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生夢死

漢語成語

醉生夢死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zuì shēng mèng sǐ。出自宋·朱熹《小學》卷五引程灝曰:“雖高才明智,膠於見聞,醉生夢死,不自覺也。”

意思是像喝醉酒和做夢那樣,昏昏沉沉,糊裡糊塗地過日子。

在句中一般含貶義。

解釋


像喝醉酒和做夢那樣,昏昏沉沉,糊裡糊塗地過日子。

出處


宋·朱熹《小學》卷五引程灝曰:“雖高才明智,膠於見聞,醉生夢死,不自覺也。”
宋·程頤《明道先生行狀》:“雖高才明智;膠於見聞;醉生夢死;不自覺也。”
宋 魏了翁 《水調歌頭 檥櫂漢嘉口詞》:“客亦莞然成笑,多少醉生夢死,轉首總成埃。”
明·趙弼《兩教辨》:“遂使昏愚之徒,聽其妖誕,舍正從邪,醉生夢死,不知不覺。堯舜三代以前,未聞有此教。”
《孽海花》第六回:那年法越和約簽定以後,國人中有些明白國勢的,自然要咨嗟太息,憤恨外交的受愚,但一班醉生夢死的達官貴人,卻又個個興高采烈,歌舞昇平起來。

示例


一切有志者都不應該~、渾渾噩噩地虛度年華。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指人的處世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