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川子

陝西省寧強縣毛壩河鎮景點

草川子,位於陝西省寧強縣毛壩河鎮,距離寧強縣城70公里,海拔1200—1900米,它是秦嶺以南的大巴山脈上綿綿群峰之中的一小塊平川。它與四川光霧山、鼓城山、陝西黎坪風景區相鄰。

概述


草川子
草川子
小小的平川上古樹成片,樹下農夫耕作;四周山峰多姿多層,色彩豐富;川中小河彎涎流淌,河水在下游形成瀑布群;四周山腰洞穴多達十餘個,各個洞內景色不同,滿山遍野分佈有色彩形狀各異的石頭,這裡集山、水、石、林、壩、房、峰、洞、路於一體,風景原始自然,春夏秋冬景色各異,簡直就是大自然賜予人間的濃縮盆景,她以其獨特的自然景觀和原生態的人文景觀被人們譽為“現實中的桃花源”。

主要景觀


1、龍頭咀瀑布。在通往草川子的公路邊,百丈明岩中下部一側,有二十來米高的瀑水瀉於龍潭,水聲轟鳴,瀑潭在樹林后隱約可見,遊人既可遠賞,也可步行到潭邊戲水。
2、大高坑瀑布群。位於草川子壩入口處,從大高坑到小高坑僅百米左右,有大小瀑布十多個,大者高三十餘米,小者僅十餘厘米,每個瀑布均有各自的形態。在此點還可欣賞到草川子迎客松的風姿,沿途可玩水。
3、草川子壩里。從小高坑開始到溝里結束,全長約2.5公里,(其間還有多個景點)從龍頭咀到小高坑這段行程后,遊人以為是在往更深的大山中進走,可至此卻眼前一亮,一片平展展的壩地出現在眼前,頓生別有洞天之感。壩中古樹參天小河彎涎,農舍隱於樹林或竹林之後的山腳下,村民在壩里勞作,雞犬聲相傳,山歌四野。兩邊高山凸起,山峰入雲且各看形態不同,並隨遊人行走而多變,沿路可見石人、石扇、石洞、石岩。
草川子
草川子
4、大白果樹:位於壩中,五人合手可圍,高約數丈,全壩可見,目前年產白果二三千斤。被當地人稱為神樹。就在此景點,可見到二水洗鏵和小橋流水人家的景緻,可望到金牛洞口,可欣賞道光年間樹立的且保存完好的“樹園三棟碑”,雕龍刻鳳、圖案美妙、文字秀逸,碑上人物頭部不過拇指般大小,可表情神態栩栩如生。
草川子
草川子
5、峽口壩里:位於上壩,站在此處,可見四周更富於變化的山峰,此處,從左邊峽口裡上山可到相子坪看石林,賞山賞壩,此峽口是通往相子坪小組的唯一通道,長有四五十米,寬僅一人單行,兩邊高約數丈,上行者不敢回頭,下行者不敢動步。從峽口壩往右便進入公蕎子塆里,可賞河家塆樑上石林石峰,在往右沿山至觀堡上可賞石林、賞壩、觀古廟遺址。
6、溝里:壩的盡頭,可賞文家寨的岩、寨、山、林、飛瀑,往長地里方向可賞峽谷。

文化活動


草川子風情

草川子,一個深處於巴山腹地、四面環山、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落;一個只會用奇山異水、鳥語花香來勾勒生活小盆地。也許正是因為它的獨立、古樸、深邃,才培育出一群醉心於用水煙壺和旱煙袋來講歷史的村民,培育出一群痴心於用臘肉和菜豆腐來品味自然的羌族人民。
草川子
草川子
我與草川子的結緣源於一次和同事的家訪。從毛壩河出發驅車不到10公里,一個大峽谷就撲面而來,這就是到草川子的入口—龍頭咀。來不及聽那陣陣松濤和涓涓溪流的合鳴;也來不及看那翻飛的鳥雀和虯龍盤蜒的參天古木的親親我我。一切都那麼的突然,幽幽涼涼的山風裹挾著你,踏著從樹葉的縫隙里灑下的星星點點的陽光,幾分鐘后已經站在了村口,頓時就覺得豁然開朗,彷彿來到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站在這個方圓約一公里的大壩里,四面的群山如一隻巨大的手臂,把這個方圓不足一公里的小平川攬在自己的懷抱里。有的山峰姿態萬千、風格迥異,他們犬牙差互,如嬌情無常的少年;有的翹首昂視,傲然獨立,他們清榮俊貌,如意氣風發青年;有的重巒疊嶂,遠近交錯,他們層次井然,如沉著穩健的中年人;有的與石林為伴,與古樹為伍,他們迎風挾霧,如泰然安詳的老者。即使是一座山峰,從不同的角度看就有不同的韻味,時而野花爛漫;時而古藤垂蔓;時而白岩錚錚。既有北方大山的雄渾,厚重;也有南方山水的清秀,俊俏。
草川子
草川子
在當地的村民指點下,我們順著一條盤旋上山的小道,向老鷹山進發。偶爾峰迴路轉,那如鳴佩環的清泉聲環繞於耳畔,頓時不由的凄身寒骨,心怡神清。俯身細視,就在那樹林陰翳的深處,這清泉早已奔向崖下的一塊頑石,飛濺起雪一般的水花,然而,它未多停留,漫過一個碧綠如玉的小潭,飛身一躍,又跳下山崖。就這樣一個連著一個,形成無數條懸泉瀑布,飛濺于山石古木之間,把大山的情懷肆意抒寫,這就是草川子獨特的瀑布群。小溪的兩岸,隨處可見那形態各異的石林,似峰非峰、似林非林、似人非人、似獸非獸,大者如山,小者如器,且色彩豐富。尤其是它們相互呼應,交錯相依,就更顯韻味十足,情趣盎然。最難得的是它們和周圍的景色搭配協調,互相輝映,構成一幅形神兼備、意境深遠的水墨畫。
當我們迎風站立於山頂,頭頂藍天白雲,腳踩古木森林,就有一種登高一呼,“欲與天公試比高”的情懷。舉目遠眺,在山頂、半山腰或者山腳,你都能看到零星散落的羌族人家。裊裊的炊煙與山上的霧靄共舞,歡快的雞鳴聲與林中的鳥兒合奏,那份靜謐、那份祥和、那份幸福,就連嘴裡銜著旱煙鍋在院場上曬著太陽的年過古稀的羌族老人也說不清。左邊一片綠油油的蔬菜,右邊一地蒼翠的玉米,忙時男男女女穿梭在田間小道,扛著鋤頭把古老而又神秘的山歌唱的蕩氣迴腸,震天作響,閑時幾家人聚集在一起,吃臘肉、喝苞米酒、打長葉子、擺龍門陣,老人小孩歡笑聲一片。他們笑著數落著莊稼、果樹、牛羊;數落著山上的錦雞、野豬、老鷹、山羊;數落著他們那翻過的一頁又一頁的老皇曆。難怪在一個清朝道光年間的石碑上刻有“發須形身歸土壤,精魂靈魄付清風”的輓聯,在漫長的歲月中靜靜的解讀著這個古老的羌民族。
草川子
草川子
夕陽將要下山,我和同事們又參觀了九頂山、象鼻山、石人望日、猴子崖、金牛洞等景點。夕陽中,石人望日被鑲上金邊,注視著太陽落山的地方,好象在思考著那些遙遠的傳說與神話。告別草川子時,回首一望:山,還是那座山;水,還是那道水。唯有那消化著“包米糊糊”和“菜豆腐稀飯”的胃在一次次調配著自然與人類的砝碼;唯有那穿著草鞋和千層底的腳板在一次次丈量生命的溫度。他們在古樸中駐守,在駐守中超越,就像金牛洞內那古代的石刻上所說“何必問津”。

現實中的桃花源

草川子
草川子
一個晴朗的秋日,湛藍的天空中半絲雲彩都沒掛,暖暖的陽光里飄逸著幾多興奮,我們離開鬧市,丟棄疲憊,驅車來到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山溝里,尋求大自然的恩惠。
草川子,位於寧強縣毛壩河鎮,地貌奇特,民風古老,土地肥沃,山峰峻秀,只因山高路遠而少為人知。
山坡上秀木成林,樹葉金黃,山岩上古藤垂蔓,白岩錚錚,小溪里清清流水,銀光閃閃,道路邊綠草絨絨,野花朵朵。這就是草川子的入口——龍頭咀。
傳說,早些年間一條孽龍在人間作惡,玉帝派二郎神下凡擒拿,孽龍逃到草川子這一帶,由於山大谷深洞多,二郎神也無可奈何,玉帝又派雷公雷母降龍,開戰之時,雷鳴電閃、地動山搖,逼得孽龍無處藏身便竄出深山逃命,恰遇一山岩擋住去路,孽龍全力撞擊,地崩山裂,大山被撞開了一道口子,孽龍也撞死在此,於是這兒就叫龍頭咀,整個山勢還真像一條巨龍呢。
龍頭側面有一片喬木林,學名叫:白莘樹,是我國稀有樹種之一,在寧強僅此生長,被縣林業局掛牌保護。樹林之側就是龍頭咀瀑布,高瀑流水,轟鳴山岩。我們在瀑布下觀樹、望山、戲水、拍照,樂不思行。
告別瀑布,逆水溯源,公路在峽谷中緩緩而上。流水在谷底自由奔瀉,陽光從山頂照下,在光影的濃淡間繪出了一幅幅迷人的畫圖。尤其是清清的河水在谷底跌落形成了一個又一個大小不等的瀑布,構成了草川子特有的瀑布群。
我們在山谷里攀爬上行,沿途欣賞著兩邊山崖和各級瀑布。谷越來越狹,水越來越急,山越來越險,
正勞累疲憊間,突然,峰迴路轉,讓人眼前一亮:大山猛然向四邊退卻,讓出了一塊平展展的壩地,地里莊稼茂盛,古樹參天,一條小河蜿蜒其中,幾家農舍依山而建,農民在地里勞作,牛羊在河邊吃草,炊煙裊裊、雞鳴犬吠,祥瑞、和諧、清靜之感油然而生,這兒就是草川子的中心地帶。
小小的平川長不過一二公里,寬也就二三百米,被四周高山簇擁,酷似一隻小木船,我們在船底走著,四周層次分明、輪廓清晰的山峰,形態俊美,各不相同,並且隨著人行而改變著構成,形成了人行景變步移景換的天然流動畫面。同一座山峰,從不同的角度便可賞其險、峻、奇、秀之妙,人行於此,頗有步入張家界之感覺。難怪攝影家跑來拍片,畫家趕來創作,陝西理工學院的學生專程來寫生,帶隊老師說,這裡的山水,有南派的風格,有北派的韻味,很是奇妙難得。
我們從壩里上山,想到船沿上去欣賞船底,隨著視點升高,山峰與平川之間又發生了新的組合,出現了新的看點。由於時間的原因,我們沒能走上船沿,僅在半山腰上也足以讓人享受了。近處有又高又陡的山峰相堵,隔川相望,對面許多山峰連成一統,岩層與樹林均被秋日的陽光刷成了金黃,更遠的山是那麼的遠淡,觸手可及的天是那麼的湛藍。
草川子遍山都是奇石。大者成山峰,有石人、石柱、石扇子。小者可供觀賞,似物非物,似獸非獸,色彩有異,形狀有別,雖沒有雲南石林的規模,但不乏其韻味。
在寧強保存完好的石碑已不多見,而草川子卻是例外,這些清朝道光年間的石碑,圖案優美、人物生動、書法剛勁,讓人稱絕,碑上有幅輓聯“發須形身歸土壤,精魂靈魄付清風”,聯中有道教的影子,有哲學的思想,有科學的道理,今天讀來還是讓人耳目一新,肅然起敬。
我們從山腰下到壩里,又從壩里鑽進峽谷,新鮮感不時出現,驚嘆聲不時傳來。草川子峽谷不少,我們也僅走了兩個,無論峽谷的大小寬窄如何,卻都有相同的自然生態原始味道。
告別之時,回首炊煙、菜田、山峰、平川,我突然想起了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寫的幾句話:
“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男女往來耕作,怡然自樂……”
是呀,此時,我腳下這塊實實在在生機勃勃的土地,不就是這樣嗎?
草川子,現實中的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