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句
集句
宋以後,集句詩被引進到詞曲的創作中,特別是明清的摺子戲,大多以集句詩為每折戲的結束語,像湯顯祖的《牡丹亭》,總共五十五齣戲,而裡面的集句詩就有五十四首之多!如高中語文第四冊《閨塾》一文結語便詩一首集句詩:“也曾飛絮謝家庭,欲化西園蝶未成。無限春愁莫相問,綠蔭終借暫時行。”這四句詩的作者分別詩李山甫、張泌、趙嘏、張祜;湯顯祖將這些詩句拼集在一起,暗示杜麗娘經過重重阻隔最終衝出家庭牢籠的結局。
集句就是從已有的不同詩文中選出句子重新組合一首新詩或對聯。例如《牡丹亭》的結尾全用唐詩集句法,
請看“驚夢”的尾聲的集句詩:
春望逍遙出畫堂(張說)
間梅遮柳不勝芳(羅隱)
可知劉阮逢人處(許渾)
回首東風一斷腸(韋莊)
這四句詩分別出自四人之作,現在作者把它們重新組合為一首詩,自有一番新的意境。
集句詩是中國傳統詩句詞領域中的一朵奇葩,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欣賞價值。
根據史料記載,集句詩在宋代最為盛行。當時,由於格律詩體式已經成熟,且有前朝大量詩歌的豐富遺產,集句詩便廣泛出現在文人的筆下,像王安石、蘇東坡、文天祥、辛棄疾、黃庭堅、晁補之、楊冠卿等詩詞家都有大量的集句詩作。特別是王安石,它的集句詩創作最多:《金玉詩句》言“集句至元豐間,王文公(王安石)益工於此”,沈括《夢溪筆談》說王安石的集句詩,長篇多至百韻二百句。
集句詩有很高的欣賞性,它是一種藝術的再創造形式:雖然詩句均是前人之作,句字本身沒有獨創性,但是不同風格的詩句只要被創作者遵循詩詞的“啟、承、轉、合”的相關原則重新組合,做到狀物抒懷、渾然一體,給人一氣呵成的藝術美感,那麼便是上好之作,讓人耳目一新。像王安石《送張明甫》一詩:“觥船一棹百分空,十五年前此會同。南去北來人身老,桃花依舊笑春風。”那留別的依依、別後的惆悵、宦途的得失……盡在言外;反覆吟詠,回味迥永,絕無牽強附會之嫌。
要寫好集句詩(詞),首先必須博讀強記,因為採集的每一句都要用前人的詩句、詞句且不能是從同一首詩、詞中選取的;如果集近體詩,絕句要講究格律、平仄、用韻;律詩還要講究對仗;詞則要講究詞譜中的某些音調;更重要的是,必須圍繞主旨,做到“切合題意、情思連續,句句精美、打成一片”(——清?沈雄《古今詩話》)
正因為集句詩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嚴謹的制約,所以它的創作比起填寫近體詩的難度更大;而它的再創造,使得詩詞的耐人尋味、可感性的審美特徵更進一步地發揮出來,藝術性和賞析性更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