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義

詞語

節義,漢語詞語,亦作“ 節誼 ”,意為節操與義行,出自《管子·君臣上》。

詞語來源


《管子·君臣上》:“是以上之人務德,而下之人守節義。”
《後漢書·安帝紀》:“其賜人尤貧困、孤弱、單獨穀,人三斛;貞婦有節義十斛。” 李賢註:“節謂志操,義謂推讓。”
《新唐書·張建封傳》:“帝又使左右以所持鞭賜之,曰:‘卿節誼歲寒弗渝,故用此為況。’”按,《舊唐書·張建封傳》作“節義”。
元·李文蔚圯橋進履》第三折:“論節義呵,我學那存忠孝施正禮行仁道治綱常伊尹扶湯 。”
清·顧炎武述古》詩:“ 孝武 尊六經,其功冠百王,節義生人材,流風東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