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煒

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李煒(1960年3月-2019年5月6日),男,山東冠縣人。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主要從事漢語語法史(近現代)、現代漢語語法、漢語方言語法、漢語社會語言學等方面的研究,曾在《中國語文》《方言》《外國語學研究》(日本)等專業雜誌上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主持國家級課題多項。 2019年5月6日12時38分李煒因病在廣州逝世,享年60歲。

主要經歷


李煒
李煒
1960年3月15日生於蘭州。
1978年9月至1982年7月,就讀於西北師範學院中文系,獲學士學位;
1982年9月至1985年7月,就讀於蘭州大學中文系,獲碩士學位;
1999年9月至2002年6月,就讀於中山大學中文系,獲博士學位。
1985年10月起在中山大學中文系任教,先後任講師、副教授、教授,2006年起任博士生導師,期間於2003年3月至2004年4月在日本大東文化大學講學。
2002年7月起任中山大學中文系副主任,
2011年3月起任代理主任,
2012年1月至2017年2月任中山大學中文系主任。

人物逝世


中山大學中文系博士生導師、廣東省中國語言學會會長、第十一屆廣東省政協委員李煒教授,因病於2019年5月6日12時38分在廣州逝世,享年60歲。

主要學術兼職


主要學術兼職有:中國語言學會常務理事,教育部高校教學指導委員會中文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廣東省本科高校中國語言文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廣東省中國語言學會副會長、秘書長,廣東省人大常委會立法顧問(立法語言專家)等;主要社會兼職有廣東省政協第十一屆委員會委員等。研究專長現代漢語語法、漢語語法史(近現代)、漢語方言語法等。主要著作1.《清代琉球官話課本語法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2.《現代漢語》(與黃伯榮先生聯合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該教材於2014年10月入選第二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論文琉球官話研究論文1.琉球寫本《人中畫》的與事介詞及相關問題——兼論南北與事介詞的類型差異,《中國語文》2011年第5期;2.琉球官話課本中表達使役、被動義的“給”,《中國語文》2007年第2期;3.琉球官話課本編寫年代考證,《中國語文》2004年第1期;4.琉球官話課本的使役標記“叫”、“給”及其相關問題(與王琳合作),《中國語文》2013年第2期;5.從版本、語言特點考察《人中畫》琉球寫本的來源和改寫年代,《中山大學學報》(社科版)2007年第6期。6.琉球官話的“官話”,《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8年第1期;7.“小琉球”、“大琉球”考,《中山人文學術論叢》(八),台灣高雄中山大學,2007年7月;8.琉球官話課本中的與事介詞“替”,《中山人文學術論叢》(七),澳門出版社,2006年7月。近現代漢語語法研究論文9.西南官話的“跟”——從《華西官話漢法詞典》說起,《中國語文》2015年第4期;10.北京話與事介詞“給”、“跟”的語法化及漢語與事系統,《語言研究》2015年第1期;11.清中後期兩種北京話口語材料中含“給”字的給予句及其給予義的表達,《蘭州大學學報》(社科版)2008年第2期12.兩種“給”字系統與清代南北官話——兼談魯迅與趙樹理作品中的“給”字使用差異,《第三屆漢語方言語法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暨南大學出版社,2008年;13.加強處置/被動語勢的助詞“給”,《語言教學與研究》2004年第1期;14.清中葉以來北京話的被動“給”及其相關問題——兼及“南方官話”的被動“給”,《中山大學學報》(社科版)2004年第3期;15.從《紅樓夢》、《兒女英雄傳》看“給”對“與”的取代,《蘭州大學報》(社科版)2002年第4期;16.清中葉以來使役“給”的歷時考察與分析,《中山大學學報》(社科版)2002年第3期;17.句子給予義的表達,《中山大學學報》(社科版)1995年第2期;18.“V個N”結構,《語法研究和探索》中國語文叢書(六),語文出版社1992年;19.《語言自邇集》中含“給”字的給予句及其給予義的表達,《文與哲》2004年第4期,台灣高雄中山大學;方言語法研究論文20.甘肅臨夏一帶方言的後置詞“哈”“啦”,《中國語文》1993年第6期;21.蘭州方言給予句中的“給”,《蘭州大學學報》(社科版)1987年第3期;22.蘭州方言名詞、量詞的重疊,《漢語學報》2001年第2期;23.蘭州話、河州話兩種混合語及其關係--兼談西北話的阿爾泰化,《雙語雙方言與現代中國》,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9年;24.北京話“您”的歷時考察及其相關問題,《方言》2011年第2期;25.北京話、蘭州話、西安話中第三人稱代詞的尊稱形式,《外國語學研究》第六號(2005年3月),大東文化大學,日本東京;26.北京話“給”字表達使役、被動義的歷史與現狀,《外國語學研究》第五號(2004年),大東文化大學,日本東京;27.北京方言中的"丫",《中國語文天地》1987年第6期;28.清中葉以來北京話的“跟”及其相關問題,《安徽大學學報》(社科版)2010年第6期29."將"字句與"把"字句,《廣州話教學與研究》,中山大學出版社1993年;30.早期客話文獻《客話讀本》中的雙標式差比句及其相關問題(與石佩璇合作),《方言》2014年第3期;社會語言學研究論文31.對“知識分子”一詞的反思,《社會科學戰線》2004年第3期;32.香港公文中的語言問題,《中山大學學報》(社科版)2000年第5期;33.香港公文中出現的語法、修辭、辭彙、歐化等問題及其解決方法,《雙語雙方言》(六),香港漢學出版社1999年;34.京x話——一級京蘭話、京廣話語法問題例析,《雙語雙方言》(二),香港彩虹出版社1999年;35.口語中對稱的使用,《語文建設》1993年第5期;科研項目主持2012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海外珍藏漢語文獻與南方明清漢語研究”(項目批准號12&ZD178),並於2014年獲滾動資助,在研。2.主持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二五”規劃2013年度項目“海外珍藏漢語文獻與清代官話語法研究”(項目號:GD13CZW15),在研。3.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清代琉球官話系列課本語法研究”(項目號:07BYY046),已結項並獲評“優秀”。4.主持中山大學重大項目培育項目“海外珍藏漢語文獻的發掘與明清時期南方漢語的研究”(項目號11100-1137109),已結項。5.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現代漢語‘給’字及其相關句式的研究”(項目號99CYY002),已結項。6.主持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五”規劃項目“現代漢語與事介詞的演變研究”(項目號:05J-01),已結項。學術交流1.2003年3月至2004年4月在日本大東文化大學(東京)訪學、任教。2.2004年3月13日應東京大學邀請,在該校語言信息科學系做了題為“清代北京話給予句研究”的專題學術演講。3.2009年12月應邀赴日進行學術訪問,在大東文化大學做了題為“漢語官話的性質”的學術演講。4.2004年應沖繩琉球大學邀請,在“環太平洋文化接觸”跨學科學術研討會,就琉球官話研究狀況做專題發言。5.2006年1月13日,應香港公務員事務局法定語文事務部的邀請,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公務員做了題為“香港與內地公文語體差異研究”的學術演講。6.2011年11月,應浙江大學邀請,就《琉球寫本<人中畫>的與事介詞及相關問題——兼論南北與事介詞的類型差異》做學術報告。7.2013年12月,應“全國漢語方言學會第十七屆學術年會暨漢語方言國際學術討論會”組委會邀請,做《海外珍藏漢語文獻與官話研究》專題報告。8.2014年3月,應西北師範大學邀請,就“從語法角度看漢語類型”做學術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