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壩河鎮

漢中市寧強縣下轄鎮

毛壩河鎮位於寧強縣東南端。轄11個村民委員會。鎮政府駐地毛壩河村北距縣城18千米;大竹壩村西北距縣城12.6千米,三道河街西北距縣城23.1千米。東南與四川省交界處的九埡子為全縣最高處,海拔2103.7米;平岩方海拔1707米。特產有丙穴嘉魚。何家墳至三道河公路西通何家墳與川陝公路相交。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毛壩河鎮常住人口為8222人。總面積171.08平方千米。

截至2020年6月,毛壩河鎮下轄11個行政村。截至2018年末,毛壩河鎮戶籍人口13071人。2011年,毛壩河鎮農業總產值達到0.17億元,工業總產值達到0.01億元,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600萬元。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毛壩河鎮轄區總人口13173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412人,城鎮化率3.2%。總人口中,男性7051人,佔53.5%;女性6122人,佔46.5%;14歲以下1792人,佔13.6%;15—64歲9800人,佔74.4%;65歲以上1581人,佔12%。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72.4人。
截至2018年末,毛壩河鎮戶籍人口13071人。

歷史沿革


據傳,清光緒年間(1875—1908年),當地人造反,寺廟與街道房屋均被清軍焚毀,多年荒無人煙,變成一片茅草壩,得名茅壩河。其後變“茅”為“毛”成今名。
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為南路七牌。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建毛壩河鄉蘇維埃。
毛壩河鎮
毛壩河鎮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設保。
1950年設毛壩河等鄉。1959年改為毛壩河等管理區,屬茅坪溝公社。1961年設立毛壩河公社(曾更名東風公社)、三道河公社、大竹壩公社(曾更名紅星公社),1984年改毛壩河、三道河、大竹壩鄉,屬巴山區。三道河鄉境清及民國均屬四川省旺蒼,1953年劃歸陝西省黎坪中心區,1958年划入寧強縣。
1992年末,毛壩河鄉地標北緯32°38′-43′/東經106°17′-24′,面積44.97平方千米,人口6036人,鄉政府駐毛壩河街,轄八廟河(原勇敢大隊)、毛壩河(原團結大隊)、自家壩(原春光大隊)、小河(原戰鬥大隊)、西方溝(原友豐大隊)、文家坪(原自力大隊)6村;大竹壩鄉地標北緯32°42′-47′/東經106°17′-23′,面積40.46平方千米,人口3677人,鄉政府駐馬家院,轄大竹壩、湯家壩(原立新大隊)、岳家坡(原前進大隊)、吳家院(原先鋒大隊)、立石子、馬家院(原江西大隊)、崔家溝(原金光)7村;三道河鄉地標北緯32°37′-43′/東經106°32′-35′,面積81.78平方千米,人口2920人,鄉政府駐三道河街,轄草川子(原群力、米糧川大隊)、三道河(原三合大隊)、水井埡(原紅光大隊)、張家山(原永新大隊)、滾子坪(原永紅大隊)、黃家坪(原向陽大隊)6村。
1996年,毛壩河、三道河、大竹壩3鄉合併設立毛壩河鎮,面積157平方千米,人口1.3萬人,轄八廟河、毛壩河、白家壩、小河、西方溝、文家坪、大竹壩、湯家壩、岳家坡、吳家院、立石子、馬家院、崔家溝、草川子、三合、水井埡、張家山、滾子坪、黃家坪19個行政村。
截至2018年末,毛壩河鎮戶籍人口13071人。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毛壩河鎮常住人口為8222人。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毛壩河鎮轄毛壩河、張家山、磙子坪、水井埡、三合、草川子、八廟河、小河、白家壩、西方溝、大竹壩、崔家溝、吳家院、湯家壩、文家坪15個行政村;下設87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毛壩河鎮下轄11個行政村。人民政府駐毛壩河村。
統計用區劃代碼城鄉分類代碼名稱
610726108200220張家山村
610726108204220三道河村
610726108205220草川子村
610726108206220八廟河村
610726108207220小河村
610726108208121毛壩河村
610726108210220西方溝村
610726108211220文家坪村
610726108212220大竹壩村
610726108214220湯家壩村
610726108215220吳家院村

地理環境


區域截圖
區域截圖
我鎮位於寧強的東南面,距縣城59公里,地處川陝交界處,與四川萬家、古城鄉、兩河口鄉、南鄭黎坪森林公園毗鄰,地域面積181.2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103.7米,最低海拔680米。
毛壩河鎮地處寧強縣南部,東與禪家岩鎮和南鄭區黎評鎮接壤,南與四川省旺蒼縣干河、萬家鄉為鄰,西與巴山鎮相連,北同高寨子鎮相接。總面積171.0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毛壩河鎮地處秦嶺大巴山腹地,地勢四邊高、中間低。境內最高點九埡子海拔2103.7米,亦為寧強縣最高點;最低點海拔680米。

氣候條件

鎮內山大溝深,氣候變化複雜,屬典型的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1.5度左右,年降雨量在1000—1800毫米之間,高山全年無霜期,只有100天左右,日照率每天3—4小時。
毛壩河鎮氣候屬暖溫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3℃。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9月。

水系水文

毛壩河鎮境內河道屬長江流域嘉陵江水系。主要河流有西流河、三道河、毛壩河,三河在毛壩河村匯聚,向南流1.5千米入四川。其中西流河自北向南,境內流長17千米;三道河自東向西,流入西流河,境內流長23千米;毛壩河境內流長4千米。

自然災害

毛壩河鎮境內自然災害主要有低溫、霜凍、乾旱等。

自然資源


毛壩河鎮境內礦藏資源主要有硫鐵等。
土地資源
全鎮森林總面積3.95萬畝,植被覆蓋率達75%,有耕地14158畝,其中旱地12002畝,水田2156畝,主要是黃泥土和棕壤土,地質穩定,土地肥沃,水資源豐富,貯藏有煤炭、菊花石等礦產資源,具有極大的利用和開發價值。

經濟


2006年底全鎮完成工農業總產值3142萬元,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1306元。有耕地面積14158畝,其中旱地12002畝,水田2156畝。糧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雲豆、油菜、小麥、馬玲薯,經濟作物主要有黃蓮、細辛、黨參、冬花,綠色特色產業主要有蠶桑、食用菌、旅遊資源開發等。
毛壩河鎮
毛壩河鎮
2006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5959畝,糧食總產4526萬噸,肉類總產1157萬噸,經濟作物播種面積4791.8畝,收入20萬元。
2006年生豬飼養量達1.9萬頭,出欄商品豬1.5萬頭;牛飼養量達1782頭,出欄商品牛252頭;家禽飼養量達7萬隻,出欄商品雞4.5萬隻,創收125萬元。
該鎮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斷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大力發展“畜、葯、桑”三大主導產業和“禽、菌、果”三大骨幹項目,一些傳統種養業迅猛發展,農村經濟結構不斷優化,農民人均純收入顯著增加。2006年底中藥材總面積達6800畝;生產袋料食用菌53萬袋;桑園面積達2100畝;年養蠶1200張;以核桃、板栗為主的乾果園面積700畝;退耕還林總面積達5600畝,年經濟收入2174萬元,人均收入1600元。
綜述
截至2011年末,毛壩河鎮財政總收入400萬元,比上年增長21%。
2018年,毛壩河鎮有工業企業1個。
2018年,毛壩河鎮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個數11個。
第一產業
2011年,毛壩河鎮農業總產值達到0.17億元,比上年增長1.2%,農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3%。農業耕地面積1.88萬畝。
毛壩河鎮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水稻為主。2011年,毛壩河鎮糧食生產5.26萬噸,其中小麥924噸,玉米2萬噸,水稻2.3萬噸。
毛壩河鎮主要經濟作物有油菜、馬鈴薯等。
毛壩河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家禽為主。2011年,毛壩河鎮生豬飼養量3.96萬頭,年末存欄3.36萬頭;牛飼養量1764頭,年末存欄452頭;家禽飼養量12.17萬羽。2011年,毛壩河鎮生產肉類3049噸;禽蛋140.5噸。
第二產業
毛壩河鎮工業以水力發電為主。境內有水電站3座。2011年,毛壩河鎮工業總產值達到0.01億元,比上年增長3%,工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7%。
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末,毛壩河鎮有商業網點290個。2011年,毛壩河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600萬元,比上年增長11%;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0.13億元,比上年增長10%。
截至2011年末,毛壩河鎮有毛壩河信用社1家銀行和金融機構;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4265萬元,比上年增長33.9%;各項貸款餘額4142萬元,比上年增長2.4%。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毛壩河鎮有綜合文化站1個,農家書屋4個,藏書2萬餘冊。
截至2011年末,毛壩河鎮有廣播電視台1個,有線廣播電視入戶率20%。
毛壩河鎮
毛壩河鎮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毛壩河鎮有幼兒園1個,在園幼兒167人,專任教師7人;小學4所,在校生755人,專任教師50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476人,專任教師42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截至2011年末,毛壩河鎮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82.3萬元,比上年增長4%。

衛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毛壩河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個,其中門診部1處,病床10張,固定資產總值18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38人,其中執業醫師2人,執業助理醫師8人,註冊護士3人。2011年,毛壩河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9000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9.8%。

體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毛壩河鎮有學校有體育場3個,健身器材15個,經常參加體育活動人員占常住人口的10%以上。

生態環境

全鎮山大林森,地廣人稀,植被覆蓋率高達75%,水資源豐富,無工業污染,鎮內多奇石異洞,山中有珍貴藥材,珍稀動物,有較高的旅遊開發價值。

農村建設

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屆五、六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因地制宜、科學規劃、以點帶面、產業支撐、基礎突破”的總體思路,以加快推進農村全面建設小康步伐為目標,以深化農村改革為動力,不斷調整優化農村經濟結構,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農村工業化和城鄉一體化,努力把我鎮建設成為“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發展目標
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要求,該鎮新農村建設的目標是:
生產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不斷優化,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高,農村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主導產業不斷發展壯大,逐步建起特色鮮明和競爭力較強的產業體系。到2010年,農業增加值達元,主導產業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率達60%以上,農村勞動力在非農產業就業比例達到50%,城鎮化率達到35%以上,到2020年農業增加值億元。
生活寬裕。農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持續提高,社會事業發展滯后的狀況得到持續改善,城鄉差距持續縮小,到201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070元,到2020年全鎮人均純收入達到4000元。
鄉風文明。農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邁上新台階,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道德風尚得到弘揚,農民思想、文化、道德水平顯著提高,鄉風健康向上,社會秩序良好,人民安居樂業。到2010年,農村適齡人口人均受教育水平達到9年,2020年力爭各村建有村文化室,帶動群眾文化生活,同時,農民對社會安全的滿意度達90%以上。
村容整潔。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根本改善,農村生態環境、人居環境和村容村貌明顯改觀,村鎮建設穩步推進,初步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按照“一建五改五通”目標(建沼氣池、改廚、改廁、改圈、改房、改環境,通水、通電、通水泥路、通電話、通廣播電視),狠抓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十一五”期間新建沼氣池600口,2010年累計達到1000口,覆蓋28%的農戶,到2020年力爭達到80%的農戶用上沼氣。農村安全飲水覆蓋面2010年達70%,2020年達到95%。安全用電到2010年全覆蓋。到2010年,完善修建鎮級公路1條,協調多方關係,力爭修通毛壩河鎮至四川旺蒼的省級公路,30%的建制村通水泥路;2020年90%的建制村通油(水泥)路。到2010年,電話普級率30部/百人,行動電話普及率45部/百人,廣播覆蓋率達90%,電視覆蓋率達95%以上。
管理民主。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逐步實現制度化、規範化和程序化,村民民主權利得到切實保障,依法享有充分的知情權、參與權、管理權和監督權。村民對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的滿意率達85%以上,對“兩委”班子工作的滿意率達到80%以上。

實施步驟

第一步(2006—2010年):從制定規劃入手,建立和完善各項工作機制,確定西方溝村為試點,抓好試點示範,探索新農村建設的路子,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導,市場運作,農民為主,社會參與”的新農村建設模式,著力抓好試點村建設,通過抓好試點,使全鎮50%的村基本達到新農村建設階段性目標。
第二步(2011—2020年):按照“擴大重點、面上展開、分線突破、梯次推進”的工作方法,全力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產業化建設,大力整治村容村貌,努力提高農民收入,力爭2015年全鎮6個村基本達到新農村建設階段性目標,到2020年全鎮13個重點村基本達到新農村建設階段性目標。
第三步(2020年以後):鞏固提高已基本達標村並使之向更高目標迫進。同時,集中扶持未達標村加快發展,力爭全鎮早日建成新農村,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目標。

交通


毛壩河鎮境內有公路1條,長25千米,村村通簡易公路。通縣客運日發車8班次,客運量200人次。2011年,毛壩河鎮有縣(鎮)級公路3條,總長62千米。截至2011年末,毛壩河鎮鎮區道路總長度8.2千米,人均擁有道路長度19.9米;鎮區橋樑3座,總長度21米。
毛壩河鎮
毛壩河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