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味小吃
風味小吃
徠風味小吃是一批在口味上具有特定風格特色的食品的總稱,是一種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的小吃,即可以作為宴席間的點綴,也可以作為早點、夜宵的主要食品。世界各地都有各種各樣的風味小吃,其特色鮮明,風味獨特。往往是一個地區重要的特色表現,是所有遊子對於家鄉思念的“主要對象”。風味小吃因為是就地取材的,所以通常能夠突出反映當地的物質及社會生活風貌;往往用本地所特有的材料精製而成的。所以吃風味小吃不僅能夠品嘗異地風味,而且還可以籍此了解當地風情風貌。
目錄
風味小吃因其具有地方特色,所以以地方分類:比較有名氣的有北京風味小吃、上海風味小吃、福建風味小吃、台灣風味小吃等。
1.驢打滾
驢打滾又稱豆面糕,是北京小吃中的古老品種之一。但為什麼又稱“驢打滾”呢?這似乎是一種形象的比喻,製做後放在黃豆面中滾一下,如郊野真驢打滾,揚起灰塵似的,故而得名。它的原料是用黃米面加水蒸熟,和面時稍多加水和軟些。另將黃豆炒熟后,軋成粉面。製作時將蒸熟發黃米面外面沾上黃豆粉面擀成片,然後抹上赤豆沙餡(也可用紅糖)捲起來,切成100克左右的小塊,撒上白糖就成了。特點是香、甜、粘,有濃郁的黃豆粉香味兒。
2.艾窩窩
艾窩窩,北京傳統風味小吃,每年農曆春節前後,北京的小吃店要上這個品種,一直賣到夏末秋初,所以愛窩窩也屬春秋品種,現在一年四季都有供應。愛窩窩的由來是明朝時有一位皇帝愛吃這種窩窩,想吃或要吃時,就吩咐說:“御愛窩窩。”後來這種食品傳入民間,一般百姓就不能也不敢說“御”字,所以省卻了“御”字而稱“愛窩窩”。
3.糖卷果
糖卷果是北京風味小吃中的名品,深受中外食者青睞,尤得女性食客的喜愛。糖卷果雖說是小吃卻被看做是名副其實的葯膳。看看主料您就知道了,山藥鮮品營養豐富,含蛋白質、精纖維及維生素等成分,是中醫傳統的用藥。中醫認為山藥性溫味甘,無毒,入脾肺、腎經,有補中益氣、補脾胃、長肌肉、止瀉和健脾。固精、益肺的功用。大棗更是民間的滋補佳品。
·
·
4.薑汁排叉兒薑絲排叉
從其名就可知道,它原料中有鮮姜,因而食用時有明顯的鮮姜味而得名。排叉成淺黃色,有酥、甜、香的特點,食用時有姜味。姜在中醫中具有健胃、祛寒和解毒等藥效。
風味小吃
·
·
5.奶油炸糕
北京小吃中奶油炸糕是富有營養的小吃品種。它用上好麵粉為原料,先燒適量開水,水開后,改用小火,將麵粉倒人鍋內,迅速攪拌直到麵糰由自變成灰白色,不粘手時,取出稍晾成燙麵。白糖用水化開,香草粉用水化開,適量雞蛋液在碗內攪勻,分幾次加入燙麵中,最後一次加入奶油、糖水、香草粉水,揉搓均勻。奶油炸糕呈圓形,外焦里嫩,香味濃郁,富有營養,易於消化。
6.蜜麻花
蜜麻花是 北京小吃中常見名品,又稱糖耳朵,因為它成形后形狀似人的耳朵得名。前人有詩說:"耳朵竟堪作食耶?常偕伴侶 蜜麻花,勞聲借問誰家好,遙指前邊某二巴》。蜜麻花棕黃油亮,質地綿潤鬆軟,甜蜜可口。
7.油茶油茶是 北京小吃中的滋補佳品,它是用麵粉放入鍋內炒到顏色發黃,麻仁也炒至焦黃,另加 桂花和牛骨髓油,拌搓均勻,然後將搓得均勻的麵茶放在碗內,加上白糖,用開水沖成漿糊狀即可。油茶味道甜美,可作為早餐或午點,很受百姓喜愛。喝 麵茶很講究吃法,吃時不用筷、勺等餐具,而是一手端碗沿著碗邊轉圈喝,非老 北京人恐怕無此吃法的。
8.饊子麻花饊子麻花是 北京清真小吃中的精品,很受百姓歡迎,它的製作比較麻煩。在事先將礬、鹼、紅糖、糖桂花放在盆內用溫水溶化,再將麵粉倒入和均勻,和好后挫長條盤起來餳一會兒,然後揪成40克一個的小劑。將麻仁用開水拌起來,將小劑粘上拌好的麻仁,挫成10厘米長的小條碼在盤中,碼3至4層再餳著。餳好后,拿起兩小條用手挫成均勻的長繩條2根,對頭折兩個來回成8根,兩頭捏在一起,成 兩頭尖、當中大的棗核形或扇形狀,用油炸熟即成。炸時鍋內花生油五成熱,拿著 饊子麻花的捏頭處,將坯子下入油鍋來回擺動使其定型,待坯子稍硬挺后,整個入油中炸,炸成棕黃色即成。饊子麻花顏色棕黃,質地酥脆,香甜可口。
風味小吃
9.薩其瑪漢語為金絲糕。薩其瑪是滿族的名 糕點,民間傳說是一位滿族的將軍留傳下來的。因其好打獵,為攜帶方便,故製作這樣一種 糕點。其原料是以雞蛋和 白面做成的細條,過油煎炸,再 蜂蜜、白糖、瓜子仁,成金糕條。糕面撤上青紅絲,其味香甜可口。
風味小吃
10.焦圈北京小吃中的 焦圈,男女老少都愛吃,酥脆 油香的味兒,真叫人吃不夠。北京人吃 燒餅,常愛夾 焦圈,喝豆汁也必吃焦圈。宋代蘇東坡曾寫過一首詩“縴手搓成玉數尋,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睡無輕重,壓褊佳人纏臂金。”11.糖火燒北京以大順齋的 糖火燒最出名。糖火燒香甜味厚,綿軟不粘,適合老年人食用。
12.豆餡燒餅豆餡燒餅是 北京小吃中的常見品種,因其以 豆沙為餡而得名,在烤制過程中,因燒餅邊上有自然開口,吐出豆餡,掛著燒餅邊上,所以人們就形象地稱這種燒餅為蛤蟆吐蜜。《故都食物百詠》中有詩說:“干酥 燒餅味咸甘,形有圓方貯滿籃,薄脆生香堪細嚼,清新食品說宣南。”
風味小吃
上海風味小吃
1、蟹殼黃蟹殼黃因其形圓色黃似蟹殼而得名。蟹殼黃是用油酥加酵面作坯,先製成扁圓形小餅,外沾一層芝麻,貼在烘爐壁上烘烤而成。此餅味美咸甜適口,皮酥香脆。有人寫詩讚它“未見餅家先聞香,入口 酥皮紛紛下”。蟹殼黃的餡心有咸、甜兩種。鹹味的有蔥油、鮮肉、蟹粉、蝦仁等,甜的有白糖、玫瑰、豆沙、棗泥等品種。該品以上海石門一路 威海衛路口的吳宛餅家製作的為最佳。
2、排骨年糕排骨年糕是上海一種經濟實惠、獨具風味的小吃,已有50多年歷史。上海有兩家著名的 排骨年糕━━“小 常州”和“鮮得來”。“小 常州”排骨年糕選用常州、無錫等地的豬脊骨肉,用醬油腌漬后,再放入用醬油、油、糖、蔥薑末、酒等混合的油鍋中氽,氽至色呈紫紅、肉質鮮嫩、味道濃香時取出。與此同時,將 松江大米煮熟后,放在石臼里用榔頭反覆捶打,待捶打至米已無整粒后取出,每500克切20根,每根里裹一小塊已經氽過的 排骨,再入醬汁油鍋中煮氽,吃時,灑上 五香粉,則既有排骨的濃香,又有年糕的軟糯酥脆,十分可口;“鮮得來”的排骨年糕是將麵粉、菱粉、五香粉、雞蛋放在一起攪成浸裹在排骨表面,放入油中氽熟。這種 排骨色澤金黃,表面酥脆,肉質鮮嫩。與此同時,將 松江大米與紅醬油、排骨一起加上 甜麵醬,澆上辣椒醬即可。入口糯中發香,略有甜辣味,鮮嫩適口。上海市的曙光飲食店的“小 常州”排骨年糕、“鮮得來”點心店作的排骨年糕最具特色。
3、雞肉生煎饅頭雞肉生煎饅頭是上海的特色風味小吃。這種小吃是以發酵后的精白麵粉作皮,用熟雞脯肉丁、豬夾心肉末和肉皮凍加香油等多種調料作成餡心。包捏好的 饅頭尖上還要蘸上蔥花和芝麻,表層刷上 素油,放入油鍋中煎熟。該品形態飽滿,上半部有黃澄澄的芝麻和碧綠的蔥花,鬆軟適口。下半部則酥脆可口,餡重汁多,越吃越香。此小吃以 上海市王家沙 點心店製作的最佳。
4、糟田螺上海市的 糟田螺是著名的特色風味小吃。這種小吃是用個大肥美、肉頭厚實的 安徽屯溪產的 龍眼田螺為原料,進店后先用清水養兩天,使其吐凈泥沙,然後再放入鍋內,加上茴香、桂皮等煮較長時間。最後將燒好的田螺放上陳年香糟,糟制而成。這種 糟田螺呈褐灰色,肉質鮮嫩,汁鹵醇厚,入口鮮美,十分受人歡迎。此美食是上海五味齋 點心店和鮮得來點心店的著名特色風味小吃。
5、小紹興雞粥小 紹興雞粥店經營的雞粥是地道的上海風味小吃。該店由一 紹興人創辦於1947年,由於創辦人和主要操作師傅均系紹興人,在這兒便形成了一個小小的紹興人天地,故人們給它取名為“小紹興雞粥店”。小紹興雞粥就是用雞湯原汁燒煮成的梗 米粥,配以雞肉和各種作料的一種小吃。吃 雞粥時,將煮熟的雞切成3厘米長 0.6厘米寬的塊,裝盤,雞粥盛入碗內,加上蔥、薑末和雞油,一同上桌。此時,雞粥 黃中帶綠,雞肉色白光亮,令人賞心悅目,食慾大增。品嘗時,雞粥粘韌滑溜,鮮香入味,雞肉細嫩爽口,營養豐富,越吃越香。此美食在 上海市小紹興雞粥店裡有經營。
6、南翔小籠饅頭南翔小籠饅頭又叫 南翔小籠包,是上海郊區 南翔鎮的傳統名小吃,已有100多年歷史。該品素以皮薄、餡多、鹵重、味鮮而聞名,是深受國內外顧客歡迎的風味小吃之一。南翔小籠饅頭的餡心是用夾心腿肉作成肉醬,不加蔥蒜,僅撒少許薑末和 肉皮凍、鹽、醬油、糖和水調製而成。饅頭的皮是用不發酵的精麵粉作成的,50克麵粉可包8 個,100克一籠屜。蒸熟后的小籠 饅頭,小巧玲瓏,形似寶塔,呈半透明狀,晶瑩透黃,一咬一包湯,滿口生津,滋味鮮美。如果吃時佐以薑絲、香醋、配上一碗蛋絲湯,其味更佳。南翔小籠饅頭的餡心還可以隨季節變化而變化。初夏加蝦仁,秋季加蟹肉、蟹黃、蟹油。豫園商場內的 南翔饅頭,是豫園商場有名的風味小吃之一。
7、開洋蔥油拌面開洋蔥油麵是 上海市的著名小吃。開洋蔥油麵製法很講究,它首先將蔥白切成寸段,放溫油鍋中炸制(用這種方法熬制好的蔥油色澤深紅帶黃、蔥香濃郁、聞之即可增食慾)。然後將蔥油配上已經用素油炒、酒糖浸過的 開洋,即成開洋蔥油。將麵條煮熟,瀝去湯汁,拌上 開洋蔥油,即成開洋蔥油麵。這種麵條觀之色澤鮮艷,食之潤滑爽口,蝦味鮮香,蔥香撲鼻,營養豐富,十分受人歡迎。開洋蔥油麵是 上海市湖濱 點心店的特色小吃,也是城隍廟的著名小吃之一。
8、素菜包素菜包是 上海市春風松月樓素菜館的 特色小吃。該店已有70多年歷史,它是融京、蘇、揚幫風味於一體的,又有上海本地風味的素菜館。該店的素什錦、炒冬菇、羅漢齋、口蘑鍋巴湯、炒蟹粉、麵筋面等菜肴在上海頗負盛名,尤其是該店製作的 素菜包更是名聞遐邇,十分受人歡迎。素菜包是用精白麵粉作皮,餡心則是用青菜、麵筋、冬菇、冬筍、五香豆腐乾剁碎后配以香油、糖等調味品製成。將包好的 素菜包上籠蒸熟后,皮白鬆軟,餡心則綠中生翠,鮮艷悅目,一開籠就滿室生香,食之味美爽口,多吃不膩,百吃不厭。此小吃在 上海市豫園商場內的春風松月樓素菜館里可以品嘗到。
9、油氽饅頭油氽饅頭是上海的百年老店棗 沈大成點心店製作的特色風味小吃。該店的 油氽饅頭博采眾家之長:饅頭皮的製法取於 南翔小籠饅頭,用不發酵的精細粉擀成,餡心取法於 淮揚細點的湯包,將肉餡加 骨頭湯打勻,調以蔥、姜、蒜等製成的佐料;氽炸時又採用近似氽炸 酥餅的技巧棗經過這樣精心加工製作出來的饅頭,形狀小巧玲瓏,皮呈金黃,色澤美觀,入口鬆脆,肉餡鮮嫩,一咬湯汁四溢,肥而不膩。吃后齒頰留香,滿口生津,若趁熱食用,更會餘味無窮。
風味小吃
10、擂沙圓擂沙圓是上海喬家柵 點心店的風味名點之一,已有70多年的歷史。相傳在清代末年,上海三牌樓一帶有一姓雷的老太太,她為了使湯糰便於存放和攜帶,首創了在煮熟的湯糰表面滾白粉的辦法,後人為了紀念她,就把這種湯糰取名 擂沙圓。喬家柵點心鋪經營的擂沙圓是將 崇明縣大紅袍赤豆煮熟后磨成沙,曬乾后即成紫紅色的粉,然後,把包有鮮肉或豆沙、芝麻等各式餡心的 糯米湯糰煮熟,瀝干水分,滾上一層豆沙粉。這種湯糰,有色有香、熱吃有濃郁的赤豆香味,而且軟糯爽口,攜帶方便,一直深受遊客的歡迎。
東莞風味小吃
2.厚街瀨粉以大米磨成粉后製成,嫩滑爽口,多以明爐 燒鵝、叉燒為佐料。
3.道滘裹蒸粽選用優質糯米、鹹蛋黃、五花腩肉、綠豆、湘蓮子及多種調味品製成,煮熟后芬芳撲鼻,口感極佳。
4.道滘肉丸粥肉丸採用新鮮鍺肉製作,制肉醬時須用鋼條不斷敲打,致使肉醬具有膠質,帶韌性,且爽脆香甜。
5.道滘缽頭禾蟲將肥美禾蟲洗凈,放入陶制缽頭內,加適量蒜茸、精鹽、生油、雞蛋搗勻,使禾蟲成膏狀,蒸熟后以文火烤至微黃,撒上胡椒粉,香氣四溢,營養豐富。
6.道滘禾花鯉霜降前後,內河繁殖的鯉魚因食了禾花、禾穗和穀粒特別肥美,名曰“禾花鯉”。制時將鯉魚煎成桔皮黃色加生薑、蔥條、蒜子放入沙煲內煲熟,鮮美可口。
7.中堂槎滘魚包由魚肉做成的表皮包著魚肉餡料而成,距今有七、八十年歷史。魚皮以農曆八、九月份的土鱗魚脊背部位的魚肉為主料,肉餡則以鮮豬肉、臘鴨、臘腸為主。輔以冬菇等時菜混在一起剁成餡料。用 魚皮小心翼翼地把餡料包成金魚狀,放入用鱗魚熬成的湯中煮2-3分鐘即可。
8.中堂槎滘魚絲面由魚肉團壓薄成片后,切成約十公分的麵條狀、放進清開水中煮1-2分鐘撈起,另配好 冬菇絲、韭黃、蔥花等,加上用鱗魚、雞話豬骨頭熬成的湯即可食用。
9.糖畢甩以 糯米粉作成拇指頭大小無餡湯丸(也有製成有餡的),以滾熱糖漿煲熟,撒上輾碎炒花生或 煎雞蛋絲、香滑甘甜酥軟。
10.長安錦盒盆菜將雞、鵝、鴨、豬肉、豬浮皮、魚丸、香芋、青菜、冬菇等菜肴煮熟以一大盆盛之,吃時各人動用公筷翻動夾菜。
11.橫瀝貓撈飯以瘦豬肉、鵝肉、蝦米、麥豆等切碎與米飯同煮,香甜可口。
四川風味小吃
1.廖記棒棒雞相傳明清時期,在雅安的偏遠山區,有人特好美食,經過長期的鑽研和湯料搭配實踐,烹制的雞肉味道上佳,絕密高湯與紅油飄香,讓人垂涎欲滴!但當時生產力落後,雞肉是一種奢侈享受,只在逢年過節才吃上一次,有人想出妙招,把整隻雞切成很多薄片,按片銷售,收到奇效,銷量出奇的好。“雞片”名聲大噪!此後又出現一個新問題:僅憑菜刀無法將每片雞肉切勻,顧客在購買時也常挑剔大小。有人冥思苦想后,改用木棒敲打刀背,將雞切成均勻薄片的同時,原汁高湯與紅油更透徹的滲入雞肉,滋味更佳!宰切時,一人持刀一人持棒,配合默契;木棒敲擊刀背時,發出的聲音隨力量輕重而變化,抑揚頓挫,自成節奏,給人以聆聽樂曲般的感覺,故名“棒棒雞”!
風味小吃
2.廖排骨廖排骨可謂是四川滷菜一絕,歸納起來主要有五大特點:一、選料精,配方獨特。所用調料大部分是廖排 骨自己作坊生產的,所採用的中草藥都是十分考究的;二、甜咸適口,南北皆宜;三、講究原汁原味,在滷製過程中絕不加入任何化學原料或添加劑;四、火候足、下料狠,菜肴軟火巴,易消化。滷菜的顏色均是通過火候來控制的,所以滷菜的色澤自然乾淨,一看就能吊起人們的胃口;五、高蛋白低脂肪,營養豐富。廖排骨滷菜在滷製過程中一定先要去血水、退脂,因此滷菜一點也不油膩,也從不粘手。
徠3.侃膳齋棒棒雞
侃膳齋棒棒雞,來自於老成都的“真”滋味,成都熟食的典型代表。其色澤紅亮,料辣而不燥,口感醇和厚重。包融了系列川中熟食經典菜式,集鹵、拌、泡等多種烹調手法,有麻辣、五香、泡椒、藤椒、香辣、咸鮮、醬香等系列特色口味。產品豐富多彩,味道層次鮮明。
4.夫妻肺片成都地區人人皆知的一款風味名菜。相傳在30年代,成都少城附近,有一男子名郭朝華,與其妻一道以制售涼拌牛肺片為業,他們夫妻倆親自操作,走街串巷,提籃叫賣。由於他們經營的涼拌肺片製作精細,風味獨特,深受人們喜愛。為區別一般肺片攤店,人們稱他們為" 夫妻肺片"。設店經營后,在用料上更為講究,以牛肉、心、舌、肚、頭皮等取代最初單一的肺,質量日益提高。為了保持此菜的原有風味,"夫妻肺片"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5.二姐兔丁二姐兔丁在成都很有名氣,它最有名是兔丁肉多骨頭少,不加兔頭,佐料加有二姐特殊的配法,香鮮可口。二姐的"兔"系列中還有五香鹵兔、紅板兔、麻辣兔丁。另外,二姐兔丁店還經營 紅油雞塊、蒜泥白肉、涼拌肺片、五香蹄筋等多種冷盤。
6.傳統鍋盔老隍城傳統 鍋魁總店經營的鍋魁品味多樣,風味獨特,雞片鍋魁、牛肉鍋魁、蒸肉鍋魁、肺片鍋魁、素菜鍋魁都是其特色品種,另外,老隍城傳統鍋魁總店的牛尾湯也很有特色。雖然老隍城經營的是傳統小吃,但它透明的餐桌、白色的壁紙,清清爽爽,頗為時尚。
7.擔擔麵擔擔麵是著名的 成都小吃。用麵粉擀製成 麵條,煮熟,舀上炒制的豬肉末而成。成菜 麵條細薄,滷汁酥香,咸鮮微辣,香氣撲鼻,十分入味。此菜在四川廣為流傳,常作為筵席 點心。擔擔麵中最有名的又要數陳包包的擔擔麵了,它是自貢市一位名叫陳包包的小販始創於1841年。因最初是挑著擔子沿街叫賣而得名。過去,成都走街串巷的擔擔麵,用一中銅鍋隔兩格,一格煮麵,一格 燉雞或燉 蹄膀。現在重慶、成都、自貢等地的擔擔麵,多數已改為店鋪經營,但依舊保持原有特色,尤以成都的擔擔麵特色最濃。
土家風味小吃系列
1.灰包穀子土家族常將玉米煮后與地灰或河砂拌合炒使熟,然後篩出、去殼,以瓦瓮或壇儲之(亦有炒后即食用的)。食時回鍋炒焦,攙入油茶湯內吸食,又脆又香,其味甘美。
3.刺苔一種野刺嫩苔,春末夏初采后以開(沸)水燙熟,擠去苦汁,然後切細,用 清油(植物油)干炒,加以食鹽、辣椒。以之作菜,據說有開胃、助消化之功能。牧童常自採摘剝皮生食,頗有滋味。
6.糍粑以糯米(也有用高梁、小米的)蒸煮,在碓窩(或專門的 石臼)里搗爛,趁熱揪小團(根據需要取量)碾壓成薄餅狀。有大(20~30厘米)有小(10來厘米),大的或以柏枝影印花紋圖,備作禮品。或燒烤、或煎烙、油炸,有多種吃法。
9.酢海椒(又叫“酢廣椒”)將包穀粉拌和適量辣椒面、食鹽,裝入明水菜壇(或倒撲水),一月後可取出用油炒熟,或和肉、油渣等,其味更美,農家戶戶均備。
10.糯米酸辣椒又稱 粑粑海椒 每逢秋末辣椒透紅時節,土家族人便將粗壯的大紅辣椒精選出來,用壇罐腌製成糯米 酸辣椒。其做法是:用小刀或剪刀將大辣椒蒂把及籽梗剔除,形成空洞;再用調羹或筷子灌入 糯米粉(糯米粉中摻入少許食鹽)、五香粉等 佐料,後放入大、小陶瓷罐中。最後以鋪鹹菜之法倒撲起來,約半月便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