萬淄博機械加工項目和兗州2000萬核桃油加工項目,都是無污染企業。
(二)農業結構不斷優化
大羊鎮立足農業大鎮的實際,積極爭取上級扶欠資金,完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先後完成了《2012年中低產田改造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2012年小農水項目申報》、《響場社區飲水安全和小農水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等對上爭取項目的編製、上報工作。投資6000萬元完成兩萬畝綜合整治項目,投資400萬元完成5000畝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現投資120萬元的千畝中低田改造項目和投資1700萬元的1.6萬畝小農水重點項目正在積極建設中。這些有效解決了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瓶頸問題。同時,我們把調整結構的重點放在發展生態效益農業上,突出特色、著眼效益調整結構。確立了六大片區1.2萬畝的核桃新植面積,全鎮核桃總量達突破5萬畝;繼續鞏固擴大“兩菜一糧”生產規模,規劃6個蔬菜示範園;建設了40個養雞大棚的肉雞養殖小區和魯西黃牛畜牧養殖小區,新建2個佔地500畝以上苗木花卉養殖基地。全鎮核桃、蔬菜、畜禽、特種苗木等四大塊狀經濟的產業格局進一步清晰,先後註冊成立農業、林果、畜禽、蔬菜養殖專業合作組織近30個,培植髮展農業龍頭企業4家,有效地推動了農業增效,經濟效益不斷攀升。
(三)二、三產業有新突破
借勢該縣旅遊向鄉村輻射延伸的有利時機,立足山水資源優勢,主動融入積極發展鄉村旅遊。2011年啟動了投資6000萬元的鳳凰山生態莊園建設項目,整平道路5公里,栽植綠化觀光樹木400畝,山頂玉皇廟及配套設施已建設完成,兩年來共接待遊客近2萬人,取得了旅遊服務業發展的突破。旅遊產業的發展,帶動服務產業的發展,新發展農家樂4家,邁出了偏遠山區發展服務旅遊的重要一步。利用該鎮的山水環境、農產品等資源優勢,在該鎮後魏雪村由泰安文元農業科技開發公司開發的1200畝生態園建設已開工,以種植玫瑰、菊花、茶葉等作物,利用項目區內的水庫,開發旅遊產業,打造旅遊觀光、休閑娛樂、快樂農場為一體的生態園。豐富的核桃資源為努力探索發展生態工業奠定堅實基礎,2012年全鎮辦起核桃收購、半成品加工經銷店12家,共培育經紀人35人。

各項事業建設

(一)基礎設施日益完善
我們抓住城鄉統籌、新農村建設等支農惠農政策契機,不斷加強在全鎮群眾要求迫切的社區建設、鎮村交通、農田改造、環境整治等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全鎮的基礎設施有了較為明顯的改善。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要求、高質量推進、高標準服務”的工作思路,繼續加大九鼎社區建設力度,建設完善了社區內部道路、綠化污水處理及150萬元的高標準幼兒園建設,同時,佔地1萬平方米,投資80萬元的全民建身廣場建設一期工程已完成。為使越來越多的群眾享受到現代文明生活,結合大羊實際,又規劃了清水坦社區、馬樓商貿社區、南留屯生態社區、魏樓小康樓試點社區等四個社區。投資200餘萬元,完成了村村通道路建設和農村公路養護,全鎮37個村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並全部聯網,真正構建起“通鄉達村、標準適宜、管養到位、人便於行、貨暢其流”的農村公路網路。2012年全鎮基本農田完成新打機井49眼、新建井房20座;新建支溝橋18座、斗溝板橋16座,新建農溝涵265座;完成田間道路硬化16千米、生產路維修35.35千米。根據該鎮山區村多、石頭房多、村內空殼大的實際情況,開展“一戶多宅清理”工作,騰空土地,做足土地文章,增加村集體收入。以“強村固基”工程為抓手,實施了鎮駐地和37個村的“清潔家園”行動,極大改善了農村生態環境。投資200餘萬元,對鎮政府駐地進行了環境美化、綠化、亮化整治,沿105國道、250省道及府前街兩側安裝路燈110餘盞。實施沿街綜合開發,完成建設面積1800餘平方米。新建了一座垃圾中轉站,實施了生活垃圾的村收集、鎮中轉、縣處理機制,各村新建了建築垃圾填埋場,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建築垃圾無序處理的境況。為建設幸福魅力大羊打下堅實基礎。
(二)民生事業明顯改善
不斷完善保障體系。積極推進社會保障事業,參加新型醫療保險的農民達到98.7%以上,建設農村衛生室27個,覆蓋所有建制村,農民醫療問題得到有效保障。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統籌的農民達到1.85萬人。全鎮核定農村低保戶886戶、1441人,累計發放低保金240萬元。強化五保對象管理,集中供養五保對象163人,供養率85.8%。
全力發展社會事業。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認真落實《東平縣教育振興計劃》,籌資300萬元準備新建中心小學一處,已完成選址工作。實施了鎮中學的規範化建設,改建了教學樓和附屬設施,辦學條件有了明顯改善。完善了各村農家書屋建設和10個村全民健身廣場建設,配備了健身活動器材,為村民豐富了農閑時段的生活內容,提供了更好的去處。強化了計生工作,深化計劃生育“村為主”機制,落實計生獎扶政策,重抓服務,狠抓違法查處,保持了全鄉的低生育水平。
全力維護社會穩定。牢固樹立穩定是第一責任的思想,始終把維護社會穩定工作作為重點緊緊抓牢。嚴格落實領導信訪接待日、矛盾隱患排查和重點人員“五包一”等制度,有效避免了群體性上訪和越級上訪;強化基層基礎工作,建設了高標準鎮大綜治辦公室,完善了村綜治工作站的規範化建設;加強重大時期維穩及突發事件、歷史遺留問題的處理,認真做好兩會期間、國慶63周年、十八大會議等重大節日活動的社會穩定工作,並獲得了全縣綜治先進單位;深入開展“平安大羊”創建工作,為全鎮發展和人民安居樂業提供了一個和諧的社會環境。高度重視安全生產,進一步健全機構,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大力消除安全隱患,全鎮沒有出現一起安全責任事故。
(三)基層基礎建設和諧發展
“誠信政府”建設成效顯著。為解決基層矛盾、增強機關幹部執行力、提升群眾對黨委政府的認可度,我們致力於打造“誠信政府”,樹立政府誠信形象。一是建設黨務、政務綜合服務大廳,實現紀檢、綜治、司法、社保、民政、財務等多部門聯合辦公。推行“陽光辦公”,提升辦事部門形象,提高辦事效率。不久前全市農廉建設示範點創建工作會議來該鎮參觀,我們“抓關鍵人、抓要害部門、抓重點工作”的“三抓”工作思路得到了上級領導的高度肯定。二是推行黨務、政務、財務“三務公開”。建章立制、強化監督,成立大羊鎮“三務公開”領導小組,推行“陽光三務”,建立鎮村“三務公開”長效機制。三是開展機關幹部專項述職活動。結合機關幹部包村工作,每名包村幹部上台承諾,承諾一段時期內為群眾辦理多少實事,並對以前實事辦理情況進行總結彙報。
幹部隊伍不斷建強。以作風建設、機關效能建設為抓手,狠抓了幹部隊伍建設。通過加強理論學習,提高幹部隊伍的知識和能力水平。通過加強作風建設,強化考核,嚴格考勤,提高了機關幹部的為民服務意識。積極推進政府自身建設,以“基層基礎建設年”活動為載體,深入開展“強村固基”工程,全力打造“幸福鄉村”,工作作風有了明顯改進。
“強村固基”成效顯著。致力於推動“基層基礎建設年”工作、“強村固基”工程和“五進五促”活動各項任務落實,全面做好三資清理、“第一書記”包村、村級辦公場所建設等工作。一是明確工作重點,做好三資清理工作。我們把“強化制度保障,探索“三資”經營增加村集體收入路子”2012年黨委書記基層黨建創新項目,明確了“建立健全村集體‘三資’管理運營機制,找准比較優勢,創辦產業經濟項目,形成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增長點,促進群眾致富、集體增收”的目標要求。開展農村三資清查集中行動,成立了農村集體三資管理辦公室,規範三資秩序、促進村級發展。對“一戶一宅”清理出的土地進行復墾平整,統一規劃,結合各村實際發展“邊角經濟”,種植綠化苗木,發展特色養殖等產業;合理利用大片土地進行招商引資,堅持“一村一企”、“一村多企”的招商方針,培育壯大村集體參與管理、自主經營的企業,力爭每個村都能形成一個支柱產業。自該項活動開展以來,前鄭村已清理出廢棄宅基地60多畝,道路兩邊全部栽植了綠化苗木,新建了一個健身廣場,並與一個小型鍛造廠達成協議。魏樓村清理出100多畝,修通村內道路,利用荒片建一個大型蔬菜冷庫。二是建立第一書記“三抓三提升”管理機制。通過實現第一書記全覆蓋、為第一書記配備第一書記助理等措施抓管理,建制度,提升“第一書記”工作水平;通過強化對第一書記的幫扶指導抓幫扶,謀發展,提升村集體經濟發展活力;通過完善各項基礎設施抓民生,辦實事,提升群眾幸福指數。三是加強村級辦公場所建設。結合上級扶持和“第一書記”包村工作,新建西南村、東南村兩個村的辦公場所,對許村、裴窪等村辦公場所進行修繕,全鎮大部分村活動陣地得到完善,村級場所建設得到進一步提升。
村級基礎更加紮實,全鎮的村級組織建設得到了新加強。通過2011年村級組織換屆,村班子結構進一步優化,村主要幹部的文化、年齡、雙帶能力都得到了改善,村級組織運行更趨規範。在對各村分類定級的基礎上,根據實際情況,分“先進”、“一般”、“後進”三類組織進行整改。鎮黨委設立幫扶計劃進行重點指導,由黨委副書記負責“包建”,組織委員負責結對聯繫,選派幹部開展大範圍深入調研,找准病因,對症下藥,不斷加強村與組織、村與村之間的聯繫,全力解決了部分村級班子軟弱渙散等突出問題,配強村“兩委”班子,增強村了“兩委”的戰鬥力和凝聚力。通過市縣下派“第一書記”的幫扶,全鎮37個村都達到集體收入3萬元以上,其中南留屯村、後魏雪村、魏樓村、清水坦村等十幾個村收入達到十萬元以上。全面推行了村級財務民主評議、村幹部述職評議,村級重大事務民主集中制,使村務管理、財務規範、和諧幹事有了明顯的進步,有力地保障了村兩委幹部的廉政建設。

旅遊


名優特產
大羊鎮所生產的“魯東”牌核桃,具有個大、皮薄(手攥即開)、肉豐等特點,營養價值十分豐富。
鎮黨委、政府立足本地實際,適應市場需求,大力培植優質核桃產業,掛靠省市林業科研部門,先後引進推廣“香玲”、“元豐”、“魯光”等優質核桃品種10餘個,推廣核桃“綠枝嫁接”、“硬插皮接”等最新實用技術6項,使經濟效益顯著提高。
96年以來,大羊優質核桃先後在省農業廳、林業廳舉辦的優質農副產品展覽會上獲三項金獎,98年註冊了“魯東”牌優質核桃商標,99年在昆明世博會上獲銀獎,2001年10月,大羊鎮獲得了國家林業局授於的“中國核桃之鄉”的榮譽稱號,截至目前,全鎮已累計發展核桃3.8萬畝,畝產200公斤,年收益1.4億元。

杜三策墓

杜三策墓位於大羊鎮三旺村北750米處山坡地上,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杜三策墓原有封土,神道上有石馬、石羊、石人和神道碑等,惜在“文革”中被毀,今僅存石羊1個。光緒版《東平州志》載:“明都御史杜三策墓,縣治東北五十里三旺集北。”與此相符。杜三策,字毅齋,東平人。《明史》有載。天后壬戍進士,官給事中。魏忠賢擅權亂政,他特疏劾之,“忠賢矯旨逮三策,至德州,忠賢伏誅,放還。”在崇禎初,被起用為戶科給事中,並奉命冊封琉球(即今台灣)。地方官員送禮,他不受,“得使臣體”。后歷任大理卿、天津巡撫等職。

劉仲羽烈士墓

劉仲羽烈士墓座落在大羊鎮清水坦村東北處的玉皇山之陽。西靠肥東公路。劉仲羽同志1941年犧牲后,原葬為土葬,1971年,建起了新墓。新墓全為青石砌成,長方形,呈“工”字形,長3.82米,寬2.24米,高2.08米,墓向稍西南,東北向,墓南壁上刻著“泰西地區抗日總動委會主任劉仲羽烈士之墓”19個字,以下還有幾行小字,簡單介紹了劉仲羽烈士的生平事迹和犧牲年月。1985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劉仲羽烈士,1914年出生在東平縣大羊鎮清水坦村一個農民家庭里。1924年入學,1927年考入濟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在學生時期,就奠定了憤恨舊社會、尋求革命真理的思想。“九?一八”事變,蔣介石對日採取“不抵抗政策”,仲羽同志關心祖國命運,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併當選為學生代表參加赴南京的請願代表團。要求國民黨政府對日宣戰。1941年1月2日,仲羽同志在縣城北門外,慷慨就義,時年27歲。劉仲羽烈士的遺體安葬在他的家鄉——東平縣大羊鎮清水坦村村東北玉皇山之陽。每年清明節,廣大師生、廠礦職工、機關幹部等紛紛為烈士掃墓,以慰英靈,寄託哀思。陵墓逐漸成為對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場所。他的優秀品德和高尚情操,將永遠激勵我們去戰勝困難,奪取勝利。

清泉寺摩崖刻字

清泉寺摩崖刻字位於大羊鎮尚庄村西楊山之陽,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此處原有寺曰“清泉寺”。據光緒《東平州志》載:“清泉寺,舊志作楊山口寺,在縣治東北三十里金螺山下,去楊山迤東三里許有清泉,水甚甘美,因以清泉名寺。金大定二十三年重修。”今寺院建築已無。解放初在寺址上建麻瘋病人醫院,今已廢。寺西有明代和尚塔殘石。此處摩崖刻字共有4處。寺后近于山頂處刻“層巒疊翠”四字,字徑1米,隸書,字體雍榮華貴。“仰止”2字,字徑0.8米,篆書,字體遒勁瀟灑。近山腳處在一突兀的大巨石上刻“抱璞”2字,字徑0.4米,篆書,字體古樸蒼勁。其東在一大石斜面上刻“大塊文章”4字,字徑0.5米,隸書。此處刻字年代不詳,僅“仰止”2字首題“卯仲夏”、“層巒疊翠”4字右有一處刻字題記,已漫漶難辨。落款均為“怡延年”,志中對此人無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