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興寺

浙江省杭州市龍興寺

浙江杭州市龍興寺經幢,位於杭州市延安路燈芯巷口。寺廟建於唐開成二年,1997年列為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介紹


龍興寺[浙江省杭州市龍興寺]
龍興寺[浙江省杭州市龍興寺]
龍興寺,盧季詢書《龍興院寺碑》。會昌年間(841—846年),唐武宗滅佛,毀天下寺觀四萬餘所,臨平的明因寺、華嚴院等寺院俱遭毀滅。北宋宣和七年(1125),臨平湖水溢,建妙華庵以鎮之,並建普同塔一座。南宋紹興六年(1136年),僧慧文募緣重建妙華庵。當時,臨平湖白龍潭連年風濤沖運塘,害及蘇湖民田,慧文法師與臨平父老用力修建,為保禳之地。紹興十二年(1142),韋太后從金國放歸。宋高宗親自到臨平迎接其母,駐蹕妙華庵,故升之為寺,賜額“龍興”。
元順帝至元間(1264——1294年),東南寇賊蜂起,張士誠往來蘇杭之間,臨平當運河孔道,廣嚴寺、安隱寺、景星觀諸寺院俱不能保。此龍興寺再毀,題額與碑石俱亡。
明太祖洪武六年(1383),重建龍興寺,改題“隆興”。洪武二十四年(1391),朝廷詔立天下名剎為叢林,其餘僧舍令其歸併。當時,塘棲大善寺和清流寺、臨平的廣嚴寺和安隱寺、喬司寶慶院和覺仁寺,博陸慧日寺、亭趾羅漢寺俱立為叢林。而臨平的龍興寺和月華庵、小林的蓮花院和大慈院歸併之廣嚴寺,又以臨平山寂照庵、超山報恩圓滿院並歸安隱寺。
清初,僧心悅重建龍興寺,前後三易寒暑。由“西冷十子”之一的臨平詩人沈謙撰寫《重建龍興寺募疏》,後來,此文收入《東江集鈔》一書中。日久天長,龍興寺又廢。
1952年3月,在龍興橋北堍舊址處開設民辦臨平中學,從此隆興寺廢。1996年,龍興寺重建,將寺址遷至南苑街道東湖村,2003年,釋禮敬主持新建的龍興寺佔地10畝,築有大雄、天王、觀音諸殿。又將大悲庵、會雲庵、午潮廟、北大廟、南湖廟、郭墓廟等舊時臨平的祠廟附設於此。

寺里藏寺


起初,龍興寺與龍興橋俱在臨平鎮東郊潘公閘以東,其地名就是龍興圩。乾隆年間,重建龍興橋,改築在潘公閘西。橋之北堍下,舊有關帝廟,頭山門額曰“武帝行宮”。殿後,入二山門,遂有大佛殿。乾隆以來,臨平人俗呼為“隆興寺”。舊時“隆興寺”的這種前觀后寺、道佛一家的獨特景觀,被當地人稱之為“寺里藏寺”,與上塘河一線的石筧(河底通河)、桂芳橋(橋墩復橋)並為臨平三絕。光緒年間,錢塘丁氏輯《武林掌故叢書》,邀臨平人張爾嘉繪《臨平圖》,標作“隆興寺”“隆興橋”。

文學作品


清潘雲赤龍興寺

古寺開南宋,函湖勢已分。
斷鍾沈戍火,陰殿落山雲。
估舶晴溪集,農謠遠岸聞。
轉思游幸日,紫蓋結龍文。
清·潘雲赤《龍興寺》
寺外官橋逈,僧歸野樹蒼。
翠華獨不見,湖水日湯湯。

清俞作梅臨平竹枝詞

綠襖紅裙時樣妝,踏青新著嫁衣裳。
行來卜嗣龍興院,暗地錢拋阿太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