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眼珍珠
鳳眼珍珠
又稱珍珠粉、珍珠米。是一種風味小吃,主要原料是蕃薯粉。為圍屋人的傳統名菜,生產歷史悠久,每逢年過節或宴請佳賓時,都是筵席上的一道主菜。
鳳眼珍珠是贛州龍南縣的特產,本地人把這道菜稱為“精珠子”或“精珍珠”。幾乎所有的客家人都喜歡這道菜,珍珠粉既可以當菜又可以作為主食。
據說,清朝道光年間,龍南關西籍人徐思庄的一手柳(公權)底歐(陽洵)面的書法為當朝的一絕,徐思庄曾作過咸豐皇帝的書法老師,徐思庄一次回鄉省親,正逢咸豐皇帝派人下江南採購物資,特地囑咐欽差到龍南看望徐思庄。因道路難行,累得欽差上氣不接下氣,全身疲乏,傍晚才到徐家,言山路崎嶇難行,差點中暑。徐思庄即命廚師煮珍珠湯給欽差消渴解飢,珍珠湯一端上,欽差見珠丸如碧玉鳳眼,清香補鼻,食慾猛增,食之,覺得柔中帶韌,潤滑可口,味美難喻。食后,腸胃舒適,腦清目明,勞累盡消,即詢問徐思庄這是什麼稀世山珍,本官尚第一次品嘗此佳。徐思庄笑答道:此乃家鄉一小菜也,名龍眼珍珠。欽差聽后正色道:菜名犯上,即賜名“鳳眼珍珠”。
後來欽差臨走時,徐思庄特地送了一大袋鳳眼珍珠讓欽差帶回京城,皇上品賞后,也愛不釋口,鳳眼珍珠成為歷代貢品。
原料: 甘薯粉300克。香菇(鮮)30克 雞胸脯肉50克 荸薺150克(也可加小部分蘋果或梨)冬筍50克。味精2克 鹽6克 香油5克 小蔥5克 胡椒粉1克。
1.將甘薯粉倒入簸箕內,用清水逐步灑於粉中;
2.將簸箕按順時針方向顛簸轉動,簸箕內的粉粒隨著滾動慢慢摶揉成珠粒;
3.將珠料再盛入另一簸箕內,撒上干薯粉,再轉動片刻,使珠粒結實,息一會兒使其水分稍微晾乾;
4.將雞脯肉洗凈,切細丁;
5.香菇去蒂,洗凈,切細丁;
6.冬筍去殼、老根,洗凈,切細丁;
7.荸薺去殼,洗凈,切細丁;
8.蔥姜洗凈,蔥切蔥花,姜切末;
9.雞脯肉調好鹽味,用濕澱粉上薄漿待用;
10.炒鍋置爐火上,放入雞湯500毫升、鹽適量,同時放入香菇丁、冬筍丁、荸薺丁、姜米同煮;
11.待煮沸后,投入珍珠粉和雞肉丁,其珍珠顆粒呈透明狀時,放入蔥花起鍋,撒上胡椒粉,淋香油即成。做好的鳳眼珍珠熱氣騰騰,香味誘人,珍珠粒粒晶瑩剔透。
貼士:1.撒清水時要均勻。2.火湯沸後方可放入雞丁和珍珠粉。
由於 製作珠湯並非易事,一般做珍珠粉是買了乾的珍珠粉進行烹飪。
煮好的珍珠湯熱氣騰騰,幽香襲人。吃上一口,腸胃舒適,腦清目明。鳳眼珍珠湯,有滋補、清熱、降壓、醒腦、明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