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敬公主府
歷史遺跡
和敬公主府
該府原為清代乾隆皇帝的三女兒和敬公主出嫁時的賜第。因和敬公主被封為固倫公主,故該府的規制是與親王府相同的固倫公主府。即:正門五間、啟門三間、正殿七間、翼樓各九間、後殿五間、后寢七間、后樓七間。后因府主世降一等襲爵,已不具備“親王”身份,遂將府門由五間改為三間,主要建築上的脊獸由螭吻改為望獸;但府第的規模、格局未變。又因府主的變更,“和敬公主府”先後被稱為“棍公府”、“那公府”、“達公府”、“達貝子府”。
張自忠路屬東城區交道口地區,是“平安大道”的一段,東起東四十條西端,西止地安門東大街東端,長700餘米;南側與南剪子巷相通,北側自東西向與中剪子巷、麒麟碑衚衕相通。
和敬公主府
1946年11月14日,北平市臨時參議會通過決議:“張自忠、佟麟閣、趙登禹三位將軍為國成仁,忠勇可欽。擬將本市鐵獅子衚衕改稱張自忠路,北溝沿改稱佟麟閣路,南溝沿改稱趙登禹路,以資紀念。”是日,市長何思源簽署命令,更換路牌。1965年整頓地名時,將“麒麟碑衚衕”併入“張自忠路”;“文化大革命”中又將“麒麟碑衚衕”(一度稱“紅亮衚衕”)分出;后又將“張自忠路”併入“地安門東大街”;1984年恢復“張自忠路”。
和敬公主府大門
張自忠路7號,舊時的門牌是鐵獅子衚衕4號,后曾改為地安門東大街7號,在張自忠路中段路北,坐北朝南,是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和敬公主府。
和敬公主
和敬公主生於清雍正九年(1731年),卒於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系孝賢純皇后所生。由於乾隆皇帝的長女和次女很小就夭折了,乾隆皇帝非常寵愛她。乾隆十二年(1747年)在公主十六歲這年,乾隆皇帝將其下嫁給了蒙古科爾沁部的輔國公色布騰巴勒珠爾。色布騰巴勒珠爾是科爾沁左翼中旗扎薩克達爾漢親王滿珠習禮的玄孫,滿珠習禮是順治皇帝的母親孝庄皇太后的親兄弟,也就是順治帝的舅舅,而滿珠習禮親王的長兄吳克善的女兒曾是順治皇帝的皇后(後來被降為靜妃,孝庄皇后的侄女),而繼任的孝惠章皇后、淑惠妃也都出自這一家族。另外,順治皇帝由於自己的女兒都死了,於是過繼了簡親王濟度的二女兒在宮中撫養,封為和碩端敏公主(雍正元年晉封為固倫公主),並於康熙九年(1652年)嫁給了達爾汗親王班第,而色布騰巴勒珠爾正是班之孫。由於這重重關係,乾隆皇帝才放心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這位乘龍快婿,並賜給了這座府邸,讓他們留住京師。色布騰巴勒珠爾乾隆十七年(1752年)襲達爾漢親王,后又封和碩親王,並參加了乾隆帝平準噶爾、征金川的戰爭,乾隆四十年(1775年)3月28日卒于軍中。
和敬固倫公主及其後代:
和敬固倫公主(1731至1792),清乾隆皇帝三女,孝賢純皇后所生。乾隆十一年(1746年)三月出嫁,額駙是科爾沁部輔國公色布騰巴勒珠爾。乾隆五十七年,和敬固倫公主辭世,葬在東直門外東壩。
色布騰巴勒珠爾是扎薩克和碩達爾漢親王班第之孫,科爾沁蒙古人,博爾濟吉特氏。科爾沁部是最早歸附努爾哈赤的蒙古部落,與清室世世代代有婚姻往來,以致親上加親、子孫還家。色布騰巴勒珠爾“年僅九歲,即隨諸皇子讀書於內廷”,乾隆八年封輔國公,乾隆十一年被招為額駙。乾隆皇帝賜詩中有這樣的詩句:“世篤姻盟擬晉秦,宮中教養喜成人。”
乾隆十七年,色布騰巴勒珠爾襲扎薩克和碩達爾漢親王,是第五代扎薩克和碩達爾漢親王。乾隆二十年,色布騰巴勒珠爾隨定北將軍班第(此班第,非彼班第)征準噶爾,因功食雙俸;后又因阿睦撒納叛亂被削爵,扎薩克和碩達爾漢親王由其兄長色旺諾爾布承襲。從此,扎薩克和碩達爾漢親王由色旺諾爾布後人世襲罔替。《養吉齋叢錄》載:“乾隆間,科爾沁達爾漢親王策(色)旺諾爾布進白鷹。高宗有御制詩,命郎世寧圖其狀。”顯然,京師已無“達爾漢親王府”。
後來,色布騰巴勒珠爾於乾隆二十年被賜公品級,乾隆三十三年被封和碩親王,乾隆三十七年又被削爵,乾隆四十年因征金川有功又被複爵。色布騰巴勒珠爾的後人包平先生說:“色布騰巴勒珠爾是戰死的,所以並沒有安葬在東壩的公主陵墓里,據說公主陵墓里只有他的一條辮子。”
包平先生有一份《科爾沁左翼中旗王公世襲表》,依表所示:色布騰巴勒珠爾之子額勒哲特穆額爾巴拜於乾隆四十年(1775年)襲多羅郡王,后被降為輔國公;額勒哲特穆額爾巴拜嗣子鄂勒哲圖於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襲輔國公,後晉郡王;鄂勒哲圖之侄濟克默特於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襲固山貝子輔扎薩克;濟克默特嗣子棍楚克林沁於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襲鎮國公,後晉貝子,棍楚克林沁之子那圖蘇於光緒十年(1884年)襲輔國公;那圖蘇之子達賚於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襲輔國公,1915年晉散閑固山貝子。以上便是和敬公主府的歷代府主。雖然,達賚之子多爾吉於1930年襲散閑固山貝子;但是,那時的鐵獅子衚衕4號早已成為張宗昌的住宅了。
顧名思義,“固山貝子”前綴“散閑”二字,說明這種“固山貝子”只有身份,並無實職,相當於具有一定級別的“非領導職務”。民國時期,清代的王公世爵雖然照舊襲封,但待遇已難保障。所以,《優待條例》中才有“王公中有生計過窘者,設法代籌生計”之規定。好在蒙古王公在原籍都有封地,生活不至於“過窘”。達賚的封地在內蒙古通遼,那裡有兩個“地局子”負責經營,每年有固定的進項。所以,這位“散居固山貝子”還能過著閑散舒適的生活。達賚喜書法,好京劇,與同為票友的載濤貝勒交誼甚篤,有時在府中聯袂登台演繹戲劇人生。
達賚之子多爾吉生於光緒三十年(1904年),1930年襲爵,抗日戰爭勝利后當過一次國大代表,曾任憲政實施促進委員會委員。多爾吉有三子一女:長子包儒、次子包義、女兒包平與三子包安均學有所成,尤以包儒為最。包儒畢業於北京大學和燕京大學,解放前即奔赴解放區投身革命,改名方華;曾任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副主任、教授,北京邏輯學會會長、中國邏輯學會常務副會長,是一位造詣頗深的邏輯學家,在中國邏輯學界享有很高的威望。
新社會也使散閑固山貝子多爾吉結束了散閑生活,多爾吉於1952年到內蒙古自治區參加了工作,先在阿拉善旗任文化館館長、林業局副局長,後到巴彥淖爾盟任政協駐會委員。
昔日的貝子成為了國家幹部,庭院深深的府第也成了賓館。
該府的最後一位府主名達賚,字竹湘,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襲輔國公,1915年晉封散閑固山貝子。1923年,達賚將該府以15萬大洋的價格賣給直魯聯軍總司令張宗昌。
和敬公主府琉璃屋頂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對和敬公主府進行維修,府門和中路三進院落的建築物均按照原貌修繕一新,在後樓北面又蓋起一棟現代樓房,是為“和敬府賓館”。
由於這個爵位是世襲遞降,每襲封一次就要降一個等級,按清朝規定,皇家所賜府第和原封爵位不相符時,若皇室需要,可以用它處抵換收回,也可允許其後人繼續居住。也許由於以上種種原因,此府一直是其後人所使用。至光緒年間襲爵的後人那蘇圖已降至輔國公。那蘇圖的兒子達賚在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襲爵,成為此府的最後一代傳人,後來達賚晉封為貝子,所以此府也曾經被人們稱為達貝子府。
民國期間,成為北洋軍閥政府陸軍部所在地。並對王府後寢部分進行了擴建,后樓則作了改建,但並未損及原來建制布局,建國后,該地為機關單位佔用。20世紀80年代曾進行大規模修繕。1984年,和敬公主府被列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和敬公主府位於張自忠路北,坐北朝南,建築面積約1000多平方米,平面布局呈長方形,南北長,東西短,是一座由五重房屋建築組成的四進院落。從整體規模到單體殿堂的規模都是王府建制,自外垣以內有正門三間,正門兩側石獅子一對,為王府執事所在,好比現代的傳達室;第一進院過廳三間,前後出廊,東西配殿三間,這進院落是主人的會客和舉行隆重的儀式活動之所在;第二進院正殿五間,東西配殿各五間,此進院落為整座建築的神殿,是院主人起居的地方;第三進院后寢殿五間,東西配殿各五間。這前三進院落皆是清水脊筒瓦屋面。院子最北是后罩樓七間,也就是我們民間俗稱的綉樓,此樓為兩卷勾連搭形式,典雅秀美。東路原來是附屬用房和花園,光陰荏苒,已難窺舊貌。
所幸的是公主府雖已為某單位佔用,修繕保護較好,長期有人灑掃,有人氣,不顯寥落蕭條,昔日貴族氣息宛在。
13、42、113、115、118、701、823路公交車,地鐵5號線,途經張自忠路站。
參觀正門五間、啟門三間、正殿七間、翼樓各九間、後殿五間、后寢七間、后樓七間。