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仁親的結果 展開
  • 蒙古國小說家、蒙古新文學奠基人之一
  • 烈士

仁親

蒙古國小說家、蒙古新文學奠基人之一

賓巴·仁親(蒙古語:Бямбын Ринчен;1905-1977)蒙古國作家、小說家、是蒙古新文學奠基人之一。出生於蒙古北部的恰克圖布爾薩萊地區。幼年時受到良好教育,7歲學蒙文,9歲學俄文,打下了紮實的文化知識基礎。1922年中學畢業後到前蘇聯列寧格勒東方語言學院留學。從1935年起長期在蒙古國《真理報》和《火星》、《曙光》、《科學》等雜誌任主編和編委。

個人作品


20年代發表了為數不多的幾首詩,《給黃色寄生蟲們》是最著名的一篇,描寫上層反動喇嘛貪財好色,揭露其虛偽性。30年代很少寫文學作品,致力於蒙古語文的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在蒙古《真理報》工作,發表了反映蘇聯衛國戰爭的隨筆和短篇小說。
1944年創作的電影劇本《朝克圖台吉》,被拍成了電影,先獲喬巴山獎金,后又受到批判,被指責為美化歷史人物,宣揚階級調和,有資產階級民族主義傾向。作者后又被指責有民族主義思想,多次受到批判。
三部曲《曙光》(1951-1955)是重要的長篇小說,描寫19世紀末至20世紀30年代約60年間錯綜複雜的歷史事變,主要反映封建上層人物領導的自治運動和蒙古人民革命黨領導的人民革命。主人公西爾臣因家貧被賣,後來當了兵,為“外蒙古自治”流血打仗,可是自治並沒有給貧窮牧民帶來任何好處。書中的一個人物說:“現在蒙古什麼都有了。有了自己的汗……,還有了蒙古自己的官吏,而生活卻越來越苦了。”西爾臣從親身經歷中認清封建統治者根本不會為牧民的利益著想,便投身革命,勝利后成為全國勞動模範
60年代和70年代,有長篇歷史小說《扎阿那—扎魯岱》和《大游牧》出版,小說反映匈奴時代以來的重大歷史事件,在內容上和《曙光》有連貫性。

人物榮譽


博·仁親是蒙古最著名的學者之一,1956年在匈牙利語言學博士學位,為蒙古科學院院士。學術著作有《蒙古語比較語法》(4卷)、《蒙古民間傳說故事》(5卷)和《蒙古薩滿教研究資料》(3卷)等。他通曉多種外文,還翻譯了不少作品。撰寫過評論中國電影《白毛女》和趙樹理的小說《李家莊的變遷》的文章。中國出版有《曙光》的中譯本。
博·仁親通曉俄語、德語、英語、法語、捷克語波蘭語世界語保加利亞語等多種語文,從原文翻譯了《共產黨宣言》、《絞刑架下的報告》等作品。其代表作為長篇小說《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