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貸成本

信貸成本

信貸成本是指銀行在信貸的過程中所發生的成本,從借款人的角度來說,包括貸款利率貼現率,擔保費,評估費,保險費,公證費,抵押物登記費以及其它的辦理手續費用。從銀行的角度來說,包括貸款的資金成本、貸款的管理成本信用風險成本、執行成本、機會成本等費用成本。

內容介紹


借款人方面:
貸款利率或貼現率:貸款利率根據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基準利率,由貸款銀行根據企業資質、抵押擔保情況等因素確定。目前人民銀行已不再規定貸款利率浮動上限,具體上浮幅度由各銀行決定。
票據貼現利率:在人民銀行再貼現利率和貸款利率之間浮動。因此,在相同金額和期限條件下,票據融資成本低於貸款融資成本。
擔保費:企業因抵押擔保物不足而由擔保機構擔保貸款時,應向擔保機構支付擔保費。擔保費為貸款金額的0.8-3%/年。
評估費:向銀行或擔保機構進行資產抵押時,銀行或擔保機構往往要求企業聘請資產評估機構對抵押資產進行評估,一般按評估值的一定比例收取。
保險費:抵押物辦理保險向保險公司交納的費用。
公證費:借貸合同抵押合同、資產評估報告、保險單辦理公證時交納的費用(是否公證各銀行要求不同)。
抵押物登記費:辦理抵押物登記時需向登記主管部門交納的費用。
其他:如辦理票據貼現的手續費等。
銀行方面:
貸款的資金成本:資金成本是指商業銀行通過各種途徑獲得資金的佔有和使用時所要支付的利息和手續費。包括存款利率、內部資金轉移價格等。由於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的收益要小於對大型企業的收益,這也就間接提高了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的資金成本。
貸款的管理成本:商業銀行為了維持中小企業貸款業務正常進行而投入的費用以及商業銀行員工工作的費用等都屬於管理成本。如銀行對企業進行貸前調查、貸中監督、貸后監管所發生的費用。目前中小企業在管理水平、治理結構等方面普遍都存在問題,所以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跟蹤監管力度就要更大,管理成本也因此會增加。
信用風險成本:信用風險成本是影響商業銀行發放貸款的關鍵因素,是指貸款到期時因無法按期償還而帶來的損失。中小企業由於在技術開發上投入不足,又缺乏專業人員指導,造成企業經營風險較高,從而會因經營不善而虧損造成中小企業到期無法歸還銀行貸款。據商業銀行的統計我國每年因為逃廢商業銀行債務造成的直接損失達 1800 億元之多,其中中小企業佔比較高。所以和大企業相比,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融資信用風險要高許多。
執行成本:執行成本是指商業銀行為化解信貸風險、減少風險損失通過各種途徑對企業的資產進行查封、扣押、拍賣等過程中所發生的費用。相對於大企業,中小企業的規模小、自有資金較少、資產抵押不足、負債率高。在面對信用風險時,可用於清償的資產有限;而目前我國的執法力度較弱、執法環境還不是很完善,最終信貸資金獲償率很低,商業銀行在獲賠中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加重了銀行的執行成本。
機會成本:由於商業銀行信貸資金具有稀缺性,那麼商業銀行在向中小企業投放資金時,就不得不放棄使用同樣信貸資金的機會,這就是機會成本。在面對給大企業貸款的高回報率,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的機會成本就會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