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石市鎮的結果 展開
- 江西省宜春市宜豐縣下轄鎮
- 湖南省衡陽市衡陽縣轄鎮
石市鎮
江西省宜春市宜豐縣下轄鎮
石市鎮,隸屬於江西省宜春市宜豐縣,地處宜豐縣南部,東南與上高徠交界,西與芳溪鎮接壤,北與橋西鄉、新昌鎮毗鄰,鎮人民政府駐地距縣城17公里,總面積153.15平方千米。
1961年9月,成立石市人民公社;1984年4月,撤銷石市公社,成立石市鄉人民政府;1996年石市撤鄉設鎮;截至2020年11月,石市鎮共9365戶33694人,其中集鎮人口3476人;截至2019年10月,石市鎮轄1個社區,17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地石崖灘村。
2016年,石市鎮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3086元。
石市古稱宣風,春秋戰國時屬吳國轄地,越滅吳屬越,楚滅越屬楚;
秦時屬九江郡;
東漢光武時期,復屬於豫章郡建成縣;
東漢中平間(184-189),屬豫章郡上蔡縣;
西漢太康元年(280),屬豫章郡望蔡縣;
南北朝時之梁朝(502-507),屬豫章王國望蔡縣;
隋開皇九年(589),屬洪州建成縣;
唐武德五年(622),屬靖州望蔡縣;
武德七年(624),屬米州望蔡縣;
武德八年(625),屬洪州高安縣;
南唐保大十年(925),屬筠州上高縣;
宋太平興國六年(981),設置新昌縣,上高縣宣風鄉之半劃歸新昌縣管轄,為宣風(今石市)屬新昌(今宜豐)之始;
元元貞元年(1295),宣風屬江西等處行中書省瑞州路新昌州;
明洪武五年(1372),屬瑞州路新昌縣;
民國3年(1914)1月,屬廬陵道宜豐縣,此後隸屬名稱未再變動;
1950年5月,宣風開始建立鄉級人民政府;
1961年9月,成立石市人民公社;
1984年4月,撤銷石市公社,成立石市鄉人民政府,管轄潭下村、土橋村、夏講村、石崖灘村、七都村、何家村、竹源村、梨樹村、凌江村、星溪村、車溪村、樓下村、庫里村、黃花村、浪源村、楓橋村、石涌村17個行政村及仁和水庫管理所、集鎮居委會;
1996年,石市撤鄉設鎮,更名為石市鎮至今。
徠石市鎮
石市鎮地處宜豐縣南部,東南與上高交界,西與芳溪鎮接壤,北與橋西鄉、新昌鎮毗鄰,鎮人民政府駐地距縣城17公里,總面積153平方千米。
石市鎮以丘陵為主,地處丘陵和錦江河谷平原地帶,境內河溪縱橫,山塘水庫如繁星點點,水庫星羅棋布,共有水面面積21195畝,錦河橫貫全鎮。
石市鎮主要植物資源有馬尾松、雪松、楠竹、方竹、油茶樹、杉、樟、桐、楓、楊、烏桕、楓香、木荷、櫧、柏、紫木、柳杉、水杉、銀杏、苦楝、亮葉樺、大葉含笑、小葉含笑、玉蘭、小赤楠和茶葉樹、胡枝幹、山楂、黃梔子、金邊黃楊、合歡等40餘種。
石市鎮境內主要分佈一些沉積礦床,已發現的有煤炭、膨潤土、石灰石及砂石等礦產。
煤炭
有兩種類型,一為無煙煤,產於二迭系的龍潭組地層,主要分佈在潭下村一帶。這套煤系埋藏較淺,有煤層三層,平均厚度為0.6米,可采量2.4萬噸,發熱量為5.78大卡。另一種類型為煙煤,產於三疊系安源組地層,主要分佈於鄒家至梨樹村一帶,由數層可採煤層蛆成,儲量約在40萬噸以上。發熱量在4000千卡/公斤以上。
鐵礦
分佈在樓下村的毗崗尖,為風化帽型褐鐵礦。有1至4層礦體,礦層位於下侏羅統地層中。礦體厚0.5至3.74米,最厚處為9.7米,品位含鐵量為25~46.1%。cl級儲量為19.47萬噸,c:級睹量為11.98萬噸,合計31.45萬噸。
膨潤土
主要產於白堊系南雄組地層,主要分佈於石崖灘村七坑水庫至寧家一帶。
石灰石
主要分佈在兩個礦帶,一個礦帶分佈於鄒家一茜山一何家一凌江帶。另一個礦帶分佈於320國道沿線黃塘至荷田及印塘北側的陳家堖一南山一石崖灘一帶,分佈面積約 2.5平方公里。
砂石
主要分佈於新華至凌江的錦江河道及兩側河灘、心灘,分佈較為廣泛,總面積約1平方公里。
截至2020年6月,石市鎮1個社區、17個行政村及仁和水庫生活區。
石市鎮區劃詳情 | ||||
石市集鎮居委會 | 仁和水庫生活區 | 潭下村 | 七都村 | 楓橋村 |
石涌村 | 黃花村 | 浪源村 | 庫里村 | 樓下村 |
車溪村 | 星溪村 | 凌江村 | 梨樹村 | 竹源村 |
何家村 | 石崖灘村 | 夏講村 | 土橋村 | / |
截至2020年11月,石市鎮共9365戶33694人,其中集鎮人口3476人。
2007年,全鎮完成工農業總產值9.3億元,工業增加值1.5億元,分別同比增長47.6%、30%;完成財政收入702.9萬元,同比增長26.9%;招商引資8623萬元。引進外資80萬美元,完成財政收入702.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083元。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凈增360元。
2018年,石市鎮有工業企業12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5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0個。
特色
石市鎮素有“夏布之鄉”的美譽。夏布是石市傳統手工業產品,主要產於石市鎮星溪、何家、石崖灘等村。夏布產業是石市鎮的傳統產業,有著悠久的歷史,據《鹽乘》記載,清末宜豐夏布“歲出六千六百匹有奇”,當時夏布大都出自石市,據民國25年(1936年《江西年鑒》記載,石市夏布年產量2.8萬匹,銷售往省內外。
新中國成立以後,石市鎮的夏布生產更得到了迅速發展,1992年的夏布生產量達到了8.5萬匹。石市鎮夏布的傳統工藝全國獨創,用這種工藝紡織成的夏布:“輕如蟬翼,薄如宣紙,平如水鏡,細如羅絹”。曾被歷代列為貢布,成為皇室和達官貴族喜愛的珍品,蜚聲海內外。用這種夏布製成衣服、床墊,質地柔軟、抗皺性好、超強透氣、散熱祛濕、懸垂挺爽、抗菌保健、冬暖夏涼。尤其夏季著裝可使體表溫度降低2.5度,而且能促進皮膚的血液循環,保養皮膚,預防皮膚癌。
石市夏布具有涼爽通氣,堅固耐用等特點,主要用於制蚊帳、衣服,並可做工業、漁業生產用布等。所以石市夏布經久不衰。石市彭城實業有限公司,在石市鎮黨委、政府的重度重視和關心支持下,立足石市實際,夏布生產,銷售為主營業務,通過構築經銷網,延伸產業鏈,搞好服務,狠抓質量,使石市夏布打入韓國、日本、中東市場,使石市夏布供不應求。僅2003年彭城實業公司就銷售夏布20多萬匹,銷售收入達3000多萬元,上繳稅收200多萬元。
民生
2007年,石市鎮共投入600多萬元建設公益事業。投資120萬元修建了夏講村進村公路。投資110萬元修建了凌江村村組公路。投資60萬元新建了石市中學學生公寓。投資30萬元新建了星溪小學教學樓。投資120萬元新建的敬老院己於2007年6月份正式投入使用。投資90多萬元的石市衛生院門診大樓正在建設當中。投資90多萬元對集鎮自來水進行了改造。
何家村達車自然村完成改路2.6公里,完成改水改廁53戶,改水改廁率達到100%,外牆粉刷3400平方米。石崖灘村寧家自然村共改路3.1公里,改水160戶,改廁57戶,外牆粉刷4600平方米,完成拆舊面積8153平方米,己有46幢新房開工建設。石崖灘村劉家自然村已完成拆舊面積6500多平方米。同時投入80多萬元對交通沿線村莊建築進行美化。
2007年全鎮及時全額發放了糧食直補資金86.1萬元、綜合補貼140.1萬元、良種補貼資金35.95萬元;能繁母豬補貼12.87萬元、油菜補貼1.5萬元;林改主體工作全面完成;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進展順利,參加人數23604人,參合率達89%以上;社會保障更加完善,累計發放低保資金57萬元;落實義務教育“兩免一補”資金34.5萬元。
石市鎮現有中學一所,完小6所,10個教學點,幼兒園10所,在校學生3850人,教職員工302人。
● 石市鎮古牌坊
石市鎮自古人文歷史發達,古迹亦頗多,有寺觀、廟祠,古墓、古橋、古牌坊、古陶瓷、古字畫等。由於石市地處軍事要衝,自古兵事頻仍,許多古物被破壞,加之文化大革命中的“敲四舊”,巳為數不多的一些文物古迹也被焚燒、拆毀,只有極少數僥倖保存下來。
● 茜山文化遺址
位於石市鄉首山,面積約0.5平方公里。高錦江直徑距離約一公里余,1982年12月全區物普查時發現。在遺址發掘標本16件,石砝10件、網墜2件,礪石2件,石斧2件,石茅石球各l件,經考古人員考證,茜山文化遺址屬商周文化遺址,對錦江流域商周文化的研究,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 古墓葬
石市漢墓
石市漢墓墓址已發現的有3處.1982年全區文物普時,文博考古人員在石市鄉梨樹村任家發現標有“永和五年·銘文的漢磚,墓巳毀,墓磚被農民拾取用作砌棚屋牆。
1992年,在石市集鎮新城開發區,先後掘起三座漢墓,一墓已毀(位於新農貿市場台基下)。一墓已掩(位於石市營業所左側石砌護坎內)。另一墓較為完整(位於農貿市場交易場右側民宅后的土坎上),墓約長6米,高2米,寬1.5米。雙室復券式,前室和后室的比例約為4:2,中間用磚封隔,前室有耳洞和踏台:后室山有耳洞和踏台。已發掘出的兩件墓器分別為硬陶蟹青釉四系圓口罐和硬陶蟹青釉四樂長頸罐。3座漢墓的墓磚分別呈網錢、車輪和同心圓狀。石市漢墓為了解和研究錦江流域及整個贛西北漢唐文化規制,提供了有價值的實證。 《江西日報》、《宜春日報》為此均在頭版作了報道。
明雲南布政使鄔璉墓
位於石市竹源,墓前有石人、石馬、石虎、石羊各二,墓誌銘長0.64米、寬0.52米.銘文為楷書石刻。該墓屬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6月7日墓被豐城縣河洲鄉農民盜掘。宜豐縣公安局和博物館。配合豐樓下文昌閣城縣公安局和博物館,在豐城縣河洲鄉徐家,曾家等村。追捕盜掘犯罪分於和文物走私分子,拘留審查2人,抄獲盜掘及非法收購的文物700多件,文物全部存豐城縣公安局。
明鄔承業墓
鄔承業,明旌賜巡撫都御吏,墓在石市鄉石涌村西向500米處(葬於明萬曆元年),墓前有石人2座,表柱2座,御碑l座。
馮文盛墓
馮文盛,明南京大理寺評正,貴州兵備道副使,明朝天啟年間歿。墓葬於石市鄉梨樹村任家西北500米處,墓前有石人、石馬、石虎、石羊各2個。
● 樓下文昌閣
樓下文昌閣位於石市鄉樓下村東面之錦江烏江潭畔。清嘉慶十九年(1814)建,系磚石結構的三層八畫樓閣式空心塔,塔高23米。底層每力,寬3.5米,牆厚L 25米,塔底座稿;70厘米,塊石砌成。塔剎為瓷質,門楣石額刻“文昌塔”三字。該塔屑縣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 都堂陵觀瀑
都堂陵即明雲南布政使鄔璉墓,民間習稱鄔璉為鄔都堂。墓在竹源山中。墓前蒼松翠柏,亭亭如蓋。墓以東50米外有一小溪,瀑布飛練,灑煙如霧,下注深潭,潭水清澈,魚石俱現。
● 印鎮雙龍
在石市集鎮5公里處的七都村。有口印心塘。傳說鄔璉當年帶兵回家。探望雙目失眠的母親,恰見兩條巨龍在其家後山搖頭擺尾,一時山洪如涌。鄔璉見狀大驚,忙拿出大印。朝雙龍砸去,一時雙龍失蹤,化 ·作兩條蜿蜓山帶。大印為水淹沒,積水成塘,塘心驟然隆起一小丘,小丘瓣印,在小丘上長出一棵鐵樹。恢樹仍生長茂盛。
● 仙姑寨聽濤
仙姑寨位於石市集鎮3公里處。傳說古有一奇女,名素娟,欲與男人爭高下,立寨為王。恰逢八仙中的何仙姑路過,點化素娟而成仙。後人稱此寨為仙姑寨。如今群峰連綴。山色蒼翠。晴時山濤似箏,闡泣如訴,陰時松濤似雷,如怒如嘯。林海綠濤中,匿奇禽異獸,山色滴翠,隱寶庵靈廟,堪稱人間靜境。
2020年3月12日,石市鎮被江西省消防安全委員會評為“2019年度消防工作先進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