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6條詞條名為劉秋華的結果 展開
劉秋華
魏巍之妻
1920年,魏巍出生於河南省鄭州一戶平民家庭,少年時父母雙亡,依靠勤工儉學勉強完成了學業。1937年抗戰爆發后,他參加了八路軍,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軍后,他棄用“魏鴻傑”之名,將筆名魏巍用作正名。1938年,魏巍從延安抗大畢業,被分配到晉察冀老一團一營任教育幹事,后調一分區政治部任通訊幹事。
劉秋華是河北省安平縣人,一家老少都是抗日積極分子,父親在1942年慘遭日軍殺害。劉秋華16歲加入中國共產黨,19歲擔任村婦女自衛隊指導員。1944年春節,魏巍和兩位戰友一起去慰問“子弟兵的母親”李媽媽。還未走近李媽媽的家,他們就聽見了織布機的響聲。跨進大門,魏巍見織布機旁坐著一位年輕姑娘,正神情專註地織著土布。這位幹練俏麗的姑娘就是劉秋華。
不久,部隊駐地搬家,魏巍被安排住進了劉秋華家裡。漸漸地,兩人都從對方眼中讀到了牽掛。劉秋華思念著魏巍,為了愛情之路的延伸,她帶著弟弟參軍了,她被分配到前線報社做通聯工作。
1945年8月16日,日本投降后的第二天,魏巍突然接到命令,讓他火速到晉察冀七分區政治部去當宣傳科長。第七分區所在地在劉秋華的家鄉,恰好劉秋華也要回家,於是兩人相約一起上路,他倆在月色如水的秋夜走了整整一宿。魏巍後來曾回憶說:“那是我一生中最快樂的一夜,也是最美好的一夜。”從那個美好的夜晚開始,他們便走上了相伴一生、生死與共的同行之路……
1946年3月19日,在平綏線上一個叫作下花園的小車站,魏巍和劉秋華兩人舉行了簡樸的戰地婚禮。然而,在愛情的溫柔和甜蜜中,魏巍只能做短暫的停留,之後他又隨部隊踏上了轉戰的行程。
婚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小兩口無處為家。雖然兩人同在一個軍區,但相聚的機會少得可憐。
1947年,劉秋華生下了大女兒魏欣,而此時的魏巍正在隨部隊準備攻打石家莊。直到石家莊戰役徹底結束,魏巍才在休整時趕回家看了女兒一眼。當了爸爸的魏巍心依然在戰場上,他的一篇篇詩作在戰火中飄飛,鼓舞著戰士們奮勇拼殺。這下可苦了劉秋華,行軍打仗都要帶著孩子,走到哪裡,哪裡就是她的家。
1949年夏,組織任命魏巍擔任隨國民黨將領傅作義起義的一個騎兵團的政委。由於劉秋華身體不便,魏巍把她留在陝西咸陽后就立即投入到了改造舊軍隊的工作中。當在咸陽的劉秋華生下二女兒的時候,魏巍連劉秋華的電話都顧不上接,而月子中的劉秋華沒人照顧,硬是喝了一個月的稀粥……
新中國成立后,魏巍夫婦先後進了北京,並在部隊駐地有了一個相對固定的家。劉秋華從部隊轉業到了地方,心甘情願地當起了丈夫的賢內助。1950年5月,魏巍奉命調往解放軍總政治部工作。不久,朝鮮戰爭爆發,總政、新華社組織了一個戰地採訪組,魏巍惜別妻女,再一次親歷炮火,履行著一位戰地記者的神聖職責。
在志願軍前沿部隊,魏巍耳聞目睹了許多撼人心魄的故事,他決心留在戰場工作。1951年2月,魏巍回國,調到解放軍文藝雜誌社任副主編。1951年4月11日,凝聚著魏巍激情與感動的《誰是最可愛的人》被《人民日報》破例放在社論位置發表。
那天,劉秋華正好到車間辦公室辦事,發現幾個人正對著報紙抹眼淚,她拿過報紙把文章一字一句讀完后也已是淚流滿面。她為志願軍的事迹而感動,同時也深深地為丈夫而驕傲。晚上,劉秋華特意買了一瓶酒,並執意要敬魏巍一杯。魏巍笑了:“要敬也該敬我們那些戰士啊!”劉秋華卻哭了,她說:“戰士們該敬,你也該敬,因為你也是一名戰士,也是一位最可愛的人!”
“文革”爆發后,魏巍由婦孺皆知的大作家成了在劫難逃的“黑線人物”,他的作品也一夜之間全都成了“大毒草”。但這對忠貞不渝的革命伴侶憑著對中國共產黨的堅強信念,挺過了那段艱難歲月。
1976年“四人幫”倒台後,魏巍又萌生了新的創作衝動。在劉秋華的鼓勵下,1978年,魏巍出版了全面反映抗美援朝前後方的長篇小說《東方》,此書獲第一屆茅盾文學獎。1987年,魏巍又出版了全面反映長征的長篇小說《地球的紅飄帶》,此書被稱為“具有宏偉氣魄的史詩性作品”。為了創作《地球的紅飄帶》,魏巍在1983年和1984年兩次偕夫人劉秋華一同考察、走完了長征路,其間歷經摔傷和疾病等各種磨難。
“我的創作一半功勞歸老伴。如果沒有她,就不會有我現在的一切。”魏巍曾在一篇文章里由衷地誇獎妻子,他說他不知道菜市場在哪兒,不知道家裡的錢放在什麼地方,甚至不知道孩子在讀幾年級。這些家庭生活中的“小事兒”都由妻子操勞著。魏巍曾這樣評價老伴:“當年志願軍戰士是最可愛的人,現在她當然就是咱家最可愛的人了。”
在魏巍住院期間,劉秋華每天去醫院看望。為了不讓家人難過,她從沒在眾人面前掉淚。直到魏巍走後,她才放聲大哭出來,那一刻,她對躺在病床上的魏巍說:“我們回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