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特產

湖北的特色風味產品

湖北的特色風味小吃繁多,這些特色風味小吃的形成和發展也都有其歷史發展的原因。早在戰國時期《楚辭·招魂》中一份楚宮筵席單中就有麻花饊子、蜜糖糕、油炸餅等,這是湖北小吃見諸文字的最早記載。另外有一些風味小吃的形成則相伴有歷史故事。如鄖陽的“高爐餅”,相傳楚太子監封地屯郢,喜吃此餅,並傳諭列為御膳,於是便成為地方風味小吃。“九黃餅”起源於東晉,據說東晉荊州刺史桓溫唐代大詩人李白都曾重九登高,漫遊龍山,均品嘗過此餅。

內容簡介


湖北特產

筆架魚肚


產地:湖北。
湖北特產
湖北特產
典故:長江它處水域既無此魚,也無有“
湖北特產
”。當地民間傳說:筆架山下有座()魚宮,宮裡住首一位()魚王,凡是到此朝拜過它的()魚,都會得到筆架山形的大魚鰾
概況:魚肚,又稱“魚膠”,是用魚類的鱗、皮、骨、鰾作為原料製成的動物膠或明膠大黃魚、等鰾膠是直接乾燥製成的魚膠,除用作工業原料外,供食用的叫“魚肚”。石首筆架魚肚則是採用長江石首段水域中出產的()魚鰾製成的一種珍貴食品。()魚,即“()魚”,這種魚體型較大,長達一米左右,一般重七、八斤,大者二十多斤。背部呈灰白色,腹部白色。魚體無鱗,肉質細嫩,味道鮮美,肉細刺少,能烹制多種美味魚餚。()的鰾個大肥厚,營養豐富,魚鰾的外形和鑲嵌在鰾內的紅色紋理,酷似屹立在長江岸邊的石首筆架山,故得名“筆架魚肚”。
特點:筆架魚肚外形精美,色澤白中帶綠,晶瑩可愛。曬制好的魚肚猶如玉雕。一般一個魚肚二兩左右,大者可達半斤。烹調大師用筆架魚肚可烹制出“雞茸魚肚”、“蝦仁魚肚”、“海參魚肚”、“紅燒魚肚”等多種佳肴,皆味道鮮美可口,營養價值甚高。

源口香米


中國歷代都把香稻視為珍品,把香米作為貢品,譽稱香米為“貢米”。源口香米產於湖南江永縣,其所以能成為珍稀之物,同當地有適於香稻生長的特殊水土條件是分不開的。江永縣地處湖南省南部,瀟水支流永明河上游。這裡盛產稻、小麥花生大豆等,特產“源口香米”,稻禾高達一米,谷芒棕色,米細小質粘,色呈乳白,做成米飯,質地糯軟,芳香濃郁,是湖南稻中絕品,素以質佳味香而飲譽三湘。

綠松石雕


遠在4000年前,我國婦女佩戴的裝飾中,就有了用綠松石製成的墜子和耳環。在商代的銅器、漆器花紋中,發現嵌有
湖北特產
湖北特產
。唐代,文成公主進藏時,隨身攜帶去大量綠松石飾物,用以裝飾西藏拉薩著名的大昭寺
綠松石雕結合綠松石體態活潑,軟硬度不同,顏色艷麗等特點,設計創造出多種人物名作。在造型結構上講究飽滿、完整,生動而新穎。在雕刻技法上結合了我國大江南北玉雕的風格,下刀乾淨利落,清晰簡練,線條纖細入微。著名綠松石工藝雕刻師袁家琪的新作《楚天曲》,是用一塊重達14.7公斤的原石雕刻而成的。整塊石料質地細膩,料面純凈,色澤碧綠,鮮艷奪目,是湖北省開採綠松石以來,極為罕見之珍品。作者根據古代民間傳說,結合綠松石雕刻玲瓏剔透的特點,大膽運用玉雕鏤空、透雕的技藝和湖北派傳統仕女的寫實手法,在這塊多邊形的綠松石上精心雕琢了一幅完美的立體圖畫。仙山瓊閣上白雲飄繞,仙鶴飛翔,晴日凌空。白鶴童子手擎文房四寶、畫卷,白鶴仙子形象端莊豐滿,秀麗灑脫,衣飾燦爛絢麗,在悠然自怡的神態中,透露出懷念遠人的無限深情。整個作品採用了概括的手法,線條洗鍊流暢,巧妙地顯示了空間感和立體感。

麻洋糖心皮蛋


湖北天門麻洋蛋廠生產的糖心皮蛋品質優良,每年都生產將近一百多萬隻出口遠銷。蛋的表面褐色透明,呈松花紋狀,蛋黃形如圓珠,軟而不散。這種皮蛋,既好看,又好吃。並具有夏秋解暑健胃、冬春溫補健身的功效。
湖北特產
湖北特產

孝感麻糖


湖北孝感麻糖生產歷史悠久。相傳在宋朝就負有盛名。封建社會曾用它作為貢品。它以精製糯米、優質芝麻綿白糖為主要原料,並配上桂花、金錢橘栟等,經過十二道工藝流程,三十二個環節製成。吃起來不沾牙,香甜可口,具有潤燥、暖肺、養胃等功效,對肝腎也有補益。
湖北特產
湖北特產

青山麻烘糕


聞名長江中下游的傳統糕點湖北湖北特產,已有近百年的歷史。它既有米烘糕香、松、脆、爽的特點,又有雲片糕甜潤易溶的風格。麻烘糕選料講究,它採用應山縣的糯米、咸寧市桂花、黃梅縣的黑芝
湖北特產
湖北特產
麻及上等綿白糖精製而成。吃起來具有麻仁、桂花的香味,又疏鬆、甜、脆、爽口。

武昌魚介紹


武昌魚是鯿魚的一種。體高,側扁,呈菱形,肉味腴美,脂肪豐富,為上等食用魚類。元人馬祖常的詩句“南遊莫忘武昌魚”,提醒來湖北的客人不要忘了品嘗這一著名的水產佳肴。
湖北特產
湖北特產
清蒸武昌魚一般選用1000克左右一條的,再輔以火腿冬菇冬筍雞湯等,則味道更佳。

石花大麴


產於湖北谷城。相傳古時有隕石墜落於此,石落之處湧起一股清泉,當地人們汲佳泉釀美酒,其酒風味獨特。當年四楚霸王項羽攻打咸陽時路過谷城,放量痛飲,一醉方休。
湖北特產
湖北特產
在選料、制曲、發酵、制酒、養酒、勾兌等工序上有一套獨特的工藝。所謂“兩次投料,七次蒸餾取酒,八次加曲下窖,分級儲存,陳釀五年,精心勾兌”,只是這一工藝的簡單概括。小缸發酵是石花大麴製作的又一特技,經過小缸發酵的母糟,老熟生香能夠達到最佳程度。石花大麴在出廠前,還要經過一段長時間的“地封養酒”。清亮透明,芳香醇冽,回味悠長,進口軟、落肚甜、出口香。

房耳介紹


產於湖北房縣。房縣山巒起伏,林木茂密,氣候溫潤,雨量充沛,耳林資源極為豐富,為黑木耳生產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湖北通志》里說:“木耳以鄖屬產者最為著名,世謂鄖耳。”鄖耳就是房耳。房縣的黑木耳產量歷年都要佔湖北省黑木耳產量的三分之一。全國的十分之一左右。
黑木耳的膠質體有極大的吸附力,它能把殘留在人體消化、呼吸道系統的灰塵、雜質集中起來,排出體外。形似燕,狀如飛,色澤好,外觀美;肉豐厚,質地佳,味純正,發性大。成份:含有炭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纖維素,還有鈣、磷、鐵、胡蘿蔔素維生素B1、B2和維生素C等。李時珍在他《本草綱目》中寫道:木耳“性甘平,主治益氣不飢,輕身強志。”並有治序痔瘡、血痢等作用。近代醫學界對於黑木耳的藥用價值又有新的發現,認為它具有清肺潤津、去瘀的功效,而且還含有抗癌物質。

鶴峰葛仙米


產於湖北鶴峰。據唐人房玄齡等撰《晉書》和明代李時珍著《本草綱目》中記載,晉朝學者葛洪(公元284-364年),號“葛仙公”,他不圖升遷,不慕名利,隱居“南土”時,因缺糧曾采念珠藻為食,從此,民間稱之為“葛仙米”。色綠粒圓,玲瓏剔透,閃閃發光。成份:含有蛋白質、藻類澱粉和各種糖分。其性寒、味淡,可以清熱收斂,益氣明目,主治夜盲症、脫肛、燒傷燙傷等。

紫砂陶花盆


湖北特產
湖北特產
用的是當地一種紫砂泥陶土製仿而成,它有高矮大小之分,方圓曲直之別,形態各異,變化萬千。盆圍大至七尺,小至半寸。高盆可植懸崖式的花木,淺盆用來布置水石樹樁盆景,相得益彰。始於宋代,盛於明清,元朝紫砂陶器的燒制工藝逐漸成熟已開始在器物上題詞雕刻。明代中期,宜興紫砂陶茶具極為盛行。清代時,開創了採用篆刻、書法和繪畫裝飾的新風格。宜興紫砂陶花盆特有的紅褐色彩給人一種莊重、古雅、質樸之感。它把裝飾和雕刻緊密地結合起來,以金石篆刻的手法,把詩詞、山水、花鳥、字畫雕刻在盆上,古色古香。陳設客廳、居室、更顯得文雅古樸。造型優美,古雅大方,透氣和吸水性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