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珠街道

青島市黃島區

青徠島西海岸新區隱珠街道轄區總面積61.4平方千米,海岸線7千米,位於青島西海岸新區核心區,靈山灣畔。轄19個城市社區和35個農村社區(村改居),總人口46.23萬人口(戶籍人口15.2萬)。282個基層黨組織,5537名黨員。各類市場主體6.2萬家,企業1.5萬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63家,上市、掛牌企業20家。共有青島市級以上實驗室、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研發機構33家。創建1個省級院士工作站、2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4家。2018年,完成稅收收入26.3億元,同比增長27%;實現規模以上企業產值309.8億元,同比增長9.8%。隱珠街道境域民國前期屬膠縣。2005年,撤銷隱珠鎮,設立隱珠街道。

隱珠街道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視察青島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擔當作為、狠抓落實”、市委市政府“精兵強將攻山頭,典型引路穩陣地”和新區“九個率先走在前列”的部署要求,立足“活力新城、和美隱珠”目標定位,打造“先鋒領航、輝耀隱珠”黨建品牌,發揚“隱珠鐵軍”精神,基層黨建、發展保障、社會治理、公共服務等各項工作均取得優異的成績。2019年上半年,完成稅收收入17.1億元,同比增長4.9%;實現規模以上企業產值170億,同比增長10%。

歷史沿革


隱珠街道境域民國前期屬膠縣。1946年屬膠南縣。1949年稱隱珠區,后改稱王戈庄區,1961年王戈庄公社析置隱珠公社,1984年改隱珠鄉,1993年設鎮。1995年隱珠鎮分出12個自然村設立靈海街道。1997年,靈海街道面積17平方千米,人口1.7萬,轄廣城、豆金河、兩河、辛屯、山前、孟家灘、薛家灘、孫家灘、向陽嶺、石嘴子、煙台前、新建12個行政村;隱珠鎮面積110平方千米,人口3萬,鎮府駐大盧家疃,轄東辛庄、大盧家疃、西盧家疃、大荒庄、東馮家灘、西馮家灘、東華山、西華山、店頭、前窪、董家莊、楊家村、象溝頭、陳家莊、蔣家窯、大蘭東、小蘭東、蘭西、北高家莊、林家莊、蔣家店子、崮上、三家莊、東山馮、西山馮、東山村、北山村、陡崖子、長城村、卜落林、趙家河、水城、東大窪、西大窪、安口、馮家嶺、薛家嶺、大庄、尹家大庄、郭家灑岩、李家窪子、孟家窪子、姜家窪子、黃山屯、大報屋、小報屋、王家河岩、鄭家河岩、閻家屋子、郭家小庄50個行政村。2001年,撤銷靈海街道。2004年底,隱珠鎮面積98平方千米,轄50個行政村,人口4.3萬人;膠南經濟開發區面積23.4平方千米,轄12個行政村、7個居委會,人口2.8萬人(其中非農人口1.1萬人)。2005年,撤銷隱珠鎮,設立隱珠街道;12月18日正式掛牌成立。
隱珠街道
隱珠街道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隱珠街道位於黃島區(原膠南市東部新城區),面積98平方公里,有居民12238戶,4.5萬人口,轄50個行政村。境內有隱珠山,故名。2004年完成生產總值28億元,地方財政收入728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347元,居青島郊區“十強鎮(街道辦事處)”第3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53億元。先後被評為全國鄉鎮企業示範區、全國小城鎮建設示範鎮、國家重點鎮、全國環境優美鎮。
隱珠街道北依小珠山,南臨黃海,地勢北高南低。小珠山主峰海拔724.9米,有“岸海名山”美譽。小珠山脈向南、向西延伸構成山丘陵地帶,東部有鏡台山、孤山、華山、朝陽山,西北部有紮營山、報屋頂、黃山;有博勝苑文化公園、鏡台山生態公園和長山溝生態公園等景區,有現代石窟“菩提洞”、大頂觀景台、“東海日出”、“珠山落日”、“青島勝景”等景點。境內有山馮、水城、王家河岩、蔣家堯等4座小型水庫,大盧、山馮、柏果樹等3條河流,水資源豐富。境內有204國道,省道泰薛公路,“同三”和疏港高速等公路,交通便捷。
隱珠街道規劃
隱珠街道規劃

自然條件

地處丘陵和平原地帶,地勢北高南低,東北屬低山丘陵地帶,南、西屬平原和濱海低地。主要山脈有小珠山、鏡台山等,小珠山海拔724.9米,有岸海名山之稱。主要河流有大盧家灘河、山馮河、水城河等。

行政區劃


長城村卜落林村趙家河村水城村
東大窪村西大窪村馮家嶺村薛家嶺村
陳家莊村大庄村尹家大庄村郭家河岩村
安口村李家窪子村孟家窪子村姜家窪子村
黃山屯村大報屋村小報屋村王家河岩村
鄭家河岩村閻家屋子村郭家小庄村廣城村
孟家灘村薛家灘村孫家灘村豆金河村
兩河村石嘴子村辛屯村新建村
向陽嶺村山前村煙台前村東辛庄村
大荒村東華山村西華山村蔣家堯村
店頭村前窪村大盧家疃村西盧家灘村
東馮家灘村西馮家灘村董家莊村楊家莊村
象溝頭村大蘭東村小蘭東村蘭西村
北高家莊村林家莊村蔣家店子村崮上村
三家莊村東山馮村西山馮村東山村
北山村陡崖子村
社區北京路第一社區北京路第二社區

經濟


隱珠街道經濟以工業為主,起步於20世紀80年代,現已形成了以手推車、橡膠輪胎為主導產業,以泰發集團、振華工業集團、華天車輛公司和遠東電器集團為骨幹企業的發展格局。全鎮工業企業480多家,其中銷售收入過1000萬元的30家,過億元的4家;泰發集團綜合實力居山東省工業企業100強61位、青島市郊區“十強企業”第2位,遠東電器集團成為國家無行政區劃企業集團,華天車輛公司列《福布斯》“2005·中國潛力100榜”19位;泰發牌手推車是全國鄉鎮企業名牌產品和青島市名牌產品,泰發、棧橋兩個品牌被評為山東省著名商標;手推車、橡膠輪胎銷往110多個國家和地區,手推車世界市場份額佔30%以上,是全球最大的生產基地。先後有美國亨氏公司、日本豐田公司、天津遠洋運輸公司等世界知名企業,投資興辦了嬰幼兒食品、導電玻璃、汽車配件等項目,產業產品結構不斷優化提升,發展後勁明顯增強。2004年完成工業銷售收入69.1億元,實現利稅3.1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銷售收入、利稅分別佔全鎮的84%和87%;完成出口創匯2.83億美元,居青島市郊區“十強鎮(街道辦事處)”第7位;全鎮98%以上的農村勞動力從事二三產業,青島臨港產業加工區坐落在該鎮。
2008年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22億元,,完成地方財政收入2.74億元,規模以上工業銷售收入120億元,;實現利稅7.9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060元,。經濟綜合實力跨入青島郊區十強街道辦事處行列;被評為全國首批“綠色小康鎮”和青島市特色產業鎮。全處工業企業發展到500多家,有進出口實績的企業達到103家,出口過100萬美元的企業達到55家,過1000萬美元的4家。形成了手推車、橡膠輪胎等主導產業突出、特色鮮明的工業發展格局,其中手推車世界市場份額佔30%以上,是全球最大的生產基地,被評為山東省十大(特色)產業集群,並榮獲“山東省十大特色產業·規範運營獎”;青島泰發集團、振華工業集團綜合實力分別居青島郊區十強企業第1位、第10位,遠東電器集團成為國家行政區劃企業集團。擁有青島市級技術中心1家,青島市高新技術企業3家,泰發牌手推車、中型載重汽車輪胎被評為青島市名牌產品,泰發、棧橋兩個品牌被評為山東省著名商標。2008年,全年完成外貿進出口4.2億美元,其中出口3.83億美元,工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86.4%,地方財政收入的90%和農民人均純收入的80%均自來工業。
隱珠街道夜景
隱珠街道夜景

文化


隱珠街道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境內有古齊長城殘垣斷壁;郭家河岩村龍口文化遺址1處,曾出土石器、陶器等文物,是青島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剪紙藝術獨具風格,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曾多次參加國內外民間藝術展覽,被命名為青島市特色藝術(剪紙)之鄉。

社會


招商引資

堅持招商引資,引進了一批研發中心、高新技術項目和擬上市企業,先後引進美國亨氏、中鋁、天津遠洋、中能,金諾特鍾玻璃等國內外知名企業,投資興辦了嬰幼兒食品、再生鋁、導電玻璃等一批“大、高、外”項目,增強了經濟發展後勁。手推車、橡膠輪胎等主導產品出口110個國家和地區,2008年引進、增資內外資大項目6個,外資到帳1700萬美元,榮獲青島市郊區“十強鎮(街道辦事處)”稱號。

公園建設

隱珠公園水幕電影
隱珠公園景觀
隱珠公園景觀
黃徠島區(原膠南市東部新城區)佔地261畝的城市公園――隱珠公園。隱珠公園
將依託大盧河打造親水景觀,集休閑、娛樂、購物、文化、健身等功能於一體,為膠南最大的城市景觀公園。同時,利用在上海世博會上曾用過的技術,讓公園噴泉形成的水幕在夜間可以播放電影,此項技術在青島屬首例。

新村建設

按照“五句話、二十字”要求,跳出農業抓農業,統籌城鄉興農村,轉移農民富農民,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堅持規劃先導,突出駐地和生態旅遊度假區兩大板塊,分類指導,梯次推進。堅持富民優先,通過採取培訓農民、轉移農民、保障農民等各種措施,實實在在地發展好、維護好農民的利益;依託工業和城鎮,廣辟就業崗位,拓展就業空間,使90%以上的農村勞動力變成企業職工或個體私營業主。堅持基礎設施先行,在認真落實土地安置補助、養老生活補貼、新型合作醫療、獨生子女家庭獎勵扶持等支農惠農強農政策的同時,進一步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的投入,實行了失地農民養老保險制度,實現了村村通柏油路、通有線電視、吃自來水。堅持“建文明鎮”與“育文明人”相結合,按市民的要求引導教育農民,以市民的理念提升農民的整體素質,促進了城市文明向農村延伸。中心中學、中心小學跨入省級規範化學校行列。北高家莊村被中央文明委表彰為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村。

旅遊


名勝古迹

古廣城故址
位於今隱珠街道廣城村,建置年代無考。《增修膠志》載:“廣城,在治南一百里。”“自虎埠山又東六里為隱珠山,又南十五里至兩河庄西嶺,嶺之巔有廣城故址也。廣城南有二壘,南北相距數里許,曰大營、小營,下即柴胡盪。”
郭家河岩龍山文化遺址
位於隱珠街道郭家河岩村東南0.5公里處,中心為一高台地,兩側有斷崖,斷崖高2~2.5米,當地群眾稱為“吳家崖”。長、寬各約200米,文化層厚1~1.5米。地面暴露大量陶片,曾出土石斧、石鑿、鼎足、鬲足等文物。遺址保護良好,1982年公布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太平庵
坐落在小珠山西麓,隱珠街道崮上村東2公里處。茂林為屏,翠峰為障,溪水環繞,風景優美。古庵歷史悠久,曾幾度廢圮。今太平庵是清乾隆、光緒年間幾番修建而成。庵分3個院落,中間3間正房為大殿,庵門內東側為鐘樓;東院3間正房為大殿;西跨院為道士和香客居住的地方。現中、東院正房和鐘樓已坍塌,僅存清朝的3座重修碑記,院中一株圍抱近4米的銀杏樹和較為完整的庵正大門和西跨院。
據考,太平庵始建於唐貞觀年間,距今已有1370多年的歷史,是古膠州境內建造較早的古剎之一。鼎盛時期的太平庵,主建築有三大殿、玉皇殿、龍王殿,還有武侯祠、關帝廟魁星閣等,殿內雕樑畫棟,金碧輝煌,周圍林木環繞,氣氛莊嚴肅穆。殿內塑有神爺、劈雷將軍、觀音老母、諸葛亮、關羽等。所塑的孔明形象頭戴綸巾,手搖羽扇,神采非凡。關羽像手托長髯,一手持青龍偃月刀,栩栩如生。玉皇殿里的觀音老母、劈雷將軍,或面目慈祥,或凶神惡煞。這幾處大殿中都繪有壁畫,可惜已毀。太平庵建造后,歷經唐、宋兩個朝代,香火極旺。
宋末元初的戰亂,使正處鼎盛時期的太平庵被焚毀。明成化八年(1473年)重修,但其規模舊時氣象,后漸趨衰落。到清乾隆太平庵十八年(1754年),朝廷派工匠對太平庵進行大規模重修。嘉慶、光緒年間都又不間斷進行修建、維護,現仍保存有較為完整的三塊重修碑記。太平庵正大門及鐘樓,現保存較為完整。院內一棵樹齡800多年的銀杏樹,胸圍3.9米,高約40米,仍然枝繁葉密,生長旺盛,極為壯觀,已被青島市有關部門列為重點保護樹木。院內曾有一棵樹齡在200年左右的桂花樹,惜在“文革”期間被毀。
隱珠街道風景
隱珠街道風景
法若真墓
位於隱珠街道蘭西村東北。民國《增修膠志》載:“清江南布政使法若真墓在治南鏡台山長城山之別峰”。墓前兩側原有石人、石獅、石馬、石羊等。1948年墓葬被盜掘,后整平成為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