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賓學院文學與新聞傳媒學院
宜賓學院文學與新聞傳媒學院
宜賓學院文學與新聞傳媒學院始建於1978年,其前身為宜賓師專中文系,是宜賓學院建立最早的三個教學單位之一。現有漢語言文學、漢語國際教育、廣播電視學、廣播電視編導4個本科專業,語文教育1個專科專業。,全院現有客座教授8人,在編專任教師43人,在編專任教師中有正副教授29人、博士、碩士(含在讀)近30人。在校本、專科學生1500餘人,成人教育學生800餘人。統招生教育設有以考研和考公務員為培養目標的“經典國學碩勛勵志班”。每年在大二學生中選派部分優秀學生赴同濟大學、西南大學交流學習。
院設管、政管、管辦室;建典籍化研究、務考試研究、眾化研究科研構。
聞傳媒院近術論余篇,版術著(及創)余,參編材(及輔資料)余。持社科基項項,研社科基項,持育項項;獲川省社科二獎,院擁川省,川省團隊,川省專業綜合改革試項;獲川省優秀二獎、獎項;省級精品課程(《演講》《》《語課程論》),校級精品課程(《古代文學》《現代文學》《申論學》《現代漢語》《影視鑒賞》《大學語文》《外國文學》《文學理論》),擁有一級重點學科(中國語言文學),二級重點學科(新聞學)。文新學院的省社科聯重大委託項目《唐前帝王詩文校注》已由中國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光明日版》連續兩次在圖書評論版開闢專版予以介紹評論。
院擁川省哲社科研究基酒史研究,酒史研究規劃《酒獻集》(共億)譽酒獻庫,酒化研究百科。院擁川省社廳研究基酒化酒產業博創訓練基,擁校級研究基典籍研究,務考試研究,眾化。
文學與新聞傳媒學院本著“厚人文、善表達、懂技術、廣就業”的人才培養理念展開工作。有3項國家級大學生訓練項目,建有江嵐文學社、鳳凰文聯、演講愛好者協會、影視研究協會、曲藝協會、對外漢語交流協會等多個學生社團。與宜賓、瀘州等近40家市縣電視台及宣傳部門建立有深度的合作關係,與《四川日報》《華西都市報》《宜賓日報》《宜賓晚報》《新三江周刊》《宜賓文聯》《宜賓學院報》《宜賓學院學報》等刊物深度合作,為學生的專業發展提供平台,近年參與活動的院內外學生達4000餘人。學生髮表文學作品1000多篇,其中在市級及以上報刊上發表作品500餘篇,結集學生個人作品集3部,近百學生參加全國作大學生作文大賽獲得一二三等獎項50餘項。二十篇學生論文在四川省思想家中心主辦的“唐君毅杯”學生論文比賽中獲一二三等獎。《宜賓學院學報》發表本院學生畢業論文200餘篇,被《人大複印資料》選目80餘篇。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教育部本科辦學水平評估專家張建教授認為,這在全國也屬罕見。文新學院學生參加全國、省市“挑戰杯”等各級各類比賽獲各種獎項近百項。文新學院是四川省作家協會巴金文學院確立的“文學新人培養基地”,學生社團“江嵐文學社”被評為“四川省明星社團”。近年來,文新學院師生立項國家級大學生創業訓練項目2項,參加挑戰杯獲得二三等獎。參加中國教育技術協會舉辦的“科訊杯”大學生影視作品大賽、DV創作大賽獲一、二、三等獎。近年來,文新學院有近百名學生分別考取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師大、中央戲劇學院、華東師大、廈門大學、四川大學、武漢大學等全國知名高校碩士研究生。。
文新學院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投入資金建設江嵐文學社、鳳凰文聯、演講愛好者協會、影視研究協會、相聲小品協會、對外漢語交流協會6個學生社團;建有演講語言藝術、典籍文化研究、文藝創作與鑒賞3個學生創新活動團隊,與宜賓日報、宜賓晚報、宜賓廣播電視台、新三江周刊、宜賓文聯、宜賓學院報、宜賓學院學報等單位建立合作關係,為學生提供創作和實踐平台,近年參與活動的院內外學生達4000餘人。學生髮表文學作品800多篇,其中在市級及以上報刊上發表作品200餘篇,結集學生個人作品集3部,數十篇學生論文連續幾屆在四川省思想家中心主辦的“唐君毅杯”學生論文比賽中獲一二三等獎。《宜賓學院學報》發表本院學生畢業論文200餘篇,被《人大複印資料》選目80餘篇。“江嵐文學社”2004年被團省委、省學聯評為“四川省高校明星社團”。
曹順慶,男,出生於1954年2月,教授,現任宜賓學院文學與新聞傳媒學院名譽院長。
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國家級重點學科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學科帶頭人、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霍英東教師基金獲得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四川省學術帶頭人、中國比較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副會長、中國中外文論學會副會長、四川省比較文學學會會長、國家社科基金評委、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中文學科副主任委員。曹順慶教授多次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教育部人文社科獎及四川省政府社科一、二、三等獎,任《文學評論》編委、《中國比較文學》編委、《中外文化與文論》(CSSCI來源期刊)主編、英文刊物 Comparative Literature: East & West 主編,出版專著20多部,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
院長 彭貴川教授
彭貴川,男,1965年7月生,教授,四川省語言學會會員,四川省思想家研究中心學術委員,四川省精品課程《語文課程與教學論》主持人,四川省精品課程《演講學》主講人,任宜賓市市委宣傳部、宜賓市教育局、宜賓市交警支隊等多家企事業單位演講顧問,任宜賓市市委組織部社會化選學主講教師,評委四川省優秀黨務工作者。出版專著《解密語言背後的思維力量》,任《口才學》副主編,發表論文20多篇,主持省廳、校級科研課題多項,獲四川省教學成果二等獎、三等獎各一次,宜賓學院教學成果一等獎兩次。
黨總支書記 周世偉教授
周世偉同志簡介:
周世偉,男,出生於1970年5月,重慶人,中共黨員,教授,現任宜賓學院文學與新聞傳媒學院黨總支書記,主管黨務及學生工作。
近五年發表論文近20篇,出版專著1部,主編教材1部,主持或參與多項省級科研課題及質量工程項目。主講《古代文學》等課程。
對外漢語專業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有英語與漢語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及中西文化基礎知識,能夠勝任對外漢語教學、對內中小學英語教學、企業涉外文秘、公關工作、文化傳媒的語言文字工作之雙語型、應用型人才。通過對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四年全面培養,使之成為能主動適應社會經濟文化發展需要、具備跨文化交際能力、術德兼修的高素質人才。
二、基本要求
具有正確的政治方向,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熱愛祖國;掌握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和諧社會”思想的立場、觀點、方法,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有理想,有社會責任感,樂於奉獻,誠信守法,具有敬業愛崗、艱苦奮鬥、團結協作的精神;熱愛教育事業,為人師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
具有較寬的知識面和較高的人文與科學素養;具有寬厚紮實的本專業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論,了解本專業的前沿問題和發展動態,了解社會與文化的發展動態,具備哲學與歷史的一般知識;接受基本學術研究能力系統訓練;具有較強的應用能力和創新精神,具有獨立獲取知識和信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掌握教育學、心理學和學科教學論的基本知識,掌握計算機應用技能,能夠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課堂教學和教學研究。具有較強的人際溝通能力;
具備健全的心理素質和健康的體魄,具有健康高尚的審美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個性。
三、專業能力培養設計
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本專業力求建構四種重要的專業核心能力:
(一)聽說能力
包括漢語聽說、英語聽說的能力。除依託相關專業課程如漢語演講、英語聽說進行系統培養外,還組建相關學生創新團隊(如語言藝術實踐團隊等),引導學生大量介入各種文藝演出、演講辯論、社會實踐、系內教學管理、學生自我管理、學生創新活動,以激發學生內在活力,提高自我展示能力,通過廣泛的第二課堂形式進行有益的強化實訓,通過競賽等活動確認學生的實訓成果。
(二)讀寫能力
包括漢語寫作、英語寫作的能力。本專業學生進行雙語創作實踐訓練不僅有助於提高學生的生活感受能力與藝術表達能力,還能提高學生對中外作家與作品的理解能力及未來對中小學生的作文指導能力及在雙語環境中的理解把握能力。是學生專業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此項能力的培養模式為:課內課外結合,刺激興趣,提供指導,扶持發表。其學分包括第一課堂學分和第二課堂學分。
具體做法是:第一、二學年,分別開設漢語寫作、英語寫作課程,改變寫作課理論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為理論與實踐結合,以能力化實踐為主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參加文學社團活動,支持文學社團自辦文學報刊。主動出資與出面組織市級文藝刊物《金沙》(原《宜賓文藝》)版面,與《宜賓學院報》、《宜賓日報》、《宜賓晚報》、《新三江周刊》(原《宜賓廣播電視報》)、《宜賓文化》建立聯繫,為學生髮表文藝作品創造條件。同時與四川省文學創作基地“巴金文學院”建立合作關係,掛牌組建“四川省文學新人培養基地”,使學生獲得四川省知名作家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