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12條詞條名為團結村的結果 展開

團結村

雲南昆明市盤龍區松華鄉團結村

團結村隸屬雲南省昆明市盤龍區松華鄉,地處松華鄉北邊,距鄉政府所在地9.8公里,到鄉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區30公里,東鄰小河,南鄰龍泉,西鄰大哨,北鄰嵩明,下轄團結、雷打石、對面坡等7個村民小組。全村國土面積17.6平方公里,海拔2100米,年平均氣溫14℃,年降水量976毫米,適合種植小麥、玉米、烤煙等農作物。該村屬於絕對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農業種植、養殖業為主。

村情概況


團結村委會,屬於山區。距離村委會6.00公里,距離鎮15.00公里,國土面積17.66平方公里,海拔2200.00米,年平均氣溫14.00℃,年降水量976.00毫米,適宜種植包穀烤煙小麥等農作物。有耕地1985.30畝,其中人均耕地1.25畝;有林地20097.80畝。全村轄6個村民小組,有農戶478戶,有鄉村人口1598人,其中農業人口1583人,勞動力854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815人。201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573.5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420.0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該村截止2010年底,全村有413戶通自來水,有62戶飲用井水,有477戶通電,有357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387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76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30戶。該進村道路為屬於柏油、水泥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33.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5.00公里。

自然資源


該村有耕地總面積1985.3畝(其中:地1985.3畝),人均耕地1.23畝,主要種植 小麥、玉米、烤煙等作物;擁有林地19984.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353.5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22畝,主要種植桃、梨、板栗等經濟林果;其他面積4430.2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413戶通自來水,有64戶飲用井水。有548戶通電,有357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387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74.84%和 81.13%);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76 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30戶(分別佔總數的57.86%和48.22%)。該村到鄉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砂石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3 公里,距離集貿市場15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5輛,拖拉機16輛,摩托車50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320 畝,有效灌溉率為16.12%,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25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13畝。到2008年底,裝有太陽能農戶69戶;建有小水窖5口;全村有7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有7個自然村已通路;有 7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15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7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4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16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18萬元,佔總收入的38.75%;畜牧業收入78萬元,佔總收入的14.88%(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1508頭,肉牛50頭,肉羊658頭);第二、三產業收入203.5萬元,佔總收入的42.64%;工資性收入17.8萬元,佔總收入的3.73%。農民人均純收入2797元,農民收入以農業種植、畜牧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7.8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70人(占勞動力的100%),在省內務工165人,到省外務工5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07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84.9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38.75%。該村目前正在發展 蔬菜、烤煙 特色產業,計劃大力發展綠色無公害產業。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小學1所,校舍建築面積800平方米,擁有教師7人,在校學生105人,距離鄉中學9.8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93人,其中小學生105人,中學生88人。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圖書室1個、業餘文娛宣傳隊2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548戶,共鄉村人口1576人,其中男性787人,女性789人。其中農業人口1576人,勞動力 854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漢族1584人,回族2人,苗族24人。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258人,參合率79.80%。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8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 9.8 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4個,人畜混居的農戶 361 戶,占農戶總數的75.68%。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8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 368 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 1376.71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1.3萬元,有固定資產36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1.3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粘貼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政務、財務、村務。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7個黨小組,共有黨員54 人,其中男黨員44人、女黨員10人。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團結、雷打石、對面坡等7個村民小組。該村建有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1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