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特產高等專科學校

吉林特產高等專科學校

吉林特產高等專科學校的前身是吉林特產學院。吉林特產學院創建於1958年,文革時期改為吉林省“五·七" 幹校,後期改為吉林省幹部學校。1984年農業部與吉林省政府在吉林特產學院原址上聯合創建了吉林農墾特產高等專科學校,2001年經教育部批准更名為吉林特產高等專科學校。學校隸屬於吉林省教育廳,是全國唯一的一所培養特產專業技術和管理人才的公辦全日制高等專科學校。目前,學校正積極籌備恢復吉林特產學院。

建校18年來,學校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關懷和支持,原國家副主席王震將軍為學校題寫了校名,省部委的領導也多次親臨我校視察和指導工作,並對學校的發展給予了高度評價。在上級主管部門的領導和支持下,經過全校教職工辛勤努力和艱苦創業,學校有了較大的發展,已形成一定的規模。

基礎設施


學校現佔地4245畝,有建築面積12.8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為13038.3萬元,其中教學儀器設備總值1362萬元。學校現有各類基礎和專業實驗室44個,多媒體語言實驗室(48座)2個,普通語音室1個,多媒體教室6個,電教室2個,計算機室7個,中心實驗室1個,多功能報告廳1個,體育館1個,擁有500台計算機和校內外語教學電台、校園網等現代化教育設備及技術。校內建有鹿場、駝鳥場、種狍基地、毛皮動物場、珍禽飼養場、動物實習醫院、葯植圃、北葯基地、果樹園、花卉基地、現代化溫室、食用菌廠、食品實驗加工廠等14個穩定的實習、實訓基地,1個國家級特產旅遊觀光生態園,1個吉林特產高科技工業園區和1個東北地區最大的野生動植物標本館;既滿足了校內教學需要,又對外開放,增加了人們對特產業的認識,現已成為吉林市中小學教育實習基地。學校與中國科學院特產研究所比鄰,可以充分利用特產研究所的科研生產條件進行實習;另外,在吉林、黑龍江、遼寧、山東、河北等省建立了40多個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學校圖書館建築面積為5000多平方米,藏書23.98萬冊,並與特產研究所圖書室建立了資源共享協議,有圖書近5萬冊,還與吉林市圖書館建立了電子閱覽、網路共享,基本實現了信息查詢自動化。學生宿捨實行公寓化管理,寢室內設直撥電話,並多次榮獲全省高校宿舍管理先進單位稱號。

學校專業


學校實行校系兩級管理,現有植物科學、動物科學食品科學生物工程工商管理信息工程、外語和旅遊等八個系和基礎科學、社會科學兩個教研部,設有涵蓋理、工、農、醫、經、管、文七大學科的27個專業,其中經濟動物、動物製藥工程、種養生物工程、藥用植物、中藥學、園林、經濟植物、花卉與蔬菜、食品工程、農畜特產品加工、綠色食品工程與檢測、生物技術、藥材營銷等特色農業方面的專業達17個,其中經濟動物專業為國家級精品專業,藥用植物專業為省級試點專業,是融種、養、加、管、銷為一體的綜合性特色農業高等專科學校。

師資力量


目前,學校現有專任教師233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10人,正副教授占教師總數47.2%,講師85人;其中博士生9人,碩士研究生(包括在讀研究生)120人,占教師總數52.3%;雙師型教師137人,占教師總數60%。45周歲以下的中青年教師170人,占教師總數73%。多數教師都能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使用多媒體組織教學。現在以研究生和青年拔尖人才為主體的教學科研隊伍基本形成。此外,另聘請校外兼職教授28人。

學校成果


幾年來學校教研、科研工作取得了長足發展,目前,已有國家級、省級科研課題30餘項,其中由周建華校長主持的《經濟動物產學研合作研究與實踐》被確立了國家級課題,由馬麗娟副校長主持的《長白山野狍馴養及配套技術的研究》被確立為省級科技發展計劃項目,有多項成果通過省部級組織的專家鑒定,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完成教材和著作160多部,國家級論文260多篇,省級論文1000餘篇。學校編輯出版的《吉林特產高等專科學校學報》,是公開出版的綜合性科技期刊

展望未來


為了加快學校發展步伐,更好地迎接21世紀的挑戰,多年來學校在教學實踐中本著為我國“三北”(東北、西北、華北)特色經濟和效益農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持的宗旨,形成了“崇德尚學,育人達材”的校風和“艱苦創業,銳意進取,教書育人,服務社會”的辦學精神。目前學校正在不斷深化改革,逐步擴大辦學規模,進一步優化專業結構,強化學生管理,努力提高辦學質量、辦學水平和辦學效益,積極籌備申辦本科(恢復原吉林特產學院),以提高辦學層次,爭取為二十一世紀我國農特產業發展培養更多更好的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