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繼紅

中國畫家

劉繼紅 法名覺宏,1955年生,安徽阜陽市人,畢業於安徽阜陽師範學院美術系,1997-2000年就讀於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研究生班。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漢唐華夏美術館館長,清華大學中國畫高研班客座教授。

個人簡介


畢業於安徽阜陽師範學院美術系,碩士研究生,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協會員,現為北京仁和美術館館長。擅長花鳥,1992年在台灣舉辦“冬之韻劉繼紅花鳥畫展”引起轟動。多次參加全國全軍美展並獲獎。《人民日報》等多家報紙發表作品共400餘幅。
中國花鳥畫和山水、人物畫三大繪畫科目,構成了豐富多彩、博大精深的中國畫體系。古人畫花鳥稱之為“寄意”,畫山水稱之為“暢神”,人物畫則稱之為“達懷”,都是中國文化的具體反映。花鳥畫在中國美術史上,從揚州八怪到趙之謙、徐渭、八大、齊白石潘天壽等大家林立,把花鳥畫推上了一個歷史的高度。隨著時代的變化和需要,當代花鳥畫如何適應當代人們的審美要求,反映時代的精神和時代風貌,一直是20世紀花鳥畫家們關注的課題。他們付出
劉繼紅[畫家]
劉繼紅[畫家]
了艱辛的努力,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是問題並沒有就此了結,這正是21世紀的花鳥畫家們所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劉繼紅選擇了中國畫的花鳥。
花鳥畫的難度比人物畫與山水畫的難度要大,幾乎是界內人士的共識。其原因,其一,是由於花鳥畫有榜可依。前輩大師成就斐然,所創作的作品已具有當代性和精神品質,並且更加民眾化,反映了廣大民眾的情感。其二,是由於花鳥畫所形成的固定格式。花鳥畫所描繪的對象在大自然中,基本保持了亘古不變的格式。其三,是由於花鳥畫在創造手法上,干百年來形成了類型化的程式和樣式。也許花鳥畫家劉繼紅在最初選擇花鳥畫作為自己主攻方向的時候,沒有想這麼多,那時,他還不知道自己是選擇了一座很高大而陡峭的山峰去攀岩。隨著他畫牡丹,並且勇於拋棄了“牡丹王”的稱謂,從老家安徽孤身一人一頭扎進北京——藝術的海洋里時,劉繼紅才真切地體會到藝術和生活雙重的艱難。
劉繼紅的藝術成就來自生活的磨礪和對藝術的執著。他說:“一幅成功的畫作無不帶有時代的烙印和個人生活的痕迹。”1955年5月,劉繼紅出生在安徽省阜陽市一個工人家庭,由於兄弟姊妹多,父親微薄收入難以支撐家庭沉重的負擔,幼小的劉繼紅飽嘗了生活的艱難,但少時有志的他,寧願挨餓受凍,也把平時節儉下來的一點錢買筆墨練習畫畫。中學畢業后,他被下放到農村,在條件極其艱苦的日子裡,他白天干一天的農活,晚上照常在小油燈下一畫就是半夜,沒錢買紙和筆,就折枝在地上畫。1974年,劉繼紅參了軍,部隊的生活給了他一個廣闊的藝術天地,也給了他發揮才能的機遇,他的作品分別參加了建軍50周年全軍美展和江蘇省文聯舉辦的美展,並被《解放軍報旁和{江蘇畫刊》刊登。
劉繼紅[畫家]
劉繼紅[畫家]
1977年,他參加了對越自衛反擊戰,經受了血與火的磨練,並光榮負傷,從而使他的作品融進了更高層次的主題——人生與生命的感悟。
1995年,他帶著對藝術的一片痴情,放棄了被人羨慕的銀行工作,來到政治、文化和經濟的中心——首都北京。從此,彷彿才真正開始了劉繼紅“為伊消得人憔悴”的“苦戀”之境。在北京,魏公村、紫竹院、六里橋、丰台、朝陽……四面八方,他幾乎住了一個遍,有時難免在地下室和朋友的畫室里屈尊落宿。他花了50元錢買了一輛破舊的自行車,幾乎跑遍了整個北京城,拜訪名師名家,每天就是得到一句名家的指點,他都要激動好幾天。有所失,必有所得,劉繼紅把生活的磨難看成是一筆豐厚的財富,就是這樣無怨無悔地在藝術的天地上下求索。他說:“在戰場上,死都不怕,還怕這點小小的困難?”
中央電視台有個節目名叫《藝術人生》,每當他看見那些歌星、那些年輕的藝術家一次次搬家的情形,就對自己的兒子說:看,這就是你爸。因為每當劉繼紅付不起房租時,他又要搬家了,又要搬到再低一檔次的陋居里。我聽到這裡,淚水止不住流了下來。因為畫家劉繼紅始終保持著無所畏懼的戰士情懷。經受了戰火的洗禮,他的精神也得到了提升。
正象繪畫藝術需要有必要的技巧,具體的生活也需要一些坎坷艱難。如果說恰恰是生活成就了劉繼紅的繪畫藝術當不為過。劉繼紅並沒有就此沉淪。他頑強的毅志和不屈不撓的精神,就表現在他對藝術和生活的完美結合與不懈追求中。劉繼紅的可貴之處在於,時下關於花鳥畫如何創新,各有所識、各有所異,步履艱難的境況中,他以具體實踐的意義,為其帶來了酣暢淋漓的精神內涵。
具體分析文劉繼紅的花鳥畫創作,他是在傳統和現代之間,走出了一條中西結合的路子。在中國花鳥畫傳統的繪畫基礎上,融入西方觀代藝術理念,創造出自己的繪畫形式,提出自己的個性的語言表達符號,是畫家劉繼紅孜孜以求的境界。
劉繼紅的畫空靈、大氣、超脫,有強烈韻時代氣息,不斷進取的意志。我們從中可以體會到徐涓、八大山人、吳昌碩、潘天壽等先輩大師對他的影響,甚至還能看出塞尚、高更、梵谷等印象派大師的影子,另外還有包裝藝術、造型藝術等等…。他在用色用墨卜大膽潑辣,絢麗的色彩墨韻,有流動、奔涌的感覺,因此,往往使觀賞者忘記是西畫還是中畫,只沉浸在藝術的氛圍里,感受到畫家所表現出的意境和旨趣。
劉繼紅的線條流暢,構圖嚴謹,亂而不亂,有強烈的秩序感,有時在不經意間打破了原有物象的構成,但在總體上又有嚴格的把握,彷彿給讀者留有目味的餘地。用劉繼紅自己的話說,“彷彿還有一種遺憾在裡面,沒有徹底完全表達出來。”這反而成了他獨有的表現技巧,符合藝術的運行規律。
八年了,劉繼紅在北京找到了生活的“根”,同時也把住了藝術創作的脈搏,他已連續9年出版了個人掛歷,每一年,都是一個新樣式,新的提高。2001年的掛歷如果說更多地展示了傳統的內容,2002年的掛歷則注入了一種現代意識,2003年的掛歷就表現了傳統和現代的有機結合。他說:“有的畫畫已在腦海里出現了,只是現在還沒有表現出來。”他在樸素、蒼茫以及色彩的震撼力上表現出新的內容,增加視覺上一種衝擊力。
劉繼紅是幸運的,因為他在高度物質化和世俗化的現代社會上,保持了一份特有的藝術家的清醒,終於找到一片精神的棲息地,來寄託自己的理想,來提升人生的詩意。

畫展


近年來在北京、安徽、江蘇、山東、上海、深圳、香港、澳門等地舉辦個人畫展。並取得了突出的成績。
1977年建軍五十周年全軍美展獲獎。
1992年在台灣舉辦了“冬之韻劉繼紅花鳥畫展”在台灣引起轟動。
1993年作品參加“韓國中國水墨藝術展”(漢城)。
1995年入選“現代中國著名花鳥名家展”(奈良)、“二十一世紀中國畫展”(北京)。
2003年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序列展“全國當代花鳥畫藝術大展”。
2004年入選全國中國畫作品展獲優秀獎,2004年作品《野菊花》被中國美協選送到法國參加中國風情展。
2005年在中國美協舉辦的展覽中多次獲獎,如:《十八屆新人新作展》、《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全國美展》、《全國首屆寫意畫大展》、《紀念蒲松齡誕辰三百六十五周年畫展》、《太湖情中國畫提名展》中獲獎,在《2005年中國畫大展》獲優秀獎、《菜鄉情中國畫提名展》獲銅獎,赴韓參加中韓文化節舉辦畫展
2005年7月在東莞博物館舉辦《水墨年華劉繼紅花鳥畫展》。主編中國書法名家研究、中國美術名家研究系列叢書。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全軍美展並獲獎,在歷次全國金融系統比賽中均獲一等獎。《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深圳特區報》、《中國書畫報》、《美術家》等幾十家報刊發表作品四百餘幅,專題片《劉繼紅的牡丹情》在中央電視台、北京電視台、安徽電視台等多家電視台播出。繪畫技法出版有《怎樣畫寫意牡丹》、《怎樣畫寫意花鳥》、《中國寫意花鳥畫技法》上下冊VCD光碟由北京美術家協會、北京文化音像出版社聯合製作發行。
2003年由五洲傳播出版社出版當代實力畫家精品叢書劉繼紅卷,連續五年出版個人專題掛歷台曆,已載入《中國美術家大辭典》、《中國書畫名人辭典》、《世界書畫名人辭典》。

評論


劉繼紅[畫家]
劉繼紅[畫家]
劉繼紅出生在安徽阜陽一個普通職員家庭,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阜陽是一個十分貧窮的地方。"自然災害"的時候正值上小學的年齡,後來又隨父親下放夜村勞動,就在他上小學的時候愛上了繪畫,以後就一發不可收拾。英國有句名言:愛好形成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劉繼紅的性格也許一半是遺傳,一半是環境的養成。七十年代中期應徵入伍,在南京軍區當兵。部隊的紀律、生死考驗錘鍊了他的性格。由於繪畫的天資,七十年代版畫作品就刊登在《江蘇畫刊》上,後部隊送至南京藝術學院進修。上世紀七十年代末越南自衛反擊戰開始后,他毅然走上了戰場。寫了遺書,寄回了多餘的衣物,表了決心,準備犧牲。在艱苦的戰場上他經受了戰爭的洗禮。他親眼看見自己的戰友犧牲了,有的負了重傷,他蹲在貓兒洞與敵頑強作戰,經受住了最為惡劣環境下的戰鬥。越南自衛反擊戰後,他以英模報告團的一員參加了各地的巡迴演講。雖有掌聲,但他體會最多的是淚水,因為他的戰友犧牲了,他們的音容笑貌永遠留在他心中。這一段經歷為他後來走上職業畫家的道路留下了一筆許多人所沒有的寶貴財產:曾經把生命都拋棄的人。在繪畫的道路上有什麼困難不可克服。部隊想挽留他,他要畫畫,他忘記不了自己的畫筆。退伍后,他先分自己在一家國營印染廠從事花布設計工作,他目睹工人的艱苦勞動,給他以很大觸動。很快,他以優異的繪畫成績考取了阜陽師範學院美術系。他和我說,和他一起學習的班上幾十人,幾乎沒有一個走職業畫家的道路,有的去搞廣告設計了,有的去畫電影海報了,也許職業畫家這一碗飯太難吃了,畢業后劉繼紅從事書畫創作十多年,在阜陽、安徽應該說41有名氣,他畫的花鳥,特別是牡丹,老百姓很是喜歡,每年春節家家掛上他的牡丹掛歷以示富貴吉祥喜慶。儘管如此,畫家還是毅然決定到北京去讀研究生。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已經40多歲的劉繼紅去了中央民族大學讀書。我曾經問他,讀研究生有什麼體會?他說主要是觀念變了,對繪畫認識得更深了。一位大學教授曾經對我說過:這樣好,還來讀研究生不簡單。"這些舉動只能說明劉繼紅是"一根筋"走到底的人,是他堅忍不拔的性格體現。
“讀書學習是繪畫生活的主要內容”。繪畫是一種行為,實際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也許很長。“如果一個人只作畫不讀書就好比不加油的汽車”。研究生畢業后他並未停止學習,他的學習反而比以前更廣泛了。他讀了許多中外繪畫理論書,古典文學,詩詞歌賦,乃至音樂、舞蹈。讀書學習確實成了他繪畫整個過程的一個主要內容。他的學習,一是讀書本理論,i賣畫。他讀書喜歡思考,經常會反思,比如"從工筆花鳥到寫意花鳥是否具有必然性?、"蘇軾、米市等人倡導的文人畫運動在當代花鳥創作中的現實意義是什麼?如何表現?"、"野逸派畫家和宮廷派畫家的藝術差距何在?"、"官場失意和出家為僧的畫家其藝術作品的品位是否與人生境遇有直接聯繫?、"徐渭、陳洪綏、八大山人花鳥畫的區別,怎樣吸收其營養?、"任伯年、吳昌碩、齊白石三人的藝術差異是什麼?各自的缺陷是什麼?"、"怎樣理解中國畫風格的多樣性和筆墨的關係?"、"中國傳統繪畫與西方印象派繪畫的結點是否存在?"二是善於向實踐學習,向生活學習。從生活實踐中尋找創作靈感,比如,他為了畫好牡丹圖13次去洛陽,荷澤,畫了干幅寫生。為了熟悉動物、飛禽習性、神態,在電腦中存有大量的圖案,供自己繪畫參考。

獲得獎項


1977年建軍五十周年全軍美展獲獎。
《2005年中國畫大展》獲優秀獎
《菜鄉情中國畫提名展》獲銅獎
在歷次全國金融系統比賽中均獲一等獎

作品欣賞


劉繼紅
劉繼紅
劉繼紅
劉繼紅
劉繼紅
劉繼紅
劉繼紅
劉繼紅
劉繼紅
劉繼紅
劉繼紅
劉繼紅
劉繼紅
劉繼紅
劉繼紅
劉繼紅
劉繼紅
劉繼紅
劉繼紅
劉繼紅
劉繼紅
劉繼紅
劉繼紅
劉繼紅
徐熙落墨花 ——品味劉繼紅大寫意花鳥畫
縱觀現代花鳥畫壇,工筆花鳥已是枝繁葉茂,奼紫嫣紅、奇葩異草,呈現一派明媚春光,正以面向世界藝術的態勢,迎來新的繁榮昌盛。而步入當代寫意花鳥畫尤其是大寫意花鳥卻不盡如人意。雖然涉足者不計其數,實屬難得筆墨精妙之佳作。傳統功力的弱化,文化含量的淺薄,難脫古人的範式,缺乏個性化的表現等等諸多不容迴避的問題,讓大多理論家和關注大寫意花鳥畫發展的有識之士無不憂慮地發出了期盼“大寫意”新突破的呼喚。開創當代大寫意花鳥畫的新紀元,成為盛世中國的時代需求和人民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