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桔爆皮蟲

柑桔爆皮蟲

柑桔爆皮蟲是一種屬於鞘翅目,吉丁科的昆蟲。主要分佈在陝西、吉林、遼寧、黑龍江等地區。危害柑桔、梅花、櫻花、桃花、海棠、無角楓等花本。以成蟲和幼蟲為害主幹樹皮的韌皮部和木質部,造成千瘡百孔,大量流膠,死樹毀園,成蟲尚可為害嫩葉,形成小缺刻。

形態特徵


成蟲
體長寬6.5~9.1×1.6-2.7毫米,古銅色,具金屬光澤,複眼黑色。觸角11節,前胸背板密布指紋狀皺紋。鞘翅狹長,有灰、黃、白色的短毛密集成不規則的波狀紋,足末端呈"V"形,紫銅色,密布細小刻點,上有金黃色花斑翅端部有細小齒狀突起。腹部6節,上有小刻點和細絨毛。
柑桔爆皮蟲及其危害癥狀
柑桔爆皮蟲及其危害癥狀
橢圓形扁平,長寬0.7~0.9×0.5~0.6毫米。初乳白色,后變為土黃色至褐色。
幼蟲
體扁平細長,乳白色或淡黃色,表皮多皺褶。頭甚小,褐色,陷入前胸,前胸特別膨大,背面呈扁圓形,其背、腹面中央有一褐色縱溝,溝末分叉。腹末有l對黑褐色鉗狀突。一齡幼蟲體長1.5~2毫米,乳白色,頭與鉗狀突淡黃色。二齡體長2.5~6毫米,色淡黃。三齡長6-14毫米,淡黃色,背中線色深。四齡長12~20毫米,初細長扁平,后變粗短。
紡錘形,長9~12毫米,由白色一淡黃色+藍黑色,有光澤。

分佈範圍


柑桔爆皮蟲分佈較廣泛,主要分佈在陝西、吉林、遼寧、黑龍江等地區。在我國各柑橘產區普遍存在。

發生規律


一年發生一代。以各齡幼蟲在樹榦皮層下(低齡)或木質部(老熟幼蟲)內越冬。越冬幼蟲於2月中旬開始取食和老熟化蛹,以4月下旬化蛹最多,同時開始羽化為成蟲,5月上為羽化盛期,5月中旬成蟲開始咬穿木質部和樹皮作"D"字形羽化孔出洞,5月下旬為出洞盛期,這批成蟲數量多,為害性大,以後?月上旬和8月下旬仍有部分成蟲出洞。晴天悶熱無風之日或雨後初晴的中午出洞最多。日均溫19℃左右時成蟲才能出洞,溫度增高出洞數量多,反之則少。出洞成蟲于晴天飛到柑桔樹冠上取食嫩葉,吃成小缺刻;遇陰雨天則靜伏在樹冠下部枝葉上、草叢中、間作物上不動。成蟲具假死習性。卵散產裸露或2~10粒密排成魚鱗狀。雌蟲一生產卵20~45粒。卵多產在樹榦裂縫或分枝處樹皮下,少數產在樹榦上的地衣苔蘚下面。樹皮粗糙,裂縫多的樹和品種受害較嚴重。大樹、老樹(20年生以上),營養不足、管理差長勢弱的柑桔園受害重。產卵始期為5月下旬,6月中、下旬為盛期。卵期15~24天。月上、中旬為孵化盛期。初孵幼蟲在皮層蛀食為害,傷口有泡沫狀流膠,是明顯的特徵。由於成蟲陸續出洞、產卵,幼蟲發生參差不齊,可以在樹上終年有幼蟲。

防治方法


(1)搞好肥培管理,增強樹勢,提高對爆皮蟲的低抗力。
(2)在3月上旬以前應徹底挖除並處理好被害嚴重和枯死的桔樹。在早春用稻草繩捆紮被吉丁蟲為害嚴重和鄰近被害輕的桔樹的全部主幹,外塗稀泥,以防止成蟲飛出和遷飛來樹榦上產卵為害。8月下旬時解除草繩。於3、6、9月用小刀或圓鑿削除流膠被害的樹皮,以消滅卵、幼蟲和蛹。
(3)藥劑防治於4月上旬前,成蟲羽化后未出洞產卵時,用小刀刮除被害部翹皮,然後用40%樂果、40%氧樂果、25%亞胺硫磷、80%敵敵畏乳油3~5倍液,或將上述藥劑與煤油、輕紫油1:1混合液塗抹被害部位,殺死蟲、卵。也可用樂果、亞胺硫磷等5倍液塗抹全樹榦和主枝,以毒死成蟲出洞和防止外來的成蟲產卵。或用80%敵敵畏乳油10~20倍粘土,加適量水調成漿糊狀,塗敷整個樹榦和主枝。在成蟲出洞高峰期,上樹冠為害嫩葉時,樹冠噴布40%樂果乳油1000倍液(對早桔、朱紅和南豐蜜桔有藥害),80%敵敵畏乳油2000倍液,或90%晶體敵百蟲1000~1500倍液,或25%亞胺硫磷乳油500倍液,10天1次,連續2次。

分佈危害


柑橘爆皮蟲別名柑橘旋皮蟲、橘長吉丁蟲、銹皮蟲主要為害柑橘類。為害特點主要為害主幹樹皮的韌皮部和木質部,成蟲取食柑橘嫩葉,幼蟲在主幹和主枝的皮層內蛀害許多蜿蜒蟲道,造成千瘡百孔,嚴重迫害韌皮部,大量流膠,蟲道內塞滿蟲糞,使養分不能正常運輸,樹皮枯死,成片脫落或環狀爆裂,導致全株枯死。老年樹及樹皮粗糙的橘樹受害重,並且還可以誘發流膠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