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昆蟲學

農業昆蟲學

農業昆蟲學是研究農業害蟲的發生、發展、消長規律及防治措施的一門科學。農業昆蟲學不僅要以害蟲為研究對象,還要研究被害植物受害后的反應,提高其耐害力和抗蟲性,並研究治理策略和以作物為中心的綜合防治措施。作為農業昆蟲學組成部分的植物檢疫有獨立成為分支學科的趨勢。

研究目的


,昆蟲需植獲取營養造植侵害,導致降低農產品產量、品質商品價值;農業產農產品貿易展,農業害蟲傳播害。農業昆蟲研究農業害蟲防治提供科依據,達濟、、效控制害蟲、展,避免減農濟損。

發展概況


害蟲
害蟲
農業昆蟲昆蟲學發展起來的一門應用學科,至今歷史不到200年。但對農業害蟲的觀察和防治,則早在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已有記述。其後,古籍中有關害蟲的生活習性、生存的生態條件等的記載漸趨翔實,但多止於零散的現象描述。
古希臘荷馬亞里士多德的著作中也有防治害蟲的記載。但此後由於封建神權的壓制和宗教迷信思想的束縛,對害蟲的觀察研究長期不能得到發展,有的害蟲還被視作“神蟲”,認為神聖不可侵犯。
16世紀歐洲文藝復興以後,對農業害蟲及其防治的研究有了進展。17世紀顯微鏡的應用以及18世紀中葉林奈關於動植物分類雙名法的創立,奠定了昆蟲分類學的基礎,並促進了害蟲生物學,包括害蟲與其寄主植物之間相互關係的研究,為農業昆蟲學的產生準備了條件。1841年哈里斯《植物害蟲論說》一書發表,介紹了當時各類害蟲的防治措施。
1869年德國學者黑克爾提出生態學概念,對應用生態學和應用昆蟲學的發展具有重大影響,也為農業昆蟲學學科體系的形成提供了生態學依據。
進入20世紀,昆蟲學的一些基礎學科,有的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發展,有的應用分析試驗方法,深入到昆蟲行為、內部機制及其與環境因素之間的關係等方面進行研究,形成了昆蟲行為學、昆蟲生態學、昆蟲生理學、昆蟲毒理學等分支學科。與此同時,農業昆蟲學在已有的生物學和生態學的基礎上,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學科體系。系統的農業昆蟲學專著在20世紀前期陸續問世。如1915年E.O.桑德森所著《農田、菜地、果園的害蟲》一書,就根據害蟲的生物學特性提出了相應的防治方法,並強調了對害蟲種類的正確鑒定和對不同類別防治措施作用的分析。此後,害蟲防治科學逐步發展。
到20世紀40年代,由於滴滴涕的合成、應用以及有機氯、有機磷、氨基甲酸酯類農藥的相繼問世,農業昆蟲學的研究達到高峰;接著又隨綜合防治的發展而進入具有綜合應用多學科知識特點的新階段。

研究內容


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①害蟲防治原理。系統闡述蟲害的概念和形成原因,防治的基本途徑,以農業生態係為理論依據的綜合防治的內容、策略原則和防治措施的設計,植物檢疫、農業防治、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物理機械防治和正在發展中的其他防治新技術,如不育防治、遺傳防治、信息素的利用以及蟲害預測預報等。
②各類農業害蟲防治。主要包括害蟲的分類和鑒別特徵,生物學特性,分佈和為害規律,發生消長規律,環境因素與害蟲發生消長的關係以及綜合防治措施等。

其他相關


農業昆蟲學
農業昆蟲學
農業昆蟲學作為由昆蟲學發展產生的應用學科,與昆蟲學的許多分支學科關係密切。如昆蟲形態學和昆蟲分類學是辨識農業害蟲及其天敵昆蟲的種類、尤其是區別近似種類的基礎知識,對於進行作物害蟲和益蟲種類組成的調查,明確防治對象,利用天敵昆蟲和進行預測預報等有重要作用。昆蟲生物學為掌握農業害蟲的生活史、生活習性、行為和其他生物學特性,以及設計有效的防治措施等提供依據。醫學昆蟲學(Medical entomology)是研究直接寄生、蟄刺、騷擾、恐嚇人類、污染人類食物、傳播人類疾病的害蟲的發生規律和防治措施的一門科學。
昆蟲生理學深入揭示農業害蟲的生理代謝功能和生活行為機制,可以為信息素的應用提供依據。昆蟲生態學研究農業害蟲分佈、發生、為害和種群數量變動的規律和環境因素影響,為研究農田生態系的結構、機制和設計綜合防治對策提供必需的知識,也是害蟲預測預報的理論基礎。古昆蟲學(Palaeoentomology)是古生物學的一個重要分支,是研究保存在岩層中的昆蟲遺體和遺跡的科學。主要有化石昆蟲分類學、古昆蟲生態學、古昆蟲地理學等分支。近年來,在古昆蟲生物化學和古昆蟲分子生物學等方面也有不少新發展。昆蟲學的其他一些分支學科如昆蟲毒理學、昆蟲病理學、昆蟲技術學等對害蟲生物學和防治技術的研究也很重要。

相關書籍


《農業昆蟲學》是研究農業害蟲及其環境、害蟲防治的理論和技術,防、減蟲災的科學,是植物保護專業的必修理論課。課程的任務是維護生態平衡,控制害蟲種群,防治蟲災的發生或最大限度地減少蟲災的損失;保護生態環境、促進農業生產持續性發展的同時,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品值,以求得最大的社會、經濟效益。內容就是全面系統地掌握農業害蟲防治的原理和方法、害蟲的種類及形態特徵、害蟲的生活習性和發生規律、以及害蟲種群及為害的監控、預測和防治,最大限度地減少蟲災損失、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和促進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為目的。

相關學科


昆蟲
昆蟲
農業昆蟲學是研究與農業有關的昆蟲的發生規律、控制和利用的原理和方法的學科,是昆蟲學的一門分支學科。了解主要農業害蟲的生物學特性、種群數量變動與周圍生物和非生物環境因子的關係、寄主受害后的反應包括經濟損失、補償能力和抗蟲機制,以及掌握以生態學為基礎的綜合治理策略和配套措施,以期達到控害、高產、優質和維護優良生態環境的目的。昆蟲學的其他一些分支學科,如昆蟲毒理學、昆蟲病理學、昆蟲技術學等,對害蟲生物學和防治技術的研究也很重要。同時,近數十年發展起來的昆蟲遺傳學、昆蟲數理生態學、昆蟲行為學等分支學科也對農業昆蟲學的發展有重要作用。此外,農業害蟲防治還需要作物栽培、作物育種、土壤肥料、農業氣象等農業學科的有關知識。

發展趨勢


近代科學技術和農業生產的不斷發展,正促使農業昆蟲學進一步向著多學科綜合的方向發展。特別是害蟲防治策略和技術的研究,已不僅是微觀上的繼續深化,而且要求宏觀上從農業生態系的整體觀點出發,在研究分析生物與非生物兩大類因素間的有機聯繫的基礎上,協調製定防治措施,並從經濟和環境保護的觀點設計和推行綜合防治方案。
隨著現代生物學、生物物理、生物數學、生物化學等新的科學技術的進一步應用,農業昆蟲學將提高到新的水平,並將為害蟲防治開闢新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