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珠鎮

山東省膠南市東部新城區下轄鎮

該鎮位於膠南市東部新城區,面積98平方公里,有居民12238戶,4.5萬人口,轄50個行政村。東接靈山衛街道辦事處,境內有隱珠山,故名。2004年完成生產總值28億元,地方財政收入728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347元,居青島郊區“十強鎮(街道辦事處)”第3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53億元。先後被評為全國鄉鎮企業示範區、全國小城鎮建設示範鎮、國家重點鎮、全國環境優美鎮。全鎮轄50個行政村,總人口30841人,人口自然增長率4.54‰。全鎮有朝鮮族、滿族、回族等少數民族,人數為30人,佔全鎮總人口的0.09%。

自然資源


隱珠鎮
隱珠鎮
該鎮北依小珠山,南臨黃海,地勢北高南低。小珠山主峰海拔724.9米,有“岸海名山”美譽。小珠山脈向南、向西延伸構成山丘陵地帶,東部有鏡台山、孤山、華山,西北部有紮營山、報屋頂、黃山;有博勝苑文化公園、鏡台山生態公園和長山溝生態公園等景區,有現代石窟“菩提洞”、大頂觀景台、“東海日出”、“珠山落日”、“青島勝景”等景點。境內有山馮、水城、王家河岩、蔣家堯等4座小型水庫,大盧、山馮、柏果樹等3條河流,水資源豐富。境內有204國道,省道泰薛公路,“同三”和疏港高速等公路,交通便捷。隱珠鎮地處丘陵和平原地帶,地勢北高南低,東北屬低山丘陵地帶,南、西屬平原和濱海低地,總面積9799.5公頃,其中耕地面積3084公頃。主要山脈小珠山,海拔724.9米,有“岸海名山”之稱。主要河流有大盧家灘河、兩河、水城河等,境內流長25公里。1972年於兩河上遊興建山馮水庫,總庫容255萬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330公頃。該鎮年平均氣溫12℃,全年無霜期小於200天,年平均降雨量800毫米。適宜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地瓜、花生、大豆等。全鎮植被面積7938公頃,覆蓋率81%。

經濟


西海岸經濟開發區

開發區夜景
開發區夜景
鎮域內有黃島西海岸經濟開發區。黃島西海岸經濟開發區是1992年12月經省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級開發區,位於原膠南市東部新區,處於青島西海岸都市新區的核心區域。東部、北部分別與靈山衛、隱珠鎮接壤,西與老市區相連,南臨黃海,總面積23.4平方公里。轄12個村、7個居委會,總人口2.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7萬人。該區是省政府重點扶植髮展的八個省級開發區之一,連續多年被評為省級先進開發區,並先後榮獲青島市招商引資“十強鎮”、“五個好”先進黨委,膠南市“實際利用內資先進單位”、“實際利用外資先進單位”、“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稱號。
1992年6月市政府成立原膠南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同年12月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外向型工業加工區,1994年3月成立管委(加掛市外向型工業加工區牌子),為市政府派出機構。2001年2月升為副縣級規格,2002年2月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為“原膠南經濟開發區”。2001年9月,市政府設立膠南市招商局,與開發區管委合署辦公。2004年12月,市招商局獨立設置,不再與開發區管委合署辦公。管委下設辦公室、經濟發展局、社會事業局、規劃建設局、財政稅務局,均為正科級規格的行政單位。
原膠南經濟開發區臨近黃海,東經119°30,北緯35°35,氣候溫濕宜人。泰薛公路、海濱公路、204國道橫穿區中,離膠黃鐵路、膠濟鐵路分別20公里、40公里,距青島前灣港20公里,距青島國際機場50公里,陸海空交通十分方便。
該區目前已累計完成基礎設施投入達4億元,形成了完備的基礎設施體系。區內道路呈網路布局,全部實現了硬化、綠化、美化、亮化;供排水設施完善,擁有日供水10萬噸的輸水幹線2條,日處理6萬噸的大型污水處理廠一座;供電設施齊全,擁有35千伏變電站3座,可滿足不同類型的企業生產和生活需要。同時通訊設施先進,實現了光纜傳輸數字化、交換數字程式控制化,郵政電信業務種類齊全,十分方便。
市行政辦公中心位於開發區中部,銀行、稅務、廣電、電信等市直部門已遷至區內。公安、工商、司法、環保、市場、保險等市直部門設有分支機構。區內以市實驗中學、六中、實驗小學、濱海小學為標誌,形成了從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等完善的教育體系。開發區醫院佔地達100餘畝,是青島市西海岸的重點醫療機構。區內海濱公園、海水浴場,每年吸引眾多海內外遊人前來觀光旅遊。
開發區機關人員及機構配備全部按照省級開發區的要求設置,能夠為區內外客戶提供從項目洽談到生產經營各方面的服務。區工委、管委高度重視人文環境建設,積極開展“四型”機關建設,努力弘揚城市新風,大力培養幹部群眾“一切為了客商”的理念,營造了和諧穩定、奮發向上的良好氛圍。
優良的投資環境吸引了眾多投資者,截至2004年,全區共引進內外資項目200餘個,其中外資項目90餘個,合同利用外資7.85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2.92億美元,實際利用內資20億元人民幣,區內現已形成了機械、化工、造紙、紡織服裝、電子及房地產、商貿經營等三十幾個門類的二三產業發展體系。區內雙星、海王園中園的開發建設,形成了膠南工業發展的引擎,其中雙星工業園年銷售收入達26億元,利稅過億元,成為膠南市的龍頭企業。近年來,該區大力實施“招大引強”,清華紫光、韓國STX造船、新加坡兄弟造船、日本寶魯泰克斯等一批大項目的引進,進一步優化提升了產業結構。一個充滿活力、和諧穩定、經濟繁榮的開發區正在形成。

主要經濟狀況

建國初期,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20萬元,1978年為180萬元,2000年為20.569億元。第一、二、三產業之比為6∶85∶9。2000年完成地方財政收入3018.5萬元,年末社會金融各項存款餘額1.115億元。隱珠是外向帶動、工業主導型的新興城鎮,工業是全鎮經濟的支柱。鎮內有青島泰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青島振華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等國家級大型鄉鎮企業集團,青島亨氏天遠食品有限公司等世界500強企業投資的外資企業,青島遠東電器集團有限公司等大型私營企業集團。工業的迅猛發展,帶動了第三產業的發展,促進了農業產業化和農村城市化。

強鎮由來

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名列膠南市鄉鎮第一名。全鎮獲得榮譽稱號主要有:全國小城鎮建設示範鎮、全國鄉鎮企業示範區、全國“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單位,山東省文明單位、山東省安全文明鎮、山東省創安工作先進鎮、山東省村鎮建設新型鄉鎮、山東省小康鄉鎮,青島市文明鎮、青島市文明村鎮建設示範點、青島市小城鎮建設“十強”鎮、青島市財政收入“十強”鎮、青島市水利建設先進單位等。

大事記

1980年,隱珠車輛廠生產的手推車,銷往十幾個國家和地區。
1982年12月,郭家河岩文化遺址被青島市人民政府列為第一批青島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4年3月19日,成立隱珠鄉。
7月,齊長城文化遺址被青島市人民政府列為第二批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5年,隱珠鄉被評為全國計劃生育先進集體。
1990年4月7日,境內小珠山東段黑澗處燃起大火,全鄉過火山林面積400畝。火災發生后,鄉黨委、政府組織機關幹部、企業職工和村民1000多人,趕赴現場滅火。經過近6個小時的奮力撲救,大火被撲滅。
8月16日,全鄉遭受特大暴雨襲擊,降雨量267.2毫米,60%的道路被沖毀,有3000多戶居民因家中進水被迫搬出。
1992年10月,隱珠鄉大荒村被省政府授予“山東省村鎮建設明星村”稱號。
1993年3月,撤銷隱珠鄉,改為隱珠鎮。原鄉的行政區域改為鎮的行政區域,區域範圍不變。
5月18日,成立青島泰發集團公司。
是年,青島泰發集團公司獲自營進出口權。
1994年10月,隱珠鎮遭受龍捲風和冰雹襲擊。
11月,青島泰發集團公司進入全國最佳經濟效益鄉鎮企業行列。
1995年8月,中共山東省委副書記李文全看望慰問隱珠鎮政法幹警,視察泰發集團。
10月14日,國家計生委副主任彭玉到隱珠鎮視察鎮計劃生育服務站。
1996年1月,隱珠鎮被省政府授予“村鎮建設十百千新型鄉鎮獎”。
3月,青島泰發集團被批准為“國家級鄉鎮企業集團”。
1997年6月,隱珠鎮北高家莊趙天來被中共山東省委授予“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10月,青島泰發集團被授予“全國鄉鎮化工先進企業”稱號。
1998年1月,隱珠鎮工業園跨入“全國鄉鎮企業示範區”行列。
3月,“泰發”牌(手推車)被認定為山東省著名商標。
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省委書記吳官正在省委常委、秘書長張宗亮,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張惠來,青島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家瑞等陪同下,到隱珠鎮視察愛爾食品有限公司、泰發集團以及小城鎮建設。
6月,隱珠鎮北高家莊村黨總支被省委授予“農村基層組織3年集中整頓建設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12月,泰發集團跨入青島市縣域“十強”企業行列,被省政府確定為重點鄉鎮企業集團。
1999年3月,副省長林廷生、省政府辦公廳副主任孫公維、省民政廳副廳長李森到隱珠鎮北高家莊視察村委會換屆選舉工作。
6月,世界500強企業之一的美國亨氏有限公司落戶隱珠鎮工業園。
7月,省政府農民增收調研組來隱珠鎮實地調查農民增收工作。
是月,經外經貿部批准,青島泰發集團獲准成立進出口公司。
8月,中共山東省委副書記、副省長宋法棠到隱珠鎮視察小城鎮建設和泰發集團。
是月,泰發集團跨入全國重點機電產品出口企業和全國1000家最大經營規模、最高利稅、最大出口創匯鄉鎮企業行列。
10月,中共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張惠來視察振華工業集團。
12月,泰發集團榮獲“全國99企業之星”和“山東省鄉鎮企業技術創新示範企業”稱號。
2000年4月,隱珠鎮工業園被評為“省鄉鎮企業示範園”。
5月,中共中央委員、國家計生委主任張維慶、省計生委主任班開慶、副主任孫愛玲視察隱珠鎮西馮家灘村的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工作。
是月,泰發集團跨入國家大一型企業行列,振華工業集團跨入大二型企業行列。
7月,中共山東省委副書記陳建國到隱珠鎮視察小城鎮建設、北高家莊文明村莊建設。
9月,中共山東省委副書記、省長李春亭到隱珠鎮視察小城鎮建設、北高家莊文明村莊建設。
11月,中央編製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張志堅,山東省副省長林廷生,省委組織部副部長、人事廳廳長楊傳升等到隱珠鎮考察調研鄉鎮機構編製工作。
是月,副省長、青島市代市長杜世成到隱珠鎮視察小城鎮建設情況。
是月,中共山東省委副書記吳愛英到隱珠鎮視察小城鎮建設和北高家莊新型村莊建設情況。 

第一產業

建國前,境內農業生產落後,作物產量低而不穩,畜牧業發展緩慢,林果業效益低下。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在農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特別是1990年以來,隱珠鎮從引導農民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入手,以農民增收、集體增收、財政增收為著眼點,以市場為導向,狠抓農業結構調整,打破了以糧食為主的傳統農業格局,農業經濟開始向多元化、現代化農業轉變。延長土地承包期30年不變政策、農民減負政策全面落實到位,農村生產力不斷得到解放和發展。種植業結構調整步伐明顯加快,高效農業重點突出,菜、果生產發展迅速,成為高效農業的主導產業。2000年,全鎮糧食總產達到16031萬公斤;蔬菜種植面積284公頃;果園面積402公頃,果品總產7702噸,引進了近百個優良新品種,重點推廣普及了蘋果套袋等先進實用新技術,農產品科技含量不斷提高。

林業生產

林業生產持續穩步發展。2000年,全鎮林業用地總面積2680公頃,覆蓋率35%,其中生態公益林1880公頃,用材林196公頃,經濟林413公頃,林木總蓄積量32800立方米。
畜牧生產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全鎮畜牧業加快向規模化、區域化、集約化發展,養殖規模不斷擴大,成為農業經濟的重要支柱。2000年,全鎮畜牧養殖大戶發展到260個,畜牧養殖小區15個。以康大集團等龍頭加工企業為依託,肉雞生產不斷上規模、上檔次。2000年,全鎮肉雞大棚105個。畜禽品種改良步伐加快,呈現出豬、牛、羊、雞以及特種經濟動物養殖齊頭並進、協調發展的格局。2000年,全鎮肉、蛋、奶總產量6746噸,牛存欄4360頭,生豬存欄16500頭,羊存欄10800隻,家禽存欄291300隻。

農業生產

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農業生產條件逐步改善。到2000年,全鎮農用機械總動力16232千瓦,其中農用拖拉機921台,農用載重汽車132輛。農村用電量6241萬千瓦時。建國前,人工蓄水工程不多,僅在山腳、平窪地有一些小塘壩和淺土井。五六十年代蓄水工程初步發展,70年代達到高潮,水庫、塘壩、機井、大口井建設全面鋪開,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得到較快發展。1970年10月,修建了山馮、水城兩座小(二)型水庫。1973年,修建了蔣家窯水庫。1980年,修建了王家河岩水庫。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隱珠鎮圍繞減低洪澇災害威脅、緩解水資源緊張和改善生態環境三大目標,加大投入,堅持不懈地開展以治水為重點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全鎮共建小(一)型水庫2座,小(二)型水庫2座,大口井162眼,塘壩14座,水資源可利用量150萬立方,節水灌溉面積2510公頃。
2000年,全鎮完成農業增加值4895萬元,其中種植業佔26%,林業佔12%,畜牧業佔62%。

第二產業

建國前,隱珠鎮無工業企業,只有幾盤紅爐。建國后,開始發展社隊工業,但由於規模較小,效益低下,經濟效益不明顯。1978年,全鎮有鐵木廠、木器廠、冷藏廠、建築隊等12家社隊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2625萬元。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特別是1990年以來,隱珠鎮堅定不移地實施工業強鎮富民戰略,突出工業主導地位,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城鎮和園區為載體,以改革開放和科技創新為動力,著力培植骨幹企業,全方位擴大招商引資,有力地促進了工業持續快速發展。2000年,全鎮工業企業發展到251家,完成工業銷售收入20.6億元,利稅1.42億元。工業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78%。全鎮稅收總額的98%來自鄉鎮企業。鄉鎮企業務工人員達到2.6萬人,其中本鎮1.6萬人,占勞動力總數的90%。全鎮銷售收入過億元的企業達到5家,其中有1家企業跨入省重點鄉鎮企業集團行列,2家跨入青島20家骨幹鄉鎮企業行列。省級重點鄉鎮企業集團之一的泰發集團總資產達到4.4億元,吸納6300多人就業。2000年完成銷售收入12.2億元,實現利稅4052萬元。通過骨幹企業的帶動,全鎮已發展起手推車、橡膠、塑料三大主導產業,初步形成了產業優勢明顯、工業特色鮮明的經濟格局。手推車系列產品1000多個品種,年生產能力750萬輛,是全國最大的手推車生產基地之一。“泰發”牌手推車、“棧橋”牌輪胎被認定為山東省著名商標。全鎮工業園區開發面積達到5平方公里,被評為全國鄉鎮重點示範區、省級先進工業園區。

開放帶動戰略

隱珠鎮大力實施開放帶動戰略,面向國內外兩個市場,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內外並舉,狠抓項目和資金的引進,加快了經濟國際化進程,經濟外向度明顯提高。全鎮累計引進內外資項目205個,實際利用外資6725萬美元,實際利用內資7.2億元。相繼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加快對外開放的決定》《關於進一步加快外商投資軟環境建設的意見》《關於進一步鼓勵發展外向型經濟的意見》,開創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對外開放由工業拓展到農業、第三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由城鎮拓展到農村。引進美國亨氏嬰幼兒食品、美國液晶顯示器、導電玻璃、海寶液晶器件等投資過千萬美元的高科技大項目,促進了工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同時,以手推車、橡膠輪胎出口為重點,千方百計開拓國際市場,擴大出口創匯。全鎮自營進出口企業12家,手推車、橡膠輪胎銷往12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0年,全鎮完成出口創匯7963萬美元。

第三產業

建國前,境內先後建起大盧家灘、李家窪子、固上、西山馮等農貿市場,各類店鋪20餘家。建國后,特別是1978年以來,隨著工業的發展,個體私營商業、飲食業、服務業日趨繁榮。1997年以來,隱珠鎮抓住新一輪經濟發展機遇,以政策創新為動力,加強引導,強化服務,先後出台了《關於加快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的意見》《關於進一步鼓勵和扶持個體私營經濟發展的意見》《關於進一步加快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的意見》,有力地促進了個體私營經濟的快速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已成為調整優化經濟結構和所有制結構,促進財政增收、農民增收和安置就業的重要渠道,成為全鎮最具生機活力的經濟增長點。2000年,全鎮個體工商戶發展到958戶,私營企業發展到203家,個體私營經濟上繳稅收佔全鎮稅收總額的31%。湧現出一批銷售收入過1000萬元的私營企業。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顯著提高,2000年,第三產業增加值1.075億元。

社會


文教科技

隱珠鎮始終把教育、文化、科技等放在優先發展的位置,不斷加大投入,促進了社會各項事業的繁榮。
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幼兒教育、普通教育、成人教育全面推進。鎮內有青島市示範幼兒園1處,青島市一級幼兒園2處,村級幼兒園13處,在園幼兒957名,入園率在98%以上。小學4處,有50個教學班,在校學生2351人。初級中學1處,24個教學班,在校學生2351人。成人教育中心學校1處,各種培訓班、函授班10個,學員326名,村辦農技校1個,被評為山東省成人教育示範學校、青島市農村成人教育先進集體。

科技興鎮

隱珠鎮通過實施科技興鎮戰略,企業科技開發能力和技術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農業科技推廣應用取得明顯成效,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0%。2000年,全鎮共有科技人員1210人,取得各類科技成果48項。
群眾性文化日趨繁榮。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兩個文明建設的不斷發展,隱珠鎮開始不斷追求高層次、高質量的文化娛樂活動,先後建起了文化站、廣播站、電影院,強村和機關、學校建起了圖書閱覽室。該鎮民間剪紙歷史悠久,獨具風格,多次參加國內外展覽,並獲獎勵,被文化部命名為全國剪紙之鄉。1999年,跨入青島市文化先進鄉鎮行列。

醫療衛生

醫療衛生狀況不斷改善,服務水平明顯提高,初級衛生保健取得很大成績。2000年,有村級衛生室31處。

體育活動

體育活動空前活躍,競技體育不斷上新水平,群眾性體育活動豐富多彩,群眾身體素質大幅度提高。2000年,跨入全國“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鎮行列。

計劃生育

計劃生育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一系列人口與計劃生育方針、政策和《山東省計劃生育條例》,按照“既要抓緊,又要抓好”的指導方針,全面完成了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目標,跨入全國先進行列。全鎮計劃生育率100%,晚婚晚育率98%。全鎮有50個村實行了“知情選擇”,計劃生育服務得到強化,計劃生育村民自治水平逐步提高。

人民生活

建國前,廣大人民群眾過著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貧苦生活。糧食短缺,經濟收入極低。建國后,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60年,境內出現飢荒,直到1962年才開始好轉。1975年以後,商品生產發展較快,農民家庭收入增加。尤其是1983年農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後,農民生活發生了深刻變化,農村由溫飽型向小康型轉變,農村流行“三大件”(自行車、鐘錶、縫紉機)。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工業化、城市化的全面推進,群眾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開始逐步向富裕型邁進。200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4052元,順利通過了山東省小康鄉鎮的驗收。

鎮村建設

1990年以來,該鎮以建設現代化小城市為目標,堅持把城市化與工業化、市場化、國際化緊密結合,狠抓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建設、工業園區建設和示範村莊建設四大工程,不斷改善城鎮基礎條件,擴大城鎮規模,完善城鎮功能,美化城鎮環境,城市化步伐明顯加快,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高。1994年,聘請同濟大學教授和省城鄉規劃設計院進行了城鎮規劃,城鎮總體規劃20平方公里,人口10萬人。自1995年以來,在嚴格執行城鎮總體規劃的前提下,投入城鎮建設資金2億多元,實施了道路硬化、電網改造、供排水、電話鎮等一批重點基礎設施建設工程,開發建設了經濟適用房、商貿市場等服務配套設施,極大地改善了投資環境和城鎮形象。城鎮面貌煥然一新,全部達到了綠化、亮化、硬化、凈化、美化的“五化”標準,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1%,人均綠地面積13平方米。全鎮有線電視入戶率、自來水普及率均達到100%,電話入戶率達到60%以上。集文化、休閑、娛樂等功能於一體的鎮文化廣場,佔地70畝,投資1500萬元,成為展示隱珠兩個文明建設成果的標誌性工程。投資600萬元實施的山馮河治理工程,極大地改善了鎮村面貌和生態環境。城鎮經營、管理機制創新步伐加快,實現了城鎮建設開發的良性循環。自1995年以來,北高家莊啟動了總投資3000萬元的文明村莊建設工程,2000年累計完成投入2200多萬元,建起了70棟村民別墅和8棟村民公寓樓,完善了道路、供水、供電、通訊等配套設施,一個社會主義新型村莊在小珠山腳下迅速崛起。城區內大盧家灘、東馮家灘、西馮家灘、東辛庄、大荒、西盧家灘等6個村建起了村民公寓樓,群眾居住條件極大改善。1999年,跨入全國小城鎮建設示範鎮行列。2000年,城鎮建成區面積5.7平方公里,人口2.4萬人。

中共地方組織建設

2000年底,隱珠鎮黨委轄黨總支2個,支部69個,黨員1722人。1996年,鎮黨校被評為青島市先進基層黨校,鎮黨委連續5年被評為“青島市先進基層黨委”,北高家莊村黨總支跨入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行列。

基層政權建設

1949年7月1日成立隱珠區。1961年2月,成立隱珠人民公社。1984年3月,改稱隱珠鄉人民政府。1993年3月,改稱隱珠鎮人民政府至今。全鎮設50個行政村,行政機構是村民委員會。

行政區劃


下轄村

北高家莊村北山村卜落村長城村大荒村大蘭東村大盧家疃村店頭村東大窪村東馮家灘村
東華山村東山馮村東辛庄村董家莊村陡崖子村崮上村蔣家店子村東山村蔣家蕘村林家莊村
前窪村三家莊村西馮家灘村西華山村西盧家灘村西山馮村小蘭東村趙家河村

人口民族


人口

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37462
19103
18359
家庭戶戶數10322
家庭戶總人口(總)33705
家庭戶男17219
家庭戶女16486
0-14歲(總)6292
0-14歲男3223
0-14歲女3069
15-64歲(總)27471
15-64歲男14093
15-64歲女13378
65歲及以上(總)3699
65歲及以上男1787
65歲及以上女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