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葛仙米的結果 展開

葛仙米

念珠藻科念珠藻屬植物

葛仙米(學名:NostocSphaeroides),為擬球狀念珠藻,屬藍藻綱念珠藻科,是一種高蛋白、高營養的物質,且味道鮮美,深受人民群眾喜愛。葛仙米並不是穀類,之所以稱之為“米”,是因為其形狀像米粒,乾燥后顆粒圓形,煮熟后比米粒大。主要分佈於湖北鶴峰走馬鎮,附生於稻田、淺水池沼、湖、溪的砂石間或陰濕的泥土上。

葛仙米俗稱天仙菜、珍珠菜、田木耳,是我國傳統的可食用藍藻之一,兼具光合和固氮雙重作用,一種多細胞群體,群體外面有共同的膠質衣鞘,易形成層狀結構,呈墨綠色;野生群體直徑可以達到2厘米,人工培養的葛仙米直徑可以達到5cm。

形態特徵


葛仙米群體為擬球狀,球體直徑可達到肉眼可見的數毫米至數厘米,藻體呈藍綠色或黃褐色,外部有膠質包被,藻絲細胞之間有異形胞,頂端有多幼藻絲體。大多數葛仙米在繁殖的時候會產生厚壁孢子,經常成串並連成鏈狀。葛仙米球形膠質狀,外形像木耳,因此稱之“水木耳”或“田木耳”。沒有根、莖、葉,漂浮在水中,故又名“天仙米”或“天仙菜”。由許多細胞連成念珠狀群體,顏色藍綠,顆粒圓潤,玲瓏剔透,可與珍珠媲美,故被美稱為“珍珠菜”。

生長環境


葛仙米附生於稻田、淺水池沼、湖、溪的砂石間或陰濕的泥土上。
其自然分佈區域皆處於亞熱帶,年日均氣溫12.5℃~21.1℃;年均降雨量多大於1000mm。日照較為充足,如湖北鶴峰年均日照時數為1342h,貴州岑鞏縣凱本鄉為1275h,四川雙河鎮、土黃鎮等地也均大於1000h,充足的光照時間為葛仙米的生長發育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偏好偏酸水環境,如走馬鎮葛仙米生長區水源的pH值為6.2~6.3;喜
葛仙米
葛仙米
好含磷量豐富的土壤環境,以主產區湖北鶴峰走馬鎮為例,水稻土總磷含量279~1354mg/kg,有效磷51~270mg/kg(平均含量177mg/kg)。因此適宜葛仙米生長的環境要點為水量豐沛、日照充足、偏酸性水源與含磷豐富的土壤。

分佈範圍


主要分佈於湖北鶴峰的走馬鎮,同時在貴州、四川、陝西、廣西(北流)、廣東(仁化)、湖北(房縣)、江西(井岡山)、山東(煙台)以及浙江(千島湖)等地均有發現。
據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黎尚豪院士生前多次到鶴峰縣走馬鎮考察后道:“葛仙米在世界範圍內,非洲七畝地,產量甚微,然而湖北鶴峰走馬有萬畝之產地,且產量之高,實屬世界罕見。”

栽培技術


準備工作
包括農田選擇、整理以及藻種製備兩部分,其中:
農田選擇、整理:選擇排灌便利的褐土農田、黃棕壤農田或水稻土農田作為培養田,在秋冬季節農作物收穫后,除去地表的農作物秸稈及雜草,將農作物秸稈及雜草清理走;或者對培養田進行耕地,將農作物秸稈及雜草覆蓋在土壤中使其成為有機肥。然後在培養田中灌水,水深2~16cm,並將培養田進行平整后以備用;
藻種製備:選擇葛仙米群體,將葛仙米群體進行清洗殺菌、勻漿以及接種培養,在室內將葛仙米群體進一步培育成藻種,當葛仙米群體直徑達到0.2~1mm時即轉移到培養田中進行播種。
葛仙米
葛仙米
播種
葛仙米的生長期為11月至次年5月,主要集中在2月下旬至4月中旬氣溫回升期。每年11月至次年2月均可播種,可根據水稻田實際使用情況靈活掌握。
做好準備工作,在培養田中灌水平整一周后即可進行播種,播種前,將培育田中水的pH值調節至6.5~8.8,播種時按照每平方米20~60g藻種的播種量,將藻種均勻的散播在培養田中,並裸露在培養田的表層土壤上。
田間管理
在培養期間,應避免水禽類動物進入培養田中,同時保持培養田中的水深為2~16cm,使葛仙米群體完全淹沒在水面以下,並保持培養田中土壤層和水層的穩定;每15~30天在培養田中加入氯化鎂100~1000g、氯化鈣50~500g、磷酸氫二鉀50~2000g。冬季培養田的水面結冰時,應避免葛仙米群體被冰層所凍結,若發生凍結情況,應增加培養田中水的深度。
採收
進入4月後,隨著氣溫回升,葛仙米生長速度越來越快,通常可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上中旬採收,也可以根據水稻田的使用需要提前收穫。每1m水稻田可以收穫300~800g葛仙米鮮藻。葛仙米群體墨綠色、圓珠狀時選擇晴朗天氣採收,用竹制器具採收,須保持17cm左右的深水層,並採用不同孔徑的篩網對葛仙米群體進行篩分。
葛仙米
葛仙米

主要價值


營養價值
野生葛仙米蛋白質含量高達48.61%,共含有17種氨基酸,其中包含7種人類必需氨基酸,總含量為44.619%,除色氨酸(Trp)在處理過程中成分可能被破壞,只檢測到其含微量外,其他必需氨基酸均較高。人工培養的葛仙米與野生葛仙米的營養成分相似。葛仙米富含多種維生素,如VB1、VB2、VC、VE、β-胡蘿蔔素含量豐富,其中抗壞血酸的含量與鮮棗含量相近,相當于山楂的5倍,柑橘的1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