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雕

以銅料為胚製作的一種雕塑

銅雕產生於商周,是以銅料為胚,運用雕刻、鑄塑等手法製作的一種雕塑。(西關銅藝)銅雕藝術主要表現了造型、質感、紋飾的美,多用於表現神秘有威懾力的宗教題材。銅佛像就是其中的一種。

建築特色


工序

銅雕的製作一般都要經過金屬冶鍊、鍛造、雕刻、鍍金、磨光、上紅等幾個重要的工序。工序比較複雜,工藝也十分考究。

鑄造方法

銅雕的鑄造方法主要有兩種,即失蠟和模具法。
失蠟法:用蠟製成模,外敷造型材料,成為整體鑄型。
模具法:運用廣泛,大型銅雕一般都要經過分件澆鑄,然後銜接成一個整體。
熔銅法:運用無模可控熔鑄工藝,“無模”使銅液自然流暢而解形;“可控”使銅液在藝術家掌控中熔意。
鑄造法:運用無模可控熔鑄工藝,“無模”使銅液自然流暢而解形;“可控”使銅液在藝術家掌控中熔意。

造型與紋飾

其造型多成威嚴粗獷、端莊沉穩之態,表現出堅實渾厚、富麗輝煌的質感。銅雕的紋飾主要為饕餮紋,或以動物頭部造型,再以鳥、獸、蟲、魚部分形體組成抽象的圖案來襯托銅雕造型。

歷史沿革


銅雕史

中國歷史上重要的銅雕藝術品有西周的“伯矩”鬲,晚商的“司母戊”鼎以及漢代的“馬踏飛燕”。
人類最早使用鑄造金屬的記載已經模糊不清了,但我們可以這樣推測:早期的狩獵者們圍坐在火邊,一塊銅塊落進了煤炭里,銅塊熔化併流淌,像一股閃光的小溪流,一旦冷卻,這個閃光的重物體就變得很硬,形成了新的形狀。
很可能早期人們看到這種現象反覆發生,然後他們尋找、收集銅塊,把它們扔到火里,看那些閃光的溪流慢慢流出。一些人想象並在沙地上面出一個形狀,讓金屬流進去,也許就變成了一個矛尖。從那以後,金屬鑄造經歷了幾十個世紀直到2018年。

青銅雕

公元前4000到3000年間,發生了一個小小的奇迹,沒有證據表明這個奇迹發生的確切時間和地點,以及它是怎樣發生的。但是一些人又發現-抑或偶然-把一些稍有不同的閃光金屬或錫熔進閃光的銅中,這種混合物就變得更堅硬。伴隨著這個發現,青銅時代便開始了。

歷史上的作品

中國歷史上重要的銅雕藝術品有西周的“伯矩”鬲,晚商的“司母戊鼎”以及漢代的“馬踏飛燕”。
銅雕工藝遍布大江南北,莆田銅雕、唐縣銅雕等。莆田銅雕藝術中,鑄出的銅件的紋理和圖案絲毫不差,超大型傳統銅雕,即使高達108米,也能做到準確無誤。在莆田梅峰寺,有一口宋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由名匠蔡通鑄造的銅鐘,敲擊時聲音洪亮,五更時分可傳至20公里遠,且音有揚抑,有詩讚道:“何處鐘聲出曉煙,梅寺別有上方天……清音可卜陰陽事,還憶當年蔡氏賢。”所以有“梅寺晨鐘”之稱,成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

保養

保持銅雕原貌,有個收藏保管問題,銅雕在地下經過長期腐蝕氧化,質地已不堅固,特別是半脫胎銅雕,甚至比瓷器還易損,因此對銅雕妥善保存,防止出土后受損,對投資者來說十分重要。
出土的銅雕經常是泥銹混濁,紋飾不清,進行適當的清洗,讓泥土自行脫落,而後用小毛刷輕輕刷洗,遇到有影響紋飾的土銹,可用小竹籤慢慢剔除,切忌用銅刷或硬毛刷著力刷洗,更不能用利器清理打磨,否則會毀壞銅雕,而失去收藏價值。
那麼如何對銅雕進行保護保養呢?
①氧化銀法。用氧化銀與氧化亞銅接觸,封閉氯化亞銅的暴露面,達到控制腐蝕銅雕的目的。先用機械方法,剔除粉狀銹,露出灰白色蠟狀物氯化亞銅。然後將氧化銀與酒精調成糊劑,塗在氯化亞銅表面,並置於潮濕環境中,使其充分作用,形成氧化亞銅和氯化銅,覆蓋氯化亞銅表面。兩者皆為穩定性鹽,如此多次操作,直至將器物置於高濕環境中仍不出現粉狀銹的腐蝕點為止。此法適於斑點狀局部腐蝕的器物及有金屬鑲嵌物的器物。
②苯駢三氮唑法。苯駢三氮唑是雜環化合物,與銅及其鹽類能形成穩定絡合物,在銅合金表面生成不溶性且相當牢固的透明保護膜,使銅雕病被抑制並穩定下來,防止水蒸氣和空氣污染物的侵蝕。用蒸餾水和甲苯、丙酮等有機溶劑,清除銅雕表面泥土油污,然後浸入苯駢三氮唑酒精溶劑中進行滲透,即可形成絡合物保護膜。但苯駢三氮唑易受熱升華,失去保護作用,所以最後應在銅雕表面塗一層高分子材料,做封護膜。
③鹼液浸泡法。將被腐蝕的銅雕置於倍半碳酸鈉溶液中浸泡,使銅的氯化物逐漸轉換為穩定的銅的碳酸鹽,銅雕的氯離子被置換出來轉入浸液中。浸液需定時更換,直至浸液中無氯離子出現為止。隨後將器物用蒸餾水反覆清洗,除去鹼液,乾燥后封護。鹼溶液僅把氯化物提取出來,保留著色彩斑斕的孔雀石等腐蝕層,不損害銅雕的原貌。此法缺點是置換反應時間長;另外氯化物不僅附在銹層表面,而且已滲入器物腐蝕結殼的深部,難以置換徹底。

意義

銅雕
銅雕
銅雕文化的發展可傳承很大一部分取決於相關行業的發展方式。藝術是一種比較高尚的境界,銅雕文化經過歷代的滄桑,成為現代的中華民族的銅雕文化,對后一代的影響挺深遠的,銅工藝品的展示,就足足證明了時代的進步與發展。銅雕文化的價值取向是跟著時代的進步在發展的,銅雕文化的發展歷程同樣見證了中華名族文化的發展。雕塑工藝品、藝術雕塑等等,都充分展示了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現代銅雕


現代雕塑里,銅雕在裝飾物這一塊所佔的分量越來越重要。一些軟裝設計公司提交設計方案里很多藝術品都有用到銅雕。比起古老的商周時代,其裝飾性占首要作用。
優秀的城市廣場雕塑作品應該與周圍的自然環境珠聯璧合、遙相呼應;城市雕塑能使城市更具親和力,是上升一座城市的標誌、甚而成為城市人文精神的集中體現,這在世界著名的大、中城市中不乏先例。
現代城市雕塑就像城市的眼睛,最能反映出城市的風采和神韻。作為空間藝術的城市雕塑,雖然是隸屬於環境的存在而存在,但城市卻積極主動地給環境以充實,增強人們對於環境的主觀意識。
工作時間
工作時間
和其他銅雕一樣,城市雕塑經歷了慘淡、曲折的過程,已經走過了百年的歷史,在21世紀城市雕塑該何去何從呢?這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城市雕塑和園林雕塑的共同點在於不能僅僅停留在上個世紀的舊的觀念中,不能停留在城市雕塑與建築的比例、體量、空間、色彩、材質等等關係上,而要進一步地探求城市雕塑在現代城市中人在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中的作用,特別是人與自然、心理、歷史、文化、精神等方面的關係。作為一種環境藝術,城市雕塑應該如何和整個城市呼應、交融,美國城市雕塑的發展或許能給我們某些有益的啟示。

銅雕的壽命


不論從歷史書籍記載還是考古文物發現,佛教早在東漢即傳入我國並有了佛像。最早期的佛造像多見於金銅佛像,從造型來看,金銅佛像大多形小而精緻便以攜帶,供奉地方普遍而廣泛,多見於寺廟和信眾家中的佛龕或收藏於佛塔地宮之中。晉代陳壽編寫《三國志》中記載有(笮融大起浮屠祠內有一尊金銅佛像)這是中國正史中首次明確的金銅佛像記載,從實物來看,銅佛像最早的是五胡十六國時期的,十六國是西晉末年北方少數民族一時間紛立的小朝廷時期,從絲綢之路傳來的最初佛教,這些地區最先改變了民俗民風,由來佛的信仰。所以十六國佛教較之南方早,在東晉時期更為昌盛的佛像藝術也因此而興盛,後趙前秦、北涼統治者以更虔敬的態度接受了佛教,佛教造像功德思想瞬間流行,人們迫於戰亂又熱切希望解脫痛苦,佛像藝術得以興盛。美國舊金山亞洲美術館現收藏後趙建武四年(338年)金銅佛像是中國現存有明確紀年最早的金銅佛像,已經一千七百多年了,還保存完整。

銅雕的藝術


銅雕一直普遍被認為是製作成一些工藝品、室外雕塑品和佛像等,其實銅雕的範圍遠不止這些,銅作為一種集實用性、可塑性、美觀性、殺菌性、可回收資源、材質的文化底蘊等因素,而使我們不得不承認銅其使用性的廣范。

銅雕清潔方法


伴隨著銅雕的產生和發展,在城市銅雕和人物銅雕在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對於如何保養維護這些銅雕,可以從三方面進行。
一。苯駢三氮唑法,防止水蒸氣和空氣污染物的侵蝕;
二。氧化銀法,適於斑點狀局部腐蝕的器物及有金屬鑲嵌物的器物;
三。鹼液浸泡法,使銅的氯化物逐漸轉換為穩定的銅的碳酸鹽。
白洋淀33米銅雕三面觀音
白洋淀33米銅雕三面觀音

銅雕種類


銅雕分為許多種,分別有城市雕塑、景觀雕塑、人物雕塑、小區雕塑、抽象雕塑。中國古典雕塑包括銅佛像、銅香爐、銅鼎、銅鐘、銅浮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