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灌湯包的結果 展開

灌湯包

漢族特色小吃

灌湯包,是一種漢族特色小吃。製作原料主要有麵粉、溫水、豬五花肉等。早在北宋市場上已有售賣,當時稱灌漿饅頭或灌湯包子。著名產地開封。

灌徠湯包形式美觀,內容精美別緻,肉餡與鮮湯同居一室。吃之,便就將北國吃面、吃肉、吃湯三位一體化,是一種整合的魅力。吃灌湯包子,湯的存在列第一位,肉餡次之,麵皮次次之。

做法


做法一

用料
食材用量
餃子皮40張左右
豬肉末500g
肉皮凍120g
蔥姜水150g
老抽20ml
少許
料酒少許
香油10ml
熟白芝麻30g
20g
詳細步驟
步驟圖片說明
步驟一
步驟一
步驟一
肉剁碎,剁到肉有粘稠感為宜
步驟二
步驟二
步驟二
蔥剪短,姜切片,水150ml
步驟三
步驟三
步驟三
放入料理機,打碎
步驟四
步驟四
步驟四
濾網過濾
步驟五
步驟五
步驟五
得到蔥姜水,稍沉澱后使用。如果嫌麻煩,可以用將姜和蔥切很碎,用開水沖泡后得到蔥姜水。
步驟六
步驟六
步驟六
肉糜放入乾燥的碗內,放入老抽、鹽、料酒、糖、雞粉攪拌均勻
步驟七
步驟七
步驟七
放入蔥姜水
步驟八
步驟八
步驟八
放入炒熟的白芝麻
步驟九
步驟九
步驟九
攪拌均勻后待用
步驟十
步驟十
步驟十
肉皮凍從冰箱取出,切碎(肉皮凍做法,點擊我的頭像,看菜譜)
步驟十一
步驟十一
步驟十一
加入餡料中,攪拌均勻
步驟十二
步驟十二
步驟十二
餃子皮用擀麵杖擀薄一些,包入適量餡料。依次包好。表面用保鮮膜蓋好,不然皮子會硬化。(一個人做,沒人幫忙拍照,這裡就比較粗糙了)
步驟十三
步驟十三
步驟十三
蒸盤內墊油紙,放入蒸箱蒸10分鐘左右。具體時間根據餡料大小決定
步驟十四
步驟十四
步驟十四
小心出鍋,因為皮子比較薄,湯汁多易破皮

做法二

用料
食材用量
#麵糰
普通麵粉300g
1g
160g
#凍
雞爪1斤
花椒10粒
5片
生抽1大勺
#餡料
豬肉餡(1肥9瘦)300g
大蔥1棵
薑末1小勺
生抽3大勺
蚝油1大勺
十三香少許
少許
香油2小勺
花生油1大勺
詳細步驟徠
步驟圖片說明
步驟一
步驟一
步驟一
麵糰和好揉勻醒10分鐘,再揉一遍,醒20分鐘。
步驟二
步驟二
步驟二
雞爪洗凈焯水撈出。
步驟三
步驟三
步驟三
放入電壓力鍋鍋中,加水沒過雞爪,放入花椒和薑片,生抽,電壓力鍋放在蹄豆檔位。做好后,倒入炒鍋里,收一下湯汁。
步驟四
步驟四
步驟四
大約留半碗湯汁,放入冰箱冷藏成凍。雞爪可以直接吃掉嘍,涼了更好吃,滷雞爪喲。
步驟五
步驟五
步驟五
豬肉餡先放入薑末攪勻。
步驟六
步驟六
步驟六
加入生抽和蚝油,繼續順同一方向攪勻,打入少許水,還是順同一方向攪勻。
步驟七
步驟七
步驟七
凍切小丁。
步驟八
步驟八
步驟八
蔥切末,拌勻香油。
步驟九
步驟九
步驟九
將凍和蔥放入肉餡中,攪勻。放入冰箱冷藏半小時。
步驟十
步驟十
步驟十
面劑擀成薄一些的麵皮,包入餡料。包包子的時候注意封好口,確保蒸熟后的湯汁不會流出來。包好后的湯包放在蒸籠中,注意湯包之間留一些空隙。
步驟十一
步驟十一
步驟十一
水開後上蒸籠蒸12分鐘。
步驟十二
步驟十二
步驟十二
出鍋:輕輕提、快快移、先開窗、后吸湯。
步驟十三吃的時候小心不要燙到。
步驟十四
步驟十四
步驟十四
湯汁好鮮啊。

做法三

用料
食材用量
中筋麵粉適量
溫水適量
半勺
生抽適量
酵母5g
小蘇打2g
料酒適量
適量
八角三奈適量
大蔥適量
老抽適量
花椒粉適量
胡椒粉適量
詳細步驟
步驟圖片說明
步驟一
步驟一
步驟一
揉面。最近和面次數特別多,感覺技術進步了。先把麵粉中加入酵母和小蘇打,小半勺鹽,攪拌均勻后,加入35度左右的溫水(水倒在手背上覺得溫暖不燙手即可,溫度過高會把酵母燙死),攪成棉絮狀后開始揉面,基本揉個二十分鐘左右,揉成光滑麵糰即可(注意麵團需要稍軟點,這樣好包包子)。
步驟二
步驟二
步驟二
發麵。現在室溫比較低,所以常溫發麵效果很差。可以將面盆放到一個溫水鍋里,水溫別太高了,基本三四十度就可以了。麵餅上蓋個保鮮膜或者略濕的帕子,避免麵餅變干。我是蓋了個蓋子在盆上。水一會變涼了,就再加熱三十秒左右,可手感覺一下水溫。大概發麵一個小時,也可更久點,感覺麵餅蓬鬆略為原來兩倍大就可以了。
步驟三
步驟三
步驟三
發好的面撕開成蜂窩狀,那發麵就成功了。給自己,感覺自己棒棒噠!☺️☺️☺️
步驟四
步驟四
步驟四
豬皮凍製作。家裡就一塊豬皮,比較拮据,所以富裕的同學最好多準備幾塊,否則豬皮凍可能不夠美好。準備下次做雞凍,可能更好準備食材。言歸正傳。把豬皮毛燒乾凈,洗凈後放進鍋里加姜,料酒煮十分鐘。然後取出放進冷水中洗洗放置幾分鐘,取出把皮上的肥油全部去掉,只剩一層皮。
步驟五
步驟五
步驟五
豬皮凍2。把豬皮切絲,放進溫水裡面,加鹽洗凈,五分鐘左右即可。
步驟六
步驟六
步驟六
豬皮凍3。按照1斤豬皮3斤水的比例,俺們豬皮少,所以水也跟著少了。加入八角三奈,大蔥,姜,煮一個小時。所以,我們在發麵的過程可以順便把豬皮凍做上,節省時間。
步驟七
步驟七
步驟七
豬皮凍4。一個小時到了,就把大料,蔥姜撈出,把豬皮湯倒入盆里,放冰箱冷藏,一段時間可以變成這種凝固狀態,按壓下去DuangDuang的,那就可以了,我的豬皮少了,所以總體感覺不是太好。沒事沒事。
步驟八
步驟八
步驟八
調肉餡。絞肉機這個東東真的好用,自從買了它我都在家自己絞肉,簡單方便衛生,這是關鍵,廣告插播完畢。我們繼續,說得好像有代言費似的。我加了很多薑末,小蔥花,生抽,老抽,花椒粉,胡椒粉,主要看你的肉分量調整你的調料,自己可以嘗一下,味道合適即可,攪拌均勻,放冰箱冷藏。
步驟九
步驟九
步驟九
混合。在肉餡中加入豬皮凍,攪拌均勻。
步驟十
步驟十
步驟十
肉餡成品。灌湯包餡料調好。把它放冰箱冷藏會。
步驟十一
步驟十一
步驟十一
包子皮。把發好的面取出揉面排氣,然後揉至光滑,然後揉成長條圓柱形,大概和黃瓜尾部一樣粗的圓條,把它切成一個個小劑子,大概十克一個,也可自己感受一下。還是皮小點,像那麼回事,我以前老是一個包子老大,頭疼看著。
步驟十二
步驟十二
步驟十二
擀包子皮。其實我覺得和餃子皮差不多,。灌湯包講究一個皮薄,所以我們把皮趕得薄點,略微透明。
步驟十三
步驟十三
步驟十三
包包子。其實和普通包包子差不多,只不過上部空間留多點,在最後封口時往上提一下,保證封嚴實了,這樣不漏汁。然而我的包子沒包好,自我安慰兩分鐘,沒事沒事。讓它們冷靜十分鐘,再次醒發一下。
步驟十四
步驟十四
步驟十四
上鍋。然後就上鍋蒸了,給他們留有足夠空間呼吸。蓋蓋,開水蒸十分鐘,悶五分鐘。
步驟十五
步驟十五
步驟十五
見證奇迹的時候到了。不成功便成仁。樣子還是將就的,味道也是不錯的,就是汁他露了的,不過沒事沒事,一回生,二回熟,下次我的灌湯包就是完美的,要給自己進步的空間。so,我吃了十個鼓舞了自己。好吃。說了這麼多,話癆的我,希望你們都能成功,來告訴我為卅不夠成功。
步驟十六
步驟十六
步驟十六
灌湯包沾調料吃,真的是無與倫比的美麗。哈哈哈。我走了,下次見!

特點


灌湯包是一種什麼產的食品呢?顧名思義,它就是一種包子,但裡面卻是有湯的。這又是何故?其實只是一層窗戶紙,不捅不破。不知道的還以為是用某種工具把湯灌進包子里去的,不然,這湯本已在餡裡面,只不過是在包之前把肉凍放在餡中,包好以後經籠屜上火一蒸,肉凍化開而不漏。灌湯包講究湯不能漏,包子又要不粘籠屜,這全看大師傅的手藝了。

區別


灌湯包成品
灌湯包成品
灌湯包與小籠包的不同之處:
小籠包,顧名思義,是放在小蒸籠里蒸的,分2種:1.有湯汁的,加入了皮凍,叫小籠湯包。皮又薄又筋道,半透明,做法是麵粉不發酵。2.沒有湯汁的,就是一般的小肉包。皮沒有上面一種薄,要發酵麵粉做。
灌湯包,顧名思義,就是包子裡面有湯汁的,即加入了皮凍,分2種:1.大湯包。2.小湯包 就是大小不同而已。
灌湯包
灌湯包
總的來說,大湯包比小籠包稍大,而且更注重湯的味道,有些灌湯包還做成用吸管來吸裡面的湯汁,餡味和皮味可能要稍好一些。

傳說


關於灌湯包有這樣的一個傳說。相傳600多年前,元末明初,朱元璋起義攻打天下。1356年朱元璋率領起義軍打到浙江的金華城下,由於守城元兵早有防備,把城牆加高了七尺,另外還給城門加上了萬斤閘。起義軍攻打了九天九夜,還是破不了城,只得在城外安營。朱元璋和他的部下大將常遇春胡大海等十分焦急,白天夜裡商議破城之法。一天深夜,常大將軍夜不成眠,在帳外踱步想著破城計策。忽然,他發現城門開了,萬斤閘慢慢地升起,只見元兵押著一批民夫到江邊偷偷地到江邊挑水。常遇春連忙喚醒胡大海和起義士兵,沖向城門。常大將軍用肩膀頂住萬斤閘,高喊到:“弟兄們,衝進城去啊!”頃刻間,起義軍似千軍萬馬,以排山倒海之勢,一批接一批向城裡衝去。常遇春肩頂萬斤閘,時間長了,肚子餓得慌。這時,恰好營里送來包子、菜湯等點心,常遇春就叫胡大海抽身給他喂包子、菜湯。常遇春真是餓慌了,一面狼吞虎咽地吃著包子,一面不停地催促:“湯,包子,湯,包子……”胡大海看著肩負萬斤閘,汗流浹背的戰友,喂著喂著頓生一計,令一士兵先將菜湯灌進包子,再把包子喂到戰友嘴裡。常遇春吃著,覺得喉嚨濕潤了,力量倍增。直到士兵們都衝進了城裡,他放下萬斤閘。後來,常遇春問胡大海:“你那天給我喂的什麼好吃的,使我力量倍增?”胡大海笑著說:“就是你叫的‘湯包’呀!”常遇春也笑著說:“如果沒有你的湯包,我早就被萬斤閘壓趴下了。”後來,人們也就借著這個傳說做出了灌湯包。

特色包子


開封包子
開封有兩大名吃,鯉魚焙面和灌湯包子,皆為皇家經典美食。或許是東道主未知身邊坐有一民間美食家,居然沒有上鯉魚焙面,給我留有印象的是蟹黃魚丸與灌湯包子。灌湯包子,就是包子裡面有湯。應該說,我是先認識武漢的四季美湯包而後結識灌湯包子的,去開封以前,我尚不知有灌湯包子一說。席間擺談,知為灌湯包子是皇家食品,估計灌湯包子還是在前,四季美湯包在後。皆因四季美湯包落腳大武漢,享譽武漢三鎮,商業大埠,南北東西交通樞紐,佔了一個好地盤。此外,吃灌湯包子還有個口訣,那便是:先開窗,后喝湯,一口吞,滿口香。
灌湯包
灌湯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