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陵鎮

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下轄鎮

宜陵鎮位於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中部,通揚運河之畔,328國道、233省道穿境而過。地理坐標為北緯31.3°,東經119.5°。宜陵鎮總面積59.86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積2625公頃,鎮區面積3.8平方千米。

歷史沿革


【沿革】民國初為宜陵市。民國十八年後改鎮。解放后仍稱宜陵鎮,1958年改宜陵公社。1961年建七里公社。
1983年改宜陵鄉(同年建鎮)、七里鄉,1995年七里撤鄉建。
1996年,宜陵鎮面積38.8平方千米,人口4萬人,轄雙橋、許家、任橋、五一、忠信、宗林、白塔、沙王、陳營、大陳、王家、宜南、西湖、焦庄、園田、郭營、玉帶、宜東、楊營、小湖20個行政村和西街、中南街、東街、南陵、北陵5個居委會。

地理環境


宜陵鎮位於江都區中部,通揚運河之畔,328國道、233省道穿境而過。地理坐標為北緯31.3°,東經119.5°。全鎮總面積59.86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積2625公頃,鎮區面積3.8平方千米。

行政區劃


宜陵鎮位於江都區中部。面積59.86平方千米,人口50439人(2009年)。轄3個社區、13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北陵社區。328國道從鎮中穿過,新老通揚運河橫貫境內,宜(陵)大(橋)公路、宜(陵)武(鑒)公路縱穿鎮境。古迹有東陵聖母碑(懷素東陵聖母帖)、唐白塔。
2000年,撤銷七里鎮併入宜陵鎮。2003年,轄南陵、北陵、振興3個社區和雙橋、許橋、五一、大陳、西湖、白塔、沙王、宜北、朱套、焦庄、宜東、小湖、七里、團結、同興15個行政村;七里鎮面積20平方千米,人口1.2萬人,轄張營、七里、劉營、野袁、韓塘、馬庄、朱套、宜北8個行政村和七里1個居委會。
社區
南陵社區
北陵社區
七里社區
行政村
雙橋村
許橋村
五一村
白塔村
大陳村
西湖村
焦庄村
宜東村
小湖村
團結村
同興村
朱套村
宜北村

文化


宜陵鎮
宜陵鎮
宜陵鎮歷史悠久。《後漢書·群國志》等書中記載:宜陵初名“東原”、“青草塥”。時有女傑杜姜抗海盜犧牲葬於此處。漢明帝五年,於墓旁築祠以祭,易稱“東陵”。東晉康帝時封杜姜為聖母,祠為“東陵聖母祠”,有唐懷素書“東陵聖母”碑文存世。傳說,隋煬帝下揚州看瓊花時,有寵姬宜妃,葬於東陵,遂更名為“宜陵”,迄今1300餘年。
努力構建和諧社會,先後獲得“江蘇省百家名鎮”、“江蘇省新型示範小城鎮”、“江蘇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江蘇省群眾文化先進鄉鎮”、“江蘇省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鄉鎮”等榮譽稱號。

經濟


宜陵鎮
宜陵鎮
2007年,全鎮實現工業總產值52.27億元、銷售49.61億元、利潤1.46億元,分別增長34.1%、38.5%、76.4%。其中38家列統企業實現產值34.65億元、銷售32.72億元、利潤9924萬元,同比分別增長56.7%,58.8%,89.4%。繼續呈現列統企業增幅高於全部工業增幅的發展態勢。園區建設步伐加快。按照“向南呼應沿江開發,向西接受江都輻射”的發展思路,建設1.6平方公里的東部醫藥特色園和2.1公里的西部機械電子工業園,各條幹道全部亮化到位,架設了專用供電設備,水、電、路、通訊、綠化等配套設施齊全,達到"四通一平"。全年共引進千萬元以上企業8家,使入區企業總數達到20家,這些企業全是外來投資,無一鎮內搬家。項目開發勢頭強勁。全年共新上技改項目38個,總投入5.7億元,其中億元以上技改項目3個,5000萬元以上的技改項目21個,1000萬元以上的技改項目25個。招商引資取得突破。全年實際利用外資450萬美元,超計劃50萬美元;合同利用外資960萬美元,超計劃160萬美元;新發展私營企業52家,新增註冊資本2.55億元,超計劃4500萬元,民資總投入5.5億元,超計劃3000萬元,與2007年相比,主要指標增幅均在30%以上,居全市前列。
建築業兩頭在外,競爭激烈,堅持以質量贏市場,努力打造建築之鄉品牌,積極擴大業務範圍,謀求在房地產開發、樓堂館所建造、道路橋樑承接等方面的突破,建築施工收入逐年提升,2007年實現施工產值3.95億元,比2000年增4.3倍,施工收入1.02億元,是2000年的4.7倍。充分發揮宜陵的交通區位和人文優勢,樹立“三產活鎮”戰略,不斷拓展服務空間,提升服務質態。全鎮形成了餐飲業、沐浴業、運輸業、商品流通業等諸多亮點,店鋪林立、人氣旺盛、市場繁榮。三產增加值從2000年的1.98億元發展到2007年的4.7億元,翻了一番多,年均增幅13%以上。2012年宜陵鎮GDP35.61億元,人均GDP66350元,財政收入1.78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695元。

工業集中區

宜陵鎮
宜陵鎮
宜陵工業集中區總規劃面積8平方公里,位於新328國道沿線以南。工業集中區規劃發展2個小區,即鎮東發展醫藥食品工業區,鎮西發展機械電子工業區。東部醫藥食品工業區,規劃面積1平方公里,圍繞培育三葯航母為目標,橫向聯合,嫁接招商。同時,聚集食品、保健品項目落戶。鎮西機械電子工業區,規劃面積7平方公里,其中先期規劃面積3平方公里。機械電子工業集中區自2004年運作以來,累計投入1500多萬元,興建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已形成了“三縱三橫”近3000畝的集中區框架;先後開發面積近1500畝,引進入區企業37家,項目100多個,總投入8.58億元,其中2008年以來新引進入區企業11家。從投資規模看,其中億元項目1個,8000萬元項目1個,5000萬元項目5個,3000萬元項目12個,2000萬元項目8個,1000萬元以上項目10個;從建設速度看,已有寧達貴金屬、福達道路、森林薄板、興業鋁材等16家企業相繼建成投產;九鼎管件、遠大彈簧、華倫電器等16家企業正在建設之中;金暉減振器、羅曼利馬軸承、帝艾斯特種材料、盛溪金屬構件等6家企業即將開工。2007年,工業集中區已有寧達公司、森林薄板等5家企業進入全鎮納稅前20強企業。實施“十一五”,目標新定位。十一五期間,宜陵工業集中區將圍繞策應沿江,對接城區的發展戰略,調整規劃,凝心合力,傾力打造城東產業園宜陵核心工業區,力爭每年以不少於40家企業入區,重點謀求投入5000萬元以上的大項目入區,期末工業集中區面積發展到6000畝,入區企業總數突破100家。

高效農業

2008年以來,宜陵鎮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發展萬畝蔬菜、萬畝花木的工作要求,結合本鎮實際,全力打造高效農業園區,著力整治農村環境,大力推進“三大合作”,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一、多元化投入,發展高效農業園區。宜陵鎮採用多招並舉,多元化投入的方式全力打造高效農業園區。一是政府投入激活一片土地,鎮政府投入200多萬元澆築一條連接安大路、宜大路4.2公里長、7米寬的水泥路,此路作為園區的主動脈,貫穿白塔、沙王、大陳村三個村,拉升了園區的框架,奠定了農業園區大體量發展的基礎,力爭三年內發展高效農業近萬畝。二產反哺一產,一期500畝由揚州市東寶農化股份有限公司投資500萬元的設施大棚正在搭建中,這是該鎮發展高效農業園的一大舉措,使工業反哺農業,實現了二、三產業能人與農業大戶的聯動發展。三是下大力氣招商、吸引外資投入農業園,5月8日台商獨資企業華龍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投入600萬美元的發展農業科技產業園的意向協議書已經正式簽訂。這必將有力地推動農業園區的發展。四是聚集社會資本投入,形成全方位建設高效農業園區的新格局。宜陵鎮廣泛動員社會各界經濟能人,致富能手入園投資,經營參與高效農業園區建設。到目前為止,有兩位老闆已經簽定意向進入園區,三個有投資500畝設施大棚贛的客商正在洽談中。
二、著力整治農村環境,不斷提升人居品位。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圍繞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該鎮提出了“一、二、三、四、五”的工作目標和要求。即每個村新栽植1萬棵樹;清理重點河塘兩條以上;整治328國道、安大路、宜大路三條主幹道路;清潔村莊、清潔河塘、清潔道路、清潔房屋的四邊;落實好隊伍、人員、經費、責任制、考核等五項制度。確保農村環境的整治到位,宜陵鎮擁有林地面積1.8萬畝,森林覆蓋率由過去的8%提升到16%,農田林網達1200畝,花木面積達1200畝,林業總量達70萬多株,由過去的成片林2500畝,擴展到5800畝,四旁植樹達10萬多株。共清理河道68條,完成土方46.5萬方。通過環境整治使全鎮的凈化、綠化、美化躍上了一個新台階。三、注重實效,推行農村“三大合作”。2008年以來,宜陵鎮已成立農村土地股份合作組織4個,發展農村經濟股份合作組織7個,社區股份合作組織1個。入股土地面積2632畝,有效地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圍繞做大做強特色產業,發展高效優質農業,大力推行農村三大合作,力爭三年內建立農村土地股份合作組織12個,農村經濟股份合作組織15個。社區股份合作組織2個。該鎮表示將舉全鎮之力努力做好其他各項工作,使全鎮的農業和農村工作躍上一個新台階。

工業概況

2008年,實現工業產值70.8億元、銷售66.3億元、利潤2.5億元,比上年分別增長35.5%、33.6%和70.1%,總量比2005年翻了一番多。
優勢企業規模凸現。列統企業規模總量佔全部工業的比重達67%,連續三年保持45%以上的高位增長。三葯、大江、東寶等一批重點企業迅速擴張,總量分別過5億元、3億元和2億元。華廈、蘇靈、凱通等一批骨幹企業脫穎而出,加入到億元企業行列,億元企業總數達15家,是2005年的1.5倍。永力、時代、寧達等一批成長型企業正你追我趕,加快發展,成長為列統企業的中堅力量。
雙資利用比翼齊飛。雙資利用取得重大突破,特別是外資到帳取得了“半年超額完成全年任務”的佳績。全年實際利用民資12.7億元,實際到帳外資1098萬美元,均提前超額完成全年目標,受到市表彰。新增註冊資本4.8億元,其中單體註冊資本金千萬元以上的企業4個,新增個體工商戶491戶,私營企業143家,均超額完成年度目標;
園區建設特色鮮明。按照向南呼應沿江,向西與城區實現無縫對接的發展戰略,堅持科學規劃,滾動發展,打造萬畝平台,累計投入3000萬元,初步形成了“三縱三橫”的園區框架,完善了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配套,園區面積已突破3000畝。41家入園企業紅紅火火,產銷兩旺;
項目建設勢頭強勁。建立項目聯辦、上門服務、電話預約、掛鉤包責、全程代理等多形式的服務機制,全年引進千萬元以上項目36個,其中5000萬元以上項目8個,億元以上項目2個。
創新創優持續深入。科技創新和品牌創建取得新進展,全鎮創省市高新技術企業13家、高新技術產品21個,獲批國家星火項目1個、省人才創新項目2個、揚州市科技項目2個,省著名商標3個、省名牌商標7個、揚州市知名商標8個,專利88件,其中發明專利46件,獲科技扶持資金250多萬元;
節能減排推廣有力。引導企業走清潔環保、節能降耗之路,妥善關閉“五小”企業3家,實施節能改造項目5個,淘汰落後耗能設備22台套,全面推進排污申報和許可制度,重點排污單位做到持證排污、依法排污。

三產與建築業

第三產業加快發展。以集鎮建設和培育“四專”為重點的服務業發展迅速,蘇果超市、宏信超市、聯華超市等一批大型連鎖店入駐宜陵,並初步形成商業一條街。積極鼓勵社會資本、勞動力進入三產領域,著力改進三產營銷格局,重點推進規模經營。培植專業市場兩個,發展經紀人275名,新增勞動力轉移600人,發放技能證書146人。集鎮商業網點逐年增加,農村市場更加繁榮,2008年實現三產增加值5.3億元,比上年增18.5%。
建築業不斷壯大。進一步完善內部運營機制,靠質量贏得信譽,憑技術搶佔市場,以拼搏爭得發展。2008年完成施工產值7.8億元,施工收入2.1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51.3%和52.5%。

教育


宜陵鎮
宜陵鎮
江都區宜陵中心小學創辦於一九O二年,時稱“東陵兩等小學堂”,她百年風雲,歷世紀滄桑,厚積人文底蘊,弘揚光榮傳統,培育桃李萬千。佔地面積達14183平方米。建築面積8375平方米。現有29個教學班級,近1500學生,70餘名教職工,其中青年教師佔70%。學校環境優美怡人,校舍造型美觀,松柏蒼翠挺拔,桃李園內草坪如綠茵地毯。春風催桃李,細雨潤新苗。是一所跨世紀的現代化氣息頗濃的農村學校,在教育經費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先後建起了樹人樓,沿街綜合樓、計算機教室和一個多媒體教室,並且接通了光纖寬頻。以及電視台演播廳。同時將學校的地面鋪上了彩釉面磚。在校慶100周年之際,建起了桃李園。為廣大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條件和優美的學習環境。這輪充滿希望的太陽正冉冉升起在生機勃勃的江淮大地。堅持“愛國文明,求實創新”的校風。以提高教師隊伍素質為保障,以“嚴謹紮實,靈活求新”為著眼點,狠抓教學科學化、現代化、規範化,全力推進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開展了卓有成效的教師培訓活動,努力進行校本課程的開發。

獲得榮譽


宜陵鎮
宜陵鎮
江蘇省百家名鎮、江蘇省新型示範小城鎮、江蘇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江蘇省群眾文化先進鄉鎮、江蘇省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鄉鎮、江蘇省教育現代化鄉鎮、江蘇省衛生鎮、江蘇省農村信息化二星級示範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