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

漢語辭彙

化石(fossils)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遺體、遺物或遺跡,最常見的是骨頭與貝殼等。

基本解釋


化石
化石
[fossil] 地殼中保存的屬於古地質年代的動物 或植物的遺體、遺物或生物留下的痕迹叫化石。通俗地說,化石就是生活在遙遠過去的生物的遺體或遺跡變成的石頭。
在漫長的地質年代里,地球上曾經生活過無數的生物,這些生物死亡后的遺體或是生活遺留下來的痕迹,許多都被當時的泥沙掩埋起來。在隨後的歲月中,這些生物遺體中的有機質被分解殆盡,堅硬的部分如外殼、骨骼、枝葉等與包圍在周圍的沉積物一起經過石化變成了石頭,但是它們原來的形態、結構(甚至一些細微的內部構造)依然保留著;同樣,那些生物生活時留下的痕迹也可以這樣保留下來。我們把這些石化了的生物遺體、遺跡統稱為化石。通過研究化石,科學家可以逐漸認識遙遠的過去生物的形態、結構、類別,可以推測出億萬年來生物起源、演化、發展的過程,還可以恢復漫長的地質歷史時期各個階段地球的生態環境。

引證解釋


魚化石 北票石文化博物館提供
魚化石 北票石文化博物館提供
1.比喻婦女對丈夫的堅貞和思念。典出《初學記》卷五引 南朝 宋 劉義慶幽明錄》:“武昌山 上有望夫 石,狀若人立。古傳云:‘昔有貞婦,其夫從役,遠赴國難,攜弱子餞送北山,立望夫而化為立石,因以為名焉。’”明 何景明 《結腸賦》:“淚隕血而崩城兮,身立枯而化石。”明 張煌言 《得友人書道內子艱難狀》詩:“漸來應化石,遮莫但飛蓬。”蘇曼殊 《無題》詩之七:“分明化石心難定,多謝 雲娘 十幅箋。”
2.指變化為石。元 鄭元祐 《次韻劉憲副春日湖上有感》詩:“鶴老離巢松化石,鸞孤照水竹穿沙。”明 劉基 《雙帶子》曲之四:“天上星辰能化石,黃河 千歲也還清。”
3.煉丹。唐 駱賓王 《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詩:“漫道燒丹止七飛,空傳化石曾三轉。”
4.保存於地層中的古生物遺體、遺物或遺跡,埋藏在地下,經過自然界的作用,變化而成的保留原物體、遺跡形狀、結構或印模的鈣化、碳化、硅化、礦化的東西。研究化石可了解生物的發展情況,並能據以確定地層的年代。艾青魚化石》詩:“凝視著一片化石,傻瓜也得到教訓:離開了運動,就沒有生命。”
化石
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