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蔓花生的結果 展開

蔓花生

薔薇目豆科植物

蔓花生(Arachis duranensis),蝶形花科蔓花生屬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原產於亞洲熱帶及南美洲,複葉互生,小葉兩對呈倒卵形。莖為蔓性,株高10—15厘米左右,匍匐生長。花為腋生,蝶形,金黃色,花期春季至秋季。

豆科,落花生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散生有小絨毛,高可達15厘米,匍匐生長;莖為蔓性,偶數羽狀複葉互生,有小托葉,葉片倒卵形,全緣,晚上會閉合。花腋生,蝶形金黃色,花柄較長,花量多;旗瓣近圓形,翼瓣長圓形,龍骨瓣內彎,花藥二型,長短互生,子房近無柄,花柱細長,開花后結莢果,莢果長桃形,果實易分散,難採收。

蔓花生原產南美洲。中國華南地區廣為種植。喜溫暖濕潤氣候,在全日照及半日照條件下或在盛夏陽光充足、高溫多雨季節生長最好,對土壤要求不嚴,耐旱、耐熱性,但耐寒性較差。

蔓花生觀賞性強、對有害氣體抗性較強、易養護等優點,可用於園林綠化的地被植物,公路沿線及隔離帶的地被植物。

形狀特徵


蔓花生
蔓花生
該品種生長健壯,葉柄基部有潛伏芽,分枝多,可節節生根,鋪地平坦,草層厚度為4-10厘米,在全日照及半日照條件下生長良好,有較強的耐陰性,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沙質壤土為佳。生長適溫為18-32℃。蔓花生有一定的耐旱及耐熱性,對有害氣體的抗性較強。
多年生草本,全株散生有小絨毛,高10-15厘米,匍匐生長;有明顯主根,鬚根多,均有根瘤;莖為蔓性,莖間長1.5-2厘米,偶數羽狀複葉互生,有小托葉2枚,小葉2對,長1.5-3厘米,寬1-2厘米,倒卵形,全緣,晚上會閉合。
花腋生,蝶形金黃色,花瓣3枚,花柄較長,旗瓣近圓形,具瓣柄,無耳,翼瓣長圓形,具瓣柄,有耳,龍骨瓣內彎,兵喙,雄蕊10,單體,花藥二型,長短互生,長者具長圓形近背著的花藥,短的具小球形基著的花藥,子房近無柄,花柱細長,開花后結莢果,莢果長桃形,果殼薄,果實易分散,難採收。花期春季至秋季,花量多。

生長環境


蔓花生
蔓花生
蔓花生在全日照及半日照下均能生長良好,有較強的耐陰性。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沙質壤土為佳。生長適溫為18—32℃。蔓花生有一定的耐旱及耐熱性,對有害氣體的抗性較強。
喜溫暖濕潤氣候,在全日照及半日照條件下或在盛夏陽光充足、高溫多雨季節生長最好,對土壤要求不嚴,以紅壤土最佳,對有害氣體的抗性較強,有較強的耐陰性和一定的耐旱、耐熱性,但耐寒性較差。

栽培技術


蔓花生可以用播種及扦插繁殖,由於種子採收較費工,現大量繁殖均採用扦插。扦插可於春、夏、秋季進行,一般選擇在雨季或陰天進行,以中段節位做插條為佳,可促使其早生根,分枝也較多、返青之後再適當施肥促其生長。在做地被植物栽培時,栽培株行距以25x30厘米為宜,在短期內就可形成緻密的草坪。在草坪建植前每畝施入1000—1500公斤腐熟有機肥,在生長期根據情況追肥。如果土壤較肥沃,蔓花生長勢良好,可不必施肥,或根據植株長勢而定。一般追肥可選用磷鉀緩釋性肥料,每畝施用10—15公斤。
插后管理:扦插后,大棚內的水分、溫度、濕度的控制關係到插穗生根成活率的高低以及其後苗木的生長質量。
水分管理:水分含量應保持插床表層土壤潮濕,隨著植株的生長,要注意澆水量,防止過干過濕,以利植株生長。
溫度、濕度調節:扦插后應適時調節棚內溫度、濕度。一般棚內溫度要求白天15-28℃,夜間6-20℃,當溫度達30℃時應揭開兩頭或多處棚蓋,以利通風降溫。一般棚內濕度要求75%-95%,當濕度低於50%或高於98%時,應噴霧或揭開兩頭或多處棚蓋,以利用通風換氣的方法升降濕度”。
施肥:當插條生根后,便可開始施肥。前期每周施1次,施0.05%-0.1%的尿素溶液,隨著苗木的生長適當加大用量和延長施肥周期。
扦插成活后的蔓花生苗在蔭棚內養護2-3個月後就可以移入綠地中栽培,栽培土質以紅壤土為佳,光照和排水條件良好,株行距以25厘米×30厘米為宜,按常規綠地管護標準進行養護,2-3個月可形成緻密草坪。在進入初霜期後用無紡布適當防霜凍,通過加強肥水管理等措施使蔓花生生長健壯、增強抗性。

主要價值


蔓花生對有害氣體抗性較強,可用於園林綠地、公路的隔離帶做地被植物,由於蔓花生的根系發達,也可植於公路、邊坡等地防止水土流失。也可用做改土綠肥,牧草公園綠化,水土保持覆蓋等。
蔓花生觀賞性強,四季常青,且不易滋生雜草與病蟲害,一般不用修剪,可有效節省人力及物力,是極有前途的優良地被植物。台灣地區栽培較多,福建、廣東也正開始推廣。

繁殖方法


由於蔓花生的種子採收較難,一般採用扦插繁殖,扦插可於春、夏、秋季進行,以夏、秋季為佳,一般選擇在雨季或陰天進行,扦插成活率都比較高。
插穗準備:插穗選擇健壯無病蟲害的植株,取中上部莖段,剪成12厘米左右的小段,上剪口的位置在芽上方1厘米左右位置,下剪口在基部芽下方0.1-0.3厘米處,因為靠近節部的形成層活躍,養分積累多,易於癒合生根。插穗剪好后蘸取ABT生根粉,蘸的時間為1-2秒即可,既可以起到傷口消毒的作用,防止傷口腐爛,又能夠促進插穗傷口癒合生根。
扦插基質:基質用紅壤土、園土、細沙土都可以,實踐證明採用園土:腐質土:珍珠岩按比例6:3:1的混合土比較好,生根快,成活率高。
扦插床:插床選擇在遮陽棚內,扦插床用磚砌成長10米、寬1-1.2米、高0.25-0.3米的床框,底部墊少量厘米石作排水層,上層鋪上配製好的基質,稍加壓緊即可按要求進行扦插或者把配製好的基質裝於營養袋內進行扦插。
扦插:扦插時將插穗斜插於苗床或營養袋中,插入深度為全長的1/2-2/3,扦插密度為株行距3-4厘米為宜。插后壓實澆透水,按常規要求進行管護,一般2周后傷口癒合,4周后能夠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