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葉芙蓉

大葉芙蓉

大葉芙蓉別名為木芙蓉、醉酒芙蓉,中藥的一種,本品為直立、分枝、大灌木。栽植於園地或小數野生。原產中國,現廣佈於熱帶各地。花、葉入葯。

形態特徵


大葉芙蓉
大葉芙蓉
木芙蓉可分為野生種、園藝種兩大類,在花形上有單瓣和重瓣之分。野生種大都為單瓣,栽培種重瓣的居多。木芙蓉花一般都是朝開暮謝,早晨初開花時為白色,至中午為粉紅色,下午又逐漸呈紅色,至深紅色則閉合凋謝,人們形容其“曉妝如玉暮如霞”,謂之“醉木芙蓉”。木芙蓉花初開時為深紅色,後為白、鵝黃、粉紅、紫色等,能連開數日,逐日變色,甚至一朵花上也能出現不同的顏色。由於每朵花開放的時間有先有后,常常在一株木芙蓉上同時有白、鵝黃、粉紅等不同顏色的花朵,絢麗奪目。
乾燥花呈鐘形,或團縮成不規則橢圓狀;小苞片8~10枚,線形;花萼灰綠色,5裂,表面被星狀毛;花冠淡紅色、紅褐色至棕色,皺縮,質軟,中心有黃褐色的花蕊。

生長環境


大葉芙蓉為直立、分枝、大灌木。栽植於園地或小數野生。

分佈範圍


原產中國,現廣佈於熱帶各地。

藥用價值


大葉芙蓉是一種中藥。
入葯部分:花、葉。
採集期:秋採花、郊外。

性味

辛,平,性寒、止咳血。
①《本草圖經》:“味辛,平,無毒。”
②《滇南本草》:“性寒,味苦甜。”
③《四川中藥志》:“性平,味微苦,無毒。”

歸經

①《滇南本草)):“入肺。”
②《本草求真》:“入肺、肝。”

功用主治

清熱,涼血,消腫,解毒,治癰腫,疔瘡,燙傷,肺熱咳嗽,吐血,崩漏,白帶。
①《本草圖經》:“主惡瘡。”
②《滇南本草》:“止咳嗽,解諸毒瘡。”
③《滇南本草圖說》:“敷瘡,清肺涼血,散熱腫。”
④《本草綱目》:“治一切大小癰疽,腫毒惡瘡,消腫、排膿、止痛。”
⑤《生草藥性備要》:“消癰腫,散瘡瘍腫毒,理魚口便毒,又治小兒驚風肚痛。”
⑥《分類草藥性》:“治目疾,女人白帶,補氣和血。”
⑦《貴州民間方葯集》:“通經活血,治婦科崩帶諸病。”
⑧《四川中藥志》:“治腹瀉。”
⑨《本草推陳》:“外敷打撲傷,腫痛。”
⑩《上海常用中草藥》:“涼血,止血,清熱解毒,消腫,排膿,止痛。”

藥方

(葉)治熱瘡、蛇頭纏指:用鮮葉適量,搗爛外敷患處。
(方歌)肺燥咳血芙蓉花,蛇頭纏指葉堪誇,內服最宜豬瘦肉,外敷還用片糖加。
驗方(治熱毒陽瘡方):木鱉子、火炭母、大葉芙蓉葉、了哥王、蒲公英、如意草、羊蹄草、上藥各等分,共為細末,水煮,外敷患處。
(方解)本方蒲公英、了哥王、火炭母、芙蓉葉、羊蹄草等清涼解毒;木鱉子溫通止痛;如意草化氣散毒。合為清涼解毒之劑,治熱瘡有效。
(方歌)熱毒陽瘡木葉蓉,羊蹄如意合蒲公,火炭母同木鱉子,哥王為末外敷松。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4錢(鮮者1~2兩)。
外用:研末調敷或搗敷。
用芙蓉花製成20%軟膏外敷,治療癤腫,蜂窩組織炎等具有消炎、遲腫、撥膿、止痛作用。據300餘例觀察,一般上藥1次后疼痛即見減輕;經3~7次便能收到有膿拔膿,無膿消腫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