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草

百合科沿階草屬植物

丹麥草,百合科,沿階草屬。Liriopegraminifolia(L.)Baker商品地被植物“丹麥草”屬於百合科沿階草族的一類植物,主要包括山麥冬屬的山麥冬闊葉山麥冬和禾葉山麥冬以及沿階草屬的麥冬和沿階草等,均是多年生常綠或半常綠草本植物。目前在北方地區特別是北京及其周邊地區推廣應用的主要是山麥冬。90年代後期,市場上出售一種叫"丹麥草"的植物,這是商家便於商品的推銷而叫出來的名字。

2徠0世紀80年代初,在遼寧、河北、北京、甘肅、山西、陝西、新疆等地引種丹麥草獲得初步成功。

形態特徵


丹麥草
丹麥草
丹麥草植株有時叢生;根稍粗,直徑1-2毫米,近末端處常膨大成矩圓形、橢圓形或紡錘形的肉質小塊根;根狀莖短,木質,具地下走莖。葉長25-60厘米,寬4-8毫米,先端急尖或鈍,基部常包以褐色的葉鞘,具4-6條脈,中脈比較明顯。花葶通常長於或幾等長於葉,少數稍短於葉,長25-65厘米;總狀花序長6-20厘米,具多數花;花通常3-5朵簇生於苞片腋內;苞片小,披針形,最下面的長4-5毫米,干膜質;花被片矩圓形、矩圓狀披針形,長4-5毫米,先端鈍圓,淡紫色或淡藍色;花絲長約2毫米;花藥狹矩圓形,長約2毫米;子房近球形,花柱長約2毫米,稍彎,柱頭不明顯。種子近球形,直徑約5毫米。花期5-7月,果期8-10月。

生長環境


丹麥草 花蕾 詳圖
丹麥草 花蕾 詳圖
丹麥草對土壤的適應性極強,但以富含有機質的沙質土壤或腐殖質土為佳;光照充足及半蔭處均能正常生長,但以光照度在50-70%時,葉色觀賞價值最佳。林下栽植,葉色較深,不需要特殊的水、肥和修剪管理,即可保持正常生長,成坪覆蓋度也可達100%,坪高約20-40cm。三月上旬開始新生長,十二月後,老葉自尖端開始出現枯黃,但不影響其觀賞價值;當年秋季新生分櫱,整個冬季保持綠色。

分佈範圍


在遼寧、河北、北京、甘肅、山西、陝西、新疆等地引種丹麥草獲得初步成功。

栽培方法


丹麥草
丹麥草
(1)種植時間:全年均可,但以春、夏、秋三季為佳,一般在雨季來臨前較好。
(2)種苗整理:將植株挖起,選生長旺盛、無枯萎、無病蟲害的高壯苗,剪去塊根和鬚根及葉尖和老根莖,拍松莖基部,用手或用剪子剪開,使其分成單株,剪出殘留的老莖節,葉片不開散為度。將供栽培的植株存放在室內陰涼處,以防乾燥,一般應在5天內栽種完畢。
(3)整地與種植:土質較好的地塊,深翻25cm,過耙耙平;土質不好的要全部過篩或換土。地面高程一般要低於路崖或鋪裝面5cm左右。排水坡度為1‰~3‰。種植前,先澆水、后鬆土、整地,保證土壤水分;單株、密植連根帶葉,打穴栽植。密度以4×4cm或6×6cm,“品”字形排布,穴深5~6cm,按每穴栽苗3~5株(大苗3株,小苗5株)。種後用土踏緊,做到地平苗正,及時澆水。當年栽種當年成坪,景觀效果好。
丹麥草
丹麥草
(4)澆水及施肥:栽好后第一周每天都澆一遍水,第二周隔天澆,第三周隔天澆。施肥以尿素及美國二胺均可,一百平米一公斤。
經栽植後半年觀察,風景林鬱閉度越高的地方長勢越好。

植物文化


植物命名

丹麥草
丹麥草
創始人毛泉炳先生(江蘇常州市戶籍)自60年代起開始研究“南苗北移”問題,歷經三十餘年,優選、人工培植出特別適合北方城市綠化的草坪種類,並將之命名為“丹麥草”Liriopegraminifolia(L.)Baker'danmaicao'。該命名已被園林綠化部門和廣大消費者普遍認可,諸多特性已經由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鑒定。

主要價值


研究進展

通過多氣候帶、多立地條件、多年的種植試驗,對篩選得到的具有優良性狀的丹麥草新種質進行各種性狀穩定性、一致性,繁殖生產性能以及應用效果的研究與評價,選出一批特性優良且具有推廣應用價值的新品系。在此基礎上建立了完善的丹麥草繁殖與培育體系,1995年申報並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專利號:ZL95105953·X)”。
1995年~2006年間先後與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天津市植物所、北京花卉協會及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業研究所等多家園林綠化及科研單位合作,對丹麥草進行了耐蔭性、耐鹽鹼性、耐旱性、耐寒性及抗病性研究。
觀察了葉片解剖結構,測定了光合特性和葉片葉綠素含量及葉綠素a/b值,認為丹麥草對弱光具有很強的利用能力,因此可在弱光條件下良好生長,是典型的蔭生植物。
丹麥草具有發達的肉質根系和膨大的肉質根系,因而具有很強的耐旱性。在降水量200-300毫米的地區,依靠天然降水可以良好生長。
毛氏丹麥草栽種及冬態效果
毛氏丹麥草栽種及冬態效果
丹徠麥草可耐-35℃的極端低溫,在北京地區僅在1月份(最低氣溫-14℃)根部停止生長,葉片含水量保持在66%~70%,葉色可周年保持鮮綠。
在北京及其周邊地區種植20多年來,幾乎沒有發生能夠造成影響正常生長或觀賞價值的病蟲害。
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在東北、西北和華北地區進行了丹麥草大面積的推廣工作。僅北京地區推廣面積已超過5000萬平米,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綜上所述,本項成果在廣泛搜集百合科沿階草族的野生和栽培植物種質資源的基礎上,進行了多氣候帶、多立地條件、多年的種植試驗,篩選出一批具有較強抗旱性、抗寒性、抗病蟲能力,且具有不同耐蔭性的丹麥草地被類植物新種質;建立了完善的丹麥草繁殖與培育技術體系;完成了東北、西北和華北地區丹麥草大面積的推廣工作。
耐蔭地被植物丹麥草增加了有限的城市可綠化空間中人工種植群落的配置層次,對於充分發揮單位綠地面積的生態效應和改善城市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與長遠意義,已成為城市綠化和建設的主要選擇之一。

研究成果

2007年,丹麥草獲得北京市科委科學技術成果鑒定;
2008年,丹麥草獲得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獎;
2009年-2011年,新品種的丹麥草現已獲得北京市種苗站的良種審定。
2012年-2014年,有更好的繁殖力,更好過冬效果的新品種丹麥草推出,已註冊品牌“毛泉炳牌”,在北方市場大面積推廣。
新品種丹麥草“毛泉炳牌”
新品種丹麥草“毛泉炳牌”
新品種丹麥草冬季優良效果
新品種丹麥草冬季優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