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座

杜鵑座

杜鵑座內在波江座的水委一和南天極的中點上有著名的小麥哲倫星雲,它是和大麥哲倫星雲劍魚座)一起由麥哲倫發現的。它也是我們銀河系的伴星系,直徑22000光年,距離太陽系19萬光年。銀河系和大小麥哲倫星雲一起組成了一個三重星系。這裡所說的“杜鵑”,指的是生活在南美洲的一種嘴巴巨大、羽毛艷麗的鳥,1603年,德國天文學家巴耶爾為了紀念這種鳥的發現而命名了這個星座。

星座簡介


基本信息

拉丁名:Tucana
所有格:Tucanae
縮寫:Tuc
赤經:0.1300 H
杜鵑座
杜鵑座
赤緯:-64.9600°
面積:295平方度
大小:第48
最佳觀測月份:9月~11月
包含的梅西耶天體

星座特點

在我們銀河系中有200多個球狀星團繞著銀河中心運轉,杜鵑座47是第二亮的球狀星團(僅次於半人馬座的ω星團)。杜鵑座47所發出來的光要走2萬年才會到達地球。觀測表明,杜鵑座47中包含了至少20顆毫秒脈衝星
杜鵑座中亮於5.5等的恆星有15顆,其中的最亮星是α星,其視星等為2.86等,是顆巨星,距離為130光年。杜鵑座β星是雙星,兩子星的視星等分別為3.9等。兩子星的角距為27.1″。杜鵑座κ星是雙星,主星的視星等為5.1等,伴星為7.3等,複合星等為5.0等,兩子星的焦距為5.4″。杜鵑座υ是一顆不規則變星,亮度變化在4.75等和4.90等之間。

研究歷史


杜鵑座是南方的細小星座,是巨嘴鳥的意思,只有中文把它誤譯成“杜鵑座”。南天星座,接近波江座的亮星水委一,在天上另外兩隻鳥﹝天鶴座鳳凰座﹞的南邊。在1595年至1597年間由荷蘭航海學家凱澤(Pieter Dirkszoon Keyser)及霍特曼(Frederick de Houtman)定名。並被約翰·拜耳在1603年收錄於《測天圖》。
杜鵑座
杜鵑座
在杜鵑座接近南極座和水蛇座的邊界處有著名的小麥哲倫星雲,是離我們最近的河外星系之一。1519~1521年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船隊環球航行經過赤道以南時,發現南天空中有一大一小的兩個雲霧狀天體,麥哲倫首次作了逼真的描述,他回到歐洲后公布了這一發現。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傑出的航海家把它們統稱為“麥哲倫雲”,而在此之前稱為“好望角雲”。小麥哲倫雲是我們銀河系的伴星系,它的實際跨度為15000光年左右,含有幾億顆恆星。小麥哲倫雲距離我們19萬光年,其質量約是銀河系質量的1/100。它和 銀河系和大小麥哲倫星雲一起組成了一個三重星系。靠近大麥哲倫雲之處還有一個肉眼可見的球狀星團ξ(或47)(NGC 104),座內有亮於4等的星4顆。
杜鵑座在每年9月17日子夜杜鵑座的中心經過上中天。在北緯14度以南的廣大地區可以看到完整的杜鵑座,在北緯33度以北的地區則完全看不到這個星座。杜鵑座是荷蘭航海家P.D.凱澤等最早創設的星座,是生活在南美洲的一種嘴巴巨大、羽毛艷麗的鳥,1603年,德國天文學家巴耶爾在他繪製的星圖中採用了該星座。

深空天體


銀河系的伴星系小麥哲倫雲在杜鵑座的南部天區。杜鵑座天區內還有球狀星團杜鵑座47(NGC 104)和1990年才發現的杜鵑座矮星系。

小麥哲倫星雲

小麥哲倫星雲位於杜鵑座,距離我們大約21萬光年遠,是銀河系的已知衛星星系中第四近鄰的星系,僅次於大犬座和天馬座矮星系以及大麥哲倫雲。葡萄牙航海家斐迪南·麥哲倫(Ferdinand Magellan)和他的船員們在第一次環球航行中有大量的時間研究南天的星空。其結果是,兩個對於南天的天空守望者來說輕易可見的天體奇觀即被命名為麥哲倫雲。我們現在知道這些太空雲彩是不規則星系,是更大的旋渦星系銀河系的衛星星系。小麥哲倫雲實際跨度為15000光年左右,含有幾億顆恆星。這幅華麗的景象中還包括兩個前景的球狀星團NGC 362(左上)和47 Tucanae。壯觀的47 Tucanae距我們僅13000光年遠。
最近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天文學家們利用NASA的斯皮策太空望遠鏡上的紅外攝像機,觀測小麥哲倫星雲中一顆超大質量恆星爆發后遺骸中的丰度,再次發現與銀河系恆星爆發相同的問題:塵埃丰度太少,只有理論預言的百分之一。這個巨大的差異對科學家們試圖解釋早期宇宙恆星形成的理論提出的嚴峻挑戰,因為早期恆星爆發產生的塵埃被認為是下一代恆星形成的“種子”。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天體物理助研Snezana Stanimirovic說:“以前的大多數工作都只集中於銀河系,因為沒有足夠高解析度的望遠鏡能看到其它星系的情況。但是現在斯皮策太空望遠鏡的解析度足夠觀察到附近的小麥哲倫星雲了。因為小麥哲倫星雲中的超新星經歷了與早期星系類似的演化,所以對它的研究可以檢驗早期宇宙塵埃形成理論。”
Stanimirovic猜測理論與觀測的差別可能與某種影響重元素沉積到塵埃中的機制有關,它可能是猛烈的超新星衝擊波對塵埃分解的比例更高或者是天文學家們丟掉了紅外攝像機觀察不到的冷塵埃。這個新發現同時也可能意味著大質量恆星吹出來的風改變了塵埃形成的地點。
Stanimirovic與伯克利、哈佛大學、加州理工學院波士頓大學和其它幾個國際研究組織的同事們組成了小麥哲倫星雲斯皮策巡天(S3MC)研究小組。他們利用斯皮策望遠鏡空前的高解析度研究星系中大質量恆星、分子塵埃星雲和周圍環境的相互作用。超新星遺骸放射出的輻射大部分都是紅外線,所以斯皮策望遠鏡可以很好的看到它們。S3MC小組計劃利用斯皮策望遠鏡進一步觀測超新星爆發車奶顆粒的化學成分。

NGC 104

恆星聚集在一起形成球狀星團,在我們銀河系中有 200多個球狀星團繞著銀河中心運轉。為球狀星團NGC 104(也稱杜鵑座47)是第二亮的球狀星團 (僅次於半人馬座的 Omega星團,Omega Centauri)。位於小麥哲倫星雲的旁邊,只有在南半球才可以看到它。杜鵑座47所發出來的光要走 2萬年才會到達地球。在圖中很容易就可以找到許多紅巨星

杜鵑座 47

杜鵑座 47 ( NGC 104) 是一個位於杜鵑座的球狀星團,距離地球大約13,400光年。因為亮度達到裸眼可以看見的4.0等,所以被以佛蘭斯蒂德命名法命名。杜鵑座 47是在1751年被Nicolas Louis de Lacaille發現的,因為位置偏南,所以在此之前歐洲的觀測者一直未看見這個大小如同滿月的星團。他是全天第二亮的球狀星團(最亮的是半人馬座ω),並且有非常亮和密集的核心;已知有22顆毫秒脈衝星存在其中,和至少有21顆藍掉隊星在靠近核心之處。杜鵑座 47也被帕特里克·穆爾收錄在考德威爾目錄中,名稱為C106。

重要主星


拜耳命名法弗蘭斯蒂德命名法其他名稱中國星官視星等備註
杜鵑座α——————2.87天文測量雙星
杜鵑座γ——————3.99——
杜鵑座ζ——————4.23——
杜鵑座κ——————4.25物理雙星
杜鵑座β1——————4.36——
杜鵑座ε——————4.49——
杜鵑座δ——————4.51——
杜鵑座β2——————4.53——
杜鵑座ν——————4.91——
杜鵑座η——————5.00——
杜鵑座β3——————5.07——
杜鵑座ι——————5.36——
杜鵑座ρ——————5.38——
杜鵑座λ1——————5.45——
杜鵑座π——————5.50——
杜鵑座θ——————6.11盾牌座δ型變星
杜鵑座λ2——————6.67——

星座神話


天神宙斯愛戀赫拉,一次,他看到赫拉在林中漫步。便立即降下一陣暴雨,自己則化作杜鵑,假裝躲雨,藏於赫拉衣襟內,然後現出原形擁抱赫拉,併發誓非赫拉不娶。杜鵑是宙斯的化身,在天宇成為星座。

鄰接星座


天鶴座
印第安座
南極座
水蛇座
鳳凰座

包含星雲


編 號 赤 經 赤 緯 類 型 星 等
NGC 104 00 24.1 -72 05 球狀星雲 04
NGC 292 00 52.8 -72 50 星 系 02.3
NGC 330 00 56.2 -72 29 SMCGC 09.6
NGC 362 01 03.2 -70 51 球狀星雲 06.6
NGC 419 01 08.3 -72 53 SMCGC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