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論中國化與中國文論建設

西方文論中國化與中國文論建設

內容介紹


《西方文論中國化與中國文論建設》上篇探討中國現代文論的發生與定型,包含四章內容。第一章中國現代文論的發生,擬考察清末民初時期中國文化在西來學術的刺激和模範效應下出現的文化分化和傳統新變的進程,涉及梁啟超、王國維、章太炎徠、早期周氏兄弟和胡適等人的文化和文論思想。第二章中國現代文論的構型,擬考察“五四”新文化運動至20世紀30~40年代西方范型啟發下的知識制度在中國現代文論構型過程中的作用,著重反思來自西方的現代學科體制在中國的建立和演變,如何對中國現代文論發生影響。現代大學、文藝學學科、大眾傳媒、文學社團和執政黨文藝政策,構成了文論創造的“生產場”和“空間”。第三章中國現代文論的多元範式,論述“過渡時代”的多元文論範式格局,涉及李健吾梁宗岱李長之朱光潛宗白華五位文論家。第四章中國現代文論的主範式,擬考察20世紀20~40年代乃至新中國成立后初步定型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文論主潮。來自西方的馬克思主義文論在中國獲得了持久而深入的傳播並取得豐碩成果,逐漸地演變成為中國現代文論的主範式,直到成為國家文學理論法典。書中不僅有毛澤東這樣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文論的集大成者,還湧現出瞿秋白、周揚、胡風、陳涌等代表性理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