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菌

念珠藻科念珠藻屬菌類

雷公菌即地木耳,學名普通念珠藻(Nostoc commune),又名地皮菜、地耳、鼻涕肉等,屬於藍藻門(Cyanophyta)、段殖藻目(Hormogonales)、念珠藻科(Nostcaceae)、念珠藻屬(NostocVanch)。

地木耳有很強的生命力,雨後可迅速吸水膨脹,擴展生長。我國地木耳資源豐富,廣泛分佈於全國各地,在很多地方都有其蹤跡可尋。

物種簡介


以全植物入葯。夏秋雨後採收,洗凈,去雜質,鮮用或曬乾。可食。
關於記載葛仙米具有明目、益氣、令人有子、解熱清火、利腸胃、清除疲勞、治夜盲症等,史料記載有藥用價值的有《本草綱目》、《全國中草藥彙編》等文獻,現代營養學分析,干品,每百克含蛋白質18.5克,並且氨基環齊全,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58.3克,可食纖維1.0克,礦物質13.7克,其營養成份比一般紫菜高,與竹蓀很相近。

其他綜述

【別名】地耳、地踏菇、鼻涕肉(《野菜博錄》),天仙菜、天仙米(《綱目拾遺》),地軟、地木耳(《陝西中草藥》)。
【性味】淡,寒。
【功能主治】清熱,收斂,益氣,明目。用於夜盲症,脫肛;外用治燒燙傷。
【用法用量】1~2兩;外用適量,研粉調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原形態】藻體為多數球形的單細胞串連而成,外被透明的膠質物,集成片狀,與木耳相似;濕潤時開展,呈藍綠色,乾燥時捲縮,呈灰褐色。
【生境分佈】雨後林間濕地上發生極多。分佈我國西南及西北各地。
【性味】
甘淡,寒。
①《綱目拾遺》:"性寒,味甘爽。"
②《陝西中草藥》:"味淡,性寒。"
【功能主治】
清熱明目。治目赤紅腫,夜盲症,燙傷。
①《藥性考》:"清神解熱,痰火能療。"
②《綱目拾遺》:"解熱,清膈,利腸胃。"
③《陝西中草藥》:"清熱收斂,益氣明目。治湯火傷,夜盲症。"
④江西《草藥手冊》:"治目赤紅腫。"
【用法用量】內服:煮食,1~2兩。外用:研粉調敷。
【附方】
①治夜盲症:地軟二兩,當菜常食。(《陝西中草藥》)
②治湯火傷:地軟五錢。焙乾研粉,菜油調敷患處,或加白糖三錢,香油調敷患處。(《陝西中草藥》)
【摘錄】《中藥大辭典》

植物文化


歷史

雷公菌,古名天仙菜、天仙米,俗稱田木耳或水木耳,屬藻類藍藻綱、念珠科。據唐人房玄齡等撰《晉書》和明代李時珍著《本草綱目》中記載,晉朝學者葛洪(公元284-364年),號“葛仙公”,他不圖升遷,不慕名利,隱居“南土”時,因缺糧曾采念珠藻為食,從此,民間稱之為“葛仙米”。據《鶴峰州志》乾隆六年記載:“葛仙米出產距州城(鶴峰古時曾稱鶴峰州)百餘里,大岩關外(即走馬坪)水田內遍地皆生,色綠顆圓,頗稱佳品”。

新增補遺

葛仙米(Nostoc sphaeroids Kutz.)是藍藻門(Cyanophyta)、念珠藻科屬的植物,與地木耳(N.commune Vauch.)、髮菜(N.flagelliforme)為同屬植物,出現時間要早於螺旋藻。葛仙米是一種多細胞的絲狀微藻,細胞結構簡單,個體由許多圓球形細胞組成不分枝的單列絲狀體,一般絲狀體呈念珠狀,群體呈球體,肉眼可見。葛仙米絲狀體的外面有一個共同的膠質衣鞘,易形成層狀結構,比較堅固,由於葛仙米的含水量較高,因此,膠質衣鞘不易發現。葛仙米的細胞壁有內外兩層,內層主要由纖維素組成,外層為膠質衣鞘,主要成分是果膠質,有鈣化現象,即是在膠質衣鞘的層狀結構中有石灰質的沉澱。

主要價值


特點

色綠粒圓,玲瓏剔透,閃閃發光。含有蛋白質、藻類澱粉和各種糖分,維生素C含量接近鮮棗,比山楂高五倍多,比柑桔高15倍,維生素B1、B2高於一般菌藻類,含礦物質15種:即磷、硫、鈣、鉀、鐵、鍶、釔、鉛、硅、鎂、鋇、鍺、鋅、銅、錳,碳水化合物高於許多蔬菜,提供熱量適中,為極好的天然保健食品。

功效

其性寒、味淡,可以清熱收斂,益氣明目,主治夜盲症、脫肛、燒傷、燙傷等。

食用方法

取本品5—10克放進溫水中浸泡,待全部復原后再清洗1—2次,將其放入沸水中煮熟,添加香料或少量澱粉即可食用,以湯食最佳,甜咸均可還可入火鍋食用。

食用價值

地木耳富含蛋白質、維生素、人體必需元素和少量脂肪、色素,其所含的鈣元素、鐵元素、維生素C等含量甚至超過木耳與銀耳,且因其含有大量的果膠、葉綠素、葉黃素、胡蘿蔔素以及藻膽素與藍藻蛋白,更加提升了它在食品領域的開發價值。經調查,地木耳在我國民間的食用歷史非常悠久,其做法多種多樣。有學者還發現其所含的藍藻蛋白、色素,由於性質比較穩定,在食品工業中有廣泛的發展前景,已研製出地木耳速食麵、地木耳保健果凍等特色產品。

生態價值

地木耳是藍藻門的一種藻類,可通過光合作用吸收營養元素並吸附金屬元素,因此,可考慮用於處理污水。另外,它還屬於固氮藍藻,又能作為土壤結構的改良劑,促進土壤結構的改善與植物的生長,或製成一種新型的肥料。有研究表明地木耳可作為紫外線的防護劑。還可根據其對環境變化非常敏感的特性來檢測空氣中SO2的含量,用來監測大氣污染。

合理利用

地木耳資源作為一種重要的生物資源,其可開發利用價值較大,但是,在野生環境下,由於這種植物進化程度較低,其整個生活史過程都離不開充足的水分,一旦出現乾旱情況,則不利於其繁殖,從而出現種群數量減少的現象。另外地木耳對環境污染比較敏感,適應不良環境的能力較弱,隨著人口的激增,工業化程度的出現,環境的污染,對這種物種的脅迫作用日益加強。它們的生存空間也變得異常狹小,因此,要保持該物種在地球上的延續,保護其生存環境至關重要。
隨著保護生物學方法的不斷應用和現代生物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一些瀕臨滅絕的野生植物資源逐漸採取了人工栽植,合理利用的方法,這使得許多野生物種都得以保存下來。已有多家研究機構開展地木耳的人工繁殖,但是,由於人工繁殖技術要求高、難度大,尚處於實驗階段,未能進行推廣栽培。因此,還需不斷加強科研力度,積極主動地探索種植與加工技術,這樣方能保證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另外,政策層面的宣傳與教育也是保護這種資源行之有效的辦法之一。長期以來,由於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我國尚有一些地區的農民為了生存,不得不無限制地對當地野生植物資源的瘋狂掠奪,從而不僅造成了環境破壞,也造成了一些物種的滅絕。而地木耳通常生存在生境比較脆弱的環境中,加之人們過度宣傳其保健價值而忽視了其他方面的一些利用價值,因而,對其野生種群的破壞尤其嚴重。所以,為了很好地保護這些野生資源,就要加大環保的宣傳力度,不斷幫助資源區人民採取各種途徑脫貧致富,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種舉措。

形態特徵


藻體為片狀群體,幼時為實心,長成后則為空心,老時破裂成片狀。潮濕時開展,呈青綠色;乾燥時捲縮,狀似木耳、為灰褐色。
雷公菌
雷公菌

分佈範圍


地木耳屬於廣生種,主要分佈在石灰石區和喀斯特岩溶地帶。在我國地木耳分佈十分廣泛,幾乎所有的省、市、區都有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