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賀直哉
志賀直哉
志賀直哉(生於1883年2月20日,逝於1971年10月21日),日本作家,“白樺派”代表作家之一,日本小說之神。
1910年發表曾被《帝國文學》退稿的《到網走去》與新作《剃刀》,1912年發表短篇小說《克羅諦思日記》,顯示他出眾的才華,為文藝界矚目。1917年發表的著名中篇小說《和解》,寫他與父親發生衝突而終於得到和解的經歷。作者從此進入創作旺盛時期,其代表作包括《在城崎》、《佐佐木的場合》、《好人物夫婦》等名著,以及歷史小說《赤西蠣太》 等。
志賀直哉
在志賀直哉之上,原本還有一個哥哥志賀宜行,可惜在直哉還沒出世時就早早天折了,因此,直哉可算是志賀家事實上的嗣子。
志賀直哉2周歲時,父系宜溫辭去石卷支行的工作,一家搬回東京與祖父母同住,老人以年輕父母不善照顧幼兒為內室接將直哉帶在身邊親自照看。在祖父母的溺愛下.直哉與父親的關係漸漸疏遠,這也是導致日後兩人不和的原因之一。3歲即隨父母上京,開始受貴族子弟式的教育。
志賀直哉
學習院中等科在校期間,志賀直哉兩度留級,最後一學年時與武者小路實篤、木下利玄、正親盯公和等人成為同學,並與之結為好友。
明治二十六年,20周歲時升人學習院高等科。高等科在校期間,立下一生從事文學創作的志願。1910年志賀直哉中途退學。
志賀直哉
1910年創作短篇小說《某晨》、《到網走去》,向《帝國文學》投稿被退回,其後由於輾轉遷居和自我省察,輟筆數年。期間發表的優秀作品有短篇小說《清兵衛和葫蘆》、 《范氏犯罪》等。繼續創作《速夫之妹》、《荒娟》等小說。
1912年發表短篇小說《克羅諦思日記》,顯示他出眾的才華,為文藝界矚目。此後他與有島武郎、有島生馬、武者小路實篤、木下利玄等共同創辦《白樺》雜誌。圍繞於這個刊物的一些年輕作家與美術家,對當時主張純客觀主義的自然主義文藝思潮不滿,要求肯定積極的人性,主張尊重個性,發揮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義與理想主義的文學,形成“白樺”一派。
在“渡良川礦毒市件”的勞資鬥爭中,志賀直哉同情工人,與其父發生衝突。后又在與女僕相愛問題上遇到其父親阻撓,以致與父親決裂,到1917年和解。同年發表的著名中篇小說《和解》,寫他立志於文學與父親發生衝突而終於得到和解的經歷。作者從此進入創作旺盛時期。
志賀直哉
志賀直哉於1918年經過短暫停頓后,重新執筆,以創作上新的成就,蜚聲於大正文壇,被稱為新現實主義的第一人。他對人性作深邃的觀察,對於庸俗與虛偽有驚人的敏感與強烈的憎惡。他具有理想主義的熱情。1917年的中篇小說《好人物夫婦》,表現了他心境的轉移,從生氣蓬勃與激越的性格轉變為蒼勁沉著的態度。
作品名稱 | 出版年份 |
《某晨》 | 1910 |
《到網走去》 | 1910 |
《混濁的頭》 | 1911 |
《大津順真》 | 1912 |
《清兵衛與葫蘆》 | 1912 |
《克羅諦思日記》 | 1912 |
《范的犯罪》 | 1913 |
《在城崎》 | 1917 |
《和解》 | 1917 |
《小僧的神》 | 1920 |
《境端的住宅》 | 1920 |
《邦子》 | 1927 |
《早期天》 | 1934 |
《早春之放》 | 1941 |
《灰色的月亮》 | 1946 |
《被蝕的友情》 | 1947 |
志賀直哉
志賀直哉在白樺派作家中是頗具特色的,作品中深厚的道德觀念和深刻的倫理自覺,尤其那深沉典雅的心境和清淡含蓄的深蘊,都具有東方色彩。他把西方的資產階級人道主義精神與東方的禪學等調和得恰到好處。《到網走去》從人道主義出發對女主人公生活的不幸給予了無限同情;《和解》寫了克服生活中的不安和危機而走向了和諧;《暗夜行路》更讓主人公在大自然中尋到了清凈、和睦,從而諒解了生活中的一切苦難。從白樺派作家這裡,我們更是體會到了日本文學對東西方文學融會貫通后所產生的魅力。唯美派和白樺派東西合璧的做法顯示了日本文學的風格,到了新思潮派,這種風格愈加明顯。
志賀直哉一家
第一期“戰鬥的人”,從明治四十三年(1910年)《白樺》創刊到大正三年(1914年)。這時期的志賀直哉瘋狂攻擊一切既成的價值觀,他在試圖擺脫基督教教義困縛的同時,對父親的權威也發起挑戰。這段期間,他的作品人物形象鮮明,個性突出。並在不白覺間開始摸索以自傳作品為土體的寫作模式。主要作品有《混濁的頭》、《大津順真》、《清兵衛與葫蘆》和《范的犯罪》等。
第二期“和解的人”,從大正六年(1917年)的《在城崎》、《佐佐木的場合》到昭和二年(1928年)的長篇小說《暗夜行路》。經過3年的蟄伏,直胡已從第一期的“無神的自我’’的“小我”束縛中破繭而出,東方泛神論意義上的自然和諧的領悟使得他在發揚個性之餘,也開始懂得尊重他人的自我,對所有生命體營生的必然性和有限性也都抱持了很大的寬容度,與父親多年的對億與矛盾煙消雲散,以前的芥蒂與不和也迎刃而解。世界觀的成熟帶來藝術造詣的進一步升華,《在城崎》、《和解》、《小僧的神》等志賀育就文學的代表作大多寫作完成於這一時期。
第三期“凝望的人”,從昭和八年到昭和二年日本戰敗。昭和初年,無產階級文學在日本迅速鋪開,而與此相對應,志賀直就則開始了他文學創作的第二個蟄伏期。隨著無產階級文學的退潮以及日本侵略戰爭的升級,育哉文學也漸漸呈現出靜觀的態勢,作品數量也相對較少。這一時期,他除繼續完成第二期延續F來的長篇小說《暗夜行路》的木後部分的創作外,只寫作T《早期天》和《早春之放》。
第四期“回想的人”,指日本戰敗之後的一段時間,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品有《灰色的月亮》、《被蝕的友情》等等。
志賀直哉
志賀宜哉是一個非常重視小說的探索性、實驗性的作家,他一生不斷尋求寫作上的創新形式,計在此期間無形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體和藝術風格。他的作品大多以自己為主人公,將寫身邊瑣事,不摻雜社會雜質,瑣碎小中無限煙波。具有人生寓言般的強大藝術感染力。如小說《和解》就是描寫自己和父親出對立到和解過程的—’部作品.通過平凡的生活箏件來襯托父子關係,寫實而深刻,把父子的形象揭東得豐滿而有層次,開創了口水寫實主義文學的新篇章。他的現實主義創作精神對同時代的日本作家有深刻的影響。
在敘事上,除《暗企行路》外,志賀京哉的小說均為短篇,篇幅簡短不晦澀,描寫細膩,語台生動,敘事高度凝練緊湊,嚴密起伏音節,常常被後來的文學家當作小說創作的範本來學習,故而獲得“小說之神”的美譽。
志賀直哉是日本大正年間熊踞文壇的著名作家,被日本人尊稱為“小說之神”。他不僅是白樺的傑出代表,也是“心境小說”的泰斗,在日本近代文學史上其影響巨大而深遠。古田精一在《現代日本文學史》中稱讚志賀是“與德田秋聲異趣的心境小說的開拓者,經過他藝術加工的心境閃耀著光輝,是大正時代最純粹的文學家的典型代表”。志賀的文學創作以短篇小說為主、見長。“作品極簡潔活潑,如實表現了自然的趣味。”
早在201仕紀20年代和30年代,他的作品就由魯迅、周作人、張資平、謝六逸等陸續翻譯介紹到中國來,對中國現代文學產生過一定的影響。郁達夫對志賀做了很高的評價,他在《致王映霞》中寫道:“他的作品很少,但文字精練絕倫;在日本文壇上所佔的地位,大可以比得中國的魯迅。”
志賀直哉故居
日本文學研究學者葉渭渠評價,日本作家志賀直哉以其驚人的藝術才華和高超的寫作風格而被譽為“小說之神”。其作品大部分取材於自身的生活經歷,耳聞目睹的事實和個人感受。對於志賀來說,實際生活和文學創作,互為手段與目的,息息相關。而觀其作品可以發現,與父親的衝突與對立是志賀文學觸及最多的主題,也是其文學的創作源泉。
中國學者張效之評價志賀直哉的小說,在藝術上以刻畫細緻入微著稱,富能與出入們看到而未能說出的細節;文字優美洗烷,格調請滄極力誹斥色情、怪誕等墮落煩向,閃耀著一種經過磨鍊的心靈的光芒。這在深受西方現代派、頹廢派影響的日本資產階級文壇上,格外顯得俊逸和挺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