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蘿魚金線䰾

菠蘿魚金線䰾

金線䰾體側扁,頭背面平直,中部稍下凹,頭後背部隆起。吻端尖,口次下位,上頜稍長於下頜。眼中等大,在頭側的前上位。須2對,吻須和口角須等長或前者稍短。全身被鱗,呈覆瓦狀。鱗圓形,側線鱗較上下鱗大,遊動時,在陽光下褶褶發光,“金線魚”的名字由此而來。側線完全,頭背部及側線上下有不規則的黑色斑塊,疏密程度因個體而異。喜清泉流水,營半穴居生活,通常夜間到洞外覓食。主食浮遊動物、小魚、小蝦和水生昆蟲等,兼食少量絲狀藻和高等植物碎屑。

簡介


金線䰾(Sinocyclocheilus grahami)屬鯉形目鯉科,䰾亞科,金線䰾屬。
俗稱:金線魚、小洞魚、菠蘿魚
英文名:Golden-line barbel 。

體形特徵


體長,側扁,頭後背部顯著隆起呈弧形。頭細長,背面平直,稍下彎。吻尖細,口端位,上唇薄而下唇厚。
滇池金線䰾:Sinocyclocheilus grahami
滇池金線䰾:Sinocyclocheilus grahami
須2對,發達;吻須短,頜須伸達眼后緣的下方。鱗細小,沿側線鱗則比較大,側線鱗61-69,側線略下彎。背鰭外緣稍內凹或平截,背鰭刺較細,基部粗硬,后緣鋸齒細弱,頂端柔軟分節,起點位於腹鰭稍後。全身呈淡黃色,頭側與背部略帶青灰色,體側近背部有許多淡灰色圓斑;腹部白色各鰭均為金黃色。眼中等大,在頭側的前上位。

生活習性


金線䰾多生活於水面較開闊的靜水湖泊中,平時多分散棲居於湖泊的出口或積水較深處,生殖季節集中在湖邊或湖出口的淺水區有泉水的溶洞中產卵孵化。生殖期為12月至翌年2月間,卵產於石礫之中。幼魚以浮遊動物、水生昆蟲為主食,也食少量藻類和高等植物碎片;成魚轉食小蝦和小魚,也食浮遊動物。

分佈狀況


金線䰾為我國特有種,常見於雲南東部的各湖泊中,其中以陽宗海和滇池
滇池金線䰾:Sinocyclocheilus grahami
滇池金線䰾:Sinocyclocheilus grahami
為最多。

經濟、營養價值


金線䰾為雲南特有的一種經濟魚類。體型較小,一般體長為100-230毫米,體重為50-250克左右,因其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為雲南地區的名貴魚類之一。其肉入葯鮮用,具有滋陰調元、暖腎填精的功效,主治虛勞損傷、腎虛滑精等症。
金線魚屬於國家Ⅱ級保護野生動物, 為中國瀕危特有魚類,也是雲南特有的一種經濟魚類,屬國內名貴魚類,它與大頭鯉、大理弓魚抗浪魚一起,譽為雲南四大名魚。早在明代《大明一統志》中,就有金線魚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的記述。具有滋陰調元、暖腎填精的功效,主治虛勞損傷、腎虛滑精等症。品質優良,肉質鮮嫩,營養元素豐富,味道鮮美。金線魚每百克肉含蛋白質18.1克,脂肪15克,肉質細膩,刺軟鱗細,肉質鮮美,可用作煎、炸、紅燒、清湯等多種食用方法,特別經清蒸后,有形有色,金線猶存,原汁原味,為魚中的上等佳品。有極高的經濟、觀賞、美食價值,在國內外素有盛名。

生存現狀


近年來由於圍湖造田、水質污染、引種不慎、酷漁濫捕等原因,原有沿湖的魚洞大都被圍堵,生境的破壞致使其種群資源衰竭。現在滇池等湖泊中僅能偶爾見到。
2004年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經過前期的調查,在基本了解滇池金線䰾生物習性的基礎上,從滇池上游溪流引種滇池金線䰾200尾,進行人工繁殖研究。
研究人員克服滇池金線䰾飼養、催產和孵化各環節的困難,成功攻克滇池金線䰾人工繁殖的技術,至2008年,項目組成功繁殖出滇池金線䰾二代仔魚10萬餘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