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地質博物館

1956年建於武漢的博物館

湖北地質博物館,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江漢區解放大道684號,建築面積8000平方米、大樓佔地面積1000平方米,是自然科學類地學專題博物館。

1956年,湖北地質博物館始建,前身為湖北省地礦局礦石、岩石、化石標本陳列室。1957年,正式開館。截至2019年,湖北地質博物館有藏品數量18000餘件/套。

2020年4月21日,湖北地質博物館成功入選第一批“中國地質學會地學科普研學基地”。

基本信息


湖北地質博物館是我省最主要的自然類博物館之一。本館始建於1956年,經過1987年、2004年的兩次改造,館舍面積已達2000餘平方米。設有普通地質廳、古生物廳、資源環境一、二廳等四個展廳,館藏標本近萬件,其中珍稀標本數百件。本館藏有我國唯一、世界罕見的距今約6億年的“燈影恰尼蟲”化石;重達328.5千克的國內最大的“鐵化木”;位居全國前列重達數百公斤的“光化鐵隕石”;湖北鄖縣發掘的長達14米的巨型恐龍骨化石。本館還設有部分聲光電互動設施,是廣大青少年寓教於樂,流連忘返的好處所。

館藏文物


館藏文物
館藏文物
湖北地質博物館藏品主要來源於湖北省內外礦山、礦區及地質勘查地區。分類主要為礦物岩石標本、礦物晶體標本、古生物化石標本、寶玉石及工藝品、大型和中型礦區模型。湖北地質博物館珍藏著18000餘件產自中國各地、美國、阿根廷、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的標本,其中一級藏品100餘件。截至2019年,湖北地質博物館有藏品數量18000餘件/套。
中國發現最早的一塊古動物化石,也是全球惟一一塊“恰尼蟲”實體化石,距今約6億年。恰尼蟲屬腔腸動物門,國外資料最早見於寒武紀,而湖北燈影恰尼蟲則在震旦紀燈影組。
中國獨有的“鐵化木”,重達328.5千克。化石源於侏羅紀時代,在江西萍鄉被發現。用手觸摸感覺,質感如石頭,如果用鎚子敲打,發出的聲音就像敲在鐵上一樣清脆。
湖北鄖縣發掘的長達14米的巨型恐龍骨化石
位居中國前列重達數百公斤的“光化鐵隕石
藏品數量
省份博物館名稱藏品數(件/套)珍貴文物(件/套)
湖北省湖北地質博物館18000

歷史沿革


1956年,湖北地質博物館始建,前身為湖北省地礦局礦石、岩石、化石標本陳列室。
1957年,正式開館。
湖北地質博物館於1995年分別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和武漢市委授予“省、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998年被省科協授予“湖北省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1999年被國家科技部、中宣部教育部中國科協聯合授予“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等稱號。
佔地面積762平方米。原建築面積為2507平方米,分設在一幢三層樓房中的一、三兩層。陳列面積為1650平方米。1986年開始擴建。將原三層樓房改建為八層,擴建后建築面積為6900平方米。
1954年4月籌建,1956年開館,當時隸屬中南地質局。
1956年冬。改由湖北省地質局領導,1982年正式命名。
1966年前,館內設普通地質室、礦物室、岩石室、礦產室、本省礦床室、三峽地層室、湖北地層室、地層古生物室、外省礦床室等11個陳列室。
1972年縮並為7個陳列室,即普通地質室、礦物室、岩石室、礦產室、本省礦床室、古生物和省外礦床室。
1982年增設綜合陳列室,舉辦《湖北省地質科技成果展覽》。上述陳列和展覽共展出標本3065塊,模型108個,圖表112件。長江三峽東部地區震旦紀至二迭紀地層古生物剖面;神農架地層剖面資料及荊襄磷礦大冶鐵礦、銅綠山銅礦和本省優勢礦產的各種礦床標本,都在陳列中展出。館內收藏礦物、岩石、地層、古生物和各類礦產標本近萬件。其中一級品有1OO余件。湖北特產綠松石、全國少有的藍石棉、透明無瑕的水晶晶簇、碧綠生輝的孔雀石、保存完好的恐龍蛋化石等,均為珍品。該館積極開展地學科普教育活動,如舉辦青少年地學夏令營,定期開展地質一日游,地學科普講座等。重要的地質科研成果有《湖北古生物圖冊》。
2022年1月4日,湖北地質博物館恢復開館。

地理環境


湖北地質博物館位於武漢市解放大道最為繁華的路段——航空路口,東鄰武漢廣場中山公園;西接新世界商貿中心;南連武漢市第一、二主幹道;北通長江大酒店及武漢市第四、五幹道,地理位置十分優越,交通極為便利,商業網點密布,廣場公園疊置,是廣大觀眾和遊客參觀、購物、休閑、娛樂的絕佳寶地。

旅遊信息


湖北地質博物館免費向公眾開放。
展館開放時間為:周一至周六9:00-11:45,12:45-17:00每日16:30停止入館。
地址:武漢市解放大道684號
● 門票
免費。
● 交通指引
湖北市內乘坐512、10路公交車到航空路站下車。
武漢站出發,可乘坐地鐵4號線→地鐵2號線;地鐵5號線→地鐵2號線;610路→508路;610路→地鐵1號線;地鐵4號線→522路即可到達湖北地質博物館。
恢復開館
2022年1月4日,湖北地質博物館恢復開館,展出萬餘件奇石異寶。

主要成果


《湖北古生物名冊》、《長江三峽東部地區震旦紀至二疊紀地層古生物剖面》和神農架地層剖面資料。

建築特色


綜述
湖北地質博物館建築面積8000平方米、大樓佔地面積1000平方米。湖北地質博物館大樓一樓中廳為寶玉石銷售部,三、四樓為博物館辦公室與展廳,大門臨街,後門有停車場。設有普通地質廳、古生物廳、資源環境一廳、資源環境二廳四個展廳。湖北地質博物館館內設有地球演化廳、生命演化廳、資源與環境廳、多媒體功能廳,布展面積近2000平方米。
展覽
● 基本陳列
基本陳列展出藏品數量1500餘件,重點展品有:大型恐龍化石標本、極其珍稀的恰尼蟲化石、大型鐵隕石、大型鐵化木、大型孔雀石、大型鏟齒象化石、大型幻龍化石標本等。
普通地質廳:介紹地球及宇宙的演化常識和基礎地質科學常識,面積350平方米。
資源環境一、二廳:介紹湖北地區礦產資源及地質環境情況,面積800平方米。
古生物廳:介紹古生物化石的形成與演化歷史,面積400平方米。

文化活動


合作交流
2021年5月8日,“國家岩礦化石標本資源庫”2020年度工作總結會議在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召開。湖北地質博物館作為20家平台建設單位之一作現場彙報交流。
重要活動
2021年11月27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國家理科基地班師生一行40餘人,在生物地質與環境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童金南教授的帶領下,到訪湖北地質博物館開展教學實踐。
2021年12月25日,民盟省委直屬知音委員會開展第21期文化之旅,盟員代表一行38人來到湖北地質博物館。

獲得榮譽


1995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和武漢市委分別授予湖北地質博物館“省、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稱號。
1998年,湖北省科協授予湖北地質博物館“湖北省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稱號。
1999年,國家科技部、中宣部、教育部、中國科協聯合授予湖北地質博物館“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稱號。
2020年4月21日,湖北地質博物館成功入選第一批“中國地質學會地學科普研學基地”。

機構設置


單位性質:國營。
經費來源:國家撥款。
機構設置:館長室、展覽部、綜合部、開發部。
人員編製、組成:現在編人員8人。
現任領導:王鏑
歷任領導:顧久榮、唐秀英、陸智敏、李正琪、王用家、張漢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